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li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教学应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意动起来。要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必须在“活”、“新”上下功夫。本文将阐述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文言教学 学生 动起来
  中华文化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有着丰富沉淀和积累的古老文化。我们不但要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建设四化的重任。这样,文言文的知识便成了一个重点。文言文到底如何教?长期按部就班、千篇一律地串讲,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的教法,只能使学生一头雾水,发出“学古文难”的慨叹,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我认为,要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象,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作为突破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使其不再视学习文言文为畏途。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意动起来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它是推动学生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因此,要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必须在“活”、“新”上下功夫。
  1、教法灵活多变
  教师应本着让学生全面动起来的原则,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教法,使之兴趣盎然,非读不可。有的文言文故事性较强,不妨先简述一下故事梗概,激发学生认真读原文的兴趣,如《鸿门宴》等;有的可撷取其中的一些成语,指出这些成语就来源于这篇课文,让学生边阅读边寻找,如《劝学》、《秋水》等;有的可以先抄诵一首同课文与作者有关的诗词,让学生作比较,如《指南录后序》、《病梅馆记》等;还有的可以从历史背景引入,如《五人墓碑记》等。此外,还可以采用竞赛教学。中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竞赛教学就充分利用了这一年龄的特点。通过竞赛,学生懂得了“争一争就能行,拼一拼就能赢”、“有才还需表现”的道理,其实质还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后,还可采用表演教学。这样一来,“活”则生趣,趣则生爱。
  2、适时进行拓展
  学习文言文,除了要让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掌握写作技巧外,还要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进而培养他们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如果我们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对课文内容作适当的补充、扩展和延伸,以点带面,就能赋予每篇课文以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必然能点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比如:讲到词类活用时,可列举“袖手旁观”的“袖”——名作动;提及特殊句式时,可联系“时不我待”,即“时不待我”——宾语前置;分析古今异义现象,可引出“赴汤蹈火”的“汤”,古为“热水”,今为“菜汤”。这些并不陌生的内容,经老师一点,学生便倍感新鲜、亲切,自然有了动起来的热情。
  二、鼓励质疑,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教育家张载说得好:“学则须疑,学贵善疑。”疑是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力火花的开端。教师在激发学生质疑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教师要引疑
  学生是主体,学生参与意识强,真正动起来,方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要在无疑处生疑。有一位教师在教杜甫《石壕吏》时,突然发问:官差为何不抓杜甫?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全班同学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讨论。
  2、教师要鼓励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不要妄加否定,而要从精神上加以肯定。
  三、 指导方法,让学生快意动起来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得益。
  1、教给推断语意的方法
  首先,推知语意应善于联系旧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因此,教师要善于点化旧知。如:学到“停车坐爱枫林晚”,就可用这个“坐”来解释“但坐观罗敷”。其次,要结合语境抓规律。文言文因汉字特有的规律及行文习惯的特点,有一定规律可循,引导学生抓规律、总结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同义互解”规律:同样的意思,在一篇文章中的不同地方用不同的语句形式反复表达,这“不同的语句”之间就有了“同义互解”的关系。例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苏轼《石钟山记》)先说“乘小舟”,又说“以小舟”,“以”自然也就是“乘”。这两句话分在两个段落,但其互解关系是鲜明的。
  2、教给背诵的方法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⑴化整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因此,应把这个整体分解成若干意义的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
  ⑵抄读法。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
  ⑶累进法。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
  ⑷三抓法。它是以自然段为单位实行三抓。如:当要背诵《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运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个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交锋发生在秦王与安陵君之间,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双方斗争的前奏。在情节开端部分,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这些提示去背课文就容易些。
  ⑸照看译文背诵法。即由语体文返回文言文。如:要背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
  3、教给积累知识的方法
  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首先,整理归纳。对每篇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都必须整理归纳,但对每课的整理归纳不局限于本篇,既要结合以前学过的意义,又要随着新课的学习不断地丰富,并要求学生按照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句式、成语、名句及虚词等进行归纳整理。其次,联系比较。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如:我列举这样一系列动词——之、至、致、往、如、造、适、诣。经讨论,学生将这些词归为“到”的系列词。然后,我请学生联系比较“走”的系列词——步、趋、行、奔,官吏升降系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
  让学生动起来,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活动舞台,使学生全面参与。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窘境,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其他文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的引入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进入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物理课引入的几种重要方法:  一、关键词引入法  此法是根据章节的教学目标,选其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对该词语的意思进行提问或阐述,然后挖掘出与物理学相关联的内容,从而达到引入的目的。例如:力学中《功》的引入,可让学生先用“功”字组词,然后选出“功效”一词,问:“功效”的意思是什么?教师再进一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历史思想和方法。”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中学历史教学
期刊
教育教学能启蒙人的智慧和思想,使学生自觉地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能达到学以至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在政治课教学中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积极学习、思考与探索,下面的几点做法值得注意。  一、多动脑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该在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自由提问,使学生在教师的信任与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才
期刊
每一节历史课,教师在教学新课导入时,都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要在45分钟内抓住学生10-20分钟的注意力吸收当堂课知识,课后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乃至受到启发。  一、穿越历史时空,立足现实引导学生进行设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历史人物性格特点,是非功过进行分析和评价。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许多历史故事和教学内容看上去距离我们很
期刊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经历了多年的思想政治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感触颇深。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充分树立思品教学新理念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内心,它使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调适心理的过程。这种心理,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
期刊
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时代呼唤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创新人才。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充分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学习求知的舞台上展现和发展自己的学识才华,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喜悦。然而,有些教师把这种理念挂在口头上、停在表面上。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教学方法和手段
期刊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对力学解题做了一些探究:在重视力学概念、规律教学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力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上,增强学生力学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在指导学生解题上,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认真审题,明确对象,联想图景,启动思维  力学习题有的给出一个物体,有的给出两个或多个相关联的物体;从物理过程看,有的给出部分,有的给出全部。认真审题就是要实现以下几个转换:  1、由个别向一般转换。所有的力学
期刊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队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会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智力的开发、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垄断了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教学艺术畸形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手段简单。满堂灌、题海战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的“人才”。那么,课堂教学应如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解决问题”,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造性人才呢?唯一途径就是落实素质教育,按
期刊
我所在的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班上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学校宿舍不足,有大约1/3的学生在外租房。  当高一(4)班班主任没多久,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记下自己一周所有的开销,每周上交一次。活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整理记录发现:每个学生平均每周花费50-60元。校外租房的由于要买米、买菜、交水电费等,消费高于住校生和走读生,男女生消费基本持平。周消费最高的已接近200元,最低的为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