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0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展示]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命题分析]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这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从古代科举考试一直到现在的小考、中考、全国高考、职称考试、研究生考试及公务员考试等,已成为最主要的命题方式。因此,正确把握命题意图、准确理解题目含义是作文者的首要任务。
  从语法结构上分析,这个题目是一个兼语式短语。其中的兼语就是“感恩”。“感恩”既是使令动词“让”的宾语,又是“成为一种习惯”的主语,是整个短语的意核。何为“感恩”?感恩是对别人给予你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从“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这些佳句都折射出一种朴实的感恩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所以,参赛者既要明白“感恩”一词的词典义,又要弄清“感恩”一词的文化意蕴。而这个题目的谓语部分是个动宾短语——“成为一种习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其核心目的就是成为“习惯”。“习惯” 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并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依靠惯性这样想、这样做、这样说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兼语短语往往无主句,而无主句实际上是泛主句,也就是说发出这个动作的主语是你、我、他等一切相关的人。结合这次作文大赛的总主题——“感恩,与青春同行”,可知这个题目的特定主使者是我们的青少年。所以,审题的时候,我们要以青少年为主人公,以其他人为辅。
  从命题意图上分析,这是个观点式题目,即(我们青少年要)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为什么“我们青少年” 要这样做?是因为这一代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一出生就处在整个家庭的宠爱之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求必应,有呼必至;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都尽其所能来满足孩子。长此以往,许多孩子对于亲人师友给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觉得理所当然,坦然受之。他们不仅不懂感激、不愿感谢、不会感动、不知感恩,反而会因为亲人师友的帮助不到位而责怪怨怼。他们一旦走上社会,不但人际关系糟糕,而且心理孤僻阴暗。所以大赛命题组秉承“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宗旨,拟定这样一个总主题,是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
  那么为什么要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呢?因为任何事情只有成为习惯,才会自觉去做、主动去做,无须他人提醒或者督促。感恩也是这样,一个人在思想认识上对感恩不以为然,或行动上没有把感恩当作习惯,那么“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一再发生,“救人反遭诬陷”的闹剧重复上演,一些心存善念的人在做好事时犹豫再三,也就见惯不怪了。感恩于心,才能报恩以行,才能促進人际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感恩于心、施恩于人、报恩以行,真正让感恩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和谐、充满尊严的美好社会就指日可待。
  [构思点拨]
  这个题目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或者抒情散文。
  [1] [ 如果写记叙文,最好以第一人称来写,更能写出真情实感。]
  叙述方式可以是顺叙,也可以是倒叙。
  若按顺叙方式写,那就从一件自己不懂感恩的故事讲起,详细描述;再铺展到自己不懂感激、不愿感谢、不会感动、不知感恩的事例,概略叙述。然后笔锋一转,写一件触动自己灵魂、促使自己转变的事情,浓墨重彩地渲染自己在那一刻幡然醒悟之情景,再写懂得感恩后获得的幸福感。最后,写现在把感恩形成了习惯,能够自觉主动地付诸行动,进而自然地帮助他人、回报亲人师友的恩惠。自此,整个人格得以升华。
  若按倒叙方式写,可先写一件触动自己灵魂、促使自己转变的事情,再回溯过去不懂感激、不愿感谢、不会感动、不知感恩的事情,最后写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以后,自己言行举止的变化,突出精神层面上的提升。
  [ 如果写议论文,一定注意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谨。] [2]
  引论部分,宜先引用古今中外关于感恩的名言,比如:1.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谚语);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3.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饰舌、酗酒或其他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英国谚语);4.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5.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中国谚语);6.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7.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选用两三则就可以了)。然后用一个过渡句,推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青少年要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也可以先痛陈现实中以怨报德、反诬陷施恩人的现象,再引出中心论点。这种方式更能触目惊心。
