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进行“数”的感觉启蒙初探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b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离园时常听到家长们这样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老师教了多少个数,会做几道加减法……”,于是这样一个问题在我脑中浮现:如何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数?幼儿对数的认识开始时是靠老师教的吗?将来是否一直依靠老师教呢?多年的实践告诉我,虽然每个幼儿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有些孩子对数还非常敏感,但孩子初始时对数的感知和兴趣却不是教出来的。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生活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情境学习理论也告诉我们,儿童的理性感知源于特定的生活情境。由此我以为,实践中教师只能对孩子进行数的启蒙教育或启蒙诱导,为其终身自主发展奠基,而不应直接进行数的教育,否则就会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工作中我尝试着这样对孩子进行数的启蒙。
   一、围绕幼儿的兴趣点展开启蒙诱导
   布鲁纳说过:“对学习的最好刺激,莫过于对新教材的兴趣”。只有当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而且乐此不疲。由于兴趣能促使幼儿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领幼儿积极思考,于是我把启蒙儿童对数的认识选择在贴近幼儿生活的兴趣点上。
   如:“六一儿童节”来临时,孩子们对“礼物”表现出较浓的兴趣,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论。针对幼儿的兴趣点,我选择并设计了“分礼物”的活动,让幼儿运用分类、统计、等分等方法分礼物。整个活动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送礼物。教师主要关注幼儿对物品种类的认识,请幼儿对物品进行分类;第二个环节,挑选礼物,进行个人的记录与统计。教师主要关注幼儿计数与统计方法;第三个环节,将自己的礼物等分给同组的小朋友。教师主要关注幼儿如何对物品进行等分。活动中,让幼儿通过统计和等分等方式公平地分配所获得的礼物,因为幼儿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这类问题,因此,能够激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地投入。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材料,有彩色橡皮、贴纸等,这些材料也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在操作活动中诱导幼儿对数的认识
   活动区中材料非常丰富,幼儿可以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放松、自信和大胆。我充分利用数学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以便于幼儿的操作。如:秋天里,缤纷的树叶在秋风中飘如蝴蝶,孩子们纷纷追逐着,我及时在数学活动区增加了我和幼儿共同捡来的树叶,幼儿可以将树叶按颜色、形状、种类进行分类;点数树叶的个数;比较树叶的大小;利用树叶学习数的加减、组成等。这样,原本一个个枯燥的数学学习活动在孩子们“玩树叶”的过程中饶有趣味地进行了。
   针对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小鸡捉虫”,帮助幼儿理解“一一对应”。我创编了游戏儿歌让幼儿边说边做:“小小鸡,真可爱,高高兴兴去捉虫,捉到1条转1下,捉到2条跳2下,捉到3条笑3下,哈哈哈!捉到4条拍4下,(拍手或腿),捉到5条数一数,1、2、3、4、5。游戏中转、跳、笑、拍、数的次数捉虫数一一对应。通过游戏幼儿较快地了解到,少了一下就不对应了。
   我教过一个幼儿,他10以内的加减运算速度较慢,对加减运算互逆关系不理解。通过平时的谈话我发现他对汽车感兴趣,我创设了一个“公共汽车”的游戏活动。这个孩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拿着汽车在一旁开,口中不停地发出模拟汽车的声音,我趁机要求他做售票员,计算上车下车的人数,他开心地拿着汽车“呜呜”地开着,通过利用小棒计数,他成功地完成了加减运算的任务。
   三、让幼儿在感知自然物的过程中形成对数的认识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此,我尝试着将数学活动内容和教育过程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并充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感受生活中的数。
   如: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儿竞相开放。我把幼儿带到花园里,幼儿兴奋地寻找着花园里共有多少种花?并比较“哪种花多?哪种花少?”还根据花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为每种花找朋友。有的幼儿让桃花和迎春花做朋友,有的让“颜色相同”的花做好朋友,有的让“形状相同”的花做好朋友,等等。幼儿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已经在运用着数数、数量比较等数学经验。再如:早晨来园时,孩子牵着妈妈的手,可让孩子与大人比较“高矮”、“大小”;课间分点心时,可感受“一”和“多”;吃饭时,值日生摆餐具,将每个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一碗饭、一碗菜、一双筷子,可感知对应关系。这样做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幼儿感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有趣和有用的。
   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能力非常重要,它既可以让幼儿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而又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幼儿享受到数的魅力无穷和奇妙无比,享受数带给他们的智慧与快乐,更能为幼儿的未来持续发展打下潜在的认知基础,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感性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研究以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等编制的《幼儿个性行为表现家长评定问卷》为测量工具,探讨了768名幼儿的个性行为表现,结果表明:(1)幼儿个性心理结构由智能、自我意识,攻击性,亲社会,外向,内向/同情心,情绪性六因素组成;(2)幼儿个性行为表现总体上存在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3)6岁是儿童攻击性行为比较明显出现时期;(4)幼儿个性行为表现受父母亲学历影响显著,其中母亲学
