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识记现代汉语字形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n131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承载工具,标志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都德在《最后一课》中抒发了法兰西人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再现了课堂上人们虔心学习法文的场景,此时,文字代表的就是一个民族的形象。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主要是通过汉字传承并展现于人们面前的。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举办了大型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活动,其目的无不是以汉字为载体,弘扬中华文化。把书法、语音、语义、汉字演变等众多文化知识熔于一炉,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竞赛形式,引起了非常广泛的汉字书写热潮。许多成人很少能够正确书写一些常用汉字,经常发生提笔忘字的现象。不只是因为离开校园的时间太长,还因为新科技带来的文化传播手段的更新使得人们对书写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直接导致人们汉字书写水平的下降。鼠标一点,汉字跃然屏上,谁还注意一笔一划的构成呢?但是“汉字听写大会”恰恰强调了这一点,让每个参赛学生务必横平竖直、方正规范地书写,要的就是绝对正确,还汉字的本来面目,目的是让人们摸索汉字的构字规律,亲近汉字,热爱汉学。
  一、汉字书写现状
  字形题是高考语文多年来必不可少的一道题,这道题可以分开考,可以和语音题合拢来考,但是,无论怎样考,它都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是对汉语言文化的领悟,是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方式。对汉字的传承与领悟,正是语文科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看看学生的作业本吧,错字别字不知凡几,改错也是越改越错,完全不知汉字的构造与基本规律,胡乱猜测的多。背诵填空时,好好的一句诗,错一个字就可能面目全非,把美好变成庸俗,严重影响意境。而且,学生丢分的又何止是选择题与背诵填空题呢?问答题中有的关键采分点写错了字,又怎么会不丢分?作文中如果错字太多,不仅文意受损,也直接影响阅卷者的心情。近年,考纲在作文部分规定了对错别字的量化扣分,加大了对正确书写汉字的考查力度,这正是基于网络语言错别字和学生书写错别字十分普遍的现状而提出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把正确书写汉字作为一个重要的、不可懈怠的基础工作来抓。
  二、识记字形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高考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①形近字,如,“惦”(念)与“掂”(量);②音同音近字,如,“投机倒把”的“倒”误写为“捣”;③音同形近字,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可是,尽管教师相当重视,印发了许多试卷给学生,学生也是在这道题上下足了功夫,背读、听写、默写,没完没了,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还是收效甚微,颇令人沮丧。
  那么,如何尽可能快地提高学生这道题的得分率呢?
  1.规范训练,循序渐进。
  许多教师在高一就开始这种字词的训练,并且完全用高三的准复习资料,初上高中的学生会很蒙,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多不认识的字,写不了的字,而且好多还不是课本中要学到的。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字都不会在语文书中学到,它们存在于学生的生活里,要从旅游、阅读中去追逐它们的身影。所以,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高考汉字考查的范围是很广博的,拘泥于书本绝对不够。但就这样一下子倾倒给高一的学生,只会迫使他们死记硬背,毫无章法,最终适得其反。应以单元为基础,进行字词练习归纳总结,以点带面,逐层扩展。从高一到高三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积少成多,由生到熟,这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如此由课内向课外扩展辐射开去,既紧贴教学步伐,又紧扣课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心里不慌。
  2.明确考点,学会辨析错字。
  这个词语中考哪个字,学生一定要心中有数,考场上才会多加留神,否则有可能将注意力放在别的字上导致大意丢分。教师要提醒学生把这些字用红笔圈好,让它格外醒目些,复习时才会提高关注度。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识记字形的几种方法:(1)以义辨形。教师针对关键字,以有趣的解释给学生明确的引导,在一遍遍的重复中,强化对关键字的记忆效果。(2)据义推形。对于形声字,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能大致判断该字是否正确。(3)分析结构。许多并列短语常常将一个词分开,用互文的方式构成新词语,结构上具有对称关系,意义上也具有对应关系。(4)观察偏旁。一些词构词能力很弱,只能够组成一些固定的词语,偏旁往往相同。(5)特殊记忆。碰到那些容易混淆的文字,要帮助学生想各种办法来牢记。
  三、用好纠错本
  高中学生应该人人都有纠错本,每次考卷上出现的错字,一些关键字,常犯糊涂的字,都宜尽快把它收录在本子里。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些经常错写的字,反复多少次都改不了,要把这些字专门搜集起来,每天翻一翻,读一读,考前更要再复习。错误的印象往往比正确的印象深得多,也难以纠正,最好的办法就是天天记,才可能将错误改正。
  四、以多种形式反复练习,重复记忆
  为了刺激学生的记忆兴趣,教师可以经常做一些听写纠错的小练习,课前三分钟练一练,可以接力赛、小组赛、淘汰赛等,或者学生轮番主持、出题、批改。总之,形式不拘,有趣味最好。
