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他乡让孩子越来越成熟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我的家庭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危机”:女儿执意要放弃高考出国留学,我和丈夫坚决不同意。但最终,女儿“赢”了。
  当时女儿正在读高三,她提出想出国留学的想法。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女儿想逃避国内高考。因为考虑到女儿的成绩不错,可以考取国内的清华、北大,所以我一开始并没有让孩子留学的意向。
  当时,我跟大多数父母一样,对女儿的教育“以考为纲”。女儿上初中时,我和丈夫就逼迫她“好好学习”,在我们看来,女儿只有刻苦用功考上国内的名牌大学,才算光耀门楣。
  她爸爸从她上初中起就给她制订了学习计划,数学题做错一道罚做三道,再错再罚;我专门盯她的语文成绩。有时候她被我们折腾到凌晨才能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又要早起。但事与愿违,女儿反而变得愈发叛逆。
  我清晰地记得,女儿初二时写了这样一篇作文:“我们家有一对猫头鹰,没日没夜地盯着我的一举一动。我最怕做数学题,因为一做错,那只公猫头鹰就要我罚做三道,由那只母猫头鹰监督执行。”现在想想,我们当时确实把女儿逼得太过分了!
  所以当时在我看来,女儿决定出国完全是为了逃避高考,我和丈夫极力反对。但万万没想到,女儿完全不顾我们的反对,她顶住了压力,从留学申请做起,一个人独自操办一切,摸着石头过河。看到孩子那么坚持,我和丈夫开始妥协了。存跟女儿认真地交流并跟学校的老师沟通后,我意识到女儿认为如果转而考国外的名校,虽然辛苦点,但学的东西会比较多,发展机会也会更广。既然女儿把出国留学的原因讲清楚了,我们改变了观点,开始支持她。
  在商量去哪个国家留学时,由于在美国有亲戚,我和丈夫希望女儿可以去美国,但孩子自己考虑到自身画画功底不错,且想离开亲人的庇护,得到真正的成长,想前往法国学习英语授课的艺术专业课程,我们双方的意见难以统一。
  我提醒女儿,虽然法国有英语授课课程,但生活上主要还是靠法语,凭着她法语零基础的水平,要一边补习英语,一边学法语,还要努力适应国外完全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压力会很大。最终,女儿接受了我的建议,最后大家商量一致决定选择加拿大,一方面可以学会独立生活,一方面可以有机会在加拿大学习法语,较为符合孩子的成长、发展的需求。
  跟孩子一同了解留学信息,协助她去选择,也促进了我们的亲子关系。
  当时女儿雅思考了6分,在国内念高中也是在校住宿,所以跟围外的寄宿家庭沟通、生活,应该是没有语言问题的,可能只是需要跨过心理门槛。我幽默地跟她说:“你的牙齿那么漂亮,就要多笑,同时要自觉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以免给寄宿家庭带来麻烦,还要主动帮寄宿家庭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女儿照着做了,赢得了寄宿妈妈的欢迎。
  女儿出国的时候,我给她带了几本书,有《论语》、《傅雷家书》、《平凡的世界》、《菜根谭》、《十八岁出门远行》等,也没有要求她一定要仔细看,只是顺其自然,在她无聊的时候,有兴趣就可以看会,没兴趣扔掉也无所谓。没想到后来她看得特别投入,从中得到的收获也非常大。她这几年的成长轨迹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要从兴趣出发,以前我们的强逼看上去是为她好,其实有点揠苗助长。如今很多父母都跟我们当年一样,每天逼迫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其实只有孩子爱学才能学好。
  一个小女子只身一人在加拿大,不可能没有麻烦,但女儿从不抱怨。出国之初,女儿归属于数学系;但她为了圆自己的艺术梦,决定转学艺术设计专业,依旧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她申请转校。结果令人满意,有几所顶尖的艺术大学都愿意接收她,她还获得了一笔数目不菲的奖学金。
  现在,我每周与女儿视频、电话沟通一次,还通过学校邮件了解她的情况。在经济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还到加拿大出席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和家长会,跟导师面对面沟通孩子的情况。
  女儿临近出国前,我们曾有过一次很正式的谈话,我告诉她“到国外读书是你的选择,我们同意你的选择。既然是这样,送你出去,花多少钱,这是我们愿意,跟你没有关系,也不需要你将来报答。你要明白的是你要干什么,做好你的事情。”现在看来,女儿当时的决定没错,且在国外生活的日子里,已变得越来越成熟懂事。
  以往,一家人只把女儿当宝贝护着、疼着:不知不觉问,女儿却已经很会疼家人了。前段时问,外婆80岁大寿,为了给老人家拜寿,女儿熬夜到了当地时间凌晨两点,只为等外婆一起床就能接到她的越洋电话。
  对比三年前极力反对女儿出国留学,现在的我态度早已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我特别欣赏女儿对自我的认识和坚持,她为了自己的梦想,毫不在意周围人的干预和影响,大目标一直挺明确,在围内读书时的理想至今没变。从三年前的那个夏天开始,我对女儿另眼相看,对于女儿所做的一切,我自愧不如。
  最后,想给同样身为留学生父母的各位家长几句建议:尽管父母见识多于孩子,且考虑问题较为全面,但若能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尽量与孩子达成共识,则非常有利于制定符合孩子成长需求的教育方案。孩子远赴海外后,家长在与其沟通时,除了关注生活细节之外,也应学会通过院校、中介服务机构等渠道了解孩子在海外学习的近况。父母同步吸收新信息,即使与孩子身处两国,也能给予孩子“心灵陪伴”的力量,更关键的是,父母能了解中西方教育评价标准的差异,就可以更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成长,以及在孩子提出跳级、转学、转专业的请求时,家长可以很快地明白孩子的情况,还能给予中肯而有效的建议。
其他文献
孩子出国前,担心孩子能否适应海外生活;孩子出国后,担心孩子在外面会否因缺乏管理而学坏,环境不同是否会造成感情的疏远这种现象,在很多留学家庭中存在着。  来澳洲留学,是我第一次出国学习,而我的父母也是第一次面临空巢,他们要适应我不在国内的生活。从某种角度来讲,我和父母双方都需要进行心理“断奶”。  出国前,妈妈担心我吃不惯澳洲这边的食品,突击教了我一些家常菜。刚到澳洲后,一下子完全靠自己独立操作,还
