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对少儿艺术教育的逐渐重视,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近几年越来越多。作为新兴的少儿艺术培训门类,少儿戏剧表演有其重要社会价值和发展前景。结合少儿教育自身的规律以及戏剧本体的社会功能,分析目前少儿戏剧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继续前进的方向,是有重要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意义的。
关键词:戏剧表演;综合素养;教育戏剧
一、前言
戏剧自古希腊时期发展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丰富多彩的类型和内容已经成为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深刻意义的戏剧故事不断在探讨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性的善恶。跟随其一起发展的,是戏剧表演理念的不断进步。艺术院校开设的戏剧表演专业每年都在教授学生关于戏剧表演的相关知识,造就了一批批的演艺人才。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戏剧表演的群体不再局限于成人年,越来越多的少儿及青少年开始对戏剧表演产生浓厚的关注和兴趣。现在,几乎每个四线以上的城市都会有至少一个专门针对少儿的表演培训机构,这些机构的客户群体大都在12岁以下,在专业或非专业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戏剧表演的相关知识。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在我国当下艺术培训市场丰富多元的环境下,针对少儿表演培训的机构是如何运营的,他们的特点以及不足。此外,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观照戏剧教育原有的功能来指出少儿戏剧教育的未来以及市场价值。
二、我国少儿戏剧教育的现状
就目前来说,中国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主要分布在四线以上的城市,并且根据城市发展的程度,培训方式和授课内容具有各自的特点:像北京、上海或杭州这类一线或二线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在戏剧表演培训模式上较容易接收新鲜的理念。而相对上海、杭州这类经济发展较好的一、二线城市,浙江的金华和衢州这类三、四线城市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开设少儿戏剧表演培训的机构基本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在运营。但是,无论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还是以金华为代表的三线城市,大部分开设少儿戏剧教育的机构在教学上都呈现出某些共同的问题,具体为以下两点:
第一,培养成果与家长需求之间的矛盾。大部分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通常教授客户类似于绕口令、相声表演、小品表演或地方戏曲表演这种类型的节目,为的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最终让他们学会一个“小作品”,以便在培训结束汇报时展示给家长看,向家长证明他们投在子女身上的钱“没白花”。从市场营销方面来讲这种模式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只注重最后结果而忽略培养过程的做法最终是无法满足家长的心理预期的。家长送子女去少儿艺术培训机构一般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艺;第二是希望通过艺术的熏陶培养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是无法满足家长这方面的心理需求的。家长希望孩子在接受戏剧教育之后从内到外会有气质的改变以及心灵的发展,然而目前的戏剧教育模式只是教会孩子重复某一个简单的戏剧小作品,在其他方面是没有什么变化的。现在,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大都只看重学习成果带来的“实用性”,而对少儿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开发有所忽略。
出现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在于目前这种少儿戏剧教育模式没有将戏剧本体的教育功能体现出来。戏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从其社会功能来讲本就包括教育功能的。从观众的角度来讲,戏剧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观看者对人性和社会产生思考,通过真善美的传播让观众的人格得以升华。而单从教育的概念来说,通过对少儿进行戏剧表演的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人格的发展。戏剧表演的训练注重参与者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思考与感知、对行动的把握以及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戏剧本身可以成为很好的教育工具。人在2~12岁的时候各个知觉器官正处于发展阶段,戏剧表演本可以通过相关训练方法培养演员感受、体验和回馈外界刺激的能力,但在目前的大多数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中都没有体现出来。
第二,教学方法与少儿教育规律之间的矛盾。法国著名哲学家卢梭认为对于儿童,要“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他们的本能和天性得到发展。而目前的教育方式是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的。当下的大多数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在训练少儿表演的方案上依然在延续针对成年人的方式和方法,老师在课堂上教授这些小客户“解放天性”、“无实物训练”和“小品练习”等这些专门针对成人的训练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是授课教师从大学戏剧表演的经验中带来的,或者是从别的培训机构借鉴过来。他们的授课方式一般把少儿当做成年人来训练,教师将戏剧作品强加到少儿身上,让他们对其进行模仿。
