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丽的“美丽”和陈逸飞的“遗憾”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riend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在“冰点人物”和“法制社会”版面中,有两篇短文发人深思,值得一讀,我做了读报笔记,立此存照。
  “冰点人物”版的文章是——《陈美丽:看上去很美》。题图是怀抱孩子的江西女人陈美丽的照片;文字不长,又极其精练,让人过目难忘。陈美丽的丈夫王云林,在帮村民灭火时不幸罹难,生前的债务随之变成一本“糊涂账”。但5天后,陈美丽在自家院墙上,贴出一张白纸黑字的“还债通告”,请与丈夫生前有经济来往账目的乡亲们,跟自己联系。一月之中,讨债者10余人,总额达5万多元,其中4万元没有任何凭证。但31岁的陈美丽,都一一偿清。在“人死账烂”的世俗里,她明白一个做人的道理:欠账还钱,天经地仪。编者感言:这让她,看上去很美!
  “法制社会”版的文章是——《陈逸飞生前以画抵债,张五常诉讼索画未果》。作为著名画家陈逸飞生前的好友,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称:陈逸飞早年因投资房地产资金紧张,向自己借款150万港元,双方为此签约确定陈逸飞以油画还债。1998年,陈逸飞让张五常到自己的画室挑选画作,张五常称自己从中挑选了6幅未完成的内容为水乡风景的油画,并且在油画的背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交还给陈逸飞继续创作。陈逸飞不幸去世后,张五常认为,这6幅油画应归自己所有,故起诉陈逸飞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宋美英等,要求被告向自己交付6幅油画。被告辩称,陈逸飞去世后,在陈逸飞的遗产中,未发现张五常所称的6幅油画,只要张五常拿出充分的证据,他们愿意在遗产范围内进行清偿。法院则认为,张五常确实对他所说的那6幅油画享有所有权,但应对其所有权的存在负举证责任。因张五常提交的证据不能证明其所主张的6幅油画的存在,故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读完这两篇“短章”,“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我赞美“小人物”陈美丽高贵的诚信品德,真的“看上去很美”!也笃信张五常那样的“大人物”讲的是实话,然而他在他所提倡的法制面前却“很无奈”;更为英年早逝的“才子”陈逸飞先生抱憾,他给后人留下一道很难破解的“陈逸飞密码”。
  蓦然间,让我联想起昔日中关村IT卖场商户之间的“扎货”。所谓“扎货”,就是坊间以诚信为基础的商贸规则,抑或是“潜规则”吧。先进货,按约定后付款;或者是先付款,后按约定再供货。这种方法是被鲁瑞清“老板”称之为中关村“蚂蚁雄兵”的伟大创举,提高了办事效率,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大有“晋商”遗风的意味,或者说是“新京商”对法定“游戏规则”的活学活用。也不排除个别商家一时利令智昏,卷款而走人,业间称之为“卷包会”。然而这毕竟是凤毛麟角,较之为国家银行的坏账和死账率,不足挂齿。倘若比起时下数目惊人的“高官”和“高管”们挟巨款逃出国门而又无法揖拿归案,更是何足道哉!我绝无意提倡“扎货”这种与现代科学管理不那么合拍的游戏规则,但却给人一种启示,那就是诚信。于是写出一些背时的“碎句”,聊以自慰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恪守信用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这点事都做不到,其他的品质也就成问题了。“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这是《史记》中司马迁对孙子和吴起的评语,“能够身体力行做得好的人,未必一定能够说得出一番大道理;能够讲得头头是道的人,未必能够实践得很好。”我对那些“业儒”们叨叨不休地大谈《论语》心得的“读书人”另眼相看了。那就是“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失尽民心。己能守信,人始信之;如无其信,人必无信之。”看来,当下之急,还是那句老话——“治国必先治官”。官者,“大人物”也,他们必须守信。
其他文献
学者方舟子先生在国内外的许多著名报刊上,无情地揭露多起科学界的腐败现象,“做科普不怕得罪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方先生的许多知识小品、随笔,科学性强,旁征博引,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给读者留下深刻记忆。不过,在日前刮起讨伐中医的暴风雨中,方舟子先生推出力作——《批判中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义无反顾地疾呼:“中医学不是科学”!于是从剖析中医“神话”开始,揭露中医疗效的不确定性,“中医
期刊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的报道: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了普京总统2006年财产申报资料:动产是两辆汽车,1960年产的嘎斯M-21和1965年产的嘎斯M-21P。汽车是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尚未办理过户手续。2005年申报过两辆“伏尔加”牌汽车,普京曾开着其中一辆带着美国总统布什兜风,此次未申报这两辆车,因为已经处理掉了。不动产是圣彼得堡一处77平方米的住房和莫斯科州一块1500平方米的土地。普京在
