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 维权意味着你不行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凭借《宫》大火的编剧于正这几年做得顺风顺水,尽管他的作品一直争议不断,被网友“于妈于妈”地揶揄着。
  无疑,作为中生代窜红最快的70后编剧,于正名利双收。而回忆起步之初,他一样有着曾白干活、被打压的血泪史。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于正加入香港著名导演李惠民的工作室初学编剧,和许多刚入行的新人一样,几乎没有报酬,更无从谈署名权。离开李惠民,于正上北京发展,接剧本写到一半公司倒闭了,一分钱没拿到。还被另一老板限制自由,威逼恐吓。于正问过自己是不是哪里有问题:“一个个老板跟你横,惶惶不可终日。还要遭受诬蔑,不给钱,连续五部戏都不给钱。他骂你恨你的同时,还是拉着你做。”
  直到《大清后宫》热播,找于正合作的人都渐渐多了起来。他开始拿着一流编剧的钱,筹谋做一流制片人的事。这些年的经历让他知道,收视率是最大的筹码。如今于正是编剧圈最喜欢掺和自己剧集的人,热衷于亲自操刀演员的选择和场景的打造,在一部剧里他的身份很多,除了编剧,还兼职艺术总监,或是制片人。于正深谙炒作之道,他想打造出中国电视剧“华流”概念,总是不经意在微博里泄露剧中的服装服饰或演员的造型大片,引起话题。
  他从不参加编剧维权之类的活动,他在博文中明确表示:“我觉得一个好的编剧,必然有他的市场性,当你跟市场接轨,给老板挣钱的时候,不用维权,权利自然在你手里,干吗还需要维权,维权就意味着你的东西不行,人家不把你当回事,既然如此,你又何必那么自恋呢。只要你能让老板挣钱,具备这个商业价值就行。”
  接着,于正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亲口讲述起了自己的写作之路和维权意识……
  
  写部戏师母给红包500块
  
  我给李惠民导演做徒弟时,他给我看无数的剧本,有内地的、香港的、台湾的,李导是个慈善的老人,把我当儿子一样照顾,给我传递理念。我后来形成了自己的剧本风格。
  在李导那里没有工资,我足足干了一年,每天贴车费,住着很小的房子,有一天下水道堵住了,家里全是黑泥,清理掉以后一只老鼠从我耳边爬过,吓死了。
  那时候我在写《荆轲传奇》,没有报酬。李太太跟我说,于正你放心,马上过圣诞节了,你把这集写完,我就给你红包。我当时很期待这个红包,认真地写,很多人找我写戏全部推掉。写完《荆轲传奇》最后一集,那一天圣诞夜,李太太给了我一个红包,回家我发现是500块。30集戏500块,我当时崩溃了。当然李导有他的道理,他觉得钱太多会让我有浮躁的心。
  后来《荆轲传奇》播出时我发现没我的名字,编剧中署了他太太名字,而剧中80%的内容都是我的。一问才知,导演觉得我写的容量不够,让一个编剧改了一稿。没拿钱也没有名字,我觉得挺委屈,李导说是制作方的要求,你要是觉得不爽就告他们吧。我发了律师信,在媒体间炒得很轰动。我有很多证据证明是我写的,最后他们支了我5万块钱,在央视播出的时候把我的名字署在了片尾。
  这件事我后来很后悔,毕竟是我的恩师,但这件事没有影响我和老师的感情,隔了一个礼拜我们就在上海一起吃饭了。
  
  写剧本被限制自由
  
  后来我被一家公司请到北京,还没开稿公司就结束了,剧本他们也不要了。
  另外一个女老板觉得我有才华,留我写《烟花三月》。忽然有一天她的男朋友说要做编剧,跟我共同署名,我本来不干,想到这个老板给了我第一桶金,又同意用我选的男主角,最后勉强妥协。写到23集的时候我挺崩溃的,这个和我共同署名的女老板的男朋友,在我写好的剧本里撑内容,本来有一条主线要顺延下来,他这一加我没法往后创作了,来来回回改稿、吵架,弄得我非常郁闷。
