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大黄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013w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奇美丽的土地,要军人来守护。
   世界教科文组织界定海拔3 700米以上为生命禁区,中国军队在生命禁区的师级单位共有三个,果洛军分区即为其一。果洛州府所在地年均气温- 4℃,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的60%,地表1米之下即永冻层,属于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劣、环境最苦的一个州。在这里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然而,军分区大院却有草坪,也有树林,远方蓝天雪峰,近处小鸟唧啾,藏民群众不时来这里游乐、照相,大院成为军人缔造的果洛州“第一风景区”。
   面对接近生理极限的挑战,许多军人高原反应强烈,胸闷气短,体质下降,他们凭什么在这高寒雪域里创造出从未有过的奇迹呢?
   近14年里,这里先后有五位同志被高原性疾病夺走了年轻的生命。孟克那生1970年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入伍到果洛高原,妻子是镇江人,1987年他去镇江探亲,悄悄在一家医院作全面检查。医生检查后吓了一大跳,问他是干什么的,孟克那生让他猜猜看。医生说:“我看你是个举重运动员,心、肺、脾、肝脏全部肿大。”当得知他是个军人,在果洛从戍时,便诚恳地劝他不能再在那高原上呆了,否则,最多能再活三年。孟克那生回家后一声未吭。我们在军分区大院里见到了这个人物,在果洛高原34年了,仍然是马背上那个民族的乐天派性格。果洛人均寿命59岁,上海人均寿命是79岁(女性81岁)。对军人而言,这就是生死线上透支生命的一种隐形的奉献。
   战勤科长王彬,1988年从解放军农牧大学毕业上了果洛,大学同学胡凤霞也到果洛工作,二人结婚生子。小孩满月后,常因缺氧而抽搐,发病时嘴唇青紫,口吐白沫,小便失禁。实在没法,半岁时就让小孩打起了“游击”,先送到王彬的老家四川,后送到胡凤霞的故里阜阳,继而又转至西宁……因为与父母长期不在一起,小孩10多岁了,亲近保姆而疏生父母。王彬夫妇心里实在酸楚。至于远离家庭而子女就学困难者,长期分居而夫妻感情无法弥合以至洒泪分手者,就更有人在。
   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仿佛更能体现出果洛军人独有的信念与精神。李争套 1978年入伍,1986年调入果洛,刚刚报到,适逢人武部要从部队移交地方。李争套是关中人,关中海拔只有400米,这一移交,不仅意味着他将在4 000多米的高原上呆一辈子,甚至是“献了自身还要献子孙”的,这是怎样的一种考验呢?转眼间,李争套在果洛18年了,这期间他在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反映果洛生活的新闻稿件,30多份电文被上级转发。有一次独自一人赶写材料到深夜,饥饿难当,翻箱倒柜找不到吃食,就跑到卫生间,从垃圾桶里找出早晨丢进去的半袋方便面,大口吞了下去,吞噬之时,从镜子里无意间望见自己身体消瘦,年轻轻便头发脱落,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因为经济落后,果洛州财政是依靠国家补贴的“吃饭财政”,部队建设很难得到地方的经费支持。为了解决民兵应急保障连的基地建设,后勤部长麻里瑜记不清往州里跑了多少趟,州里终于答应拨给11.7万元的经费,而财政局拨给11万,剩下的7 000元推三阻四不下拨。一次开会间隙,地方一位领导顺便询问经费到位了没有,麻里瑜说还留了个尾巴,后来,7 000元也到了位。“五一”节时,麻里瑜去看望财政部长,人家认为他打了“小报告”,当着部队其他同志的面,冷冰个脸,不让他坐,也不收他提去的水果,弄得麻里瑜委实难堪。作为一个年过四十的头发脱落而戴着假发的部长,作为从陆军学院毕业的在高原上待了22年大学生,想到为部队办点实事居然这样艰难,背过人去,禁不住伤心落泪。抹干泪水后,他无怨无悔,与战友们一道,硬是在这高原上创造了许多“第一”:盖起了办公大楼,用上了自来水,用大棚开始种菜……
   果洛军人能“用艰苦奋斗精神改造艰苦环境”,被人们誉为优秀人才荟萃的“英雄的集体”,与分区一把手王皇义是密不可分的。
   王皇义白发稀疏,牙齿脱落,54岁的人看上去有70岁的光景。他18岁进入宁夏黄河岸边与内蒙古交界处的军营,24岁在吴忠县义糜子湾任指导员,31岁时在中卫迎水桥任政治处主任,37岁那年为全军英模代表,《解放军报》刊登过他的照片和文章,因为在政治工作研究上颇有造诣,北京、南京、西安的军事院校曾请其授课;40岁时上玉树军分区任职,49岁任果洛分区政委。果洛军人诚恳热情,团结如一,他们都忘不了王皇义初到时所讲的话:“这里是高寒地区,我发现美丽的小鸟儿就将自己的窝巢置于鼠洞浅处,孵蛋生雏。鼠与鸟共处,也乐意让小鸟在洞口为自己守门站哨。大伙从五湖四海来到这样的环境里,如果为个人利益而起纠纷,闹矛盾,心里疙疙瘩瘩,见面不愉快,这日子就更难打发了。只有互相体贴关怀,彼此团结友爱,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才能更坚强地对抗这个恶劣环境与内心的寂寞。”
   36年的从戍轨迹,王皇义一直是溯黄河而上行的,海拔越上越高,他身边的黄河水愈来愈细,在高原上14年了,他是用自己的一头白发、全部心血在皓白的雪山下染绿了这一方冰封的土地。初上高原时,他这样想:艰苦地区的工作总得有人干。为了他人少一些牺牲,正需要自己多一些奉献。有雪山黄河为证,在“言行一致,始终不渝”这八个字上,王皇义是几十年如一日,没打过折扣,一个军人倘若没有王皇义这样的精神支柱,会怎么样呢?