但是,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是不利于少儿心智发展的。教师虽然教会了少儿一些成熟的戏剧作品,但是对于少儿的天性成长来说丝毫没有起到作用,相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还会扼杀少儿本有的本能和天性。在戏剧表演学习的过程中,少儿本应按照他们自身所有的本能和天性进行学习,但现在因为教师对他们进行强制性的知识灌输,迫使他们放弃自身的创造力,而去单纯迎合教师的做法。当我们在电视机前或者在现场看少儿关于戏剧表演的汇报时,我们经常感到表演的不是少儿本身,而更像是培训机构某位老师的设计。这就是老师对他们强制性进行“知识灌输”的成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容易让少儿丧失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以及养成一味迎合他人的性格。
当然,尽管我国目前的少儿戏剧表演培训市场所呈现出的是以上两个共同特点,但是也有个别的情况。与大部分按照固定程式教授少儿“看得見摸得着”的戏剧作品的培训机构相对应,也有少数的机构是按照另外一套理念来进行的。这些机构不以教授少儿戏剧作品为最终目的,而是把重心放在少儿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素质的成长。这样的机构不多,一般分布在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或二线城市。此类机构的培训定位相对较高端,客户群体所在家庭的文化水平也较高,比较注重子女的素质提升。
三、“教育戏剧”在戏剧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戏剧”是专门针对少儿戏剧表演提出的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重视,至今已经发展了近半个世纪。英国在这方面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我国台湾现在也已经将此纳入中小学课堂。教育戏剧与戏剧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戏剧教育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表演教学,更多的教授成人表演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最终目标是成为舞台剧或者影视剧演员;教育戏剧是教育的概念,专门针对少儿或青少年群体,并且不只是教授他们戏剧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戏剧的训练方法培养少儿的各种能力。教育戏剧作为艺术教育的其中一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教育戏剧主张通过戏剧的训练手段培养少儿的知觉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行动组织力以及其他能力。教育戏剧虽然也像传统的戏剧表演教学一样,最终会让少儿演出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通常是童话剧、即兴戏剧作品等),但是它更注重教学过程中演员自身素质的成长:第一,戏剧表演训练要求演员将自身所有的感觉器官完全解放,其中包括外部感官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以及内部的情绪感受能力,而教育戏剧在最初阶段的授课通常是利用一些别出心裁的练习来达到这些目的,以增强少儿对外界事物的接收、反应能力;第二,戏剧表演不像器乐或绘画一样是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其他伙伴与之配合的。教育戏剧提倡通过一系列需要多人参与的练习让少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沟通以及培养当众演说的能力,以此锻炼少儿在这些方面的素质;第三,戏剧是行动的艺术,戏剧表演训练演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戏剧通常为少儿在虚构的情境中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少儿在规定情境中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以此锻炼少儿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育戏剧主张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教学,以发展少儿的天性和本能。与传统意义上针对成人的戏剧表演训练方式不同,教育戏剧通过即兴和游戏的方式来发展少儿的一系列潜在素质。如之前所说,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在教授少儿表演时双方基本处于“给予—接受”的关系,教师将自身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强加到少儿身上。少儿放弃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追从教师做法的同时,失去了发展自身天性与本能的机会;而教育戏剧则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达到少儿素质拓展的目的。教师给少儿提供类似于“游戏规则”和“规定情境”的东西,让少儿在限定的条件下自由发挥天性中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达到天性的创作。教师在授课时不会凭主观指出表演者所做的是“对”或是“错”,而是以“如果这样做会怎么样?”和“如果那样做会怎么样?”来代替,通过方向的引导将少儿的表演拉回预定的轨道当中;在教育戏剧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给少儿提出问题,而不是预先给出确定的答案。通过“游戏”的教学模式,少儿的天性和本能得以充分利用,最终使其心智得到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从对目标群体的适用性来讲,教育戏剧的教学方式更加顺应少儿的生理和心理规律,是更为科学的少儿式戏剧表演教学模式。通过游戏和开放式的教学,少儿的知觉能力得以培养,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也变得更为敏锐。同时,通过团体训练模式,少儿的“自我”意识得以加强,变得更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更富有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四、少儿戏剧教育的未来
