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例背景
抓好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抓课堂教学是学校质量提升最有效的切入点。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在教育观念,还是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构建与优化“学位中心”课堂结构就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所在。教师在构建“学位中心”课堂结构时,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又该如何备课呢?本课例拟基于这一教学理念设计生成。
二、课例设计过程及专家点评
本课为2013年12月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打造学习型课堂”主题学习会的展示课,本节公开课由林月周、胡玫两位特级老师负责主评。故文中涉及的专家点评主要为这两位老师的观点。
(一)课前准备。
1.以“纳尔逊·曼德拉”生平事迹为素材与线索。素材选择因由:2013年12月6日(南非时间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全世界人们深切哀悼这位老人。曼德拉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的影响力无远弗届,早已不再局限于非洲而遍及全世界。环视全球政治家,罕有人像曼德拉一样,能赢得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国家人民的一致赞誉。曼德拉赢得全球声誉的秘密何在?
2.请学生搜集有关曼德拉的资料,内容如下:(1)了解纳尔逊·曼德拉的生平,建议学生阅读《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了解曼德拉27年监狱生活及其思想状态;(2)搜集曼德拉的主要演讲视频及内容;(3)搜集全世界各地专门为曼德拉所创作的音乐作品;(4)整理资料就你们小组认为“曼德拉赢得全球声誉的秘密何在?”的观点制作成课件或图示,向同学们展示。
3、课前教师做好任务布置、明确分工,并提供具体资料搜集、整理及制作课件的方法指导。
(二)课堂实录。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想给大家介绍一首歌,1991年香港乐队Beyond发行新专辑《《光辉岁月》,(视频播放一小段后,)问:你知道歌曲背后的故事吗?(生答)
师总结: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在报纸上读到关于曼德拉的故事后,决定去非洲找寻灵感,在1990年8月从巴布亚新几内亚之行回来后,创作了一首《光辉岁月》,家驹以这首歌向黑人领袖曼德拉致敬。曼德拉在听到这首歌曲之后,立即找人翻译了歌词内容,当他听完歌词中的含义之后,不禁潸然泪下,可能里面的每一个字句,都深深地冲击了这位伟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师:谁愿意简要地概括一下纳尔逊·曼德拉的生平主要事迹?
(生答摘要:幸福童年、青年求学艰辛、工作时参加并领导非国大并投身于人民的解放运动中去,27年的牢狱之灾、非洲第一任民选黑人总统等,因为学生课前充分准备,此环节很轻松顺利地完成,学生也是自信满满。)
师(过渡衔接):由于曼德拉领导和反对白人种族隔离,1962年,政府以“煽动罢工罪”和“非法出境罪”判处43岁的曼德拉两年监禁,在服刑两年后,他又在著名的“里沃尼亚审判”中,被政府以“企图暴力推翻政府”等四项罪名判处终身监禁。曼德拉被白人统治者关押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监狱27年,备受虐待和折磨。
合作探究一:(1)为了不让重复不变的监狱生活令自己精神麻木、失去斗争意志,曼德拉通过哪些活动塑造自己的独特人格,请同学们猜想曼德拉27年狱中生活。
生:种菜,养花,散步等体育活动,看书、阅读、写诗、与狱友交流、写日记、干监狱指定的活、每日早晚祈祷、准备越狱、写自传、继续在监狱里通过秘密方式参与政治斗争……
(因为是猜想,所以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性极高,答案也天马行空,但是总体上推测出曼德拉27年活动的主要内容。学生充分的展示感性材料为接下来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师把学生的所有猜想记录在黑板上之后,教师接着提问。)
合作探究:(2)判断以上这些猜想活动,哪些是文化活动,并说明判断理由。
生1:种菜,养花属于物质生产活动即经济活动。散步等体育活动,看书、阅读、写诗、与狱友交流、写日记、干监狱指定的活、每日早晚祈祷、准备越狱、写自传是文化活动。
生2:除了种菜,养花之外,他干监狱指定的活一般是物质生产活动,属于经济活动;通过秘密方式参与政治斗争属于政治活动。
学生继续交流合作,并基于原有的知识储备开始判断分类,通过这一设问既可以让学生回顾、运用文化的定义内涵等知识点,又可以通过为下一知识点做好预设。
在学生正确归类后,教师展示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中的内容节选,呈现狱中的真实生活中的文化活动。
合作探究:(3)27年如一日地坚持以上文化活动会给曼德拉带来哪些效果?
