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情感激发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是学生认识生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写作情感的激发,“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领略美感,融情入景”,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客观事物感受的理解,用个性化的书面语言外化出来。
  关键词: 中学生 写作情感 激发方法
  “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这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论家王充的文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写文章离不开真情实感(即实诚),真情实感酝酿于心,才会有文辞写在竹简、帛书之上。情感激奋了,文笔必然流畅,有真情的文章,也才会有感人的力量。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呢?笔者经过多年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一、“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
  北宋著名文学家梅尧臣强调:创作必须有来自现实生活的强烈触发,有感于心,溢为文辞。生活永远是创作的不竭源泉。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了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只有贴近生活,用心感悟,仔细品味人生的人,才会有丰富细腻的真实情感。鲁迅先生也说:“对于任何事,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积累丰厚了,习作才有“宝藏”可供开采,学生的情感进入了激活状态,才能使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记得有一次,笔者出了一个文题:《一次成功的体验》,先是读范文,后指导写作思路,可一旦放手让学生写,他们就是写不出文章。有的学生抱怨说:“在乡镇中学,学习上还谈什么成功?生活上就是两点一线,单调得乏味,成功,没有;失败,有一堆。”怎么办呢?笔者思考了一下,说:“那好,这次作文我们索性就不做了,不过,星期天每个同学回家都必须学会一种技术或一门手艺。”大家纷纷拍手称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我又提起这个文题,大家一点都不觉得难了。一位同学这样写:“以前,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生活的艰辛。通过实践,我才知道原来做饭也是这样的难。它不但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感受烹饪的乐趣。与锅碗瓢盆作斗争——其乐无穷。”
  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是指教师的作文引导要有激情,深入学生心灵,拨动学生的心弦。而“出乎其外”是指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创作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单调的生活,贫乏的情感,使学生很难写出激扬的文字。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文章,又如何能感动得了别人?要使学生作文有情,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作文要有情境。一首好歌,一部好电影,一篇好文章,往往都是一个好情境,当学生进入这个情境,就会产生多种情感体验,再现自我,再现生活。一首《感恩的心》,曾经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在这样的旋律中,让学生讲述一个个爱的故事,写下爱的篇章,是一种很好的作文情境。
  2.开篇有激情。教师的作文导入切忌平淡如水,或热情洋溢,或冷峻凝重,或悬念横生,或风趣幽默,总之,都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当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心弦受到拨动,其创作兴趣会随之产生。
  3.文题应新颖。陈腐老旧,“假”“大”“空”的文题,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只有具有启发性、发散性、创新性的文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向你介绍我这个人》、《妈妈,我爱你》、《我的一次冒险经历》、《战胜脆弱,从心做起》、《1 1=?》等,这样的文题,有的切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其真情实感的抒发,有的具有一定的创作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4.指导学生在感染力上多下工夫。例如,反问句、祈使句的使用,为实现感情与人事、物理的有机结合而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注重描写手法的运用,等等。
  三、“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所谓“性灵”,就是指人的性情与内心的聪慧颖悟;“格套”即各种陈规旧律、固定框套。明朝作家袁宏道强调,文学创作要抒发个人独有的真情实感、灵心颖悟,充分显示自己独特的个性,打破各种固有的法式框套,摆脱依傍,自由抒写。这种看法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传统习作教学禁锢学生个性,一味地用条条框框限制他们,让他们“戴着镣铐跳舞”,忽视人文性,把学生都变成唯唯诺诺的应声虫,写出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的新八股。一谈文题,就要“健康”,感伤、惆怅、畏惧、忧虑,都被视为不健康的情感。试想,这样的限制,能让学生写出多少正常人的情感?因此,笔者指导学生做过这样的作文:自由拟题,主题不要拔高,真切就行;议论不要过多,只要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即可。学一学大师鲁迅,嬉笑怒骂皆可成文,风花雪月可入章,其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位平时写作并不突出的同学,一改以往草率应付的毛病,以饱满诚挚的情感写了《最爱你的人,别伤她最深》,回忆了妈妈对自己所做的种种,从律己的角度谈出了对父母的理解,文章最后的呼唤:“想想父母的不易与艰辛吧!学着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吧!你会发现亲情的阳光灿烂无比,你会发现父母爱你胜过爱自己的生命!最爱你的人,千万不要伤他们太深。”句句发自肺腑,颇具感染力。请看看这些文题:《老师,你别板着脸》、《我的初恋》、《最令我恐惧的一天》、《我的内心独白》、《减负、减负,为何越减越“负”》、《“他妈的”别解》……虽说这些文题不那么“正统”,主题也不那么“健康”,可是,当你看了这些文章,真切地感受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了他们的成长轨迹,欣赏了他们的独特个性,你会觉得那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尊重,一种享受,一种升华。
  首先,重视学生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训练,减轻学生语言外化的痛苦。可以加强口头作文、即兴表达和书面小作文的练习,力争心、口、手的统一。
  其次,鼓励学生习作时加强主观表达,使写人、叙事、绘景、状物、说理等融合自己的感情。即要求学生习作时建立面对读者进行表达的假定性情境,构思和传达时,考虑如何吸引和打动读者,把作文当做是与读者的一种交流和倾诉。
  作文是学生认识生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对客观事物感受的理解用书面语言外化出来的过程,是学生心理活动参与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感受这个世界,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要遵循识字与写字相结合;识字与课文讲读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的原则。教给学生识记方法:象形识字、归类识字、联想识字、谜语识字、加减识字及多媒体识字等,不断强化识字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识字教学 基本原则 方法与策略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
摘 要: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对教师教学尤为重要。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艺术效果  优秀的教师的语言魅力在于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优秀的教学语言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显示出极大
介绍了激发极化电位测井原理及解释模型,提出了利用极化率、地层水矿化度及含水饱和度等参数识别油层、水淹层的方法,为解决二连油田水淹层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试油资料验
1.让学生喜欢上自己  有位教育家曾说:“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们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句话告诉我们:“亲其师,信其道。”这意味着教师要有一种亲和力、一种感染力。学生喜欢老师了,自然就会爱听我们的课。老师要做到用发自内心的善良和真诚爱学生,只有快乐、热情、专注地挥洒师爱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上我们的课。  语文教师应该达到基本的要求:有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形象,
随着教学观念的改变,高考考试形式的改革,作文考试越来越灵活,这就要求学生脚踏实地搞好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更好地驾驭写作。  一、根据作文要求,逐一训练  1.审题立意。要求不能离题、偏题,可以根据近几年的高考题目,大致分几种类型进行训练。命题型,如2006年的《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留白》;半命题型,如2010年的《这也是一种——》;材料型,如2011
1.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广博的知识积淀,就有了课堂教学出新的源头活水,天文地理不一定要样样精通,但最起码要知道一些。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把教语文与教做人有机结合
摘 要: 作文没有典型的素材,文章就没有充实感,主题难突出。观察生活,提炼观点;认真听课,学会迁移;关注时事,感悟生活,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三种好方法。  关键词: 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生活 学会迁移 关注时事  现在学生的写作,并不缺少优美的词汇、丰富的语言,但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空洞,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为什么呢?因为作文没有典型的素材,所以文章没有充实感,主题难突出。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