期刊
朋友因工作离开香港一段时间,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奶茶。挤在四膝对碰的茶餐厅里,桌上一杯冻奶茶,三分之一冰,晶莹剔透。“真亲切,这个味道只有在香港有。”吃的,喝的看来随意,真成了习惯,就变成了念想。  港的丝袜奶茶名声远扬。曾经一度以为丝袜奶茶之所以被冠名微“丝袜”,是因为口感丝般润滑。后来才明白,是受了德芙牛奶巧克力广告词的影响。丝袜奶茶是香港特有的做奶茶的方式。茶煮好后,用一个套在铁固上的棉网过滤
期刊
不得不说,当踏入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充满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展厅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仿佛我并非置身于号称“美国心脏”的堪萨斯城,而是行走在中国艺术史的丛林中。我看到了战国的铜镜、北魏的石棺床,还有隋朝的彩绘女俑;我看到了唐代的三彩陶马、彩绘打马球陶俑,还有被粱思成喻为“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最精作品”的易县八佛洼辽三彩罗汉坐像;我看到了北宋时期的磁州窑黑釉白地龙纹瓶、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卷》,还有李
期刊
朴茨茅斯(Portsmouth),别名庞培(Pompey),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南部汉普郡。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距离伦敦90分钟路程,是英国最大、最繁华的港口之一。  朴茨茅斯建城时间悠久,更有许多迷人的名胜古迹,1191年英国国王理查德一世即在波特西岛上筑城设镇,1496年海军造船厂在此设立,1540年起成为英国皇家海军基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以其英国皇家海军港口的地位而著名。朴茨茅斯也是一座具有深厚
期刊
9月开学季,“真光-巴拉特国际课程班”迎来了它的第二届学员。“真光-巴拉特国际课程班”,是广州市真光中学与美国巴拉特中学合作举办的国际课程班,于2013年9月份开办,学生在中国和美国同时注册高中学籍,完成中国普通高中必修课和美国高中基础课及部分AP课程,毕业时获中美双文凭。真光中学负责学生管理及中方课程教学,巴拉特中学负责美方课程教学及毕业申请推荐。  真光中学国际班班主任张忠刚向《留学生》记者介
期刊
一直以来,在对待出国留学这个问题上,家长往往都会觉得孩子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因而在孩子的留学规划中,家长总是完全占了主导地位——为孩子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留学国家,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院校,选择自己认为最热门的专业……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样做并没有了解孩子是否喜欢为其所选的留学国家、学校以及专业,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孩子就读之后对于所学专业的不喜欢甚至厌倦,以及越来越重的
期刊
在中学的地理课上,便被澳大利亚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大陆所吸引,2009年,我终于登上了这块梦寐以求的土地,开始了在这个令人神往的国度的求学生涯。而最令我振奋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开始在这里教外国人学习我的母语。  因为学校课程安排不是很紧张,所以我想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兼职,希望可以在提高自己口语水平的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环境,以便于我能够短时间内适应这里的生活。但初来乍到
期刊
周成刚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  儿子跟着我一会儿在国外读书,一会儿在中国读书,弄得中文和英文都有问题。我在澳大利亚读研究生,他读学前班,英文进展飞快,我赶紧把他送回来,英文慢慢忘了,中文好了。后来我把他带到英国,英语又好了。接着我回国创业又把他带回来,他到二年级时中文能跟上了。此后移民加拿大,孩子妈妈又带着他到加拿大,但英语跟不上。读了一年好不容易跟上了,妈妈说还是回去吧,又把他带回来了。这样折
期刊
选择出国留学到底谁说了算?一直以来在对待出国留学这个问题上,家长往往都会觉得孩子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因而在孩子的留学规划中,家长总是完全占了主导地位。为孩子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留学国家,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院校,选择自己认为最热门的专业,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样做并没有了解孩子是否喜欢为其所选的留学国家、学校以及专业,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孩子就读之后对于所学专业的不喜欢甚至
期刊
这位广州美术学院的美术史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名声在外的公共知识分子。除了专业研究和写作以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在全国各地公共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思想评论和时评文章,态度始终独立特行  8月20日早晨,广州下了很大的雨。李公明教授一大早就到约好的采访地点等我们——位于美术学院老校区8楼的工作室,约20平方米的狭长房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和画册。这位美院的美术史教授、公共知识分子一直以敢言著称,态度始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