  这时我父亲病危,老板居然找了两个大汉守在门口,说你走出门就弄死你,我说老子就不写了。我被关了5天,从二楼爬水管下来跑了。我因此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我爸出殡那天,老板发了条短信给我,说,于正,你3天之内不回来,我告死你,我关掉手机。她知道我在乎名,不在乎钱,就把所有地方的编剧署名,全部去掉我的名字。电视剧因为有合约不得不署,她把我的名字打在最后,并注明(未执笔)。那部剧我只写到23集,后来播出的时候,到33集还有我的东西,但中间有好多又不是,他们撑了内容,不能代表我的作品。那年正好编剧在维权,我针对他们强奸剧本这件事,发了律师函,引起很多的媒体关注。我当时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也不知道对方的厉害。
  
  至今被欠60万稿费
  
  我还遇到过一次写完拿不到钱的事,本来应该告他,后来一打听,律师费就要6万块钱,我就烦了,有这点时间还不如写一个剧本。反正钱不是很多,60万,我想不要了。我觉得失去我是他的损失。这个老板后来拿了很多水果来看我,想把钱还给我,条件是跟他签下一个剧本,我没理他。最近他还托人跟我说要找机会把钱还给我,OK了,我等他还,还给我我肯定要的,但是你不能有附带条件,本来就是我的钱。
  任何一部电视剧、电影的剧本,都是凭激情写一气呵成的出来才最好看,说哪个电视剧剧本改、修,磨圆了,故事就不好看了。我的理论很多专家接受不了。我之前某一个老板雇了一个人做我的编审,给我挑毛病,1万块钱一个小时。他觉得我太年轻了,编剧太新了,要帮我改,他一上来喝了口茶说:“这个剧怎么叫《烟花三月》,为什么不叫《烟花于正》呢?你给我解释解释。”一杯茶泼在他脸上我就走了,我直接跟他说,你根本就没有任何鉴定价值,不配挣这1万块钱。我就这么拽的,我一直在得罪人。
  FAMOUS:在影视产业链中,编剧是不是比较弱势的一个环节?
  于正:我觉得以前是,现在渐渐强起来了。
  FAMOUS:是因为编剧维权意识增强了吗?
  于正:不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电视剧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故事好看才是王道,日本、韩国、美国都是编剧说了算。
  FAMOUS:中国的编剧,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好本子,能够获得正比的回报吗?
  于正:会。比如你写一个剧本很火,让投资方赚钱了,电视剧一赚就是肝万,他会少你那么一点钱吗?待遇不好的是那些写得不好的编剧,人家觉得你没价值,本来该给你50万,给你10万。只要是好的编剧,能够给投资方带来利益的,谁会欠你这点钱。
  FAMOUS:有没有好编剧被坑过的。
  于正:起步的时候会,因为人家没有认可你,你没有得到市场的验证。人家是专家,他不觉得你好。等你的戏播出后,全天下都叫好,收视率高的时候,你才会成为一个好编剧。一些好的编剧起步的时候受到打压,是每个人必经的经历,我认识好多编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FAMOUS:在编剧这一行,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
  于正:以前是署名权受到侵犯,现在我觉得什么都能容忍了,当你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人骂你的时候,你愤怒、难过、委屈,到最后你忽然发现不过是娱乐产业,你拿那 么高的钱,做那么多的事,还不就是让大众发泄一下。
  FAMOUS:做编剧给你的回报高吗?当你涉入电视剧的产业链里,成为一部戏核心人物的时候,哪一块给你回报最高?
  于正:我觉得是写作。你可能不相信,我做这么多年制作人,从来没有拿过制作人费,我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今年才开始第一次拿制作人费。很多老板要给我,我说不要,我是专业的编剧,我老强调这个,从《玫瑰江湖》到《美人天下》我都拿编剧费,我免费给人制作,而且电视剧所有的歌曲我都是自己写词,但是我从来没拿过报酬。
  FAMOUS:可以透露一下你现在的稿酬吗?