生1:通过体育锻炼让他的体质得到保障,意志力会更坚强。
生2:通过学习、绘画可以让曼德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更加乐观豁达,更有斗志。
生3:通过学习阅读可以丰富曼德拉狱中的生活,充实精神世界,更有助于形成他完美的人格魅力。
生4:通过27年如一日地坚持这些文化活动,让曼德拉更坚定了为南非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此时,教师已经无需再做过多的展开总结,学生已经从教师精心设计的三个探究设问中生成了:(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也是培养人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优秀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等知识,而且对于的该知识是学生自己在逐步探究中达成,而且印象深刻。我认为探究活动一的巧妙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实现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师过渡衔接:在约翰内斯堡的卫星城、“黑人之都”索维托,镌刻着曼德拉的名言:“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国际上更多的人认为“曼德拉改变了南非”但也有人认为,是南非改变了曼德拉,使这位昔日勇敢和热情有余,深思熟虑和人文精神不足的革命者,升华为一名为自由、和平奋斗终生,并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合作探究二:曼德拉和南非:谁改变了谁?
生1:曾经的南非是一个奇异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白人统治和种族隔离制度历时300余载,可谓根深蒂固,白人政权掌握着足以睥睨一切的强悍军事力量,正是因为曼德拉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切。
其次南非黑人历史上从未建立过统一国家,他们政治上四分五裂,曼德拉有别于其他黑人领袖,将南非当做自己的国家,而不仅仅是“黑人的国家”;在他被捕入狱漫长的27年,他更积极地反思,总结并逐渐统一了非国大领袖们的认识,将建立统一的、多种族平等相待的“彩虹国”、“新南非”,当作斗争目标。
(该学生用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论证,有理有据,据理力争,赢得了阵阵掌声。)
生2:改变是相互的,曼德拉改变了南非,又何尝没有被南非所改变?
曼德拉在入狱前,他领导的反种族运动声势不大,成效不高,其次他反复看到其战友们还将斗争目标定位为建设“没有白人的黑人国家”而让战斗陷入困境,这些让他更加困惑痛苦。但正是漫长的27年牢狱生涯,令他有机会反思、总结,将原本四分五裂、见解分歧严重的非国大和反种族隔离阵营协调、统一。更重要的是他看到南非从杜尔到布迈丁、卢蒙巴等非洲领袖领导本国人民反殖民、谋独立的过程中,在登上权力巅峰后,都会不同程度染上自我神圣、大权独揽、拒谏饰非等毛病,或揽权终身,或被政变推翻,让好不容易摆脱殖民统治的新国家及其人民,也因此一次又一次蒙受新的苦难。所以南非改变了曼德拉。(学生的滔滔不绝的论证让我既欣慰又受鼓舞,学生的课前准备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此时的教师就是旁观者,听众,享受者。)
师:改变是相互的,同学们用事实说话,曼德拉改变了南非,南非又何尝不改变了曼德拉。说明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师:再次欣赏Beyond乐队的《光辉岁月》,说一说:在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后,请认真欣赏歌曲,说说你此时的感觉?
生1:很震撼,很感动,很有力量。
生2:有点想哭(同学大笑),我现在终于理解曼德拉看到歌词后为什么潸然泪下了,因为我也有同感。
师: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音乐作品。在之前,还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人的乐队或歌手、一首华语歌坛的歌曲能够眼界如此广阔。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它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是我们深受震撼。这说明了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此时此刻,知识的生成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预设与生成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课后作业布置:(1)以曼德拉为背景材料完成三道选择题。(2)课后作业:以“曼德拉先生带给我的”为主题,写500字以内的文章。以此文来纪念他,学习他,感谢他。
三、沉淀收获,反思不足
本课的知识难度低,内容少,课时安排为1课时。以往我可以快速举例完成,但是学生印象不深刻,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何打破传统?如何再次挖掘文本材料?如何让自己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如何让学生享受整个学习过程?如何促进学生真正有意义的学习,让知识生根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都是我备课的主要设计要求或设计目的。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有如下收获与反思。
(一)如何转变教师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站在学生身后的老师”。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课堂上学习知识,课后巩固练习。本课我在探索让学生课前自学知识,课堂上进行操作、讨论、练习,以解决自学中遗留的疑惑与问题,没有课堂上精彩的表现,但孩子们却在课堂上有真切的感受。但这并不代表老师可以漫不经心,他们在课前,为孩子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素材的选择、精心设计的学案、课堂环节的流程、关于学生的课前学习资源……老师是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素养,促成孩子有意义的学习。本堂课通过教师有意识地通过精心策划与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让自己成为站在学生身后的老师,推动学生有意义地学习。
(二)如何备课——化有形与无形,实现显性备考与隐性备课的有效统一。