期刊
徐玉良的书法作品,以他遒劲与飘逸的风格享誉京城。2007年11月的一天,记者来到亚运村附近他的一间工作室,采访了这位中国书协会员、北京市政协书画联谊会秘书长。徐玉良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从一位党政干部成为书法家鲜为人知的故事。这里有大书法家向他传授的绝妙笔法,也展示了徐玉良善把机遇的过人之处。徐玉良在走向书法家的成功道路上所悟出的成功之道难能可贵,对人们具很大的启示。  从党政干部到书法家  在徐玉良
期刊
当我读完《活力远东》这本书,首先让我感受到,这是一本文化价值非常高的作品。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诠释江苏远东控股集团成功的密码,这就是从“大多数”入手。这是难能可贵的。就目前解码中国企业的作品中,有的人从外部看企业成功,有些人是从理论角度看企业成功,而《活力远东》的作者是位作家,他从体验的深度去看企业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从被人们忽略的“大多数”去研究企业成功的必然性。一般来说,从外部看企业容易雾中看
期刊
写在前面  中国的资源节约与浪费,如今已是国人乃至全世界高度关注的话题。石油、煤、钢铁等是资源,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内的种种,何尝不是资源,或可称是宏观资源、软实力资源。从2005年起,北京市海淀区在统筹区域资源、共建和谐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7年10月27日,沐浴着党的“十七大”的和谐之风,承载着海淀区合作发展光荣与梦想的“2007’区域发展高层联席会议”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
期刊
穷了就造反,富了就耍威,贵了就弄权,这是基本人性,也是基本的国民性。    第一个认为人只有具体的阶级性而无抽象人性的,鲁迅是其一。他写过一篇有关“硬译”与无产阶级文学的文章,针对的是提倡“普遍人性”的梁实秋。鲁迅举的例子是贾府的焦大不会爱林妹妹,石油大王绝不会具有和捡煤渣的老婆子相同的情感。  后来更加彻底否定抽象人性的是毛泽东。他在《讲话》中说,“人性这东西是许多文人都曾推崇过的,但谁也没有实
期刊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传统文化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们的传统和文明将何去何从?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面临着新的抉择。  毋庸置疑,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辉煌的成就,东方文化所蕴含的包容、浑厚、意境幽远的韵味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并
期刊
北京的10月,红叶满山,硕果累累。有人把中关村喻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苗圃”,有人將中关村视为世界新兴高科技产业“圣地”。其实,不管“苗圃”也好,“圣地”也罢,近20年来中关村确实经历了“播种、发芽、开花、结果”的耕耘过程,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就。从“方正”、“联想”、“四通”、“汉王”、“金山”、“用友”到“星光”灿烂,“联想”享誉全球、“爱国者”走向世界……只要你“百度”一下,“科技中国”“
期刊
这是一个竞争白热化的年代,人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力求在业界立于不败之地。你有你的锦囊妙计,我有我的葵花宝典,你用你的创意织出锦绣河山,我用我的点子绽出山花烂漫……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较量,比的是智慧,拼的是策略,输在过去,赢在未来。他们经营的企业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拼搏过程折射出的哲理一样: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他们成功的因素不一样,但是他们成功背后所蕴涵的实质一样: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具创
期刊
2007年的软件业正在掀起一股“个性化”风暴。通用软件解决的仅仅是企业所需的一部分问题,而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在了解客户的需求后“量身定做”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版本。随着IT应用的深入正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一种崭新的IT服务形式——针对个性化需求的IT服务,正悄然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种个性化IT服务的兴起,是世界经济发展、企业管理革新、技术进步等综合因素的体现,是对传统IT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