少儿戏剧教育的未来是教育戏剧。教育戏剧这个名词虽然听上去没有戏剧教育那么有实用性,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讲,未来的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更多会侧重少儿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是单纯想让子女学好表演去拍电视。其实,不单单是少儿戏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精神层次的提高,未来所有针对少儿艺术培训的机构都会逐渐从“实用型”向“素质培养型”转变。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艺术本身的社会功能是“美育”而非仅仅是“职业”。将子女送去艺术培训机构的家长,大部分不是抱着让孩子以后走艺术职业为目的的。他们为孩子报各种类型的艺术培训班,无非是想让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并且跟其他孩子比起来有一定的才艺,真正想让子女走职业艺术道路的家长毕竟在少数。送孩子去学舞蹈的家长更多的是希望孩子的形体能好看些;送孩子学器乐的家长更多是希望通过器乐训练孩子的反应和记忆能力;那么让孩子学习戏剧表演的家长也未必是打算让子女走演艺的道路,而是通过学习训练子女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其次,少儿综合素养的提升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单位越来越注重员工的个人品质和综合素质,而非仅仅是业务能力;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所看重;80、90后的家长因为有了职场的经验,也越来越注重子女这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定位和需求将促使相关少儿教育机构从培养“专业能力”向“素质培养”转换,以此跟上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未来少儿表演培训是属于教育戏剧的。
教育戏剧虽然诞生已经将近半个多世纪,但对中国来说还处于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北京、上海与台湾这样的城市因为经济发达、国际交流频繁已经开始接触到这个理念,并且越来越被政府和学校所重视。台湾甚至已经把教育戏剧引进校园课程当中。但是对于我国大多数经济正处于发展状态的城市来说,教育戏剧的概念还没有传播开来,甚至不被人所认识和理解。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斷发展,文化的不断传播,教育戏剧的理念必定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未来的戏剧表演培训市场必定会朝教育戏剧的方向望去。
参考文献
[1]卢梭(法).《爱弥儿》.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6月
[2]史波琳(英).《剧场游戏指导手册》.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2月
[3]张晓华等.《教育戏剧跨领域统整教学:课程设计与实务》.台湾:心理出版社.2014年11月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演员的自我修养》.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作者简介
向成龙,男,汉族,山东淄博人,上海戏剧学院,2011级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戏剧导演艺术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浙江金华 322118)
关键词:戏剧表演;综合素养;教育戏剧
一、前言
戏剧自古希腊时期发展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丰富多彩的类型和内容已经成为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深刻意义的戏剧故事不断在探讨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性的善恶。跟随其一起发展的,是戏剧表演理念的不断进步。艺术院校开设的戏剧表演专业每年都在教授学生关于戏剧表演的相关知识,造就了一批批的演艺人才。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戏剧表演的群体不再局限于成人年,越来越多的少儿及青少年开始对戏剧表演产生浓厚的关注和兴趣。现在,几乎每个四线以上的城市都会有至少一个专门针对少儿的表演培训机构,这些机构的客户群体大都在12岁以下,在专业或非专业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戏剧表演的相关知识。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在我国当下艺术培训市场丰富多元的环境下,针对少儿表演培训的机构是如何运营的,他们的特点以及不足。此外,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观照戏剧教育原有的功能来指出少儿戏剧教育的未来以及市场价值。
二、我国少儿戏剧教育的现状
就目前来说,中国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主要分布在四线以上的城市,并且根据城市发展的程度,培训方式和授课内容具有各自的特点:像北京、上海或杭州这类一线或二线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在戏剧表演培训模式上较容易接收新鲜的理念。而相对上海、杭州这类经济发展较好的一、二线城市,浙江的金华和衢州这类三、四线城市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开设少儿戏剧表演培训的机构基本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在运营。但是,无论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还是以金华为代表的三线城市,大部分开设少儿戏剧教育的机构在教学上都呈现出某些共同的问题,具体为以下两点:
