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青年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青年大学生就业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在新媒体视域下构建新媒体素养培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家校共同教育等六位一体的立体化就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就业教育;缺失
  作者简介:王旭明(1981-),男,浙江金华人,浙江海洋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浙江 舟山 3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微博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SCG127)、浙江海洋学院2012年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12M06)、2013年度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重点研究课题“新媒体视域下青年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0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据统计,我国高校上网人数目前几乎达到高校学生数的100%,其中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通过新媒体营造的虚拟空间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二生存空间。[1]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早已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环境。新媒体的跨时空、海量、即时、互动交流信息等独特的功能吸引着青年大学生,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如何帮助青年大学生顺利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是当前高校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应当以青年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努力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质量。
  一、青年大学生就业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个人方面
  (1)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强的问题,甚至有的青年大学生沉迷于与学习无关的事件中不能自拔,导致青年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被迫退学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学历就是能力,大学毕业就是人才、精英。不从实际出发,高估自己的能力。“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能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以及就业格局和用人机制的变化;并且往往忽视家庭支持的作用,不愿亲人过问自己的工作和了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就业目标存在一定的冲突。大学生的专业兴趣不浓,而大学里转专业又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处于这种状况下的青年大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会出现自动退学的现象;部分青年大学生盲目参加社团等活动而耽误学习,没有处理好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导致补考、重修现象时有发生;就业目标非系统化,主次不清,存在一定的冲突,出现了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而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现象。
  2.学校方面
  (1)就业指导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展现才华的舞台随之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出现了多元化态势,但高校就业指导理念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许多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党政干部,他们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青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无法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职业发展教育。部分高校只注重信息提供和求职技巧指导,却忽视了职业素质教育、生涯发展指导和个性化心理辅导。很少组织青年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及人才市场等现场学习和进行必要的案例分析。仅仅局限于围绕“提高就业率”来展开就业教育,就业突击教育现象严重,往往忽略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发展。
  (2)就业指导功能存在一定的狭隘性。部分高校将就业指导狭隘地理解为就业指导服务,即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重心是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其职责更多地表现为收集、存储、提供、发布就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协办人才交流会,负责毕业生的分配派遣和毕业典礼相关事宜以及办理相关手续等。就业指导部门就如同一个事务管理部门,更多地行使了其行政职权,发挥了其行政功能,而失去了其教育的功能。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在内容上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导致目前大学生存在职业意识淡薄、就业准备不充分、择业的目的不明确等诸多问题。高校就业指导没有回归到它本来的教育过程上来,没有更好的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贯穿于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2]
  3.社会方面
  (1)招聘单位的用人理念不适当。一些招聘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出现了“人才高消费”。另外,有些招聘单位没有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节约员工培养成本只看重工作经验,这也给青年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困难。目前许多企业苛求大学毕业生必须“立刻能用”和“立刻好用”的用人观,既是企业对教育特征认识不足的结果,也是目前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对企业组织产生影响的一种反映。
  (2)宏观就业环境不乐观。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由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失业问题日益显性化。加之“十二五”期间又是我国劳动力增长、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重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容易出现就业难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职业、岗位的变化,加上缺乏科学的人才预测和规划,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致使热门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使原有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3]
  4.家庭方面
  家长缺乏对青年大学生理性的就业引导。读大学前家长对孩子填报志愿没有给予理性的引导,或者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来选择专业;读大学时家长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就业方面的引导;大学毕业时家长对孩子的就业期望过高,从而耽误了就业。
  二、有效利用新媒体建构青年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
  1.提升青年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培育水平
  高校可以开设专业课程,重视青年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从物质保障、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对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投入。重视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定期聘请新媒体从业人员开展讲座、学术报告等活动。通过选修课、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新媒体参观、新媒体见习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媒体素养专业教育。[4]密切关注新媒体发展动向和学生新媒体接触状况,出现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利用新媒体来缓解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新媒体与青年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互动。青年大学生自身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熟悉网络技术,并具备一定的承受高强度压力的能力。   2.提高青年大学生新媒体就业指导能力
  转变观念只是就业教育工作的第一步。从新生入学始业教育开始,高校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观念教育,使得青年大学生的定位从“天之骄子”、精英层面下移到社会普通劳动者的层面,促使青年大学生拓宽就业视野,鼓励他们下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高校的就业教育贯穿于专业培养的全过程,将教学瞄准就业环节,注重专业培养的实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断加大实践环节,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必修课,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注重高校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和新媒体素养的培育,鼓励青年教师去相应的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将锻炼的实践经验带到课堂。针对每名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因素,进行职业生涯测评,给予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建议。建立大学生就业案例库,编写就业指导校本教材。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及时了解行业就业需求,根据行业的就业需求及时调整个人的知识体系、增强职业素质。通过“微招聘”、“微发布”等“微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就业指南,吸引广大微博粉丝,尤其是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关注。指导青年大学生制作“微简历”,通过“微互动”,进行“微求职”等。
  3.营造青年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氛围
