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语文教学中的单元知识建构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或构建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谈谈我在“单元知识建构”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秋天》等都是精美的写景抒情的诗文,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是本单元最重要的教学要求之一,为达到这一教学要求,我首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梳理和建构。
  整体感知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是解读文章的第一步,这一步做好了,有利于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并为品味语言打下基础。那么,怎样整体感知课文呢?根据本单元文章的特点,我总结了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理思路。作者的写作思路不外乎“总——分——总”“总——分”“分——总”或者“并列式”或者“移步换景”等。《海滨仲夏夜》用的是“并列式”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描绘了五幅流动、变化着的画面。
   第二,找中心句。找中心句也不失为一种整体感知课文的好方法。找中心句,就是提取文中的总说句、总括句、结论句等重要句子,将其进行组合,加以综合性的表达,完整而概括的显现全文信息。中心句往往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段首、段尾。中心句找到了,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情感。
  品味优美的语言
   本单元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欣赏这几篇课文,既能提高听说能力,又是一次美的巡礼,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更是美的享受,因此教会学生赏析语言的办法至关重要。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所以,品味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要教给学生品味语言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1)语言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词语用得是否恰当、是否富有表现力,要看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因此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语言环境品味语言,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2)如果就语言论语言,那将索然无味,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应该以语言为载体、为中介,品味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要说清楚。把握住这三点,学生就明白了品味语言的方法,那么赏析语言、作批注的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教会学生积累
   诵读积累。本单元的诗文是描写大自然景物的,大自然景物是丰富多彩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都在作者的观察和描写之中,因此作者在这样的诗文中用了很多精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这样的诗文非常适合朗读背诵,尤其要注意美读。余映潮老师说过:“美读,就是诗意的朗读。”那么如何进行美读呢?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第一,做到语音准确,用抑扬顿挫的声调顺畅的朗读。第二,注意训练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技能。第三,声情并茂的朗读,做到体味句子、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充满情致。第四,朗读成诵,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
   摘录积累。摘录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规定学生必须摘录积累一些句子,那么,对本单元来说,就要摘录一些美句——写景的句子。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角度,如: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草木、声光色味、红黄绿蓝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类积累,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把一类一类的语言材料积累起来,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
  修辞手法的运用
   本单元要求掌握有关比喻、拟人的修辞知识,以便体会、领悟这两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
   1、比喻。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通俗易懂。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一比喻形象的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的特点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称之为拟人。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一句中的“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他们的模样、情态,仿佛写活物,活灵活现。
   像这样,对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建构的过程,也是教师钻研教材、吃透文本的过程。同时对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进行相近知识的前后联系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有力的指导。因为如此进行知识建构,既有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点拨,又有学法的指导;既符合单元教学要求,又突出了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课堂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一、基础知识的累积   常言道:“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基础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低也就不足为奇了。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也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累积。比如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多到图书馆、新华文轩等去看书看报;利用课前五分钟然学生到讲台推
期刊
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通宵经营的网吧,无照经营的流动摊点,熙熙攘攘的过往车辆校园周边环境中复杂的因素令老师和家长深感忧虑。校园周边不良环境,容易影响缺乏分辨是非能力的未成年人。成为家长和老师的心病。现实社会是一个“黑色大染缸”,一些孩子由于过分地溺爱、纵容,容易品德变坏,有时还会使孩子患上自闭症和多动症,而学校周边店铺、歌厅、游戏厅、个体书店、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哪门学科,宽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提高积极性的重要前提,只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改变“只见天天学,不见有长进”的被动局面,开创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对此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青少年能保持一堂课高度集中既不可能也难办到。因此单一的教法常易使人疲倦,故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时变换各种教学方法,以期调
期刊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中学语文的教与学发生了深刻变化,中考语文试题也发生了一系列全新的变革,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理念。2011年中考结束后,笔者分析了近几年的东营中考语文试题,发现2011年的中考语文有以下几个特征:时代感与历史感兼顾,依托中华文化,关注孩子成长。   一、试卷时代感与历史感兼顾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风情各异,创造了光辉灿
期刊
一、根据人物的个性来刻画肖像   肖像描写不能为了单纯地描写而描写,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为目的。个性坚毅如鲁迅,写他的、“直立的头发”“一字的胡子”“锐利的眼睛”。而曹雪芹笔下泼辣、狡黠、善变的王熙凤的肖像特征则是“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故乡》中的中年闰土,则是一顶“破毡帽、又黑又笨而其开裂”的手显示了闰土的窘迫,而“浑身瑟索”一下点到了人物的性格。自信的人“
期刊
一、多观察    1.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就要在写作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往往只停留在理论说教上,缺少实际的指导。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各人对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态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去细心观察和描摹生活,启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官、经验和思路。对观察的指导不能单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离开具体的实际生活,教
期刊
一、老师要“吃透”教材,对教材认真研究解读   由于受考试的限制,我们平时大多是围绕教学参考书,不敢越雷池半步,使问题缺少生成性和开放性。惟有“吃透”教材才能寻找到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启发思想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之余,在提高学生水平的同时,我们老师也要多看与本专业相关的书,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才能想出与众不同的授课方法。惟“吃透”教材,才会引来源头活水。   二、主问题设
期刊
听视结合,就是听语音与看形象相结合。培养学生不仅能从语言中获得知识信息,而且还要从与语言的同步表情、动作等中获得启示。   听析结合,就是培养学生边听边进行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先搞明白听清对所讲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张,然后专心致志的把握听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相关的脉络层次。   听写结合,就是培养学生边听边记和听后就写的能力。   听说结合,是边听边说或者听后就说,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组合力和口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我自己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自己可以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把握课堂,控制好课堂。至于学生的成绩麻,我还觉得自己还可以。可万万没有想到,在继续教育网上学习了一些专家的解说之后我茅塞顿开,才觉得自己离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差得很远很远,现就这次网上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   我从事英语教学十几年,我经历教材的几次变迁。从自己所学的最原始的英语教材开始到现在的“新课程
期刊
一、爱比责任更重要   我觉得爱是一切的原动力!如果你对一样东西连兴趣都没有,即使每天都在强调责任如何重要,你虽然有改进,但很难做到用你的大部分精力去思考,去研究。只有当你爱上一样东西的时候,才会调动你一切的积极和能量去做好它。对学生的爱含义很广泛,比如说:严格是爱,理解、宽容是爱,尊重、信赖、鼓励也是爱,当然还有许多方面爱的不同形式。   除此之外,我觉得理解、宽容、鼓励也是爱的表现。下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