  本论部分,最好采用层进式结构,用三个分论点,逐层推进。第一,人为什么要学会感恩;第二,为什么青少年要学会感恩;第三,青少年为什要让感恩成为习惯。这些在本次大赛的主题与方案中都有精彩的阐述,本文的“命题分析”中也有说明,在此不赘述。当然,也可以采用对比式结构:以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论证我们要学会感恩、并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采用哪一种论证结构,都要把事实论证与引用论证有机调配开来,把典型事例与概括事例穿插开来,这样才不死板。举例以后,还要对事例作分析推理,以紧扣论点。万不可只见事例,不见分析。
  结论部分,侧重阐述怎样做才能让感恩成为我们的习惯。可由表及里地说明怎么做,最好用一组排比句分别回扣分论点,提出总的目的要求。
  [ 写抒情散文,注意思路上可以由实到虚,由物及人。][3]
  先铺叙几则古今中外感恩的动人故事,然后进行情感升华。或者先描写几个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感恩的感人故事,再写我们这一代在爱的浓荫下成长的青少年应该怎样把感恩变成习惯。注意写人写物写事,要点面结合,详略有序,既铺展得开,又紧扣中心,形散神聚。特别要注意最后落脚点要在“成为习惯”上。
  (责任编辑 / 胡 璐)
其他文献
近日,长城汽车遭遇质疑不断:其刚刚在北京车展宣布上市的高端SUV哈弗H8被迫因为质量问题,延迟交付新车,并暂停预订。这已经是哈弗H8第二次宣布延迟交车。哈弗H8以超过20万元的起步价上市,是目前自主SUV中售价最高的车型。其两次宣布因质量问题延迟交车,让人不得不为长城汽车的高端向上之路担忧。  长城汽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品牌最赚钱的车企。即使在自主品牌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长城汽车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和较
摘要:新媒介艺术之下,平面设计的时间与空间大为拓展,教学上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第一是多元化,新媒介运用与艺术表达的融合,使平面设计具有了更全面的方式;第二是多维化,新媒介的运用使得平面设计教学更为扁平化、个性化及艺术化。  关键词:新媒介艺术 平面设计 交互性  一、新媒介艺术下平面教学的趋势  在新时代,平面设计正面临一场教学变革,它的原因在于图文与声音兼具的新媒介艺术的
摘要:本研究从宏观角度,对鲁粤苏浙四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差异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其它三省相比,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以及效率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政府研发投入带动能力、投入结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四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关键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四省比较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
张大勇(湖北省武汉市汉南一中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盛世修史,明时修志,而举国共赴时艰必然成就史诗。“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诗的合唱从来不会缺少青春的音符,这辑“我的抗疫生活故事”特刊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清亮的眼眸,睿智的大脑,健康的表达,款款的情怀,还有那笑那泪那回眸那呐喊中噗噗跳动的一颗心脏。青春遭遇新冠,何尝不是一次有关生命、成长、感动与责任的洗礼?这辑“我的抗疫生活故事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誕生,从此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依靠。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担负起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高度重视和关心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豪迈地探索太空,下潜深海,自主创新,
雨后,街上人烟稀少,路面上潮湿的水渍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反射成团状彩虹,暧昧的气息下,是暗流涌动的另一个世界。  鹰盘旋在钢铁丛林之中,将这片街区里的1742个热源尽收眼底。犬接到信号,从黑暗中走出,避开无关人员的视线,沿着大街上微弱的气息寻找目标。它收起金属爪子,以脚掌中部柔软的震动感应器接触地面,潮湿的积水让它收到的信号带上一层朦胧的感觉。  目标在一个昏暗巷子的尽头,犬能感觉到从地下深处传来的
作业讲评具有检测效果、扬优补缺、巩固基础、提高能力、改进教学等诸多功能。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讲评课,存在思想上轻视、在时间上匆忙、在操作上随意等现象,导致教师烦、学生厌、效率低。那么,如何提高作业讲评课的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准备,未雨绸缪  当前,很多教师不够重视作业讲评课,其潜意识中总是觉得新授课需要准备,而作业讲评课只要拿着作业讲解一下就行了。于是,
乍看不起眼的“运算”是不少同学的“弱项”,运算错误则是试卷上的“硬伤”.多年解题经验告诉我们:运算的基本要求是“算则对”,发展要求是“少算且对”,最高境界是“不算而对”.如何在“算对”的基础上“少算”甚至“不算”?且看“算对有招”之——    在运算量较大的问题中,盲目采取硬算、强算的方式是“下策”.数学运算实质上是一种“数”“式”的“合并”过程,我们可以把其中反复涉及到的“数”或“式”所构成的固
解题“牛人”许志锋,男,中学高级教师,台州市“教学能手”,拥有20余年高三教学经验,参加过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并被授予合格证书。  爱好:解数学题。曾多次参加全国数学问题有奖征答活动并获奖。    Part 1:本期主讲     上期我们针对一类常见的数列不等式综合题,总结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解法,即“一分为N,函数证明”.可是有些题目中不等号的另一边并不是关于n的函数,而是一个常数,这类不等式
摘 要:合理性与主体性是西方哲学自启蒙以降的核心概念。随着后现代学术氛围的形成,一股反理性或修正理性的风潮也成为哲学论争的重要议题,其中,主体性建构的得失无疑是核心问题。H. Siegel和N. Burbules的辩论很能体现这种论争的精神主旨。H. Siegel坚持合理性,认为知识有其确定性,力拒相对主义;N. Burbules则吸纳后现代的立场,欲以合情理来取代合理性的概念。  关键词: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