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数学课堂教学“低效”误区有妙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观现实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种种“低效”现象,这不仅是教师个人教学素质和教学理念急需提高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还有可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厌倦、自信心丧失,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教学目标要有指向性
  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适切性。如何进行目标的定位呢?
  首先,目标的定位要准,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目标定位要全,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同时也要注意学习情感、思维能力、学习方式等目标。对于这些目标,教师可用提纲式罗列,整体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法可作“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稍作点拨即可。只有在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面把握、了如指掌后,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活动中的动态资源,加以游刃有余地处理、调控和生成。
  二、教师引导要有指导性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课堂上,只见教师“滔滔不绝”地将知识、结论传递给学生,学生的要求只是倾听、练习。“听”和“练”成为了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也就成了教师施展“口才”的舞台。谁能将知识结构讲清楚,谁就是一位好老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教师们意识到这种被动地、遏制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方式是无法促进学生发展的,自主探索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周玉仁教授也曾指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但是,有些教师对此误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说越少越好,甚至都不敢开口了,生怕会犯“传授知识”的“错误”。以至经常让学生进行着一些无意义的深究,浪费了课堂上许多宝贵的时间。
  例如,一位老师在上“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当同学们讨论出角是由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时候,教师让学生给这尖尖的点和直直的线分别取一个名字。学生有的说“尖点”、“直线”。有的说“圆点”、“斜线”,有的说“交点”……千呼万唤学生总也不说“顶点”和“边”。教师就不知所措,无可奈何地把名称告诉了学生。试问,这样的讨论有价值吗?其实数学上有很多知识都是约定俗成的,比如一些运算符号的读法、写法等,教师完全有责任直接告诉学生。刚才的教学中,教师如果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请一两个学生说一说,但当学生说不上来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地进行引导:“在数学上,我们把在尖尖的点叫做‘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边’。”让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
  三、学生思维要有开放性
  学生的所思所想是课堂中最真实的资源,而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空间大小直接决定了学生真实思维暴露的程度。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把学生应该拥有的时空大大压缩了,以此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思考。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足够的空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思维或小组合作的探究成果。组织教学展示活动时要注意:
  1、先面后点。
  让全体学生参与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后,再组织交流。如果是学生个体的思考,则让该学生展示。如果是小组合作的成果,则应让小组成员全体上台展示。合作交流,能改变过去那种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多向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参与面,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2、层层推进。
  让学生在展示各种方法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争议,挖掘学生的想法中的亮点,比较学习各种思路的异同,归纳要点,达成共识。这样,在全面展示的基础上,既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学习状况,为后继的教学提供教学的依据,又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感到活动的价值和学习的成功。
  3、动态把握。
  当极少数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时,教师应注意有效的把握。如果该想法能引起大家的争论或高质量的有建设性的看法时,教师应抓住机会,组织学生深入探讨,把课堂的探究引向高潮。如果不是这样,在尊重学生的想法的前提下,应注意不要一味跟随学生,教师还是要把握好整节课的目标和要求,做到目标达成和尊重学生相结合。
  四、课堂评价要有真实性
  《课标》强调:教师的评价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确实,老师们已经感受到了正面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力量,但也看到了一些较为极端的看法:课堂上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能否定他。如果谁否定了学生的回答,就会遭到“批判”。
  在听讲座时,经常可以听到专家举这样的例子:“如果有学生说5+4=8,美国的教师是这样评价的:你很棒,因为你的答案离标准答案很接近。”5+4=8分明是错误的,难道也不能否定吗?难道要我们的学生是非不分吗?又如,当我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快结束时,我叫学生联系生活自己编一道这样的应用题。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编的:
  我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我的2倍。爸爸今年几岁?如果不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学生有可能不会感觉到这道题是不合理的。当你问他:你爸爸的年龄只有16岁吗?同学们就会哄堂大笑。
  碰到错误时,教师应该正确地给予指导,真实地评价。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中,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反映了新时代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与《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致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主体性发展 教学模式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特点及其发挥主体性的途径  1初中生数学学习特点  从本质上来说,初中生的数学学
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的电火花试验装置中,其两个电极分别由镉盘和四根直径为0.2mm 的钨丝构成。用这种装置能确定电流强度4~5A 内的阻性、容性和感性电路的最小点燃电流曲线
摘要: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更是我们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与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的职责。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果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
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嵴病毒属(Kobuvirus)成员。2008年,匈牙利学者首次报道在无临床症状表现的猪粪便中发现猪嵴病毒;2009年,在
  本论文以国内分离的1株SIVH1N1亚型流行毒株为研究对象。参考GenBank中已发表的SIVH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含有BamHI和HindⅢ酶切位点以及ATG起始密码子的引物,通过RT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喜悦的、痛苦的,还是欢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了解,我常常会想,我们的语文阅读课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些问题时时萦绕在我的头脑里,挥之不去。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形成雏形。主题语文,大阅读教学已经在
摘要:數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的。  关键词:数学情境 创设情境 创设问题 问题情景 实践
摘要: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它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也要考虑到它的阶段性和各阶段的合理衔接和自然过渡。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过渡直接影响到高中英语学习能否顺利开展,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甚至关系到三年后的高考。因此,帮助高一新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是所有初、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过渡 学习习惯 教学艺术  从新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21世纪,我们倡导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那么何为养成教育呢?“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
摘要: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具有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個体。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本文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课程 小学语文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