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悲中曲,一“横”见匠心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一起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生齐读整首诗)古有文人“千金不换一字”,这个字往往对于诗文来说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品析诗歌
  1.“横”在家与蓝关之间。(品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师:本诗有一处令老师很疑惑,云不是“飘”在空中吗?为何此处要用“横”? (PPT)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飘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生1:在这里指“隔开”的意思,隔开了家和蓝关。
  师:回答精彩!(板书:家 蓝关)
  生2:我觉得这个云是一个意象,指的是当时的老百姓和皇上疯狂地迷信佛教,所以云是指人们的一个认识,一个意识。
  师:(肯定)在他心中横了一道“愁云”,好,继续——
  生3:在生活中,云是非常飘渺的,但是他在这里的云用一个“横”字,表达了他前途未卜的迷茫。
  师:(惊喜)好!连迷茫都看出来了!(板书:迷茫)还有吗?
  生4:只有轻的东西才飘在天空中,说明云是轻飘的,而这里用“横”字说明云是沉重的。
  师:(赞同)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云很沉重,其实是作者的——(生:心情沉重)你能描绘一下这句话的画面吗?(停顿)请你来试一试。
  生:在崇山峻岭之间,云很缥缈,但有一道白云很厚重,挡在了山中,表达了他心中的无奈与彷徨。
  师:(恍然大悟)哦,无奈与彷徨!(音乐起)一位年迈的老人,立在苍茫天地间,往回看,浓云密布,看不到回家的归路;向前看,大雪拥堵,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心情除了沉重还有什么呢?(生:迷茫)对于什么的迷茫?(生:前途的迷茫)这该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呀!(PPT)(生齐读)
  【慧语示范】
  浓云横生纵贯秦岭
  任我如何眺望也再也看不到
  家的方向
  暴雪纷乱如尖刀与谗言一般四散突围
  连马儿都不禁驻足悲吟长啸
  我环顾四周茫茫然的天地间混沌不清
  云若有意雪若有情
  怎么会不懂我此时心中?
  生齐答:前途未卜的迷茫!
  师过渡:“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横”字不仅隔开了家和蓝关,还在其他事物之间横了一道厚厚的屏障。一起来进入首联。
  2.“横”在自己与君王之间。(品析首联。朝奏夕贬的现实,一片忠心无人懂)
  (男生齐读首联。)
  师:有两个时间词,看到了吗?
  生齐答:朝和夕!
  师:一个“朝”和一个“夕”字,可以看出什么?
  生齐答:被贬时间之快!
  师:快到连一句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可见,在谁和谁之间横了一道厚厚的屏障?
  生齐答:韩愈和皇帝!(板书:韩愈 皇帝)
  师问:(PPT)
  一片忠心却朝奏夕贬,如果被逐出京城前有机会让韩愈再对皇帝解释的话,他会说什么呢?(补充语言描写)
  生1:皇上,老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老臣今日所谏,是为国家社稷着想,还请皇上明鉴。
  师:非常精彩,还有吗?
  生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今日我一片忠心,天地可鉴,望您三思。
  师:(点头赞同)可见此时此刻,韩愈的心情怎么样?
  生:无奈,悲愤。(板书:迷茫)
  师过渡:“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迷茫如何?悲愤又如何?最初的我——(女生齐读颔联)现在的我——(男生齐读颔联)。
  3.“横”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品析颔联和尾联)
  师:一心想为朝廷效命,结果却病死江边。什么之间发生巨大的冲突?
  生:理想和现实之间。(板书:理想 现实)
  师: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标点符号,替换一下好吗?我们一起来把带感叹号的句子读一下,“欲为”起——(男生读)(朗读指导)(PPT)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对 比 朗 读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师:改成句号,试一试。(生再读)能不能改呀?
  生:不能!
  师:为啥?
  生:因为我觉得感叹号强调了诗人一片忠心的情感,用句号语气比较平淡,突显不了他的情感。
  师:大家喜欢情感强烈的话,我把下一句也改了!我想请男生把情感强烈的句子读一读。(男生读)女生读一下原文带句号的句子。(女生读)能改吗?(生摇头,笑)为啥?讲到自己的生死的时候为什么会用句号呢?
