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体育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同时对舒缓其负面情绪、减轻压力有很好的帮助,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更具抗击困难的毅力。不过,当前我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展不佳,不仅需要加大重视和关注,同时还需要调整方法,才能取得成效。基于此,本文通过探讨体育锻炼与学习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成效和价值,并提出改进策略,希望能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体育教育未来走向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锻炼;学生;心理健康;方法;成效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尤其是压力的增加导致初中生抑郁、焦虑的发病率远超普通人群。体育锻炼能够帮助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给学生一个释放、发泄不良情绪的出口,有效平衡个体心理动态平衡,保持其健康心理。本文结合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并提出有效策略,希望能帮助学生培养出乐观、自信的优秀品质,使其更好的面对社会压力和挫折,走出精彩人生。
一、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锻炼能够改善身体状况,提高身体素质,使其健康长寿。然除了对体魄有积极影响之外,体育锻炼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改善情绪,释放压力,提高自尊和身体成就感,减少抑郁症状和行为。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还能提高记忆,减少情绪波动,同时还能帮助睡眠,让大脑获得平衡和平静感。另外,体育锻炼还能让大脑释放内啡肽,提高精神兴奋度,这也是适当的体育锻炼之后,锻炼者会变得更加舒适、记忆力更好的原因所在。当学生养成锻炼意识,形成锻炼习惯之后,不仅能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还能让学生在面对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中的情感挑战更加从容,也更容易有效解决问题,为自己获得成就感。
二、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效和价值
(一)有效改变体育课程观念,促进心理教育的渗透
研究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新课程教育的标准要求。在体育教育理念渐趋完善的今天,初中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不仅有效促进了课程观念的改变,同时也推动其更好的完善和改进。相较于从前,现在的体育教育更注重健康与适应性,更重视个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因此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也更科学化。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会根据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各个方面制定不同锻炼方案,通过这些方案来协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自我,调节情绪,继而达到锻炼身心的效果。在新的体育观念的影响下,初中学校对学生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协调和关注度更大,这样一来不仅有效促进了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同时也推动体育教育的进步,为学生健康成长打造良好基础。
(二)多元化锻炼方式,达到最佳心理教育效果
心理健康的教育受体育锻炼方式的影响非常大,不同锻炼方式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体现出运动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发挥体育锻炼的积极影响。多元化的体育锻炼方式还能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体育爱好和需求等开展独立活动,以科学合理方法制定合理方案,继而促使学生围绕目标进行锻炼,强化身体,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自身幸福感和满足感,避免其受不良情绪的影响。
(三)与心理教育有效融合,促进双面教育
正确的体育锻炼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好的心理效益和影响,正是因为如此,体育锻炼与心理教育的融合非常有必要。在具体实践中,体育教师既要发挥体育锻炼的价值,也要促进两者的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使其发挥跨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生活与学习。
三、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和对策
(一)改变体育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课程
体育教师要避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指导,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全面促进体育锻炼和心理素质发展。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不能将体育课变成其他学科的自习课,要以宣传体育锻炼精神为目标,以体育锻炼活动为主,辅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優化课程设计,增强户外运动
不同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同,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必须要注重体育锻炼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比如在体育课上开展篮球对抗比赛、羽毛球比赛、田径比赛等,通过这些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同时凝聚学生向心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良好品质,为未来学习和生活打造良好基础。
(三)增加教师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知识
通过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帮助其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升其教育技能,对学生成长和心理健康大有好处。另外,在新手体育教师的培训方面,最好采用“老带新”的方式来完成。这样既能加快培训效率,同时还能应用于实践中,促使体育教师将实践和理论融合到一起,更好的完成培训目的。在心理素质方面,也要根据教师的职业压力大、倦怠、新手教师效能低等问题进行针对性培养和解决,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训练并提高教学水平。
(四)结合多媒体,丰富体育教学手段
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方案和技巧,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或者下班时间从互联网上寻找相关视频,学习其他学校体育教师的优秀教学方式,增加体育锻炼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心理健康。另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实现与其他学校体育教师的交流、沟通,通过微信群、平台、学习软件等提高教育技能,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条件。
总的来说,体育锻炼在初中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积极引导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比其他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更强,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效果。体育教师不仅要重视锻炼方式、环境,同时还要结合理念、专业知识,通过多元化方式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程瑞.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1):127+129.
