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开始日益重视文化教育,尤其是语文经典诵读教育,更要从孩子抓起。但实际上,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教学意义,并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93-01
儿童时期是语文经典诵读的黄金时期,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升、灵魂的升华和精神的洗涤。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经典诵读,挖掘经典诵读的教育价值,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
1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教育意义
首先,有助于文化传承。经典诗文中包含了优秀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论,并由此构建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通过经典诵读,这些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不仅能够深深根植于儿童的心灵之中,拓展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而且还能够为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拓宽知识面和视野。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通过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得中华经典得以传承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加大了语文阅读量,一定意义上来讲,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在优秀经典语文诵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大量积累语言,增加语文词汇量,并逐步将自身情感寄托于对经典的理解和体悟之中,在无形之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语文语感,并有意无意地将经典作品中的佳句化为己用,在语感培养过程中有效积累语言,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境界。
2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
首先,对"经典"把握不明确。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充分理解经典的含义和范畴。据调查,大部分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经典就是古诗词、古典小说以及外国文学等。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上述这些都被纳入语文教学的内容体系,也成为了学生的语文必学内容。教师并没有明确经典诵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所谓的经典就是指中华文化的经典,要以对国学的传承为教学重点。
其次,无法保证充足的诵读时间。在实际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教学时间非常少又不集中,没有固定时间。由此势必会导致经典诵读的地位无法得到教师和学生重视,在内心深处认为这就是走个形式,没有将经典诵读落实到实处。此外,经典诵读的时间分散也会导致学生对经典的理解不透彻、不连贯和不完整。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开展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反复诵读和钻研,让学生在长期的诵读过程中切实体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语文语感,使得思想和灵魂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若是能够固定诵读时间,确保诵读的持续性,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经典诵读被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引入课堂教学的时间不是很长,因此,也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经典诵读效果评价体系。评价模式落后,评价活动不足,评价标准不一,评价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势必会挫败师生对经典诵读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大部分教师将背诵作为唯一的效果评价标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但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持续力不强等原因,这一评价机制也很难在现实中得到有效落实。
3优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对策
首先,树立正确的经典诵读教学理念。针对教师对经典的定义和范畴理解不全面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学校可定期举办学术讲座,让教师从思想上明确"经典诵读"的内涵。此外,学校还可邀请一些在此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传授。同时,还可以组织教师到经典诵读教学优秀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从思想上转变教师落后观念,树立正确经典观,加深对小学语文经典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灵活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确保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整合教学资源,延长诵读时间。针对诵读时间少而分散的问题,教师可以将经典诵读同其他课程进行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唱、诵、舞、讲、画、演等方法学习经典诵读,扩展经典诵读的途径,间接延长经典诵读的时间。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拓宽经典诵读范围,而且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深度。例如,教学《 寻隐者不遇 》一诗,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人、童子进行对话,这样,学生边吟诵边表演,就会感到非常有趣,对诗的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也会更为深刻。又比如,在进行《高山流水》诵读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其安排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体悟古典音乐柔美的过程中,增加对"伯牙断琴,知音难遇"的理解。
最后,构建多元化诵读评价体系。摒弃以往以背诵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模式,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达到检验教学成果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古人生活情境,让学生真正融入经典的意境之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时代语境下,素质教育成为教学活动的一大内容,而语文经典诵读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教师只有不断完善教学体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富强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平英.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 新课程(教研) 2011年04期
[2]李杉杉.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索[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年20期
[3]唐建权.新课标视角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的探讨[J]. 新课程(小学) 2012年0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93-01
儿童时期是语文经典诵读的黄金时期,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升、灵魂的升华和精神的洗涤。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经典诵读,挖掘经典诵读的教育价值,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
1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教育意义
首先,有助于文化传承。经典诗文中包含了优秀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论,并由此构建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通过经典诵读,这些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不仅能够深深根植于儿童的心灵之中,拓展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而且还能够为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拓宽知识面和视野。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通过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得中华经典得以传承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加大了语文阅读量,一定意义上来讲,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在优秀经典语文诵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大量积累语言,增加语文词汇量,并逐步将自身情感寄托于对经典的理解和体悟之中,在无形之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语文语感,并有意无意地将经典作品中的佳句化为己用,在语感培养过程中有效积累语言,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境界。
2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
首先,对"经典"把握不明确。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充分理解经典的含义和范畴。据调查,大部分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经典就是古诗词、古典小说以及外国文学等。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上述这些都被纳入语文教学的内容体系,也成为了学生的语文必学内容。教师并没有明确经典诵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所谓的经典就是指中华文化的经典,要以对国学的传承为教学重点。
其次,无法保证充足的诵读时间。在实际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教学时间非常少又不集中,没有固定时间。由此势必会导致经典诵读的地位无法得到教师和学生重视,在内心深处认为这就是走个形式,没有将经典诵读落实到实处。此外,经典诵读的时间分散也会导致学生对经典的理解不透彻、不连贯和不完整。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开展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反复诵读和钻研,让学生在长期的诵读过程中切实体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语文语感,使得思想和灵魂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若是能够固定诵读时间,确保诵读的持续性,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经典诵读被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引入课堂教学的时间不是很长,因此,也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经典诵读效果评价体系。评价模式落后,评价活动不足,评价标准不一,评价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势必会挫败师生对经典诵读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大部分教师将背诵作为唯一的效果评价标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但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持续力不强等原因,这一评价机制也很难在现实中得到有效落实。
3优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对策
首先,树立正确的经典诵读教学理念。针对教师对经典的定义和范畴理解不全面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学校可定期举办学术讲座,让教师从思想上明确"经典诵读"的内涵。此外,学校还可邀请一些在此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传授。同时,还可以组织教师到经典诵读教学优秀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从思想上转变教师落后观念,树立正确经典观,加深对小学语文经典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灵活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确保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整合教学资源,延长诵读时间。针对诵读时间少而分散的问题,教师可以将经典诵读同其他课程进行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唱、诵、舞、讲、画、演等方法学习经典诵读,扩展经典诵读的途径,间接延长经典诵读的时间。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拓宽经典诵读范围,而且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深度。例如,教学《 寻隐者不遇 》一诗,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人、童子进行对话,这样,学生边吟诵边表演,就会感到非常有趣,对诗的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也会更为深刻。又比如,在进行《高山流水》诵读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其安排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体悟古典音乐柔美的过程中,增加对"伯牙断琴,知音难遇"的理解。
最后,构建多元化诵读评价体系。摒弃以往以背诵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模式,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达到检验教学成果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古人生活情境,让学生真正融入经典的意境之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时代语境下,素质教育成为教学活动的一大内容,而语文经典诵读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教师只有不断完善教学体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富强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平英.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 新课程(教研) 2011年04期
[2]李杉杉.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索[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年20期
[3]唐建权.新课标视角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的探讨[J]. 新课程(小学) 201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