  生1:我觉得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我可以死,但是我对于死神并不畏惧的心理,显得十分平静。
  生2:我认为这里用句号表达了作者有一种可以为了国家,为了社稷,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感情。
  师:(点头赞赏)报国的忠心用感叹号,意愿强烈恳切;自己的生命安危用句号,坦然平静。杜甫谈及自己的死用“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陆游谈及自己的死用“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死,死得——
  生1:重于泰山。
  生2:意义非凡。
  生3:悲壮。
  师:英雄失落的悲壮。(板书:悲壮)
  师小结:无奈悲中曲,一“横”见匠心。一个“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沉重的浓云,不仅横在了家与蓝关之间,还横在了作者与君王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师边叙述边用粗粗的粉笔重重地在板书中画下三笔)一个“横”字,包含了迷茫,悲愤、悲壮等丰富情感。
  漫漫人生,世事难料,唯有面对顺逆荣辱时的人格风骨永存!一首關于《横》的课本诗送给大家——
  三、诗歌升华
  【慧语示范】
  横
  师/谭嘉慧
  扁舟横在韦应物为官的滁州西涧上
  青山横在李白送别友人的城北边
  荒村横在鲁迅死气沉沉的故乡里
  浓云横在韩愈灰败的贬谪路途中
  纵使人生灰头土脸 起伏跌宕
  愿我们 如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们
  依然能够让心灵在皎洁的月色里徜徉
  让初心在黎民百姓的疾苦中生根发芽
  让理想在国家的命运里发扬滋长
  从此摆脱了
  横在心头的灵魂的流浪
  板书设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家蓝关迷茫
  韩愈皇帝愤怨
  理想现实悲壮
  [作者通联:长沙市北雅中学]
其他文献
“借力打力”,作为太极拳法重要原则之一,其原意是不主动出击,而以反作用之力使进攻者受挫,而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则是指教师先不主动发问,而是借学生在学习中自然产生的问题,或以学生彼此交流的内容为依托,一步步地将他们的思维引向纵深处,从而激活、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个体生命的发展。这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说法正相契合。   观摩特级教师李仁
2017年3月10日晚,著名特级教师刘祥应邀在《中学语文》读者群做了有关“三度语文”的专题讲座,当晚人气爆棚,参与研讨的老师非常积极,刘祥老师在推介自己语文教学追求的同时,也与老师们互动答疑,整个研讨气氛非常热烈,其乐融融。  刘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对“三度语文”教学模式的孜孜探索,自2004年起步,经历13年的持续性建设,已形成相对完善的课堂教学结构框架、特定的教学理念和自成一格的教学理论体系,在
一   师: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学习这篇课文要特别重视朗读,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并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文章情感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把课文放声读一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好,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段,可以随便选一段读,谁来读?   一生读第6自然段。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①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就是对言语作品的审美鉴赏与创造。阅读教学“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实现的策略,主要指建构出学生体验和评价作品的语言美和外形美、内容美和情感美,感悟和欣赏言语作品的美好形象,以及表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语文缺少确定的教学内容,这既给了我们语文教学极大的自由空间,又让我们语文教师有时茫然无措。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语文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抓住教学设计的支点。单就一般的阅读课来说,教学设计既要考虑阅读文本本身的特点,又要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重要的是运用能力,是创新实践的能力。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设计的三大支点——美点、难点、练点。  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是这几年沪上语文界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随着种种示范展示课和专题讲座的举行,老师们对于如何利用不同的教材文本和不同的课型培养、创生学生的学习经历已经形成了一些非常有益的认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感到,学生学习经历的培养具体到语文学科上来看最重要的还是阅读经历的培养。在教学目标既定的前提下,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实施可以包括如下几方面要素:学生、文本、教师以及相应的教
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必修五新选人的屈原的《渔父》,是一篇文质兼美、体新理深的文章。一番备课之后,笔者在课堂上信心十足地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愉快地进行到教学的最后环节——形象探究,我设计的问题是“你认为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如何看待屈原的选择?”由于屈原“爱国、高洁、坚贞”的形象已是家喻户晓,原本预设学生会说出“执着、守节”之类的看法,但此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屈原是个傻子。他的选择有
近数年来,笔者为了研究唐诗的格律和体裁,通读了《全唐诗》二十五册和《全唐诗补编》三册。在通读过程中,经常遇到字音字义解释上的困难。主要是该字具有平声和上声、平声和去声、平声和入声的两种音读而意义或异或同或异同兼具的复杂问题。这种语音关系密切的不同音读,用现代语音学来解释,即是一字具有声母相同(或同类,即同发音部位)、韵母相同而声调则分平与上、平与去、平与入的不同音读,而且一般与该字的本义、引申义、
一  师: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讨论王鼎钧的作品《那树》。大家都预习完课文了,请谈谈最大的发现,从“语言”“主题”“内容”“结构”等角度谈都可以,也可以说说你阅读中的困惑。  生:用樸实的语言表现出一个很大的悲剧。  师:好,朴实的语言,很大的悲剧。  生:作者写这棵树时并没有仅仅将其当一棵树来写,也是当作一个人来写。  师:课文不仅仅是在写一棵树?  生:是的,这些写法里是有精神的。  师:你为什么会
以思维科学为武器解读文本,不仅能够做到准确有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笔者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引导学生进入分析、分类、归类、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具体化、系统化等思维过程,探究运用词语与词语之间、句段与句段之间、句段与言外之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解读文本。  词语与词语之间可以是概念间的同一关系、包含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并列关系等。理解了词语所表达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