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劳七伤”为什么要“往后瞧”

来源 :健身气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五劳七伤”
  “五劳七伤”是一个成语,人们经常用它形容体弱多病。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
  对于“五劳”,查阅文献发现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指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过度行为。最为经典的是《黄帝内经》所记载的:“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
  第二种,是指五脏的劳损。如《证治要诀》:“五劳者,五脏之劳也。”《杂病源流犀烛》:“五脏之气,有一损伤,积久成痨,甚而为瘵。痨者,劳也,劳困疲惫也。”在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也对五脏病中的每脏特列劳病一节,有“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
  第三种,是指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不良生活方式。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中说:“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不宁而为病,故曰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
  对于“七伤”,查阅文献发现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指情志的损伤。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黄帝内经》认为,七情太过则为七伤,即“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第二种,是指自身习惯与大自然共同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诸病源候论》云:“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诸病源候论》将“五劳七伤”解释为:“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由此可见,“五劳七伤”就是所有虚损性疾患的一个总称,由于身体过度劳损而失养,造成脏腑功能衰退,身体机能下降并日久不复的症状。
  二、防治“五劳七伤”为什么要“往后瞧”
  “往后瞧”顾名思义,就是转头后瞧,这里要求我们身体中正,百会上顶,固定两肩,转头向斜后方看,以达到刺激穴位、活动关节、牵拉肌肉的目的。为什么通过“往后瞧”的动作可以防治“五劳七伤”?下面分别从中、西医的观点进行解读。
  (一)中医的观点
  从中医角度看,转头可以起到刺激相应穴位的效果。
  在人体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有一穴位,名曰“大椎穴”。该穴位于督脉上,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穴位,手三阳经、足三阳经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至头颈。转头后瞧动作正好可以刺激大椎穴,中医认为,刺激大椎穴可畅通督脉,改善体内阳气循行。
  (二)西医的观点
  从西医的角度看,转头可起到牵拉肌肉、改善血液循环、调理颈椎功能及神经的效果。
  转头动作主要涉及的肌肉有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以及一些深部的斜角肌。通过转头的动作自我调理,可拉伸这些肌肉,从而使肌肉得到放松,改善其功能。
  在頸部有通往头面部的全部血管,包括颈动脉、甲状腺动脉等,这些血管几乎都埋藏在颈部肌肉当中,除了心功能的影响,肌肉僵硬也会影响血液的循环,从而影响头面部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转头在缓解肌肉僵硬的同时,也可改善头面部的血液供给,调节头面部的生理功能。
  我们的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其中颈椎相对来说最易受到损伤,特别是第六、第七颈椎易造成神经压迫。转头的动作可以活动颈椎,缓解颈椎压力,改善颈椎功能。
  颈部内含有众多神经,包括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是人体必要的神经元组织,对人体的内分泌、情绪、肢体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转头可对交感神经进行适当的刺激,可调整交感神经在人情绪紧张时的作用力度,缓解人体由于外界刺激出现神经异常兴奋的情况。
  三、生活中如何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随地进行转头的锻炼。例如,早晨或傍晚遛弯时,可双手叉腰,拇指置于肾腧穴,吸气时,拇指点按肾腧穴,目视前方;呼气时,拇指放松,转动头部,这样不仅防治“五劳七伤”,还可达到固肾壮腰的效果。如果是办公室一族,可在工作60~90分钟时休息片刻,然后正身端坐,双手下垂拉住椅子以更好地固定两肩,继而进行左右转头练习,并配合呼吸及意念。
  四、注意事项
  在练习中,不要为了追求转头幅度而加大转头力度,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量力而行。在练习过程中的呼吸应遵循“松吸紧呼”的原则,即向左右转头时应呼气,头转正时应吸气,同时在转头的过程中意在大椎穴。
  养生在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点滴做起,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良农不以水旱而不耕,贵在坚持。

其他文献