第一,培养成果与家长需求之间的矛盾。大部分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通常教授客户类似于绕口令、相声表演、小品表演或地方戏曲表演这种类型的节目,为的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最终让他们学会一个“小作品”,以便在培训结束汇报时展示给家长看,向家长证明他们投在子女身上的钱“没白花”。从市场营销方面来讲这种模式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只注重最后结果而忽略培养过程的做法最终是无法满足家长的心理预期的。家长送子女去少儿艺术培训机构一般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艺;第二是希望通过艺术的熏陶培养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是无法满足家长这方面的心理需求的。家长希望孩子在接受戏剧教育之后从内到外会有气质的改变以及心灵的发展,然而目前的戏剧教育模式只是教会孩子重复某一个简单的戏剧小作品,在其他方面是没有什么变化的。现在,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大都只看重学习成果带来的“实用性”,而对少儿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开发有所忽略。
出现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在于目前这种少儿戏剧教育模式没有将戏剧本体的教育功能体现出来。戏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从其社会功能来讲本就包括教育功能的。从观众的角度来讲,戏剧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观看者对人性和社会产生思考,通过真善美的传播让观众的人格得以升华。而单从教育的概念来说,通过对少儿进行戏剧表演的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人格的发展。戏剧表演的训练注重参与者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思考与感知、对行动的把握以及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戏剧本身可以成为很好的教育工具。人在2~12岁的时候各个知觉器官正处于发展阶段,戏剧表演本可以通过相关训练方法培养演员感受、体验和回馈外界刺激的能力,但在目前的大多数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中都没有体现出来。
第二,教学方法与少儿教育规律之间的矛盾。法国著名哲学家卢梭认为对于儿童,要“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他们的本能和天性得到发展。而目前的教育方式是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的。当下的大多数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在训练少儿表演的方案上依然在延续针对成年人的方式和方法,老师在课堂上教授这些小客户“解放天性”、“无实物训练”和“小品练习”等这些专门针对成人的训练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是授课教师从大学戏剧表演的经验中带来的,或者是从别的培训机构借鉴过来。他们的授课方式一般把少儿当做成年人来训练,教师将戏剧作品强加到少儿身上,让他们对其进行模仿。
但是,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是不利于少儿心智发展的。教师虽然教会了少儿一些成熟的戏剧作品,但是对于少儿的天性成长来说丝毫没有起到作用,相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还会扼杀少儿本有的本能和天性。在戏剧表演学习的过程中,少儿本应按照他们自身所有的本能和天性进行学习,但现在因为教师对他们进行强制性的知识灌输,迫使他们放弃自身的创造力,而去单纯迎合教师的做法。当我们在电视机前或者在现场看少儿关于戏剧表演的汇报时,我们经常感到表演的不是少儿本身,而更像是培训机构某位老师的设计。这就是老师对他们强制性进行“知识灌输”的成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容易让少儿丧失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以及养成一味迎合他人的性格。
当然,尽管我国目前的少儿戏剧表演培训市场所呈现出的是以上两个共同特点,但是也有个别的情况。与大部分按照固定程式教授少儿“看得見摸得着”的戏剧作品的培训机构相对应,也有少数的机构是按照另外一套理念来进行的。这些机构不以教授少儿戏剧作品为最终目的,而是把重心放在少儿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素质的成长。这样的机构不多,一般分布在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或二线城市。此类机构的培训定位相对较高端,客户群体所在家庭的文化水平也较高,比较注重子女的素质提升。
三、“教育戏剧”在戏剧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戏剧”是专门针对少儿戏剧表演提出的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重视,至今已经发展了近半个世纪。英国在这方面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我国台湾现在也已经将此纳入中小学课堂。教育戏剧与戏剧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戏剧教育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表演教学,更多的教授成人表演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最终目标是成为舞台剧或者影视剧演员;教育戏剧是教育的概念,专门针对少儿或青少年群体,并且不只是教授他们戏剧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戏剧的训练方法培养少儿的各种能力。教育戏剧作为艺术教育的其中一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教育戏剧主张通过戏剧的训练手段培养少儿的知觉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行动组织力以及其他能力。教育戏剧虽然也像传统的戏剧表演教学一样,最终会让少儿演出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通常是童话剧、即兴戏剧作品等),但是它更注重教学过程中演员自身素质的成长:第一,戏剧表演训练要求演员将自身所有的感觉器官完全解放,其中包括外部感官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以及内部的情绪感受能力,而教育戏剧在最初阶段的授课通常是利用一些别出心裁的练习来达到这些目的,以增强少儿对外界事物的接收、反应能力;第二,戏剧表演不像器乐或绘画一样是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其他伙伴与之配合的。