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加入WTO后的全球化融合、房地产的商品化、银行业的股改、股市的大起大落、高增长带来的居民收入迅速分化,种种因素都激发了中国人被压抑多年的财富渴望。
以互联网改造传统金融为契机,巨大的市场力量正在醒来,这正是互联网金融得以出现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呼唤垄断破冰
在不少人看来,中国银行业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爱恨交加的“怪胎”。
入世年前在外媒眼中已“技术性破产”的中国银行业,如今不仅起死回生,而且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10年前资本充足率为负数的中国银行业,今天的资本水平甚至已经超过金融危机后的欧美同行。
中国银行业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必须得到客观评价,但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广为人诟病的是垄断,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垄断遏制市场供需
美国有上万家银行,由于市场化程度很高,不论是存款客户端还是贷款客户端都有激烈的竞争过程,任何有金融需求的个人或者企业,都将会给予相应的风险定价,其金融需求被相关金融机构满足。
而在中国,受制于国家的牌照垄断,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由国家或者国有企业控制的,同时也享受政府赋予的特权和特权带来的相关垄断利益,由此造成国内金融机构创新和服务意识较弱。银行没有动力去服务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而且出于自身的考虑,天然地将信贷资源倾向政府部门以及国有企业。
金融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权利难言对等的行业,比如在银行,老百姓和小微企业一直以来只能把钱存入银行,但从银行贷款却很难。有报道称,中国6000万小微企业,95%以上从来没有获得过传统银行的贷款。即他们只有存款的义务,没有贷款的权利,大量的贷款被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占据。
近日微信上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段子:“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在中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到银行存款,富人到银行贷款。结果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存钱容易贷钱难,富人只贷不存钱,穷帮富富越富,穷越穷。”其实,如果把富人和穷人换成大型国有企业和小微企业,这条微信同样有趣。
巨幅利差不能长久
2013年5月,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由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净收入构成,二者占比分别为80%和15%左右。
依靠垄断而产生的高幅利差(见图1),给银行业带来了滚滚利润,以至于连银行业内人士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说了”。
如此来看报表。据披露完毕的2013年三季报显示,A股16家上市银行2013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183.78亿元,相当于日赚34亿元。相比2012年同期的8127.62亿元,整体增幅达12.99%。虽然增速较2012年有所下滑,但净利润总额仍占A股上市公司的53%。
而银监会的年报显示,2007~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每年的净利润从4467.3亿元增长到1.24万亿元,年均增长22.7%。尤其是2011年,净利润增速达到36%左右。见图2。
其实,早在2011年,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利润总额中的占比就达到了1/5。中国银行业真的强到这个程度了吗?这种情况可以持续吗?
我国内地金融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银行业在经历多年的信贷高速增长后已经放缓了脚步,承受着转型的阵痛和压力。不妨做个比较,台湾地区银行业的净息差只有1.2%,香港也只有1.5%,而中国内地有3%~4%。如果利差向台湾、香港看齐,那么即便是最好的内地银行也可能亏损。
亟待解决借贷两难
中国是一个高储蓄与高利率并存的国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投资渠道缺乏和小微企业借贷难并存的困境。
2013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M2已高达103万亿元左右;但另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却面对贷款难,市场资金面也很紧张。与此相关,作为市场资金价格标志的拆借利率在6月初之后一直高居于3%~5%,并迅速感染至其他金融领域,导致企业债、国债和理财存款利率大幅上升。
沉睡的储蓄存量:43万亿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9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
2013年11月,我国居民储蓄连续10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其中,活期存款超过16万亿元,定期存款超过28万亿元,显示出存款定期化的趋势。
巨大的融资缺口:每年超过3万亿元
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运营目的,单位业务规模较大的客户能够有效摊低人力、物业和设备等运营成本和风控成本,利润贡献占比更高,金融机构的各类资源必然会向大客户倾斜,由此导致对中小客户的产品种类、服务深度不足,并造成巨大的融资缺口。
2013年11月28日,平安信托联合麦肯锡发布《中国信托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指出,中国经济中每年的融资缺口达3万~5万亿元,无法被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所满足。
然而,缺口也许不仅仅如此。从多年来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到现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从不仅仅是“喊穷”,而是真正的长期以来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
由于企业直接融资手段不畅,银行、信托等机构几乎垄断了信贷市场的定价权。同时,居民普通储蓄利率却在管制下一直处于低水平,从而使得货币基金从中受益。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聚拢资金购买更具资金议价权的货币基金,这成为210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大放异彩的重要原因。
网友“刘侠风哥哥”感慨地说:你理财吗?你是怎么理财的?存银行定期吗?一年3个多点的收益,跑不过CPI;买股票、基金吗?七亏两平一赚是常事,特别是经历过6124点的股民,应该没有人还敢自诩股神吧?买黄金吗?华尔街大鳄给中国大妈上了十分生动的一课,投资黄金一样可能被套牢;买银行理财产品吗?动辄十万八万元的门槛,让很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信托、艺术品那就不用说了,和大多数工薪阶层无缘;投资房地产吗?但是升值空间还有多大?适合普通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的理财产品,真的是太少了。所以,P2P网贷平台,8%收益率的无门槛理财产品,受到追捧理所当然。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指出,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影响是对中国金融体系的重构,以及对金融观念的牵引。他认为,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三方面缺陷:一是严重垄断,市场化程度低;二是金融结构缺乏足够弹性,平衡风险的能力低;三是开放度不够,国际化程度不高。
“中国的广义货币M2和GDP的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达到200%,也就是说中国有大量的存量金融资源没有配置起来,同时民营资本在其中的作用非常低。”吴晓求说,中国金融的深度改革核心是要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提高金融的效率,互联网金融将在这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它为金融体系引入战略竞争机制,促使中国金融体系发生新的业态变化,未来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在竞争中共存,在共存中竞争,各自找到各自的定位。
