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的误区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明光市体育中考的改革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也提高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学生体质。体育中考给学校,尤其是给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带来了活力,其积极的价值不容忽视。但是我们许多体育教师在体育中考压力影响下,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产生一些误区,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思考,以期和同行们一起探讨。
  1.片面追求体育中考的满分率
  我们体育教师面对升学率以及用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来评价时,有些教师却将体育中考蜕变为体育教学的“指挥棒”,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压制学生死练、硬练,一味地追求体育中考满分率,甚至有些教师把课外活动课以集训的方式来提高成绩,这样充其量只是为了学生暂时升学不拖后腿而已,这有悖于体育中考的宗旨,也有悖于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理念。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设计好教学内容及新颖教学,真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体育课堂教学演变成训练课
  实施体育中考是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合格人材,增强学生体质,强化他们的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的重要一环。但当前,有些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与体育中考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学生在体育中考“三项”取得好成绩,就算完成了初中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初中年级学生体育课就针对“三项”体育中考的内容要求进行上课。有些教师甚至把体育课改上训练课。其结果,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并不一定很理想。对此,我们体育教师要协调好体育教学和体育中考课余时间进行训练,要把体育中考课余时间训练的内容融进课堂教学中,作为“大纲”内容的升华,借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和“蛙跳”的动作进行练习,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个性发展
  体育中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考试,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最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一旦失去了体育锻炼兴趣,身体素质必然下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由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如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热情,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等等。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置于“高期望 ——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4.忽视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中考体育原本是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树立现代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的一种手段。但我们一些体育教师错误理解了体育中考的目的,通过临时抱佛脚来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要知道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靠平时的积累、长期的锻炼才能达到。因此,我们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重视教给学生体育锻炼方法,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体育锻炼方法用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意识,要推行灌输终身锻炼理念,从根本上增进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把终身体育引入课堂,从而真正达到体育中考的目的。
其他文献
构建学生的主体性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关注的重心,体育新课程的颁布也明确指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与指导思想,在理论上,体育课程与其它的学科课程的地位具有等同性,正因为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具有同等对话的基础,体育课程也同样存在着教育学科课程中共性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学校体育界要讨论的话题,因此研究体育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然而目前关于体育课程中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精心创设和丰富各种学习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官,联想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表象,从而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受体育教育,感受运动乐趣,享受成功体验
目的:探讨健脑愈瘫汤用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后遗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脑愈瘫汤治
目的:探讨合理运用DR、CT、MRI在诊断成人非典型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成人非典型ANFH患者38例,未经规范化治疗后随访2年,单侧23例,双侧13例,正常2例,首次皆
目的:对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指导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子宫瘢痕妊娠患者70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经阴道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多方面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体育能力的评价始终是体育教学所困惑的问题,也是教学改革所涉及的难点之一。由于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学态、出勤及体育锻炼都有不同的量化指标与尺度,属于一种显性评价科目,而体育能力则是一种无量化和尺度的评价科目,对高中学生体育能力结构进行分析并建立评价模式,可以为学校体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冠状动脉疾病患者3350例,给予双源CT检查。结果: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的检出率3.04%,冠状动脉瘘检出率0.31%,冠状动脉起
每节课我都有带着学生慢跑两圈的习惯,今天也不例外,课堂常规完了以后,我下令道:“向左——转,一、二两组带头慢跑2圈……” 话还没说完,“怎么老是一、二两组带头啊!”小伟嘟着嘴巴小声地嘀咕着。 “是啊!我们一次都没有带过头……”人群里不时有怨声发出。一、二两组的排头愣住了,我也闷了!回过神一想:咦,有道理啊!我可从来没有注意过啊!平时,我也就很“自然”地就让前面两排带头了,哪有想那么多啊! “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加强北京市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进一步全面推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全市中小学生迎奥运、参与奥运的积极性,展示
期刊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案    设计和运用好探究性学案,就要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探究性学案的基本内涵。其基本内涵的把握可从如下方面:  第一,要弄清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