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梨华的小说中的文化状况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66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邯郸记》作为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也是当时著名的神仙道化剧,也是一部重要的八仙度脱剧。通过对《邯郸记》文本的具体分析来阐释其所蕴含的道教文化。
  关键词:《邯郸记》;道教
  老子所谓“道乃万主,道绝万物不生,万物不生则无世类,无可相传,万物不相生相传则败矣。何有天地乎?”将道论为道教宇宙观的本原。所以我们分析像《邯郸记》之类的黄粱梦故事不得不谈其所蕴含的道教意蕴。
  《邯郸记》全篇即是围绕“道”来展开。剧本第三折“度世”,即云:“……高班已上,扫花无人,……度取一位”可见,吕洞宾是奉东华帝君之命前往尘世度脱一凡人,使之归道。
  根据格雷马斯关于叙事作品中人物的功能的理论,一般叙事作品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型:欲望、寻找或目标(主体/客体);交流(发送者/接受者);辅助性帮助或阻碍(帮助者/反对者)。从模型一来看,作为主体的卢生的欲望是富贵人生,作为客体的吕洞宾的目标是度化卢生。从模型二来看,助卢生满足富贵人生愿望发送者是吕洞宾,接受者是卢生;从模式三来看,帮助卢生遂愿的是吕洞宾,阻碍吕洞宾助其成仙的是卢生。从此三种模式上看,卢生与吕洞宾,即凡人与仙人的对立显而易见,具体说来如下。
  如卢生一般“于书无所不窥”、“所事何件不晓”有才能之士,皆有“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的仕途夙愿,而对于“学而優则仕”的士人愿倾其一生追求的酒色财气,在吕洞宾等人的眼里,却成了“使酒的烂了胁肚”、“使气的腆破胸脯”。这就造成了度人者与被度人者在人生价值观念上的对立——酒色财气、富贵功名上认识的对立。被度人者希望在短暂的人生中享尽荣华富贵,满足一时的耳目之欲。而在仙人看来,这些都是眼前浮云,不如仙界永生来得畅快。这样被度化者对尘世俗欲的留恋与道教认为成仙得道要在修心炼性、去除杂欲的对立意味着度化的暂时不可能性。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只有摒弃一切诱惑才能够体会到玄妙之道;庄子也主张“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这样才能把握道的真谛。这都表明得道需清净去欲。
  在时间观念上,凡人仙人之间也有显著差异,吕洞宾在岳阳楼旁的酒肆上寻有仙缘者不得,遂径直翩跹而去:“呀,一道清风,贯于燕之南,赵之北”须臾之间行千里,而卢生等凡人在出行时都需在客店稍歇:“他家往来歇脚,在我店中”卢生在梦中一生宦途浮沉,现实却不过煮一黄粱米饭的时间。所以,即使吕洞宾成功引导卢生进入仙道,卢生却还一时反映不过来:“老师父,你弟子痴愚,还怕今日遇仙也是梦哩。”
  这样的对立让完成度化任务暂时不可能达到。道教试图通过遂欲、纵欲的方法来让痴迷成尘世者乐极生悲,悟道成仙。因此,吕洞宾“解囊中赠君一枕”,以满足其“一生得意”的夙愿,使其由布衣登青紫,因边防河功荣封“燕国公”,“生寤”一出更是极写人臣盛事,登峰造极:“登科及第,掌握丝纶,出典大州,入参机务一窜领表,再登台轮。出入中外,回旋台阁,五十余年。前后恩赐,子孙官荫,甲地田园,佳人名马,不可胜数。贵盛赫然,举朝无比。”然而一生荣辱,都挡不住短暂生命的威胁,临死还惦记着子孙荫袭,史书留名。可是欲望的无限比之生命的有限使的生前荣光是那么的虚妄,因此带来了深层意义上的生与死的对立。像《邯郸记》这种出身贫寒,缺乏政治背景的士子希望通过科考博取功名,或通过与高门之女联姻来跃升上层的内容为表层故事,而其故事的深层结构是想表明一种人生哲理的探求,主人公受度人者的帮助,经过一扇扇门与一贵女结连理,最后退出其门槛,获得某种人生的认识,实质上正是深层意义上的度人者与被度脱者之间的生与死的对立。这里贯穿着道教的根本终极目标:永生。道教之“所谓成仙,并非人死后灵魂升入仙界,而是指人的形体可以长生不死,可以在俗人间和人们生活在一起当‘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去超脱凡尘、自由享乐。”因而道教认为死亡才是最大的痛苦,悟道成仙就是为了不死,能不死即是道教的人生观。
  在《邯郸记》中,正是通过卢生渴求做官与吕洞宾望其求仙来展示有限与无限、死与生的对立,并在梦前、梦后经由度脱者、被度脱者的对抗与认同中得到全方位的展示,整个故事被度脱者从对抗走向认同。故事的内在本质冲突就是无常与永恒,死与生的对立与冲突,黄粱梦故事通过展示各个独具特色的内在冲突,完成了对道教对现世的生的终极追求的阐释。
  黄粱梦故事通过文人的政治体验和宗教徒的创作在现实和梦境、尘世与仙境的有限与无限,生与死的强烈对比中融进了世人的人生哲学思考,从而超越了政治和宗教表层,揭示出道教现世的生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钱南扬.汤显祖戏曲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卿希泰,唐大潮.中国道教史[M].北京: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宗教系出版,1994.
