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我这样“翻转”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86491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了小学语文基于微课平台的教学流程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先学后教;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从关注教师怎么教到注重学生怎么学,从以学定教到先学后教,使课堂上教师、学生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学技术应用方式呈现多样,为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笔者也尝试着对语文课堂进行了“翻转”,下文以《纪昌学射》一课教学为例,具体谈谈我的“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
  一、仔细研读文本,明确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寓意比较明显,对于四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自学起来没有多大的难度,经过思考,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位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确定教学目标为: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识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与人合作、交流,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的良好价值观。
  二、精心设计微课,注重知识传授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可以设计微课了。微课的时长一般5~8分钟,课前我录制了一节时长6分多钟的微课,内容主要包括:正确读准课题,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生字的书写指导,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特点等,最后设计几个问题,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按要求完成自学任务:(1)自学生字,并将写好的生字拍照上传至学习资源平台;(2)填写学习单的内容,大胆质疑,发现问题,同样将提出的问题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师生课上交流、解决。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中将一些基础的、知识性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对课文有了充分的了解,并有自己的思考,课堂上就能充满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将节约下来的时间用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上。
  三、充分利用文本,关注情感体验
  我将教学环节划分为:揭示课题、反馈检测、分享收获、质疑解疑、感悟寓意、自我提升、练习写话几个部分。
  在“分享收获”环节,学生结合文本先组内分享对纪昌的认识,然后全班交流。交流的过程中,随时进行学法指导。如:“你们能从文章的字词中交流对纪昌的认识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抓住了关键词句,谈了自己的理解,根据生活实际体会到了人物的品质,这也是一种学习收获。”为了引领孩子感悟纪昌苦练的品质,我带领孩子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请学生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20秒后谈感受,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与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在纪昌的注视中含有的那种坚持不懈、认真刻苦的品质。通过想象,感悟只有认真刻苦还不够,还要有恒心,有毅力,让学生在品词读句中有感而读,深入地感悟纪昌的学习品质。谈到第二次练眼力时,引入原文“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语文课上的语文味更浓了。学生理解原文,再来读句子,对纪昌的学习品质的理解更加深刻,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质疑解疑”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将自己的疑惑上传至学习平台,老师课前登录学习平台,整理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要想成功必须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但是基本功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却不是唯一的条件。我们在成功的路上要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要靠老师的指点,要珍惜时间,要坚持不懈,更要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努力!不知不觉中,明白了道理,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与人合作、交流,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自我提升,培養健全人格
  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今后你打算怎么做,像纪昌一样成为真正的能手?”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关注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这节课,我力求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教育资源,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到了教学效率,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此外,我还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让学生多想多说多感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2012(7).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编辑 高 琼
其他文献
0~7岁儿童这个特殊的年龄段在一生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此时养成的自律性格、品质,如坚强、独立、自信等受益终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的童年只有短暂的一瞬,我们没有选择,如同大楼地基一样,地基打牢了,楼才会结实。人也一样。  一、从模仿到想象  婴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模仿是想象的关键。  我们发现,无论我们做什么,孩子都想加入,那么我们就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工作”的机会。从长远看,这
摘 要:美育作为实施现代教育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应当在课堂中落实美育,为小学生提供美育的营养源泉。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体的体现是教师以生活素材、实际经验、教育理念等为美育启发点,培养小学生审美、鉴赏美、创造美等诸多美学意识,协助小学生树立健康、积极、朝向美好事物发展的人生观,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素质教育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创造;渗透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使用绘本读物,组织阅读活动,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巧用绘本,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重要意义:降低阅读难度,引导学生“悦读”;留白与猜测,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挖掘阅读深度,触动学生创作灵感。  关键词:绘本教学;阅读教学;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绘本读物采用通俗易懂的图画书语言,不仅生动简练,而且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有效组织绘本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培
摘 要:随着独生子女现象的普遍,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关注,对幼儿园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越发的重视。启蒙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结合多年的教学情况,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影响功不可没。  关键词:传统文化;内容;亲子互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
摘 要: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合理应用游戏化教学策略,让幼儿语言教学充满生活性、趣味性,从而全面增强幼儿的语言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通过具体分析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策略,有利于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关键词: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语言教学是幼儿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游戏化教学方法主要是遵循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增加幼儿语言教学的趣味性、生活性,以便能够更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活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显然,有效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
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对于担任科学课的教师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索问题的能力,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结合自己对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摸索,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必须具备好学的探索精神,用这种教学魅力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  “作为教师只有一瓶水,如何能给学生一桶水呢?”这句话
摘 要:随着教育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积极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手段做出相应的整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难集中,情绪化比较严重,做事情一般根据自己的喜好。针对这一心理特征,运用游戏教学是十分正确的选择,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游戏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收获技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对学
摘 要:小学生的世界色彩斑斓,独特而又神奇。从发展和教育的前景看,这是一片希望的绿洲。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对他们而言,一切都是新的。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学龄初期是儿童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因此,一年级刚入学时的行为常规习惯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行为常规;习惯;养成  一、让孩子在游戏中规范自己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精神食粮,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
摘 要:王阳明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认为人所获得的经验是实践的开端,知识经验是第一位的。而陶行知先生却提出截然相反的观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而从幼儿园幼儿学习成长的角度来看,显然操作实践的意义对他们成长更有帮助。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新教师;幼儿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教师的定义。然而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师的责任却不仅仅局限于此。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