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选择和运用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研究学法指导,提高学习实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是更好地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指导。
一、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后,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琳在家一天天地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王琳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就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的。
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凡是学生能做的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而学生不会做的事情要教学生去做,要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即告诉他们怎样做,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
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时,有这样一道例题:每盒水彩笔48支,2盒一共有多少支?学生列出算式:48×2。根据乘法的算理,写成48 48,从旧知迁移到新知,每个数位上计算过程都很清晰,有数字的直观,这样是不是能节约一些教学时间呢?所以在试教时,我没有请学生用小棒演示。课堂上学生很活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算理说得头头是道,但作业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比如算26×3,个位上没什么大问题,十位上的算法就多了,有用2 1=3的,有(1 3)×2=8的,有2 3=5的,有2 3 1=6的。从作业反映的情况来看,有些学生对十位上为什么这样算不明白。只是记住了要加上进位的数,怎么加?先算什么还是印象不深刻。看来,直观手段不但需要,而且很有必要。于是最后,我还是让学生摆小棒了,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每一行有几捆有几根,如何把这些小棒合起来,先把捆与捆合起来,单根与单根合起来。由10根变成一捆,再演示捆与捆合起来的过程,让学生对乘法竖式里十位上要“先乘后加”理解得较深刻。
三、指导学生大胆尝试
在教學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时,根据各年级借书情况的统计表,计算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已知二年级借书143本,三年级借书126本)。学生很快列出算式:143 126。这种加法该怎么算呢?其实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很多学生都有计算的经验,都有自己的想法。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收集到了四种不同的算法:
(1)1 1=2,4 2=6,3 6=9。
(2)1 1=2,2个百;4 2=6,6个十;3 6=9,9个一。
(3)100 100=200,40 20=60,3 6=9。
(4)竖式计算。
第一种算法需要解释每个数字的含义,第二种算法比第一种更简单更易懂,而第三种算法写得极有数学味,第四种是要新授的笔算方法。正是由于学生有了计算经验的积累,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内化新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指导学生合作交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口交流,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而且有利于学生消化知识,解决疑难问题,还能使教师及时得到教学反馈信息,从而指导学生学习。
一是在教师提问后交流,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点评;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每个人可以向学习伙伴交流所得所悟;三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交流,以小组代表的身份,向教师和其他小组汇报交流本组探究结果;四是在课末交流,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小结,也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本节知识中存在的疑惑之处,以求得老师和学生的帮助。
五、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步骤
一般来说,小学生知识面比较窄,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学习技能不熟练,因此,对小学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比如数学教师对例题的教学,应该把知识与方法同时教给学生,既让学生掌握解题所需的知识,又让学生学会怎样分析,怎样总结。如解完一道题,要总结:①解这道题用到什么知识?②解这道题的关键在哪里?③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最优解法是什么?④对于这道题,是怎样找到解题思路的?⑤从这道题能否引申出一些新的结论?久而久之,在这样的教法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从中学到怎样分析,怎样独立探索等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把学法指导落到实处,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指导学生做简要的课堂笔记。对没听懂之处,做简要的笔记,以备课后向老师请教。做到听、记、练三结合,手脑并用。第二,要指导学生先看书后做作业。现在学生的通病是仅仅把教材当做一个习题簿,做作业用到它,而后就放置一边。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要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业,就会少走弯路,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复习。第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有针对性有选择地阅读有益课外书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源泉。但课外阅读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避免滥读,费力不讨好。第四,指导学生自我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学生参与和理解学习过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要注意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学习情况的总结,从中找出不足,再深入复习有关章节,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顺利地完成今后的各项学习任务。
事实证明,有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加强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得活,用得实,从而提高学习实效。
一、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后,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琳在家一天天地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王琳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就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的。
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凡是学生能做的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而学生不会做的事情要教学生去做,要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即告诉他们怎样做,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
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时,有这样一道例题:每盒水彩笔48支,2盒一共有多少支?学生列出算式:48×2。根据乘法的算理,写成48 48,从旧知迁移到新知,每个数位上计算过程都很清晰,有数字的直观,这样是不是能节约一些教学时间呢?所以在试教时,我没有请学生用小棒演示。课堂上学生很活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算理说得头头是道,但作业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比如算26×3,个位上没什么大问题,十位上的算法就多了,有用2 1=3的,有(1 3)×2=8的,有2 3=5的,有2 3 1=6的。从作业反映的情况来看,有些学生对十位上为什么这样算不明白。只是记住了要加上进位的数,怎么加?先算什么还是印象不深刻。看来,直观手段不但需要,而且很有必要。于是最后,我还是让学生摆小棒了,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每一行有几捆有几根,如何把这些小棒合起来,先把捆与捆合起来,单根与单根合起来。由10根变成一捆,再演示捆与捆合起来的过程,让学生对乘法竖式里十位上要“先乘后加”理解得较深刻。
三、指导学生大胆尝试
在教學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时,根据各年级借书情况的统计表,计算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已知二年级借书143本,三年级借书126本)。学生很快列出算式:143 126。这种加法该怎么算呢?其实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很多学生都有计算的经验,都有自己的想法。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收集到了四种不同的算法:
(1)1 1=2,4 2=6,3 6=9。
(2)1 1=2,2个百;4 2=6,6个十;3 6=9,9个一。
(3)100 100=200,40 20=60,3 6=9。
(4)竖式计算。
第一种算法需要解释每个数字的含义,第二种算法比第一种更简单更易懂,而第三种算法写得极有数学味,第四种是要新授的笔算方法。正是由于学生有了计算经验的积累,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内化新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指导学生合作交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口交流,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而且有利于学生消化知识,解决疑难问题,还能使教师及时得到教学反馈信息,从而指导学生学习。
一是在教师提问后交流,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点评;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每个人可以向学习伙伴交流所得所悟;三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交流,以小组代表的身份,向教师和其他小组汇报交流本组探究结果;四是在课末交流,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小结,也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本节知识中存在的疑惑之处,以求得老师和学生的帮助。
五、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步骤
一般来说,小学生知识面比较窄,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学习技能不熟练,因此,对小学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比如数学教师对例题的教学,应该把知识与方法同时教给学生,既让学生掌握解题所需的知识,又让学生学会怎样分析,怎样总结。如解完一道题,要总结:①解这道题用到什么知识?②解这道题的关键在哪里?③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最优解法是什么?④对于这道题,是怎样找到解题思路的?⑤从这道题能否引申出一些新的结论?久而久之,在这样的教法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从中学到怎样分析,怎样独立探索等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把学法指导落到实处,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指导学生做简要的课堂笔记。对没听懂之处,做简要的笔记,以备课后向老师请教。做到听、记、练三结合,手脑并用。第二,要指导学生先看书后做作业。现在学生的通病是仅仅把教材当做一个习题簿,做作业用到它,而后就放置一边。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要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业,就会少走弯路,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复习。第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有针对性有选择地阅读有益课外书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源泉。但课外阅读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避免滥读,费力不讨好。第四,指导学生自我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学生参与和理解学习过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要注意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学习情况的总结,从中找出不足,再深入复习有关章节,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顺利地完成今后的各项学习任务。
事实证明,有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加强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得活,用得实,从而提高学习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