教育戏剧提倡通过一系列需要多人参与的练习让少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沟通以及培养当众演说的能力,以此锻炼少儿在这些方面的素质;第三,戏剧是行动的艺术,戏剧表演训练演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戏剧通常为少儿在虚构的情境中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少儿在规定情境中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以此锻炼少儿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育戏剧主张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教学,以发展少儿的天性和本能。与传统意义上针对成人的戏剧表演训练方式不同,教育戏剧通过即兴和游戏的方式来发展少儿的一系列潜在素质。如之前所说,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机构在教授少儿表演时双方基本处于“给予—接受”的关系,教师将自身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强加到少儿身上。少儿放弃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追从教师做法的同时,失去了发展自身天性与本能的机会;而教育戏剧则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达到少儿素质拓展的目的。教师给少儿提供类似于“游戏规则”和“规定情境”的东西,让少儿在限定的条件下自由发挥天性中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达到天性的创作。教师在授课时不会凭主观指出表演者所做的是“对”或是“错”,而是以“如果这样做会怎么样?”和“如果那样做会怎么样?”来代替,通过方向的引导将少儿的表演拉回预定的轨道当中;在教育戏剧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给少儿提出问题,而不是预先给出确定的答案。通过“游戏”的教学模式,少儿的天性和本能得以充分利用,最终使其心智得到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从对目标群体的适用性来讲,教育戏剧的教学方式更加顺应少儿的生理和心理规律,是更为科学的少儿式戏剧表演教学模式。通过游戏和开放式的教学,少儿的知觉能力得以培养,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也变得更为敏锐。同时,通过团体训练模式,少儿的“自我”意识得以加强,变得更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更富有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四、少儿戏剧教育的未来
少儿戏剧教育的未来是教育戏剧。教育戏剧这个名词虽然听上去没有戏剧教育那么有实用性,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讲,未来的少儿戏剧表演培训更多会侧重少儿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是单纯想让子女学好表演去拍电视。其实,不单单是少儿戏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精神层次的提高,未来所有针对少儿艺术培训的机构都会逐渐从“实用型”向“素质培养型”转变。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艺术本身的社会功能是“美育”而非仅仅是“职业”。将子女送去艺术培训机构的家长,大部分不是抱着让孩子以后走艺术职业为目的的。他们为孩子报各种类型的艺术培训班,无非是想让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并且跟其他孩子比起来有一定的才艺,真正想让子女走职业艺术道路的家长毕竟在少数。送孩子去学舞蹈的家长更多的是希望孩子的形体能好看些;送孩子学器乐的家长更多是希望通过器乐训练孩子的反应和记忆能力;那么让孩子学习戏剧表演的家长也未必是打算让子女走演艺的道路,而是通过学习训练子女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其次,少儿综合素养的提升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单位越来越注重员工的个人品质和综合素质,而非仅仅是业务能力;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所看重;80、90后的家长因为有了职场的经验,也越来越注重子女这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定位和需求将促使相关少儿教育机构从培养“专业能力”向“素质培养”转换,以此跟上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未来少儿表演培训是属于教育戏剧的。
教育戏剧虽然诞生已经将近半个多世纪,但对中国来说还处于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北京、上海与台湾这样的城市因为经济发达、国际交流频繁已经开始接触到这个理念,并且越来越被政府和学校所重视。台湾甚至已经把教育戏剧引进校园课程当中。但是对于我国大多数经济正处于发展状态的城市来说,教育戏剧的概念还没有传播开来,甚至不被人所认识和理解。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斷发展,文化的不断传播,教育戏剧的理念必定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未来的戏剧表演培训市场必定会朝教育戏剧的方向望去。
参考文献
[1]卢梭(法).《爱弥儿》.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6月
[2]史波琳(英).《剧场游戏指导手册》.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2月
[3]张晓华等.《教育戏剧跨领域统整教学:课程设计与实务》.台湾:心理出版社.2014年11月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演员的自我修养》.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12月
作者简介
向成龙,男,汉族,山东淄博人,上海戏剧学院,2011级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戏剧导演艺术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浙江金华 3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