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教学设计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实施路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yu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本文试着从教学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来回答《经济生活》教学如何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期待在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打造具有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模式奠定基础,提供该模块教学设计如何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可参考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经济生活 教学设计 建设性 批判性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16502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这一重要理论创新为广大一线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革新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引领,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也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效平台和参考路径。
  一、实施的理论依据
  作为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理应向学生展示全面、客观、真实的社会,在关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学生公平公正、有理有据地评价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迷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等各种错误思潮以及形形色色地混杂着对错的复杂现象,让学生在批判和质疑中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建设性,是指一种思想或行为的特殊性质,即同成就事业必然联系在一起的建构性、创造性。具有建设性的《经济生活》的教学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应该使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今后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应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应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批判性,是指对事物或思想的缺点进行辨别、分析和判断的性质。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系统中有“高阶思维”这一说法,其主要包括综合、分析和评估,这也常常被理解为批判性思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这种批判性可理解为对现存事物的理解既包含肯定的也包含否定的理解,都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具有批判性的《经济生活》的教学设计,应该充满辩证法的哲学智慧。
  建设性强调“立”,批判性强调“破”,批判性是手段和方式,建设性是目的和结果。不破不立,破立并举。单纯的批判,会远离主流、忘记初心;单纯的建设,会失去活力、凝固思维。《经济生活》教学设计的改革创新,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的有机统一,其实质上是要有助于打造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思政课。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生活》模块教学设计的编写过程中,既要教育引导学生对现阶段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认知、理解和支持,也要教育引导学生对现实经济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偏离航向”的经济行为的批驳,在批驳中增强对现阶段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助推思政课的创新。
  本文将以《经济生活》(注:教材版本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9版))第七课第二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例,来探究《经济生活》教学设计如何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二、实施的具体路径
  (一)课例标题的拟定
  教学设计的标题如果单纯使用课本的框题,是很难彰显个性的。所以,需要根据本堂课所选取的素材的特点,拟定另一个标题,并能体现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这一基本要求。我们的建议是,选取素材当中的关键词或与之相近相同的词语进行表述,并把建設性与批判性的意思融入其中,但不是一定要把建设性和批判性这些字眼直接放进去,可以使用替代词语。
  根据新课标教学与评价建议的要求:“活动型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本课例设计预定为围绕议题的活动型课例,拟定了正副标题。正标题则为“反思分配制度历史,促进分配制度完善”,副标题为课本的框题原文“《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正标题中的“反思”二字体现批判性,“促进”二字体现建设性,且是通过回顾和批驳历史中的错误来为今天分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作论证。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的描述要体现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这一基本要求,应不拘泥于现有教辅资料或教学参考用书的表述,必须实现创新。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是描述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要恰当和准确。我们的建议是,多选用“评价类”行为动词来描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不同层次水平的划分要求,又要融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等素养,与新课标实现有效对接。
  如本课例的教学目标“说明按需分配的不可行性,评析平均分配的思想”,其中“不何行性”和“评析”就体现了批判性意思;“结合中国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履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其中“彰显”和“增强”则体现了建设性。
  (三)活动情境的设置
  活动情境的设置要体现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这一基本要求,就要选取合适的素材。素材的样式有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在设置活动情境时,需要根据课例特点采用恰当的样式。我们的建议是,不同的情境侧重选用体现建设性或批判性的素材。具体来说,假如有三个情境,情境一侧重批判性,情境二侧重建设性,情境三兼顾批判性和建设性,且三个情境之间形成统一的逻辑。基于这一建议,在选取素材时,最好能够从同类素材或同一文章中选取不同段落,用连续性文本来构建三个教学情境,以保证逻辑的一致性。
  本课例情境一,侧重整合了《论建国以来我国分配机制的变化和发展》(广西师范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阳芳)一文中提到的建国之后形成的国家高度集中计划决策的分配机制、以“大体平均,略有差别”为分配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所采取的一系列平均主义分配办法及其弊端。拟定的小标题为“平均分配的泥潭”,“泥潭”体现了批判性。   情境二,着重筛选了《论建国以来我国分配机制的变化和发展》一文中提到的1978年3月28日邓小平同志在同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同志的谈话时对按劳分配基本要求的阐述。拟定的小标题为“按劳分配的回归”,“回归”体现了建设性。
  情境三,主要是选取了《论建国以来我国分配机制的变化和发展》一文中提到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和十五大提出的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相关表述及其积极影响;还参考了《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路线图》(中国国情一中国网2012-02-06)一文中有关姓“资”姓“社”的部分论述。拟定的小标题为“按要素分配的春天”,通过对姓资姓社的批判来论证按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实现分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这就回到了建设性这一要求。
  (四)活动任务的布局
  這一布局是在活动情境设置的基础上进行的,要依托情境所提供的素材进行有效的活动任务的分配,这也是考查学生各项能力的主要环节。活动任务的布局要与先期拟定的教学目标紧密挂钩。我们的建议是,依据教学目标的表述,选用其中能够体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的行为动词,与情境中能够体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机整合.顺畅且有逻辑地描述出来。如果同一情境中有多个任务,注意任务之间要有梯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基于前面多个情境之间构成了一个整体,这里活动任务的布局要力求任务之间能够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实现对教学主题的有效服务。
