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录音、录像、图片资料等以声传情,以形达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配乐朗读结合录像的方式。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一句句优美的语句缓缓而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一大片一大片的嫩草使人心旷神怡,一朵朵鲜花使人心花怒放,一阵阵轻风使人温馨甜蜜,一缕缕细雨使人心醉神迷,一个个孩子充满活力。聆听着美妙的配乐朗诵,欣赏着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面,孩子们的心中充满了爱意(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进而他们也理解了为什么作者能把春天写得这样美。是呀,春天太美了!我好像看到了孩子们在翘首以待,春天什么时候来临呀。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春天描写得这样美的?有的说:用了生动的词语。我要求学生找出来,我教给他们赏析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模仿赏析。有的说: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我再让他们找出来,并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还有的说: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我及时地赞美学生,并启发学生去寻找事物的特点。学生在我的鼓励之下发言踊跃,朗读声情并茂,表达流利畅达。整个一堂语文课学生热情高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音画一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相当难的,因为诗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传统的语文教学根本不能解决诗歌形象化这一难点,学生无法想象诗歌中的情景,无法理解诗歌里蕴涵的感情,而多媒体集音画于一体的特点解决了这一难点。
我在教夏完淳的《别云间》时,我配了一首纯音乐——《英雄的黎明》。一边播放这首乐曲,一边朗诵这首诗,一边播放相关的画面。随着低缓哀愁的乐曲声起,学生悲从心起,体会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了抗清大业所遭受的种种辛酸与苦痛。“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自己(夏完淳)追随父亲坚持抗清斗争三年,到如今身落敌手又成了阶下囚,怎能不叫人悲痛?“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自己决心以死来捍卫大明基业,以死来激发爱国志士坚持抗清斗争,但想到家中孤寡的母亲(父亲已经殉国),家中怀有身孕的妻子,心中又有无限的不舍。“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随着高亢的乐曲声起,学生心中的悲愤化为了力量,化为了为了理想不惜牺牲生命的力量,化为了坚信胜利一定会到来的强大力量。“人生几许春秋,岂可留遗憾?未惧雪霜扑面,哪恐群魔乱吼?决心收复河山,豪气充破云天。满腔热血男儿,何惧流血汗?手握长剑向天啸,血染沙场终无憾!”当我在要结束这节课朗诵了上面的歌词的时候,学生激动万分,一个个踊跃发言,畅谈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对人生的思索。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诗人高大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生长,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荡,诗人坚定的信念在孩子们的脑中萌长。
三、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人却本末倒置。
他们往往借助多媒体往往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只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超技术。殊不知,这正暴露了他们的缺点。他们的一堂课容量大,图片资料多,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跟着图片走,跟着音像走,学生完全没有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一堂课下来,学生感觉轰轰烈烈,仔细一想什么也没学到。
我们只有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长。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实现多媒体的价值。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录音、录像、图片资料等以声传情,以形达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配乐朗读结合录像的方式。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一句句优美的语句缓缓而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一大片一大片的嫩草使人心旷神怡,一朵朵鲜花使人心花怒放,一阵阵轻风使人温馨甜蜜,一缕缕细雨使人心醉神迷,一个个孩子充满活力。聆听着美妙的配乐朗诵,欣赏着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面,孩子们的心中充满了爱意(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进而他们也理解了为什么作者能把春天写得这样美。是呀,春天太美了!我好像看到了孩子们在翘首以待,春天什么时候来临呀。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春天描写得这样美的?有的说:用了生动的词语。我要求学生找出来,我教给他们赏析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模仿赏析。有的说: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我再让他们找出来,并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还有的说: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我及时地赞美学生,并启发学生去寻找事物的特点。学生在我的鼓励之下发言踊跃,朗读声情并茂,表达流利畅达。整个一堂语文课学生热情高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音画一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相当难的,因为诗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传统的语文教学根本不能解决诗歌形象化这一难点,学生无法想象诗歌中的情景,无法理解诗歌里蕴涵的感情,而多媒体集音画于一体的特点解决了这一难点。
我在教夏完淳的《别云间》时,我配了一首纯音乐——《英雄的黎明》。一边播放这首乐曲,一边朗诵这首诗,一边播放相关的画面。随着低缓哀愁的乐曲声起,学生悲从心起,体会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了抗清大业所遭受的种种辛酸与苦痛。“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自己(夏完淳)追随父亲坚持抗清斗争三年,到如今身落敌手又成了阶下囚,怎能不叫人悲痛?“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自己决心以死来捍卫大明基业,以死来激发爱国志士坚持抗清斗争,但想到家中孤寡的母亲(父亲已经殉国),家中怀有身孕的妻子,心中又有无限的不舍。“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随着高亢的乐曲声起,学生心中的悲愤化为了力量,化为了为了理想不惜牺牲生命的力量,化为了坚信胜利一定会到来的强大力量。“人生几许春秋,岂可留遗憾?未惧雪霜扑面,哪恐群魔乱吼?决心收复河山,豪气充破云天。满腔热血男儿,何惧流血汗?手握长剑向天啸,血染沙场终无憾!”当我在要结束这节课朗诵了上面的歌词的时候,学生激动万分,一个个踊跃发言,畅谈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对人生的思索。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诗人高大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生长,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荡,诗人坚定的信念在孩子们的脑中萌长。
三、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人却本末倒置。
他们往往借助多媒体往往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只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超技术。殊不知,这正暴露了他们的缺点。他们的一堂课容量大,图片资料多,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跟着图片走,跟着音像走,学生完全没有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一堂课下来,学生感觉轰轰烈烈,仔细一想什么也没学到。
我们只有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长。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实现多媒体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