从四个角度解答高考小说表现手法题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mour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小说表现手法在文学作品阅读试题中备受命题者青睐,成为常设考题。设题大多以选择题、问答题的形式呈现。考查的角度有两个:一是整体赏析;二是局部赏析。就考题设置来看,以局部赏析为主,设题切口小,考查的指向性明确。
  我们先以2017年山東卷所选鄂温克族著名作家乌热尔图的小说《七岔犄角的公鹿》(节选)为例作简要分析。
  [真题回放]20.本文第13~18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3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头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y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14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点评:心理描写,侧面烘托。这里,不仅“我”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连读者似乎也在为这头受伤的鹿的命运而揪心)
  15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16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特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点评:动作描写,通过狼的凶残,侧面烘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发疯似的”是拟人)
  17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点评:心理描写,侧面烘托。“坏”这个词在情感上已经表明了“我”对狼和鹿的不同态度,也隐隐为后文作了铺垫。“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是心理描写)
  18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点评:“狼……像块石头……”是比喻)
  [温馨提示]从文中笔者的点评,考生可以看出,高考命题一般不会孤立地考查小说的表现手法,而是常常和小说“三要素”联系起来,考查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营造环境、推动情节所起的作用。从文中“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川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可以分析出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从“快点,狼追上来啦!”可以分析得出为心理描写,侧面烘托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从“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分析为比喻。从“发疯似的”分析为拟人。
  [参考答案]①动作描写,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绘,如公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态,恶狼弓腰、咧嘴,凶残地发起进攻时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②比喻修辞手法。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③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的赞美,强化对公鹿形象的塑造。(或: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衬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
  下面,就2017年高考山东卷“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一问题所带给我们的启示,针对“表现手法”题型的不同设问方式,结合2017年的高考实例来谈表现手法试题的解答技巧,以期有助于正在紧张复习的考生。
  小说的表现手法的解答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切人,即从情节安排、人物刻画、艺术技巧和语言描写这四个方面整体上把握小说的表现手法。
  一、从情节安排上分析小说的叙事方式与构思方式
  考生解答小说阅读表现手法题时,首先要把握小说的情节线索,理清小说的行文思路,抓住关键句段。从情节结构安排来看,小说的表现手法主要指叙事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与构思方式(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是否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并了解它们对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2017年高考浙江卷所选巩高峰的小说《一种美味》设置了一道分析小说情节结构的试题。
  [真题回放]13.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温馨提示]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故事情节结构及作用。小说尾段作用的把握,可以根据小说结尾的具体情况来分析,针对不同的结尾情况,采取不同的解答方法。从效果上看,点明吃的不是鱼汤,有一种荒诞感;从情节设置上看,开头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对“鱼汤”的渴望成为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人汤”,首尾呼应,有一种矛盾,期待与生活困境的矛盾,启发读者思考。
  [参考答案]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二、从人物刻画上分析小说的描写方法与表达效果
  考生解答小说阅读表现手法题时,还要抓住小说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方法,并分析具体内容与表达效果。
  从人物刻画来看。小说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表现其精神面貌,透露其内心活动,揭示其身份,显示人物的性格。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对话和独白,通过描写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性格。   动作描写通常描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动作,借以刻画人物的性格。
  神态描写常常描述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以此透露人物隐秘的内心。捕捉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态度。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特定的情绪变化与思维活动的刻画,借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
  考生要找出相关文字,分析属于哪一类描写方法,再分析具体内容与表达效果。
  2017年高考浙江卷所选巩高峰的小说《一种美味》设置了一道分析人物形象的试题。
  【真题回放]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乎乎的夜空,一直出神。
  [温馨提示]本句是描写母亲的,采用了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在母亲的视野里又出现了景物描写、环境描写。这是分析表达。具体的神态写出了母亲的茫然,细节写出了母亲对父亲的怨怒,环境烘托出没有希望的生活。
  [参考答案]①“示意”“却”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③“黑乎乎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三、从艺术技巧上分析小说映衬、烘托、对比、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考生解答小说阅读表现手法题时,还要特别关注艺术技巧。在日常教学中,表现手法有时专指艺术技巧。从艺术技巧来看,小说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映衬、衬托、对比、象征(托物言志)、先抑后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映衬手法通过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衬托手法通过对次要人物或其他事物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的某一性格或特点,使得描写对象的形象更为鲜明。
  对比手法通过描写对象自身的前后不同表现或描写对象与其他对象的不同之处,突出描写对象的显著特点,从而揭示主旨。
  象征手法在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某种相通或相似性的基础上,以某人或某物为载体,通过描写某人或某物。含蓄地表达自己所要寄寓的思想情感,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文章的形象感、深刻性与耐读性。
  先抑后扬一般先贬抑再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动静结合借助想象和恰当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或动景静写,使人物刻画更加灵动鲜活,使环境描写更富有现场感与感染力。
