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高校对分课堂模式下大学生思维能力的筑城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o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农科高校农学类专业教学仍采用灌输模式的传统讲授法,使来自城市或从没接触过农业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农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展现的空间,建立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式以及专业知识表达能力。
  【关键词】农科高校  对分课堂  思维能力  耕作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GBB1318088,GBB1318087),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XYB2014-0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4-PS1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206-02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升,高校学生数量突飞猛进,使得传统的小班教学模式变成大班教学,降低了教师关注学生的比率,部分学生因爱玩,不喜欢课程内容而坐到教室的后面,教师不能对学生全部关注到,使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对分课堂”的出现对现阶段教学模式改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核心是将传统上课时间按照实际要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时间分配给教室进行教授课程的核心内容,另一部分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注重先讲授后学习,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批判思维。本文将围绕高校农科《耕作学》课程开展与“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分析该模式下大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
  一、通学精讲教学(presentation)提高学生对核心理论的掌握
  以农科《耕作学》课程为例,耕作学主要讲授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综合性学科,课程理论抽象,实践应用性强,没有接触过农业的学生,掌握课程难度大,因此需要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笔者已在本校《耕作學》实施两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对教学计划按照对“分课课堂”模式进行修订,实施先讲授后讨论模式,主要对核心知识点进行精讲,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概念略讲,在授课环节不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必须记笔记,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二、通过内化(assimilation)吸收提高课后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是大脑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通过教师精讲教学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在课后对老师精讲的内容结合课堂笔记进行内化吸收,根据课后习题和布置讨论作业,查找相关文献巩固所学内容,尤其是《耕作学》课程中农机具的类别和用途,对于城市或没有干过农活的学生必须通过网络上的视频提前了解,否则上课讲解相关内容,学生脑海一片空白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对有疑问和不懂的地方记录好,并在下次课讨论中和同学一想探讨,逐渐培养具有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讨论(discussion)锻炼批判性思维以及专业知识表达力
  学生在课后对本章核心内容的广泛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对课程的总体有了一个宏观的理解,每位同学课前都有充足准备,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避免了学生逃避课堂或缺乏兴趣而消极沉默。在保障课堂效果的同时,每个学生通过组内和组间讨论增强学生对农学专业的兴趣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与同学有不一致观点时需要通过互相辩论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这时就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大量阅读相关专业知识,在讨论中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分享,彼此间针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质疑、思考和验证,促进学生个性化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教师观察讨论进展进行适当引导,重点解决本课程涉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随机提问,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以及批判性思维科学性,最后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
  四、结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 “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听者变成真正的参与者,增加生生和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学生在自己努力下对实践性较强的《耕作学》课程均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关键环节给予适当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学到的不是书面青涩的知识点,而是如何书本上的内容转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质量会不断提高,这样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教师素质也将不断提高进而赢得学生的尊重,这一良性循环会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升,也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杜燕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6-118.
  [2]廖献就,黎燕,黄幼异,李振中.浅谈对分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对比[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57.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感受及现状的分析,谈学生不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且难适应、适应期加长的原因;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差别这几个方面对高一化学教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初高中 化学教学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169-01  一、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感受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改革模式不断涌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被适时引入,在化解课堂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作用。教学模式无论怎么改革,其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地理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生物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也要跟随新课改的步伐,转变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质量。高中生物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来说是重要一部分,影响学生进入下一学习阶段,因此提高其教学质量势在必得。高中老师要仔细梳理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疏漏,寻找有效途径走出教学困境。高中生物老师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创新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改 创新教学  【
期刊
【摘要】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理念下通过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197-02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篮球学习成为了體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对学生不同的个体状况,如何进行教学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是极大的进步。本文主要针对篮球教学现状探究了信息时代背景下篮球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 篮球教学 力量练习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
期刊
【摘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健康的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期望,如今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无论是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都在不断地创新,希望能够为孩子们营造更好地成长环境,本文将会针对幼儿教育中伴孩子健康成长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幼儿教育和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 美好一天 健康成长 开心快乐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好奇心强等特点,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学生课堂教学表现的特点,将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转移到生活中科学现象和课堂教学实验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发散性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篇文章先是简要叙述小学生好奇心培养的价值,随后具体探究培养小学生好奇心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 好奇心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
期刊
【摘要】主观能动性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参与活动的一种欲望。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采用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来组织课堂活动,设计课堂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会促进学生课堂行为的变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 主观能动性 课堂活动 课堂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
期刊
【摘要】传统上讲农村初中阶段教育担负着两大任务:一是要完成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二是要为高中阶段输送优质的生源。笔者认为第二条有更深层的意义,就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民脱贫进入攻坚阶段,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穷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贫困家庭能培养出一名人才。农村初中贫困生正处于能否上大学的关键十字路口,因此,能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显得尤其更要。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及学生本人三位一体联动入手加强管理,培
期刊
【摘要】新时代赋予中等职业学校师德新的内涵,中等职业学校师德建设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符合新时代中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条件。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德建设、重点突破,创新渠道,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 师德 新形势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青年教师发展专项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