以互联网改造传统金融为契机,巨大的市场力量正在醒来,这正是互联网金融得以出现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呼唤垄断破冰
在不少人看来,中国银行业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爱恨交加的“怪胎”。
入世年前在外媒眼中已“技术性破产”的中国银行业,如今不仅起死回生,而且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10年前资本充足率为负数的中国银行业,今天的资本水平甚至已经超过金融危机后的欧美同行。
中国银行业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必须得到客观评价,但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广为人诟病的是垄断,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垄断遏制市场供需
美国有上万家银行,由于市场化程度很高,不论是存款客户端还是贷款客户端都有激烈的竞争过程,任何有金融需求的个人或者企业,都将会给予相应的风险定价,其金融需求被相关金融机构满足。
而在中国,受制于国家的牌照垄断,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由国家或者国有企业控制的,同时也享受政府赋予的特权和特权带来的相关垄断利益,由此造成国内金融机构创新和服务意识较弱。银行没有动力去服务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而且出于自身的考虑,天然地将信贷资源倾向政府部门以及国有企业。
金融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权利难言对等的行业,比如在银行,老百姓和小微企业一直以来只能把钱存入银行,但从银行贷款却很难。有报道称,中国6000万小微企业,95%以上从来没有获得过传统银行的贷款。即他们只有存款的义务,没有贷款的权利,大量的贷款被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占据。
近日微信上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段子:“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在中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到银行存款,富人到银行贷款。结果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存钱容易贷钱难,富人只贷不存钱,穷帮富富越富,穷越穷。”其实,如果把富人和穷人换成大型国有企业和小微企业,这条微信同样有趣。
巨幅利差不能长久
2013年5月,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由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净收入构成,二者占比分别为80%和15%左右。
依靠垄断而产生的高幅利差(见图1),给银行业带来了滚滚利润,以至于连银行业内人士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说了”。
如此来看报表。据披露完毕的2013年三季报显示,A股16家上市银行2013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183.78亿元,相当于日赚34亿元。相比2012年同期的8127.62亿元,整体增幅达12.99%。虽然增速较2012年有所下滑,但净利润总额仍占A股上市公司的53%。
而银监会的年报显示,2007~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每年的净利润从4467.3亿元增长到1.24万亿元,年均增长22.7%。尤其是2011年,净利润增速达到36%左右。见图2。
其实,早在2011年,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利润总额中的占比就达到了1/5。中国银行业真的强到这个程度了吗?这种情况可以持续吗?
我国内地金融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银行业在经历多年的信贷高速增长后已经放缓了脚步,承受着转型的阵痛和压力。不妨做个比较,台湾地区银行业的净息差只有1.2%,香港也只有1.5%,而中国内地有3%~4%。如果利差向台湾、香港看齐,那么即便是最好的内地银行也可能亏损。
亟待解决借贷两难
中国是一个高储蓄与高利率并存的国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投资渠道缺乏和小微企业借贷难并存的困境。
2013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M2已高达103万亿元左右;但另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却面对贷款难,市场资金面也很紧张。与此相关,作为市场资金价格标志的拆借利率在6月初之后一直高居于3%~5%,并迅速感染至其他金融领域,导致企业债、国债和理财存款利率大幅上升。
沉睡的储蓄存量:43万亿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9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
2013年11月,我国居民储蓄连续10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其中,活期存款超过16万亿元,定期存款超过28万亿元,显示出存款定期化的趋势。
巨大的融资缺口:每年超过3万亿元
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运营目的,单位业务规模较大的客户能够有效摊低人力、物业和设备等运营成本和风控成本,利润贡献占比更高,金融机构的各类资源必然会向大客户倾斜,由此导致对中小客户的产品种类、服务深度不足,并造成巨大的融资缺口。
2013年11月28日,平安信托联合麦肯锡发布《中国信托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指出,中国经济中每年的融资缺口达3万~5万亿元,无法被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所满足。
然而,缺口也许不仅仅如此。从多年来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到现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从不仅仅是“喊穷”,而是真正的长期以来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
由于企业直接融资手段不畅,银行、信托等机构几乎垄断了信贷市场的定价权。同时,居民普通储蓄利率却在管制下一直处于低水平,从而使得货币基金从中受益。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聚拢资金购买更具资金议价权的货币基金,这成为210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大放异彩的重要原因。
网友“刘侠风哥哥”感慨地说:你理财吗?你是怎么理财的?存银行定期吗?一年3个多点的收益,跑不过CPI;买股票、基金吗?七亏两平一赚是常事,特别是经历过6124点的股民,应该没有人还敢自诩股神吧?买黄金吗?华尔街大鳄给中国大妈上了十分生动的一课,投资黄金一样可能被套牢;买银行理财产品吗?动辄十万八万元的门槛,让很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信托、艺术品那就不用说了,和大多数工薪阶层无缘;投资房地产吗?但是升值空间还有多大?适合普通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的理财产品,真的是太少了。所以,P2P网贷平台,8%收益率的无门槛理财产品,受到追捧理所当然。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指出,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影响是对中国金融体系的重构,以及对金融观念的牵引。他认为,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三方面缺陷:一是严重垄断,市场化程度低;二是金融结构缺乏足够弹性,平衡风险的能力低;三是开放度不够,国际化程度不高。
“中国的广义货币M2和GDP的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达到200%,也就是说中国有大量的存量金融资源没有配置起来,同时民营资本在其中的作用非常低。”吴晓求说,中国金融的深度改革核心是要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提高金融的效率,互联网金融将在这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它为金融体系引入战略竞争机制,促使中国金融体系发生新的业态变化,未来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在竞争中共存,在共存中竞争,各自找到各自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