   就要上车离开果洛时,眼前一亮,我忽然发现分区院内伸出几丛红高粱式的、灼灼火焰似的大型花絮,人们告诉我这是“大黄”,又称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入院审视,巨者高愈3米,院内有20余株,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最茂盛的草本植物,一时惊呆了。大黄根状茎入药,性寒,味苦,攻积导滞,行瘀通经,能泻火解毒。我问王皇义他们,青藏高原还有这样茁壮高伟的大黄么?众人一齐摇头。我以为,雪域里奔动的精灵是藏羚羊,而深根静植的精灵便是这唐古特大黄。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语)今年5月10日,上海警备区37位师团干部西上果洛,被“老高原”精神深深感动,在这里洒下了一掬掬的热泪。他们自称这是“一次西行,终身受益”。我想,他们此行益在军旅,利在国家,分明是取到了时代的“真经”。在冰峰雪岭环绕着的军分区大院里,他们也一定看到了一杆杆高高擎起的、火炬在燃烧似的大黄。
   青藏高原上兵站多矣。当我们乘车经过一座座肃静、整洁的兵站时,司机说,当年这兵站门口有过一副醒目的对联:
   解放军向您致敬
   电视机给您招手
   在这空旷辽远,每年冰冻期在200天以上的高原上,军营与兵站会使旅途之人感受到真情与活力,体味到暖意与温馨……
其他文献
从昆明出发,到弥勒县城,再西行22公里的柏油路、3公里的土石公路,扑人眼帘的是绿翠缠绕、土墙灰瓦的西一乡红万村,这里居住着1000多阿细人。  红万村的阿细人至今仍完整而原始地保留着对火、对生命的祭祀和崇拜。现在,即使是村里最老的老人也说不清祭祀火神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传统,只记得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辈就在老人的指教下祭祀火神了。也许,我们只有通过阿细人的一个传说,才能穿过历史潮流的迷雾,窥测到祭
期刊
新疆的奇石大多祼露于地表外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经千百年风吹日晒,风雕砂琢而成为工艺极品。鬼斧神工,天造地就,非人技精绝可为。目前被收藏界关注的新疆奇石品种主要有四大类:宝玉石类,风凌石类,化石类(包括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陨石类。其中有些奇石极品已成收藏之珍宝。除以上四个品处外,还有砂岩类、钟乳石类等等举不胜举。如若把江南的“灵壁石”、“太湖石”比作窈窕淑女般秀美迷人的话,那么新疆弋壁酷暑严寒亿万
期刊
作为作者的第一部集其一生之心血创作选辑而成的《洪元基诗词集》终于出版面世了!这不但对于已失明十余载、而今又瘫痪卧床近两年、生命如风烛的诗作者及其妻儿亲友们是件聊以慰藉的事,对于众多的爱好诗词创作和欣赏的人们来说,也当是件极欣喜的事。   在对整部集子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中,你几乎在每首诗词的字里行间以及顿挫抑扬的节律中,总能无不强烈地感觉到,有那么一个坚韧挺拔的巨人,或迎风昂首于险峰之巅
期刊
毛主席曾为一名普通烧炭战士——张思德写了一篇名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张思德因此家喻户晓。   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兰州市静宁路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我见到了当年张思德同志的老班长,86岁高龄的王保成老人。老人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记忆力非常好。王保成同志1917年出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为中央警卫班副班长。谈到他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5年的情景,谈到他和张
期刊
  
期刊
之一     在秦安县清水河畔黄褐色的原野上,很久以前有座蒙古包似的古坟,光滑得就像打磨过的一样。有一年夏天,一位牧羊少年到这里捡到了一串满是铁锈的黑钥匙,随意往坟上一插,“轰隆”一声,就见坟门开了。少年又惊又喜地跳进去,见里面有五个大姑娘被一条铁链锁在一起。少年为难了一阵,就跳出来到外面找可以砸断铁链的石块。当他找到石头返回的刹那间,又是一声巨响,坟门从里面关死了。无论他怎么开,都
期刊
8月21~24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宾客云集,万民欢腾,盛况空前。我们感受着天水的勃勃生机,天水人的壮志豪情,为之感动,为之感奋。本想对天水市领导进行直接采访,但节会期间,他们确实无暇。好在现在网络通达,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网上采访,便有了这篇访谈录。   记 者:首先,祝贺本届伏羲文化旅游节的圆满成功。   张津梁:谢谢。   记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