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o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改革的目的,不仅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身边事物,获取必要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搞好科学课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科学课;动手能力;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并且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通过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讨论,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构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大脑思维分析能力、创造力。在小学科学科目教学中,利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提高科学知识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
  1 小学科学课教学方式的现状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指导过细
  教师秉承为学生负责的心态会在课前将课堂所需的实验器材准备妥当,同时会做好详细的教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授,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跟着做。这样的方法的确妥当,却缺失了实验课的能动性和学生主动思考的环节,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也浪费了教师的一片苦心。
  1.2教师越俎代庖
  有些实验不容易成功,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但因为现在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实验失败之后教师通常会直接将实验帮学生做下去,并不是指出错误再让学生自己尝试,这样并不利于学生记住实验结果体会其中玄妙。
  1.3教师重视实验现象和结论
  教师在平时教学实验中忽略了锻炼学生分析现象与结论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这样就浪费了实验课,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未得到应有的训练。
  1.4科学课实验设置偏于成人化
  现在的科学课实验,很多实验要求的器材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接触到,我们科学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探究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好奇和兴趣,所以实验的存在一定要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方法
  2.1以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到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诱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并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使之成为前进的“导火线”,入门的“向导”,才能探求到打开动手操作的“金钥匙”,同时,也是实验教学的突破口。
  2.2让学生成为科学活动的参与者
  科学课教材内容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包含的丰富科学内涵,能够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欲望的内容。循序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如为什么会打雷,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每节课的课题里明确提出了要研究的自然事物的名称,让学生倍感亲切,随手可得的材料都可以用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和学问,学生人人都可以准备,人人都能动手,在玩、做、想的过程中进行实质上的科学探究活动,而他们真正意识到这就是"搞科学"的时候,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搞科学人人都可以做,并非是科学家的事,破除了对科学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我们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2.3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
  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入手,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科学课的活动是连接課堂与学生生活和大自然的纽带,是学生由自然走进课堂,由课堂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的向导。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时应注意:
  2.3.1课前与课后活动相结合,给学生一个动手机会
  课前让学生充分接触实物,认识实物,发现问题,让学生动脑、动手做好课堂探究的准备工作,例如上"认识土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收集土壤。土壤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吗?土壤里可能有什么东西?这样学生必须先去观察,动脑、动手分析,或查找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有了课前活动,再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就容易获得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在自然中获取知识才是无限的。为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扩展知识,需要设计课后活动,促进学生动手实验。例如:学习了《种子的繁殖》后,就让学生按照种子发芽的条件种一粒豆,认真观察,豆是怎样长成一棵豆苗的。并写好观察日记,当白嫩的豆根,越长越多时,学生会惊叹不已。学生毕竟是孩子,因能力有限,作品简单幼稚。但只要他们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动手的能力也就得到培养。
  2.3.2为学生开辟劳动的乐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实践,学校可为学生开辟一块土地,结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种植自己喜爱的蔬菜,利用劳动课以及课余时间进行翻地、下种、栽苗、浇水、锄草、施肥,随后成立种植跟踪观察记录研究小组进行观察记录。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经历了蔬菜的整个种植过程,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苦与快乐,品尝到了劳动的成功与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情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3.3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生天生就对一些未知领域充满兴趣,求知欲强,尤其是对小实验、小制作兴趣最为浓厚,科学课的实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堂上老师的演示试验较多,学生只能观察,而不能亲自去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像语文、数学作业一样是必须要做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小实验无论在实验器材的准备、过程的设计、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这些实验不仅仅是教师课堂实验的重复、书本上实验的照抄。一些实验器材不具备,用什么代替?还需要怎样的加工?实验现象不明显或根本没有现象发生,结论与书上的截然不同或无法做,都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尝试新方法,反复试验,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限,这是正常现象.教师要耐心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动手操作更是科学教学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周钢营.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4,第03期,50-50.
  [2]罗吉伦.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探.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第07期,61-62.
  [3]霍志伟.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第04期.
  [4]赵微.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速度旬刊.2015.
其他文献
本文叙述了检修NYL-ⅢA型伦琴计不能“调零”的故障,用3CO2B场效应管代替3DO4D型场效应管的方法。介绍了场效应管简易测定方法和简易对参数选择方法。并给出了实用电路。
制度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就是构建让市场更有效率的制度。从我国改革历程来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理清,税制成为政府监控市场的关键因素。新时期税制改革创新要更加注重发挥税
韶关学院已连续四年成立"校园就业服务团队",为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校应进一步提升校园就业服务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校园就业服务团队
虚拟现实系统中有关灯光、流水和火焰的模拟是在构建虚拟现实场景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这些不规则模糊物体使用最多的图形生成算法当数粒子系统理论.三维虚拟实境编
【摘 要】《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从文化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奠基石,是专业启蒙课程。我们的教学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要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同时又能达到本学科教学目的、要求的教学改革方案,使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机械制图》 一体化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
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新挑战、承担新使命、呼唤新成就,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因,并对当前存
【摘 要】 说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沟通活动,可通过说课,进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手持技术;催化剂;浓度;说课稿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一、说教材  1、教学背景  1.1教材分析  新课程倡导“交往??——互助、沟通——对话”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摘要】《测量水的温度》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原教材设计存在活动耗时较长、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问题,可以对该课的实验教学做一些改进:变课堂讨论为课前学习;变简单阅读为深刻解读;变机械分组为灵活多样;变抽象分析为直观感受。通过教学,能获得一些深刻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改进 测量温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在新奇有趣的活动中,在新颖有趣的课堂练习中,在生活数学、课堂评价中快乐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效地提高
对2OMeV能量的电子在Au靶中产生的韧致辐射谱用阈探测法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