  于正:我不接外面的活,跟我固定合作的公司其实基本上还是维持着三年前的价格,都没有涨过。据说《宫2》湖南台要给我涨价,看看他们能给我多少,我不会开价的。
  FAMOUS:你不开价,合约里会有吗?
  于正:有,数字都是甲方填的,他觉得我值多少就给多少,我涨价我从来没有自己谈过。
  FAMOUS:目前合作的公司会尊重你吧?
  于正:都挺好的,有我的股份在里面,等于是在给自己打工。
  FAMOUS:一般对于编剧的合约苛刻吗?
  于正:我的非常不苛刻,我对钱虽然要求不高,但在别的地方要求特别高,跟别的编剧不一样,我的团队要15%-20%的利润,我要求电视剧完全按照我想的拍,因为我自己的剧本写的太辛苦了,我的制作团队老跟我说,于正你连一根毛都不能放过,一根头发在一场戏里稍微散开了一点点,整场戏重拍,花了6万,我在这方面挺各色的。
  FAMOUS:《宫》有一些争议,有人挑你的毛病,说有抄袭的嫌疑。
  于正:我觉得对于一个东西什么样子叫做版权的侵害很难定义,我觉得个同类超过20%的雷同,才叫侵犯,就像我们在做戏的时候有一些东西没法去界定它是不是雷同。举个例子,家庭伦理戏,父母、子女,来回就是这些,他们那个时候说《贤妻良母》很像《家好月圆》,我还特地去买了碟来看,我觉得不像,人物结构可能会有一点点雷同,但是我觉得整个故事都不一样,表达主题也不一样。但是家庭伦理,婆婆打媳妇,掀桌子,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
  FAMOUS:怎么样才能在编剧界混出来?
  于正:努力不懈,坚持,真的没有别的方法,一直在写才是王道。我在写戏的过程中挺那个的,可能会丢掉很多写不下去的滥东西,重新开始。我绝对不是天才,我的墙上贴了一张大纸,无论我住在横店还是北京,都在上面随时记录我想到的,有时候半夜爬起来写,这张纸写满的时候就是我开稿的时候。
其他文献
今年爱尔兰国庆节“圣帕特里克日”之前,曾拿下英国布克小说奖的作家罗迪·道尔,受邀以“Brilliant”为题写下一部短篇小说,文中挤满了象征与符号:都柏林身上一块“酥痒的麻骨”不久前被一条叫做“大萧条”的黑狗给偷走了,后来全赖两位小孩子,赶走了笼罩全城的晦暗气息,找回了都柏林的活力。故事的最后,“麻骨”归位,都柏林人的乐观与幽默又回来了。  文学在这里,也一直传承着“救世”的姿势。    都柏林失
期刊
宁财神在传说中腥风血雨的编剧界,入行11年,只被人坑过一次,“哪行都有被人坑的,很正常。”写了一个电视剧剧本,后来人家说剧本不要了,项目黄了,一分钱没给。这让宁财神损失了四五十万的收入。“你说被坑了谁有办法?很多人被拆了房子也没办法,到处都是这样的事情,没办法。”  在宁财神看来,编剧是个好职业,至少不比别的职业更糟糕。“作家?一千万个作家,只有10个能开上好车”。至于编剧维权,宁财神一直以来也不
期刊
他曾是一名物理学博士,他的一生都与政治纠缠不清,最初的他并没想走上文学之路,但最终的他却以作家的名义被人们纪念,在距离自己一百岁生日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曾经的“塞万提斯文学奖”得主埃内斯托·萨瓦托带着属于整个阿根廷的文学荣耀,离世。    1974年到1975年的某一天里,两位老人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家书店里热烈地交谈。他们中的一位六十多岁了,头发稀疏花白,却有一双仿佛被碳笔涂过的浓黑的剑眉,那双
期刊
早报封面上,高晓松的照片雄赳赳气昂昂的,那一边一个架着他的警察倒是出奇的文质彬彬。我不禁放下牛奶杯,仔细端详。刚好前一天的早报还在手边,封面照片又恰好是醉驾获刑第一人郭术东,两相对比,那郭术东的形容就狼狈多了。  差别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可以玩一个两张图片的“找不同”游戏,从中可以找出至少三个不同:第一,高晓松的双手自由,没有手铐,郭术东有手铐;第二,高晓松双手自然叠放在前腹,衬着时髦的黑衬衫、细领