要成为站在学生身后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备课备什么?不是备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言辞,而是孩子需要的学习设计,那个切入本质学习的学习活动的设想。在本课堂上,没有听到老师的娓娓相授,没有看到师生精彩的追问与对话,有的只是他们课前认真的搜索、记录、整理和课间合作与讨论。而学生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呢?老师又该怎样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所以,老师的备课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搜集整理学生的提问,二是“学案”的设计。高明的老师是以核心知识(方法)的、简明的“学习设计”促成本质意义的学习的发生。
本堂课我并没有把“优秀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作为显性的教学目标,而是巧妙设计两个隐性问题:一是在长达27年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就通过哪些活动来塑造自己的独特人格,请同学们猜想曼德拉27年狱中生活。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展示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中的内容节选,呈现狱中的真实生活中的文化活动。二是27年如一日地坚持以上文化活动会给曼德拉带来哪些效果?通过这两个设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感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也是培养人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以及优秀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等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更让我难忘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呈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与热情,明显感受到他们在回答问题时享受积极思考带来的成就感,真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原“学为中心”的课堂本真。
由此我想到的是,这种备课思路与以往教师问学生:“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哪些方面的发展?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传统思路相比,高明了许多,这种化有形为无形,隐性的备课思路往往能突破课堂的局限及学案编制与运用的软肋。我想只有化有形与无形,实现显性备考与隐性备课的有效统一,才有助于实现“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才能够让自己成为学生背后的老师。
(三)如何提高应试能力,化解实现课堂教学短期有效与长期有效的矛盾。
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与人才选拔机制紧密结合的,在我国,高考仍然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才选拔的主要甚至最佳途径。教师如何备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我们反复实践总结出“教师讲全、讲透,学生勤记、勤背、勤练”的传统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这种传统课堂在应付高考短期内有效是不容忽视的。
“学位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把培养孩子终身学习能力作为终极教学目标的平台和场所。要求老师在备课时通过精心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课堂教学方式与理念的长期有效性毋庸置疑,可是它能否实现短期有效与长期有效的有效结合?于是“如何提高应试能力,化解实现课堂教学短期有效与长期有效的矛盾”就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这一课题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抓好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抓课堂教学是学校质量提升最有效的切入点。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在教育观念,还是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构建与优化“学位中心”课堂结构就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所在。教师在构建“学位中心”课堂结构时,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又该如何备课呢?本课例拟基于这一教学理念设计生成。
二、课例设计过程及专家点评
本课为2013年12月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打造学习型课堂”主题学习会的展示课,本节公开课由林月周、胡玫两位特级老师负责主评。故文中涉及的专家点评主要为这两位老师的观点。
(一)课前准备。
1.以“纳尔逊·曼德拉”生平事迹为素材与线索。素材选择因由:2013年12月6日(南非时间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全世界人们深切哀悼这位老人。曼德拉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的影响力无远弗届,早已不再局限于非洲而遍及全世界。环视全球政治家,罕有人像曼德拉一样,能赢得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国家人民的一致赞誉。曼德拉赢得全球声誉的秘密何在?
2.请学生搜集有关曼德拉的资料,内容如下:(1)了解纳尔逊·曼德拉的生平,建议学生阅读《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了解曼德拉27年监狱生活及其思想状态;(2)搜集曼德拉的主要演讲视频及内容;(3)搜集全世界各地专门为曼德拉所创作的音乐作品;(4)整理资料就你们小组认为“曼德拉赢得全球声誉的秘密何在?”的观点制作成课件或图示,向同学们展示。
3、课前教师做好任务布置、明确分工,并提供具体资料搜集、整理及制作课件的方法指导。
(二)课堂实录。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想给大家介绍一首歌,1991年香港乐队Beyond发行新专辑《《光辉岁月》,(视频播放一小段后,)问:你知道歌曲背后的故事吗?(生答)
师总结: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在报纸上读到关于曼德拉的故事后,决定去非洲找寻灵感,在1990年8月从巴布亚新几内亚之行回来后,创作了一首《光辉岁月》,家驹以这首歌向黑人领袖曼德拉致敬。曼德拉在听到这首歌曲之后,立即找人翻译了歌词内容,当他听完歌词中的含义之后,不禁潸然泪下,可能里面的每一个字句,都深深地冲击了这位伟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师:谁愿意简要地概括一下纳尔逊·曼德拉的生平主要事迹?