  考生要善于辨别试题考查的是哪一类表现手法,注意分析其不同的特点与使用意图。
  2017年高考江苏卷所选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小说《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对映衬手法进行了考查。
  [真题回放]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
  [温馨提示]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小狗奎尼在3、4、8、9、12五个段落中出现过。小狗奎尼一路小跑在童车旁,又说它躲过了很多灾难。某种程度上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命运多舛;从作者的叙述语气看,小狗奎尼就像是“我们”的一个朋友。偷偷给小狗奎尼核桃肉吃,跟小狗奎尼分享威士忌,圣诞节凑钱给小狗奎尼买牛骨头当礼物等,可见“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时活泼好动,映衬了“我们”在一起的快乐生活;小狗奎尼走了后,只剩下“我的朋友”一个人,映衬了她的孤单。
  [参考答案]①小狗奎尼躲过了很多灾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②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善良与平等;③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④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四、从语言描写上分析语言、修辞手法的效果
  考生解答小说阅读表现手法题时,一定要留意语言描写、修辞手法运用效果。从语言描写上看,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语言描写主要作用是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他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语言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比喻、比拟、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能恰当地运用,更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更有文采,让读者对作品的印象更深刻。
  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要注意結合文本性质和语言的整体风格。一是要注意语言文字上的特点,二是要注意文中人物的语言,三是要注意文章呈现出的整体的语言艺术风格。
  高考命题一般不会孤立地考查小说的表现手法,而是常常和小说“三要素”联系起来,考查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营造环境、推动情节所起的作用。考生在阅读、解答这类试题时,千万记住一定要从上述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指出表现手法是什么;②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③点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当然,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设问的实际情况对这三个步骤稍作顺序上的调整或取舍。
其他文献
2017年全国卷从题型上来说有了较大的变化,可能很多人关注的是这种形式的变化,而并没有思考发生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事实上,全国卷试图通过这些变化来引领今后高考语文的改革方向。我们平时训练中司空见惯的是传记类文章,而2017年的文体首次选用时代感和实用性更强的新闻和报告,文本形式也由连续性文本变为包含图表的多重文本。这种文体的出现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用数字、图表说话成为常态。日常接
期刊
文学作品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写照,它所反映的世界都浸润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应对人生,都应该真实地流露在自己的作品中。因此,高考作文虽然有其特殊性,不完全也不需要都是文学创作,但是考生必须把自己所经历或未经历的事件,都放在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炼炉中烘烤一番,然后以负责任的态度表达出来,并适度考虑语言与读者的审美要求,彰显考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这样的高考作文才是格调雅正的。  一、回
期刊
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心理学把这种爱情中的人儿“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也就是说,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不但不容易被干扰,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事实上,社会生活领域广泛存在
期刊
【考纲解读】  用语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利语体的要求。“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卞文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这是比“简明、连贯”更高一层的要求。  用语得体的具体内涵很多,在复
期刊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学而不思则罔。——孔子  独立思考能力是创造发明的必备才能。  ——华罗庚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写作指导  一、对材料的理解  1.材料是写作的根据,是拟定题目、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构思行文的出发点和凭借。  2.材料由古今中外名人的三句话构成,均与“思”有关。第一句话是从反面说不思考对学
期刊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希望自己能扩大眼界,只有这样,才能见识丰富,人生才会有更高的境界;也有人认为眼界高了,什么都看不上,什么也做不了,带来了个人的痛苦。  写作指导  从命题形式上看,这道作文题具有典型的“海派”风格,延续了上海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的思辨色彩。材料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审题的障碍,不会使考生造成理解的偏差与歧义
期刊
古人云:诗者,不过“情景两端”。鉴赏诗歌,主要就是鉴别、赏析“情景两端”。抒情方式只有两种:一是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抒情的手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写景艺术内涵丰富、角度多样,手法纷呈,自然成了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因而也就成为二轮复习中考生成绩提高的一个“瓶颈”。下面采用以下三个步骤来试图突破这一难点:  第一步,审清题意,链接知识。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
期刊
别林斯基认为,文章内容再好,如果没有文采,就“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可以对她敬仰,但要喜欢她是不可能的”。优美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可以说,语言能力是作文能力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因素,自然,语言能力的考查就成为作文考查的主要项目。在高考阅卷中,有文采的文章理所当然更有可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一、多样的修辞让语言亮丽多姿  善于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是一种使考试作文语言有文采的好方
期刊
2018年高考中必考的“语用”题,一是在素材选取范围上将进一步扩大:加人图、表等元素丰富文本呈现形式;二是综合性更强:将“语用题”作为进一步考查考生高层级思维能力的方式之一;三是选材内容更接近考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其选材内容将引导考生对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树立正确价值观,难度系数较前几年有所加大。所以复习要关注:①素材选取范围扩大,选择元素更丰富填空题;②现实性、综合性更强,多种元素综合,突出综合性的图
期刊
时隔18年,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的考查卷土重来了。2014年,全国大纲卷文言文阅读中,“文化常识”率先以选择题的形式回归;2015年,该题目被收录在全国新课标卷嚎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并在当年的高考中得到了印证;2017年,“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被写进了《考试说明》,全国卷三套试卷都出现了相关题型,地方自主命题卷也紧跟步伐,同年江苏卷也以选择题的形式突击考查了这个知识点。11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