  如本课例,活动任务一“根据上述情境,简要评价以‘大体平均,略有差别’为分配的指导思想”与情境一的批判性相对应,体现批判性的行为动词为“简要评价”。活动任务二“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与情境二的建设性相对应,体现建设性的行为动词为“概括”。活动任务三“结合所学材料和所学知识,批驳‘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的错误”和“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与情境三由批判性过渡到建设性这一逻辑相吻合,体现的行为动词为“批驳”和“概括”。
  纵观整个活动任务的布局,活动任务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的批驳和评价来着重体现批判性、彰显科学精神;活动任务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按劳分配的正确认识来着重体现建设性、彰显政治认同;活动任务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姓资姓社的辩驳以及按要素分配的解读来实现“在批判中彰显建设性、突出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这一理念。三个布局,从“批判性”到“建设性”再到“在批判中彰显建设性”,逻辑较为严密和完整。
  总体而言,《经济生活》教学设计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有参考价值的实施路径,需要从课例标题的拟定、教学目标的确立、活动情境的设置、活动任务的布局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可操作建议。
  本文只是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从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初步探讨了《经济生活》教学设计如何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未免以偏概全。若能对大家教学与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不甚欣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2019-03-18.
  [2]吴潜涛陈越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19,(10),7-9.
  [3]吴潜涛陈越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19,(10),7-9.
  [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 自主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当前英语课程改革应该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角色的恰当定位,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八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自主学习型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生主体地位 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摘要】 乡土域史资源通常指人文历史资源,其主要包含当地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杰出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的遗址、遗存等。将乡土域史资源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其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还有助于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本文主要以甘肃地区的乡土历史资源为例,促使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 乡土域史 历史教师 专业成长 新视野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新形势下,不少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教材建设滞后、德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现象。所以,建立适应形势需要的大
【摘要】 如今,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体育学科的关注越来越多,体育教师也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分析和研究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 高中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2-143-010  高中体育教师需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只有采取多种形式才能保证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存在问题 对策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全国各高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国家培育了大批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也存
【摘要】 为了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践行教育改革,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开展学习的效率进行保障,在初三历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重视对历史地图的应用。初中历史教学的难度较大,对教师开展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基于此,教师应当良好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课程内容,从树立学生正确史观、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三个方面入手,确立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历史地图 初三历史
【摘要】 部编教材强调学生阅读整本名著,大量的名著阅读进入到考试范围,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利用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读写结合等方式进行名著阅读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名著之间的联系,构建名著阅读网络,打通阅读与写作的通道。  【关键词】 名著复习 主题阅读 比较阅读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95-020  《义务
【摘要】 初中课本中的文章往往内容偏少,虽然教师讲得细致,但无法达到初中生应有的阅读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教师应当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去进行适当并相关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获取新的知识,锻炼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课程相关的出版文章,都是有一定的思想价值的,能够成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的指路灯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在先辈的谆谆教诲下,走上通往真理的康庄大道。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迎来了全新的阶段,在2017年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提出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广东省高考模式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势必与过去有着不同的教学标准。在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并且尽可能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从根本上促进高中生学科素养发展。   【关键词】 学科素养 高中物理教学 高效课堂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仍有不少教师沿用老一套,对学生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授课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包办一切,使学生只得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生吞硬咽”。这种让学生成为“笼中鸟”“池中鱼”的做法实在不可取,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它不但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学生自主学习,还学生自主变得尤为迫切与必要。   【关键词】 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