其他文献
摘要: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在此生活着以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为代表的诸多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具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特色风情文化,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习俗,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由此贵州少数民族习俗翻译在对外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吸引国外游客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贵州少数民族习俗文化汉英对外宣传翻译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贵州少数民族习俗文化汉英对外宣传翻译的现状,并
期刊
摘要: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商品品牌名称的翻译而言,这种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本文在详细总结生态翻译学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商品品牌名称翻译个案,对生态翻译学理论给予商务英语翻译的启示进行了详细地说明。这些启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理论研究的启示、翻译实践的启示、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和翻译评估的启示。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商务英语翻译;商品品牌;启示分析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慈善组织与救助观念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传入,战乱、灾荒、贫困等社会问题丛生,催生了各种慈善团体。社会救济活动也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申报》刊登有关救济报道或相关评说。本文试图分析1919年至1949年《申报》有关救济思想的论说及相关报道,以难童救济为例,还原这三十年间社会救济的内容。  关键词:社会救济;申报;难童救济  一、难童救济的意义  儿童是国家的生命线,国
期刊
摘要:贵州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异彩纷呈,非常吸引外国游客,是中华文化对外宣传的一扇窗口,因而贵州少数民族习俗文化汉英对外宣传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外宣传翻译操作规范理论,以自建“贵州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对外宣传汉英平行语料库”为依托,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词语和句法两个层面研究了贵州少数民族习俗文化汉英对外宣传的翻译操作规范问题。  关键词:平行语料库;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对外宣传翻译操作规范
期刊
摘要:新闻的时新性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不断跟踪挖掘最新的新闻,并且需要创新新闻的表达形式,从最初印刷时代的报纸刊载新闻到大众传播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再到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新闻以及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记者,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新闻工作者适应这一变化,采用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呈现新闻,数据新闻显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新闻呈现方式。  关键词:数据新闻;财新网;表现特征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在欧洲
期刊
摘要:“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在爱中学会包容,学会爱的教育,学习爱的管理方式,学生在爱中成长,在爱中学会爱。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爱的教育  从06年开始当班主任,到现在已经整整10个年头了。从最开始的新鲜到纠结,再到最后的轻车熟路,到现在的真心的爱学生和感受学生的爱,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考题。班主任的生活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每天的工作的琐碎、繁杂且不说,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油画《银钱兑换商夫妇》图像构成要素的解读,发现经济的发展对文化产生的影响,即商业精神与宗教情感发生了冲突;贪欲与信仰也产生了冲突;新航线的发现开阔了民众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印刷术的发展则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关键词:图像;尼德兰;经济;信仰;文化  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的《银钱兑换商夫妇》是16世纪尼德兰画家昆丁·马西斯所画的风俗画作品。画中描绘的是钱铺夫妇的日常生活情
期刊
《罪恶的黑手》是诗人臧克家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于1934年,既保留着诗集《烙印》中坚忍的抒情诗风,又融入了作家后来在诗歌叙事上的鲜明倾向,在臧克家的创作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诗歌是一种具有空间性的文体,叙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我国诗歌中的空间叙事研究甚少。本文试以《罪恶的黑手》为例,探讨其空间叙事特征,寻找用空间叙事解释诗歌的可能性。  一、诗歌是集叙事与抒情于一体的文学形式,在
期刊
小说主人公王起明和郭燕夫妇来美国之前,满怀着憧憬,渴望着这个神秘的国度。在顺利拿到夫妻双人签注之后,两人更是紧紧相拥,“脸颊上闪着泪花”兴奋异常。从开头的描写当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于美国这一遥远而又充满无数他人印象式赞赏的国家表现出无比的自信与希望。这种希望成为了王起明和郭燕夫妇心中怀揣已久的美国梦。“我们是去美国吗?”这一简单的问话被王郭夫妇重复了好几次,他们在潜意识当中把美国塑造得太美好而遥不
期刊
她嫣然一笑,  如同夜空星光闪耀。  一股施愛的波涛,  滋润了众人向往的心窍。  透出笑意的眼神分外妖娆,  深深的酒窝隐藏着美妙,  上扬的嘴角洋溢着笑的格调,  轻柔的笑声磁音袅袅。  那善解人意的音容笑貌,  展现了和谐友爱的感召。  那一见钟情的莞尔一笑,  张开了相亲相爱的怀抱。  笑是索爱的长矛,  笑是大爱的浪潮,  微笑中爱的篝火熊熊燃烧,  微笑中情爱之树根深叶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