其他文献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创新教育的新源泉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除了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对作文的感觉是“无东西可写,不会写”。要使学生乐于作文,写好作文,教师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积累,使写作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也就是说,不要让学生的写作兴趣“睡着”了!  一、培养兴趣:“我要写”,“我喜欢写”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去激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
期刊
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常常面临无材料可用的尴尬局面。议论文写作需要丰富翔实的论据,而丰富翔实的论据离不开积累。人们常说“厚积而薄发”,强调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但是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缺乏宽裕的时间和从容的心态来积累写作素材,因而常常导致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其实,学生在写作中真的没有可用的素材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缺乏对素材的发现和挖掘,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解决议论文缺乏鲜活
期刊
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以人文教育为本位”的呼唤,是当前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股最强音。的确,提倡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阵痛”后的思索。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渗透人文教育,理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告诫人们,迈向21世纪,请带好两本护照,一本是知识护照,一本是道德护照。人的品质取决于人文教育的品质,社会良知是靠人文教
期刊
对于高中学生的议论文的语言,有人认为改变有难度,提高更困难,脱胎换骨更是奢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有时也觉得捉襟见肘,甚至难有作为。为了达到评讲的目的,很多教师都喜欢发一些例文给学生阅读,这其实就是提升学生议论文语言的重要途径——比较阅读。但仅如此,显得有些单一,未能领略这种做法的精髓,还未能将这种作文评讲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议论文教学中,进行多角度的比较阅读,是摆脱议论文语言教学无序状态的一个有
期刊
菲尔普斯,我想对你说  在教学工作中,我想像“飞鱼”一样,凤凰涅槃,活出真彩。  ——题记  Hi,菲鱼,退役的你,现在还好吗?  从悉尼到雅典,从北京到伦敦,一路走来,几多辛苦,几多快乐,几多挫折,几多辉煌。菲鱼,你真的很棒!  你独特的身体结构,让你如鱼般在水中穿梭,你长长的手臂,大大的手脚,使你像一艘快艇般,飞速前行!你就是飞鱼!  “游泳天才”是人们对你的称呼,可是谁能想到,这光环背后,有
期刊
在中国,高考历来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往往影响着全省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它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常年奋斗在一线的教师,通过多年高考试题的洗礼和反思之后,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重底蕴,贵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导向,也引导一线教师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向学生进行文学欣赏的引领者、参与者、帮助者、关注者、欣赏者的地位转变。  一、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给人们的反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从、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他主学习”相对应的。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
期刊
一、一双发现的眼睛  人们总是为理科科学的感性之美所打动,总惊叹于化学周期表的精美绝伦,总惊叹于数学曲线的完美无比,总认为那是科学,那是光。但是提到语文这门学科,很多人认为,语文是花,是感性的代名词,其实,语文也有理性的美。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讲,任何语法意义都要有外在的语法形式,只是有的语法形式外在一些,有的语法形式内在一些。在梳理古代文言句式的时候,应该还给学生发现的机会。比如,“宾语前置句
期刊
有句老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按照教科书来讲授知识,就是教师把别人抓的鱼蒸熟了再给学生吃;而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现象的梳理来领悟语言规律的知识,简单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探究,那就是给学生鱼竿渔网,想吃鱼吗,自己去逮。二者的区别很明显,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授人以鱼”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授人以渔”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前者让学生掌握的是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