(生答摘要:幸福童年、青年求学艰辛、工作时参加并领导非国大并投身于人民的解放运动中去,27年的牢狱之灾、非洲第一任民选黑人总统等,因为学生课前充分准备,此环节很轻松顺利地完成,学生也是自信满满。)
师(过渡衔接):由于曼德拉领导和反对白人种族隔离,1962年,政府以“煽动罢工罪”和“非法出境罪”判处43岁的曼德拉两年监禁,在服刑两年后,他又在著名的“里沃尼亚审判”中,被政府以“企图暴力推翻政府”等四项罪名判处终身监禁。曼德拉被白人统治者关押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监狱27年,备受虐待和折磨。
合作探究一:(1)为了不让重复不变的监狱生活令自己精神麻木、失去斗争意志,曼德拉通过哪些活动塑造自己的独特人格,请同学们猜想曼德拉27年狱中生活。
生:种菜,养花,散步等体育活动,看书、阅读、写诗、与狱友交流、写日记、干监狱指定的活、每日早晚祈祷、准备越狱、写自传、继续在监狱里通过秘密方式参与政治斗争……
(因为是猜想,所以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性极高,答案也天马行空,但是总体上推测出曼德拉27年活动的主要内容。学生充分的展示感性材料为接下来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师把学生的所有猜想记录在黑板上之后,教师接着提问。)
合作探究:(2)判断以上这些猜想活动,哪些是文化活动,并说明判断理由。
生1:种菜,养花属于物质生产活动即经济活动。散步等体育活动,看书、阅读、写诗、与狱友交流、写日记、干监狱指定的活、每日早晚祈祷、准备越狱、写自传是文化活动。
生2:除了种菜,养花之外,他干监狱指定的活一般是物质生产活动,属于经济活动;通过秘密方式参与政治斗争属于政治活动。
学生继续交流合作,并基于原有的知识储备开始判断分类,通过这一设问既可以让学生回顾、运用文化的定义内涵等知识点,又可以通过为下一知识点做好预设。
在学生正确归类后,教师展示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中的内容节选,呈现狱中的真实生活中的文化活动。
合作探究:(3)27年如一日地坚持以上文化活动会给曼德拉带来哪些效果?
生1:通过体育锻炼让他的体质得到保障,意志力会更坚强。
生2:通过学习、绘画可以让曼德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更加乐观豁达,更有斗志。
生3:通过学习阅读可以丰富曼德拉狱中的生活,充实精神世界,更有助于形成他完美的人格魅力。
生4:通过27年如一日地坚持这些文化活动,让曼德拉更坚定了为南非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此时,教师已经无需再做过多的展开总结,学生已经从教师精心设计的三个探究设问中生成了:(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也是培养人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优秀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等知识,而且对于的该知识是学生自己在逐步探究中达成,而且印象深刻。我认为探究活动一的巧妙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实现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师过渡衔接:在约翰内斯堡的卫星城、“黑人之都”索维托,镌刻着曼德拉的名言:“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国际上更多的人认为“曼德拉改变了南非”但也有人认为,是南非改变了曼德拉,使这位昔日勇敢和热情有余,深思熟虑和人文精神不足的革命者,升华为一名为自由、和平奋斗终生,并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合作探究二:曼德拉和南非:谁改变了谁?
生1:曾经的南非是一个奇异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白人统治和种族隔离制度历时300余载,可谓根深蒂固,白人政权掌握着足以睥睨一切的强悍军事力量,正是因为曼德拉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切。
其次南非黑人历史上从未建立过统一国家,他们政治上四分五裂,曼德拉有别于其他黑人领袖,将南非当做自己的国家,而不仅仅是“黑人的国家”;在他被捕入狱漫长的27年,他更积极地反思,总结并逐渐统一了非国大领袖们的认识,将建立统一的、多种族平等相待的“彩虹国”、“新南非”,当作斗争目标。
(该学生用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论证,有理有据,据理力争,赢得了阵阵掌声。)
生2:改变是相互的,曼德拉改变了南非,又何尝没有被南非所改变?