期刊
课堂教学是幼儿园进行集体教学的主要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诊断,并为之开出“治疗的良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开展园本研究、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现以我园的一次美术教研活动为例,对一节大班执教的美术活动进行把脉问诊:   课堂实录回放   近日,在“一人一课”研讨活动中,一位大班教师执教了一节美术活动,课题是《制作体育节海报》。活动开始时,教者首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
期刊
陶艺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以独特的原始魅力和现代气息被国人所珍爱。我园是以陶艺为特色的幼儿园,随着园本教程《陶趣》的出版发行,如今陶艺教学内容已被纳入教学计划,成为我园的园本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要组织好陶艺教学,就要奏好“四步曲”。   第一步:赏——赏中巧引,把握重点   感受美才能创造美,在孩子们欣赏、观赏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一)简短导入,激发兴趣  
期刊
摘 要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教育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本文体现了以下几个方
期刊
幼儿教育要立足本土,善于发现本土的文化资源,丰富幼儿的教育内容,实现幼儿教育特色化发展。幼儿教育离不开本地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本土文化资源,发挥本土文化特色,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一、 善于挖掘本土文化   幼儿教育理念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在具有浓厚特色的文化背景下,特色的幼儿教育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有的时候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往往会忽略我们常常见到的特
期刊
“幼儿是在动手摆弄、操作数学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最初的数学经验,建构最初的数学概念的”。这一教学思想的体现,充分说明了操作材料的提供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实践中,数学操作材料的提供应注意“五性”:   一、材料的提供应注意体现目标性   数学操作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应以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出发,充分考虑到它的教育性和科学性,挖掘材料的潜能,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和要求融进材料之中,使幼儿在摆弄材料的过
期刊
摘 要   表扬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增强自信;批评可以让孩子通过受挫,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努力去改正自己的缺点。表扬和批评巧妙的结合起来,以表扬为主,适当的批评为辅,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表扬 批评 适时 适度 适法     幼儿的是非正误认知及其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导向和激励。随着“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的大力倡导,以及“热爱孩子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的饲养角一直以来比较形式主义,很难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以及孩子的观察能力。轮流饲养活动通过让幼儿每天去照顾小动物的生活,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辛勤付出以及饲养的责任意识等等,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提高了幼儿的服务能力。同时,在轮流的过程中,还让家长通过相互学习,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关爱行为和观察能力,在饲养过程中与孩子一起去查资料学
期刊
绘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幼儿美术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幼儿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个性得到发展。但是,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一直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目的单一,与其他学科较少关联,为画而画等等。鉴于美术教学在幼儿教育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根据幼儿美术教学的特点,针对幼儿
期刊
“散文是流淌的溪水,童谣是跳动的音符。”自接触到徐东梅老师等人主持的“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课题后,我对于童谣以及童谣的教学也不断地产生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尝试探索并设计了中班童谣教学活动“老鼠画猫”,在“全国第二届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研讨会”进行了相关的童谣教学展示,受到了观课教师们的较好评价。   童谣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因此也就具有其音韵美和建筑美、文字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从古至今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