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活动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日常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话语交流十分频繁。那么,在与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谈话时,班主任应该掌握什么样的谈话艺术,才能取得较好的谈话效果呢?
一、谈话要以理服人
当今社会是独生子女的时代,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任性、傲慢的“小皇帝”们是时代造就的,他们本身没有过错。然而,这一事实却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心理脆弱、受不得批评,教师稍有言辞触动,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教师;他们缺少责任心,很难理解教师的苦心。因此,教师与他们谈话时,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使对一些犯错误的学生,也不可“暴风骤雨”似地一顿指责,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激化矛盾,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我曾经教过一个女生,特爱打扮,常常化妆,穿新潮服装,但天资聪颖,只因将大量精力用于打扮上,影响了学习成绩。作为班主任,我是这样和她谈话的:“爱美之心,人之天性,这无可厚非。但一个人美不美不在外表。如果一个人外表华丽,而内心却不学无术,另一个人外表普通、却知识丰富。你喜欢哪一个?如果老师天天浓妆艳抹、打扮入时,而讲课却一塌糊涂,误人子弟,你会尊重我吗?”她笑笑说:“当然不会。”并且会意地望了我一眼。从那以后,她再也不刻意讲究穿着打扮了,而是把心思用于学习上,成绩很快提高了。对一些有毛病的学生谈话时,教师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暴风骤雨似地指责,只图自己发泄一时气愤而不顾后果,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要知道孩子是不会故意做坏事的,如果教育者硬认为孩子有这种意图而蓄意干不良行为,这就是教育上的无知。这样在教师竭力砍掉劣根的同时,把所有的根都砍掉了。结果使童年时代生机勃勃的幼芽枯萎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个班主任深思。
二、谈话要注意场合
教师在进行表扬或批评性谈话时,要注意区分不同场合,讲究用语分寸。在表扬学生时,特别是一些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上稍有进步时,可在公开场合给予表扬激励,以唤起其自尊心、上进心。例如,某个学习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却回答出其他同学答不出的问题,当时同学们就向他投以惊讶的目光,我也因这位学生出色的表现而心中暗喜。这节课下课后我不失时机地走到他面前,鼓励他:“看来你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少,课下一定读了不少书。”他兴奋地谈起了有关内容,我抓住时机对他鼓励一番,这样使他在同学们面前抬起了头。同学们对他也刮目相看,他自己从此树起了学习的信心。
批评学生则不宜在大庭广众之下“杀一儆百”,而要选择适当场合和时机单独谈话,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教师批评。对一些在公众场合不得不制止的行为也千万要注意谈话委婉含蓄,或旁敲侧击、或巧妙暗示,既不伤其自尊又让其易于接受。例如,一次默写练习,我看见一位平时成绩不错的女生不时低头往下看,我悄悄走近一看,原来她预先把默写内容抄在一张纸上,放在腿与课桌缝隙中偷看,我微微一笑,边装做看她的默写内容边悄悄对她说:“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如果平时再多下些工夫,相信你会写得更漂亮。”她不好意思地脸红了。交卷时她在试卷背面写道:“老师,我昨天没有用心背,可又怕考不好改变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印象,我一时糊涂……我以后再也不打无准备之仗了,请您看我的行动吧!”如果我当时一针见血地揭露她,使她下不了台,则会严重挫伤他的自尊心,更会在她心里筑起一道与教师之间厚厚的城墙,严重影响她今后的学习甚至是成长。
三、谈话要善于捕捉时机
只有善于捕捉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才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发现学生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与其谈话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其总结经验、巩固优点。当学生的不良行为刚刚露头时,也要紧紧抓住时机,及时找其谈话,进行明辨是非、详陈利弊的教育,遏制不良行为的发展;当学生被人误解受到委屈时,班主任要以理解、同情的态度帮助其分析前因后果,指导其言行并帮助挽回局面,使他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班主任要及时肯定其已付出了努力,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其及时补救,鼓励其走出困境;当学生有重大过失时,要语重心长地帮其总结教训,循循诱导,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谈话要注意对象
俗话说“百人百性”,不同的家庭环境、各异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学生们不同的脾气性格。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进行教育,才能使谈话收到最佳效果。对于性格豪爽的学生,谈话宜直截了当,不必迂回周旋;对于性格内向而又自尊心强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委婉含蓄,不可疾风骤雨;对于有惰性、依赖心强的学生,语气可以较激烈些,但不可讽刺挖苦;对于盲目自大、自我觉悟性差的学生,谈话时宜采用参照对比法,即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方式,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强的学生,宜采用商讨式谈话法,营造一种友好、平等的谈话氛围。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复杂的,与其谈话时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
