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课堂 弘扬个性解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f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灵活运用授课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开放性原则:美国教育学家科勒涅克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阐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语文教学对象是处在网络时代的学生,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存在于网络上的活生生的语言,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生活言语。
   创新性原则:语文创新性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动脑筋发现、分析、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语文创新性教学要突出新方法、新模式、新观点、新措施、新媒体、新角度。
   为此,我建议,语文教学要做到: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二,培养学生求异、求新、求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启发诱导,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第四,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发展个性。第五,引导学生在创造实践活动中学习创新,强调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
   个性化原则:语文“个性化”教学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挖掘教材的“个性”“人格”等因素,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其二,语文教学“个性化”表现在语文教师教学艺术的个性化,即语文教学积极追求教学风格的多样化,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风格的形成是教师成熟的标志,流派的产生是教育繁荣的征兆。我们倡导语文教学风格化、个性化。
   民主化原则:语文教学的“民主”是由情境课、审美课的特点和“人文性”的本质所决定的。言语学习讲究“语感”“语境”。追求“美感”“愉悦”,因此它要求施教者与被教者平等相处,形成和谐、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二、精心设计,引导自主探究
   第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打破课堂教学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三、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第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但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
   三、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3、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这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学生刚入学,每一个人的知识层面不同,各自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我们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中的要求也应该不同。我们要从刚进入中学就开始,作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起点。由于个人能力存在差异性,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慢慢来培养其习惯。这时我们教学中要求慢,求稳,不能求快,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学生克服了恐惧的心理,再要学生动笔写就不会有困难了。而且以后还产生喜爱之心,以后不用老师布置,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自主去写日记、写作文。习惯一旦形成,那以后学生就会习作了。这个习惯形成后,再实现下一个目标,目标要一个一个来实现,每个阶段不能急,每一个阶段就是考验后进生意志的时候,也是学生自主习作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好的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控制坏的不良的习惯不让其生长。经过了每一阶段的培养,学生的习惯就基本形成了。
其他文献
一、多观察    1.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就要在写作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往往只停留在理论说教上,缺少实际的指导。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各人对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态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去细心观察和描摹生活,启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官、经验和思路。对观察的指导不能单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离开具体的实际生活,教
期刊
一、老师要“吃透”教材,对教材认真研究解读   由于受考试的限制,我们平时大多是围绕教学参考书,不敢越雷池半步,使问题缺少生成性和开放性。惟有“吃透”教材才能寻找到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启发思想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之余,在提高学生水平的同时,我们老师也要多看与本专业相关的书,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才能想出与众不同的授课方法。惟“吃透”教材,才会引来源头活水。   二、主问题设
期刊
听视结合,就是听语音与看形象相结合。培养学生不仅能从语言中获得知识信息,而且还要从与语言的同步表情、动作等中获得启示。   听析结合,就是培养学生边听边进行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先搞明白听清对所讲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张,然后专心致志的把握听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相关的脉络层次。   听写结合,就是培养学生边听边记和听后就写的能力。   听说结合,是边听边说或者听后就说,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组合力和口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我自己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自己可以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把握课堂,控制好课堂。至于学生的成绩麻,我还觉得自己还可以。可万万没有想到,在继续教育网上学习了一些专家的解说之后我茅塞顿开,才觉得自己离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差得很远很远,现就这次网上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   我从事英语教学十几年,我经历教材的几次变迁。从自己所学的最原始的英语教材开始到现在的“新课程
期刊
一、爱比责任更重要   我觉得爱是一切的原动力!如果你对一样东西连兴趣都没有,即使每天都在强调责任如何重要,你虽然有改进,但很难做到用你的大部分精力去思考,去研究。只有当你爱上一样东西的时候,才会调动你一切的积极和能量去做好它。对学生的爱含义很广泛,比如说:严格是爱,理解、宽容是爱,尊重、信赖、鼓励也是爱,当然还有许多方面爱的不同形式。   除此之外,我觉得理解、宽容、鼓励也是爱的表现。下面,
期刊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或构建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谈谈我在“单元知识建构”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秋天》等都是精美的写景抒情的诗文,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是本单元最重要的教学要求之一,为达到这一教学要求,我首先对本单元的
期刊
一、多向训练,锻炼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出发点,从各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往往使问题的解决显得新颖独特。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打破常规,不会拘泥于固有的方式方法,使问题解决更加顺畅。当然,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有强化思维的训练,这也是由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也使我们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很多思维障碍。有的学生思
期刊
一、语言美    语文课文所表达的自然、社会、艺术之美,多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不同体裁的文章,其语言各具独特的艺术色彩。教学中,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对那些表情达意、深含哲理的语句一定要细心揣摩品味,悟出其美妙之处,是提高学生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例如朱自清的《春》写了“嫩嫩的,绿绿的”的春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春花,“带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的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的春
期刊
《专题·气象物候》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个专题学习。本专题内容丰富,头绪繁多,特别是涉及到地理、生物、气象等知识,有一定的跨学科性,初次接触者可能不知从何处着手。本人对这一专题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本专题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
期刊
小院里种了一棵常绿树,父亲管它叫菩提,可对它为何叫菩提,父亲只字未提,为这,我好长时间一直“耿耿于怀”。可这个心结并没阻挡我对这个伟岸伙伴的喜爱之情。因为他陪我度过了内容并不丰富的童年,在他的庇护下乘凉,嬉戏,读书,发呆,幻想。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现在离开故土在外谋生的我,心被淅淅沥沥的春雨涮的索然寡味,百无聊赖中,来到还不曾走遍的校园,去寻找熟悉的生命气息。   空旷的校园,飘着五颜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