[2]刁庆阳.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0):221+223.
[3]李彬彬.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济南大学,2019.
关键词:体育锻炼;学生;心理健康;方法;成效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尤其是压力的增加导致初中生抑郁、焦虑的发病率远超普通人群。体育锻炼能够帮助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给学生一个释放、发泄不良情绪的出口,有效平衡个体心理动态平衡,保持其健康心理。本文结合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并提出有效策略,希望能帮助学生培养出乐观、自信的优秀品质,使其更好的面对社会压力和挫折,走出精彩人生。
一、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锻炼能够改善身体状况,提高身体素质,使其健康长寿。然除了对体魄有积极影响之外,体育锻炼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改善情绪,释放压力,提高自尊和身体成就感,减少抑郁症状和行为。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还能提高记忆,减少情绪波动,同时还能帮助睡眠,让大脑获得平衡和平静感。另外,体育锻炼还能让大脑释放内啡肽,提高精神兴奋度,这也是适当的体育锻炼之后,锻炼者会变得更加舒适、记忆力更好的原因所在。当学生养成锻炼意识,形成锻炼习惯之后,不仅能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还能让学生在面对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中的情感挑战更加从容,也更容易有效解决问题,为自己获得成就感。
二、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效和价值
(一)有效改变体育课程观念,促进心理教育的渗透
研究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新课程教育的标准要求。在体育教育理念渐趋完善的今天,初中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不仅有效促进了课程观念的改变,同时也推动其更好的完善和改进。相较于从前,现在的体育教育更注重健康与适应性,更重视个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因此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也更科学化。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会根据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各个方面制定不同锻炼方案,通过这些方案来协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自我,调节情绪,继而达到锻炼身心的效果。在新的体育观念的影响下,初中学校对学生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协调和关注度更大,这样一来不仅有效促进了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同时也推动体育教育的进步,为学生健康成长打造良好基础。
(二)多元化锻炼方式,达到最佳心理教育效果
心理健康的教育受体育锻炼方式的影响非常大,不同锻炼方式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体现出运动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发挥体育锻炼的积极影响。多元化的体育锻炼方式还能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体育爱好和需求等开展独立活动,以科学合理方法制定合理方案,继而促使学生围绕目标进行锻炼,强化身体,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自身幸福感和满足感,避免其受不良情绪的影响。
(三)与心理教育有效融合,促进双面教育
正确的体育锻炼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好的心理效益和影响,正是因为如此,体育锻炼与心理教育的融合非常有必要。在具体实践中,体育教师既要发挥体育锻炼的价值,也要促进两者的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使其发挥跨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生活与学习。
三、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和对策
(一)改变体育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课程
体育教师要避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指导,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全面促进体育锻炼和心理素质发展。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不能将体育课变成其他学科的自习课,要以宣传体育锻炼精神为目标,以体育锻炼活动为主,辅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優化课程设计,增强户外运动
不同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同,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必须要注重体育锻炼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比如在体育课上开展篮球对抗比赛、羽毛球比赛、田径比赛等,通过这些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同时凝聚学生向心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良好品质,为未来学习和生活打造良好基础。
(三)增加教师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知识
通过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帮助其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升其教育技能,对学生成长和心理健康大有好处。另外,在新手体育教师的培训方面,最好采用“老带新”的方式来完成。这样既能加快培训效率,同时还能应用于实践中,促使体育教师将实践和理论融合到一起,更好的完成培训目的。在心理素质方面,也要根据教师的职业压力大、倦怠、新手教师效能低等问题进行针对性培养和解决,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训练并提高教学水平。
(四)结合多媒体,丰富体育教学手段
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方案和技巧,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或者下班时间从互联网上寻找相关视频,学习其他学校体育教师的优秀教学方式,增加体育锻炼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心理健康。另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实现与其他学校体育教师的交流、沟通,通过微信群、平台、学习软件等提高教育技能,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条件。
总的来说,体育锻炼在初中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积极引导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比其他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更强,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效果。体育教师不仅要重视锻炼方式、环境,同时还要结合理念、专业知识,通过多元化方式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程瑞.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1):127+129.
[2]刁庆阳.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0):221+223.
[3]李彬彬.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济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