一、谈话要以理服人
当今社会是独生子女的时代,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任性、傲慢的“小皇帝”们是时代造就的,他们本身没有过错。然而,这一事实却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心理脆弱、受不得批评,教师稍有言辞触动,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教师;他们缺少责任心,很难理解教师的苦心。因此,教师与他们谈话时,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使对一些犯错误的学生,也不可“暴风骤雨”似地一顿指责,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激化矛盾,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我曾经教过一个女生,特爱打扮,常常化妆,穿新潮服装,但天资聪颖,只因将大量精力用于打扮上,影响了学习成绩。作为班主任,我是这样和她谈话的:“爱美之心,人之天性,这无可厚非。但一个人美不美不在外表。如果一个人外表华丽,而内心却不学无术,另一个人外表普通、却知识丰富。你喜欢哪一个?如果老师天天浓妆艳抹、打扮入时,而讲课却一塌糊涂,误人子弟,你会尊重我吗?”她笑笑说:“当然不会。”并且会意地望了我一眼。从那以后,她再也不刻意讲究穿着打扮了,而是把心思用于学习上,成绩很快提高了。对一些有毛病的学生谈话时,教师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暴风骤雨似地指责,只图自己发泄一时气愤而不顾后果,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要知道孩子是不会故意做坏事的,如果教育者硬认为孩子有这种意图而蓄意干不良行为,这就是教育上的无知。这样在教师竭力砍掉劣根的同时,把所有的根都砍掉了。结果使童年时代生机勃勃的幼芽枯萎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个班主任深思。
二、谈话要注意场合
教师在进行表扬或批评性谈话时,要注意区分不同场合,讲究用语分寸。在表扬学生时,特别是一些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上稍有进步时,可在公开场合给予表扬激励,以唤起其自尊心、上进心。例如,某个学习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却回答出其他同学答不出的问题,当时同学们就向他投以惊讶的目光,我也因这位学生出色的表现而心中暗喜。这节课下课后我不失时机地走到他面前,鼓励他:“看来你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少,课下一定读了不少书。”他兴奋地谈起了有关内容,我抓住时机对他鼓励一番,这样使他在同学们面前抬起了头。同学们对他也刮目相看,他自己从此树起了学习的信心。
批评学生则不宜在大庭广众之下“杀一儆百”,而要选择适当场合和时机单独谈话,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教师批评。对一些在公众场合不得不制止的行为也千万要注意谈话委婉含蓄,或旁敲侧击、或巧妙暗示,既不伤其自尊又让其易于接受。例如,一次默写练习,我看见一位平时成绩不错的女生不时低头往下看,我悄悄走近一看,原来她预先把默写内容抄在一张纸上,放在腿与课桌缝隙中偷看,我微微一笑,边装做看她的默写内容边悄悄对她说:“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如果平时再多下些工夫,相信你会写得更漂亮。”她不好意思地脸红了。交卷时她在试卷背面写道:“老师,我昨天没有用心背,可又怕考不好改变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印象,我一时糊涂……我以后再也不打无准备之仗了,请您看我的行动吧!”如果我当时一针见血地揭露她,使她下不了台,则会严重挫伤他的自尊心,更会在她心里筑起一道与教师之间厚厚的城墙,严重影响她今后的学习甚至是成长。
三、谈话要善于捕捉时机
只有善于捕捉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才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发现学生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与其谈话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其总结经验、巩固优点。当学生的不良行为刚刚露头时,也要紧紧抓住时机,及时找其谈话,进行明辨是非、详陈利弊的教育,遏制不良行为的发展;当学生被人误解受到委屈时,班主任要以理解、同情的态度帮助其分析前因后果,指导其言行并帮助挽回局面,使他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班主任要及时肯定其已付出了努力,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其及时补救,鼓励其走出困境;当学生有重大过失时,要语重心长地帮其总结教训,循循诱导,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谈话要注意对象
俗话说“百人百性”,不同的家庭环境、各异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学生们不同的脾气性格。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进行教育,才能使谈话收到最佳效果。对于性格豪爽的学生,谈话宜直截了当,不必迂回周旋;对于性格内向而又自尊心强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委婉含蓄,不可疾风骤雨;对于有惰性、依赖心强的学生,语气可以较激烈些,但不可讽刺挖苦;对于盲目自大、自我觉悟性差的学生,谈话时宜采用参照对比法,即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方式,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强的学生,宜采用商讨式谈话法,营造一种友好、平等的谈话氛围。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复杂的,与其谈话时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