期刊
易中天的新书名为《公民心事》——何为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是;公民易中天的心事为何?讲自由、讲理性,讲社会常识,帮助建立公民社会,让这些常识人人皆知,这便是他的心中所念。    近几年,讲常识的书很多。常识,本意为“普通的知识、众所周知的知识”,如今却让知识界反复言说,这是否意味着目前还有不少人缺乏常识?易中天表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现在缺乏“公民社会”的常识。  “比方说,一些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辩护,
期刊
随着三部新戏轮番上演,对导演孟京辉的评价也开始两极分化。有人依然视他为先锋戏剧的偶像,有人却对他的疯狂表示不屑。    这个初夏,关于孟京辉的消息似乎从来没有这样频密:5月6日,他欣喜地发了一条微博:“俺导演的三个戏今晚7:30在杭州、上海、北京同时上演!够high!”与廖一梅合作的“悲观主义三部曲”最终曲《柔软》,去年底在京引起轰动,五月又下江南,所到之处皆受热捧;年内预计创作五部新戏,第一部《
期刊
有道是“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中国影视曾以扎实的编剧为生存根本,逐鹿市场二十余年。电视剧更以其灵活的亲民的日播制模式,生生成了主力军。那会儿,编剧导演一团和气,尤小刚、赵宝刚、英达或是杨亚洲、沈好放和高希希帐前名将如云,刘震云、二月河、芦苇、梁左……无不是洞悉百姓生活细枝末节之鬼才。近年更有邹静之、高满堂、王宛平、石康、宁财神……醉于众编剧才思,是为幸福。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期刊
编剧维权由来已久。从零敲碎打的编剧个人诉讼,到2008年编剧们的联合声明,这个被侵害的群体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今年四月,国家级的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成立,编剧维权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会长高满堂说,“编剧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观众期待编剧的原创力,给他们精神上的愉悦,所以,当行业内的潜规则侵害到原创力的时候,最终吃亏的还是观众。  同时,2009年成立的编剧经纪公司的喜多瑞,已经在市场上拼
期刊
意大利人马格里斯擅用话语和笔,在中南欧的三岔口小城的里雅斯特道出“各自文化为彼此辩护”。ECM创始者曼弗雷·艾歇尔,在42年前创建平台,邀东西半球的音乐艺术家各自发声,今日已成一乌托邦。建城403年的曼海姆城被二战硝烟摧毁了大半,城中心以英文大写字母取替具体门牌,至今在努力重寻它的灵魂。毕竟叔本华住过11个月的旧居C9号,今日已成德国连锁购物商厦,历史连一根毫毛都没留下。  但这毫不阻碍这个午后突
期刊
在密闭的化妆间与张涵予对谈,最初的几分钟,他叫人有距離感——皮肤黝黑,脊背挺直,声如洪钟,慢条斯理,用北京话说,就是“劲劲儿的”,“没办法,长了一张不亲民的脸。”  他右手腕子上戴着一条红黑相间的编织皮绳,拍照时摘下,稍有空隙他就要再戴上。“这是AC米兰的标志啊,我老戴着,避邪!”AC米兰可以避邪?他看着对足球一窍不通的我,大笑:“这事儿,信则有,不信则无。”  刚落座他就连接两个电话:“那树真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