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律与黄钟——汉代律历度量衡制度下的黄钟形制考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e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刘歆总结、实践的五则一体同律度量衡钟律制度,为历代造律之总则,始于何时,是谁所定向有争议.结合文献与汉代出土量器,可证1975年湖北凤凰山汉墓出土刻有“黄律”的钱衡杆,是张苍“以律定度量衡”的新证据,张苍对汉初律历度量衡制度确有肇始之功,但尚未以律起历.从《淮南子》展示的汉初黄钟律数据及律与度量衡的关系,到落下闳以律起历,司马迁、京房、刘歆造律一致,可知在太初元年的律历改革中,五则一体制度的基本规则和数据起点,已被落下闳、邓平确立了下来.刘歆钟律理论源自落下闳,汉代黄钟律管形制长9寸,积810分一以贯之,出土量器可证汉代黄钟内径并非三分.
其他文献
字幕根据真实事件改编rn我们能听到人群的呼喊声,每隔几秒就会听到很响的撞击声,这种声音是戴着潮湿手套的拳头击打毫无防备的脑袋所发出的.每一声都引发几百人集体的叹息.rn解说员甲(画外音):雨已经停了.四万名强悍的温布利观众已经兴奋难耐.可以肯定地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支持亨利·库珀的……
期刊
2021年12月25日,“影载中华情·圆梦新丝路”国际优秀影片交流研讨会在线上隆重举行.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指导,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广东省文联、佛山市委宣传部主办,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电影创作培训基地、佛山市文化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广东省电影家协会评论与交流委员会协办.与会嘉宾包括来自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
期刊
《流俗地》以生活圈、性别圈、文化圈构筑“在地”维度,基于“楼上楼”“百子柜”“盲”“网”的意象展现三大圈层独特性.华人文化模板中的地缘关系、亲缘关系和神缘关系集聚“近打组屋”,移民史和文化史渗透于不同族裔人群的共居生活细节.小说从性别视角,讨论眼盲与心盲、理想与现实、教育与宗教信仰的辩证,女性自我发展依然面临来自异性和同性的双重阻力.
“更”字比较句并不排斥所有的数量成分,非度量衡单位的数量成分可以进入该结构,不被允准的是表征精确量的度量衡短语.自然语言的测量模式基于绝对与差异测量、精确与模糊测量的分际呈现四分对立的格局,“更”字比较句即为以往被忽视的模糊性差异测量结构.模糊性测量结构的程度论元位置被空代词pro所占据,所以结构排斥同为程度论元的度量衡短语.而“一些”类的模糊量表征不具有程度论元的地位,合并在附加语的位置上,因而与“更”字比较句相容.
本研究以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拼音知识在他们汉字阅读和生字学习中的作用以及作用路径.结果 发现,拼音知识可以有效预测学习者的汉字阅读成绩,也可以预测形声字学习成绩以及同声旁未学生字的阅读正确率;拼音知识可以直接作用于汉字阅读,也可以通过语音意识的中介效应间接作用于汉字阅读,其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该结果说明熟练的拼音知识能够有效帮助学习者建立汉字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结,发现形声字及其声旁之间读音上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记忆汉字.基于这一结果,我们建议在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中,加强拼音的教学和巩
对海外汉学性别研究建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过程展开反思,可以找到在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建构过程中海外汉学性别研究的参与带来的影响和产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和意义.文章对代表性批评文本进行史料性梳理,提出这些文本产生相关问题的具体依据及其成因,确证这些问题对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建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审慎提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新生长点和可能进行重构的路径,并总结在这些方法实践之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合理化建构的价值和意义.
女性文学意识作为百年文学史建构的重要一环,在时空的更替中不断发展变化.由启蒙主导的近代文学起始,至反叛传统的五四新文学,再到国家大文学观贯穿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及至“新的人民的文学”询唤下的新中国文学,以及追求中西平等对话的新时期文学,女性文学意识经历了 自在、被动、自觉、被遮蔽与再自觉的嬗变过程.在历史进步与时代转换的大背景下,新的历史机缘带来新的变化动因,新的矛盾运动造就新的文学实践.传统的女性文学逐步走向现代,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文学意识逐步确立;女作家被历史和文化所创造,同时也参与创造历史.
“礼”和“乐”是雅乐研究的基本范畴.南北朝雅乐重建从“以乐系礼”的思路出发,以《周礼》“九夏”炮制“十二雅”乐章系统,以乐为纲、以礼为目,创造了体系化、精简化、象征性的礼乐体系.在此基础上,唐“十二和”通过细分曲名、增附礼仪、区分曲调、区别变数等方法增强礼仪适用性,却仍不合“礼别异”的需要.宋代乐章追求礼仪区分度、细密程度,“十二安”仅存象征意义,终被《大安》《大晟》之名取代.雅乐以礼为纲、以乐为目,乐章呈现繁多、冗杂、重复、矛盾的特点.从唐乐“用礼”到宋礼“用乐”,王朝礼乐从“以乐系礼”转变为“以礼系乐
从1936年至今,新马鲁迅诗学研究已逾八十载.八十余年间,鲁迅诗学研究在新马历经三个时期,各时期研究路径皆不相同:初期研究着重呈现鲁迅诗学的“中国性”;中期研究偏向验证鲁迅诗学的“左翼性”;新近研究侧重探究鲁迅的“诗性”建构.事实上,三种研究路径分别对应了新马华人三种不同的身份意识:初期研究与“中国认同”密切相关;中期研究则是“族裔认同”引导下的产物;新近研究则受到“国族认同”直接影响.以郑子瑜、方修、林万菁的研究为例,可以看出新马鲁迅诗学研究与华人身份意识的互动往来,亦可透视鲁迅诗学在新马被筛选、改造乃
文章将马思聪《山林之歌》第一乐章和辛沪光《嘎达梅林》这两部作品,作为中国建国初期专业作曲技术衍变的研究课题.在追溯两位作曲家创作思维形成的过程和了解作品概况后,文章将研究重点集中在这两部作品中对中国民歌旋律的器乐化处理方式、西方多声思维的融入过程与乐队音响的写作风格这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上.通过两部作品在这三个方面与西方经典管弦乐作品在写作上的共性对照,文章探讨在建国初期的社会环境下,两位作曲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不同思维倾向以及各人在中国器乐音乐创作衍变中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