曼德拉在入狱前,他领导的反种族运动声势不大,成效不高,其次他反复看到其战友们还将斗争目标定位为建设“没有白人的黑人国家”而让战斗陷入困境,这些让他更加困惑痛苦。但正是漫长的27年牢狱生涯,令他有机会反思、总结,将原本四分五裂、见解分歧严重的非国大和反种族隔离阵营协调、统一。更重要的是他看到南非从杜尔到布迈丁、卢蒙巴等非洲领袖领导本国人民反殖民、谋独立的过程中,在登上权力巅峰后,都会不同程度染上自我神圣、大权独揽、拒谏饰非等毛病,或揽权终身,或被政变推翻,让好不容易摆脱殖民统治的新国家及其人民,也因此一次又一次蒙受新的苦难。所以南非改变了曼德拉。(学生的滔滔不绝的论证让我既欣慰又受鼓舞,学生的课前准备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此时的教师就是旁观者,听众,享受者。)
师:改变是相互的,同学们用事实说话,曼德拉改变了南非,南非又何尝不改变了曼德拉。说明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师:再次欣赏Beyond乐队的《光辉岁月》,说一说:在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后,请认真欣赏歌曲,说说你此时的感觉?
生1:很震撼,很感动,很有力量。
生2:有点想哭(同学大笑),我现在终于理解曼德拉看到歌词后为什么潸然泪下了,因为我也有同感。
师: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音乐作品。在之前,还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人的乐队或歌手、一首华语歌坛的歌曲能够眼界如此广阔。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它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是我们深受震撼。这说明了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此时此刻,知识的生成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预设与生成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课后作业布置:(1)以曼德拉为背景材料完成三道选择题。(2)课后作业:以“曼德拉先生带给我的”为主题,写500字以内的文章。以此文来纪念他,学习他,感谢他。
三、沉淀收获,反思不足
本课的知识难度低,内容少,课时安排为1课时。以往我可以快速举例完成,但是学生印象不深刻,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何打破传统?如何再次挖掘文本材料?如何让自己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如何让学生享受整个学习过程?如何促进学生真正有意义的学习,让知识生根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都是我备课的主要设计要求或设计目的。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有如下收获与反思。
(一)如何转变教师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站在学生身后的老师”。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课堂上学习知识,课后巩固练习。本课我在探索让学生课前自学知识,课堂上进行操作、讨论、练习,以解决自学中遗留的疑惑与问题,没有课堂上精彩的表现,但孩子们却在课堂上有真切的感受。但这并不代表老师可以漫不经心,他们在课前,为孩子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素材的选择、精心设计的学案、课堂环节的流程、关于学生的课前学习资源……老师是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素养,促成孩子有意义的学习。本堂课通过教师有意识地通过精心策划与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让自己成为站在学生身后的老师,推动学生有意义地学习。
(二)如何备课——化有形与无形,实现显性备考与隐性备课的有效统一。
要成为站在学生身后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备课备什么?不是备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言辞,而是孩子需要的学习设计,那个切入本质学习的学习活动的设想。在本课堂上,没有听到老师的娓娓相授,没有看到师生精彩的追问与对话,有的只是他们课前认真的搜索、记录、整理和课间合作与讨论。而学生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呢?老师又该怎样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所以,老师的备课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搜集整理学生的提问,二是“学案”的设计。高明的老师是以核心知识(方法)的、简明的“学习设计”促成本质意义的学习的发生。
本堂课我并没有把“优秀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作为显性的教学目标,而是巧妙设计两个隐性问题:一是在长达27年的监狱生活中,曼德拉就通过哪些活动来塑造自己的独特人格,请同学们猜想曼德拉27年狱中生活。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展示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中的内容节选,呈现狱中的真实生活中的文化活动。二是27年如一日地坚持以上文化活动会给曼德拉带来哪些效果?通过这两个设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感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也是培养人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以及优秀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等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更让我难忘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呈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与热情,明显感受到他们在回答问题时享受积极思考带来的成就感,真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原“学为中心”的课堂本真。
由此我想到的是,这种备课思路与以往教师问学生:“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哪些方面的发展?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传统思路相比,高明了许多,这种化有形为无形,隐性的备课思路往往能突破课堂的局限及学案编制与运用的软肋。我想只有化有形与无形,实现显性备考与隐性备课的有效统一,才有助于实现“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才能够让自己成为学生背后的老师。
(三)如何提高应试能力,化解实现课堂教学短期有效与长期有效的矛盾。
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与人才选拔机制紧密结合的,在我国,高考仍然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才选拔的主要甚至最佳途径。教师如何备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我们反复实践总结出“教师讲全、讲透,学生勤记、勤背、勤练”的传统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这种传统课堂在应付高考短期内有效是不容忽视的。
“学位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把培养孩子终身学习能力作为终极教学目标的平台和场所。要求老师在备课时通过精心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课堂教学方式与理念的长期有效性毋庸置疑,可是它能否实现短期有效与长期有效的有效结合?于是“如何提高应试能力,化解实现课堂教学短期有效与长期有效的矛盾”就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这一课题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