11月19日至21日,“香港賽马会”杯2018年第五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粤港澳大湾区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在广东省珠海市举办。此次活动是由香港赛马会捐助,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主办,珠海市体育局协办,珠海市体育总会承办。开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副主任辛沂与珠海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副局长邬向明先后致辞。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主席常建平、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同时还应包括心理健康。  老年人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生理变化和社会角色变化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方面,在步入老年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及灵活性降低,造成老年人感知、注意和意识、语言、记忆等各项心理活动能力的降低。社会角色变化方面,老年人在退休之后
期刊
西安市白东梅,66岁,糖尿病多年伴血压高。于2013年2月,在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复查结果为左右肾积水待观察,使其精神紧张,思想压力增大,常头痛,腰痛,疲劳无力,促使她病情加重。  白东梅经朋友介绍到西安健身气功活动站学习健身气功,我们针对她肾积水、糖尿病出现的问题,推荐她学习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吹”字诀,并指导她怎样合理的习练六字诀,其中以“吹”字訣为主,每天上午八点钟练习1小时,如天气出现扬尘
期刊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为特征。患者还会出现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障碍,便秘、多汗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焦虑、认知障碍等精神障碍。  本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复杂,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年龄老化、环境刺激、基因遗传等多因素相关。本病的发病特点是起病
期刊
在健身气功教学中,由于健身气功爱好者的年龄,职业,身体素质等方面差异较大。只有遵循規律,正确合理地组织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从教学三个阶段谈谈运用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来指导健身气功教学。  实践证明,动作技能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粗略地掌握动作;改进、提高动作;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三个阶段。要加速习练者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取得动作技能形成的良好效果,就必须
期刊
11月7日至8日,2018年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总决赛在湖南省株洲市举行。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办,株洲市政府承办,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32支队伍12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河北裕彤健身气功站点获健身气功团体总分第一名和八段锦集体赛、大舞集体赛一等奖;上海市松江区岳阳社区健身气功站点获八段锦集体赛、马王堆导引术集体赛一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站点获导引养生功十二法集
期刊
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让健身气功推广普及工作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基层群众,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18年10月至11月选派10个教学小组分赴10个省市开展健身气功走基层系列活动。截至11月15日发稿时,已开展6个省的走基层活动,直接参与群众近千人,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和赞誉。  10月15日下午,2018年全国健身气功走基层系列活动第一站在辽宁省朝阳市启动。此次活动历时4天,采取
期刊
大舞的神韵是形、气、意、神和谐融合的表现,是内化于心、运行于气、外显于形的过程,是练好大舞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练出大舞的神韵?本文结合练功体会,从慢练出神韵、自然出神韵、松紧出神韵、静心出神韵、灵悟出神韵、品修出神韵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慢练出神韵  “轻身慢舞,身韵圆融,慢练大舞,练出神韵”。一个“慢”字演绎着大舞的神韵。“慢练”把“有意识”关注在动作运行的过程中,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缓慢进行
期刊
在功法锻炼过程中,建议练习者采用“逆腹式呼吸”的方式。  逆腹式呼吸,就是吸气的时候收肚子,把肚脐往后背贴,呼气的时候再放松还原。  逆腹式呼吸的时候要用鼻子,不要用嘴。按照中国传统的锻炼习惯,唇舌要轻闭,舌尖要轻轻抵在上牙齿。鼻子吸气、呼气,尽量让吸入和呼出的气息均匀、深长。  逆腹式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这是因为如下几点。  首先,人的呼吸并不能把肺里的氣体一次性全部排出来,总有些气
期刊
脾的大体解剖部位,笼统地讲,位于中焦。中医学中的脾,与现代医学中所讲的脾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代医学认为脾有造血等功能,中医则认为脾总司人体的消化。  一、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升清  主運化是脾的功能,升清是脾主运化的功能特点。脾主运化的功能,是指脾对因饮食进行消化,并吸收其中的精微,再运输到心肺。在脾所吸收与运输的水份清微中,包括精微物质和水液两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从口而入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