  出台支持创业的政策措施,搭建富有实效的创业平台,使大学生不仅“愿创业”,而且“能创业”、“创成业”。组织高校教师参加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的KAB创业教育项目,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成立KAB创业俱乐部,探索建立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为毕业生搭起创业的“舞台”。成立创业学院,推动创业教育专业化,高校可以设置创业教育必修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思维训练、创业管理等与专业知识融合的理论及实务培训课程,有效地提高自主创业技能。举办青年大学生网络创业沙龙,鼓励青年大学生尝试互联网“网店创业”,尝试通过网络创业的形式解决就业问题。
  4.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毕业生普遍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高校心理教育中心可利用新媒体来介绍一般心理知识,以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提升其综合素质。心理教育中心以毕业生心理调适工作为重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形势、摆正心态、调节自我,增强毕业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及时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状态。针对个别因就业压力过大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要及时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同时心理教育中心还应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心理学的帮助,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和心理抗挫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向学生灌输“就业意识”,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程度,引导青年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4]依托新媒体虚拟传播手段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增强相互信任,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心理健康宣传橱窗、“朋辈心语”、心理知识折页、书签等传统形式,以及“心理微博”和教育网络平台的心理视频等新媒体,传播心理健康知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使心理健康知识滋润学生的心田。
  5.注重青年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因势利导,从青年大学生一入学就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加强与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沟通交流。将就业招聘信息整理分类,通过新媒体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青年大学生。从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扎实。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择业困难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矛盾,要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广泛开展毕业生文明教育活动,积极倡导开展简朴节约、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师生座谈或联谊活动,规范毕业生谢师活动;要注意引导让毕业生回顾和总结大学生活中的收获与不足,进行深刻的自我再教育,为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针对尚未就业和就业不理想的学生,学校要集中抓好择业观教育、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通过就业教育增强就业的信心,通过就业服务帮助就业;针对就业难的学生,注意逐个摸清情况,引导他们全面认识就业形势,并切实帮助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谢师茶话会,让同学们带着对母校的感恩、师长的眷念,用自己的深情厚意献上对学校和教师最美好的祝福。
  6.搭建家校共同教育的网络平台
  新媒体时代下迫切需要探索更加便捷高效的家校沟通模式。譬如建立“学生家长QQ群”这个崭新平台,学校可以直接和家长沟通,具有便捷性和高效性等特点。能主动和家长沟通配合,共同从时间、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对于美好的事物,做到发扬鼓励;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及早察觉,防微杜渐。大学生家长与时俱进通过新媒体关注孩子、关注学校、关注教育,不仅是对大学教育特别是思政教育的补充,也是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方面,可促进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成长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参考文献:
  [1]陈应琴.新媒体:考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智慧[N].中国教育报,
  2011-03-07.
  [2]杨晓东.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徐纪平,徐汉明.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弊端和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8,(4).
  [4]刘新民,郭洪波.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N].光明日报,
  2008-06-16.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股新思潮,强调对人类积极力量和潜能的激发,该理念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取向从“消极”向“积极”转变。新取向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助于转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在新取向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秉持积极的学生观、增加道德的积极体验、优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郑玮(1987-)
摘要:忧患意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的优良思想。高校学生是祖国繁荣昌盛、民族振兴的希望,培养高校学生的忧患意识有助于他们形成“胜不骄,败不馁,顺不浮,逆不衰”的品性,能够更好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分析了忧患意识的价值所在,探讨了高校学生忧患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最后建设性的提出了高校学生忧患意识培养的途径。加强高校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校一项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内容。  关键词:高校学生;忧
摘要:科技文章写作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创新能力、总结能力和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针对化工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科技文章发表状况、文章写作学习途径、导师指导文章写作情况以及意见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研究生科技文章写作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培养研究生文章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技文章;写作能力;研究生;化工专业  作者简介:孟祥海(1977-),男
口误是言语失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口误现象的调查已经有很多年的研究历史。相比之下人们对耳误现象的关注较少。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口误和耳误的典型案例,试图找出一些存在
期刊
摘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经济学素质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高职高专工科学生进行经济学素质教育既是市场经济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职高专工科学生今后生活理财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高专;工科学生;经济学素质;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曹洪(1969-),男,湖北宜昌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
摘要: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是高校图书信息情报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学科建设、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直接面向本院科研与教学一线师生,其服务特色主要体现在“专”、“快”、“深”、“准”方面,与学校图书馆服务相比更具有专业性、时效性、技术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学院资料室;服务;功能;特色  作者简介:寿锦雄(1966-),男,浙江诸暨人,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工科院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意向、就业观念、择业标准上存在若干问题,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结合目前国家和新疆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试行的优惠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  作者简介:帕孜来·马合木提(1962-),女,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新疆大学
摘要:分析了网络合作学习环境的现状和SNS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NS的网络合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基本模型和学习模式,为网络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平等、协作的环境。  关键词:SNS;网络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共同体环境  作者简介:袁玲(1983-),女,河南信阳人,军事经济学院训练部,助教。(湖北 武汉 430072)曹亚婷(1986-),女,湖北黄石人,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湖北
英译《狼图腾》作为中国当代小说输出的成功典范,仅靠译者葛浩文高超的翻译技巧是不够的,把英译《狼图腾》置于整个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文本之外的各种因素对整个翻译过
《魔桶》是美国犹太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伯纳德·马拉穆德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它讲述了年轻的主人翁利奥·芬克尔在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痛苦的事情之后获得重生的故事.而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