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琼斯倒下了!自2004年开始,琼斯就和服用禁药扯上关系,纷纷扰扰经历了3年,疑团终于揭开,她像当年的世界男子短跑冠军约翰逊和蒙哥马利一样,威名一朝沦丧。有人形容,除了田径(尤其是短跑)外,自行车、游泳和拳击这几个体育竞赛项目,都是体坛禁药的重灾区,而这四个体育竞技项目也因此日渐失去了它们无限的魅力和吸引力。
田径“药人”轰然坍塌——
琼斯的悲剧
去年10月5日,美国田径巨星玛莉安·琼斯(又译马里恩·琼斯,Marion Jones)在母亲的劝告之下,终于在接受美国联邦法庭的问讯后对记者承认服用禁药,愿意放弃曾经得到的奖牌和荣誉,并不得不面对有罪的事实。
她身为体育运动员却服用禁药,目的和许多使用禁药的运动员一样,就是想取得佳绩,获取名利,这种行为必须受到谴责和处罚。
她在正式公开承认使用禁药之前,曾致函给亲友,娓娓道出自己的错误,并且请求原谅。
信中她提到自己是受到前教练特雷弗·格拉汉姆(Trevor Graham)的误导,才会和禁药牵扯在一起。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格拉汉姆给她服用一种称为“亚麻油”的营养补充剂,事实上那是名叫“The Clear”的兴奋剂。因此,她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3金2铜的佳绩。
一直到2003年提供禁药给许多运动员的巴尔科实验室(Balco)遭到调查,而琼斯也成为被调查的对象,她也才从调查员口中得知自己长期服用的药物是一种禁药。
当时的她没有勇气承认这事,同时难以舍弃名利,在有关方面未有充足的证据显示她使用禁药的情况下,她侥幸逃过法律制裁。
如今,琼斯站出来承认自己是“体坛骗子”,这对美国整个田径界无疑是最大的打击,尽管她勇于认错和负责的态度值得称许,但却无法弥补她所犯下的巨大错误!
2个男人毁了她?
格拉汉姆是让琼斯成为“药人”的罪魁祸首,另外2个与禁药有关的男人可能也是使琼斯身败名裂的推手。
当她在悉尼奥运会光芒四射时,她的第一任丈夫前世界铅球冠军亨特,由于兴奋剂检测4次皆呈阳性而过不了关。
此时,人们开始怀疑琼斯的优异成绩与禁药有关,琼斯坚决否认,而美国媒体对她宠爱有加,发出强烈支持琼斯的声音,让她轻易赢回支持者的信任。
结束自己第一段婚姻的琼斯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归宿,前百米跑世界纪录保持者蒙哥马利(Tim Montgomery)。蒙哥马利同样是一名“药人”。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美国反禁药委员会(USADA)在调查制造禁药的巴尔科实验室时,赫然发现蒙哥马利是客户之一,由于证据充足,致使他成为第一个未经药检而遭禁赛的运动员。
这事件让人对琼斯再次心生疑窦,即使她如何否认,还是无法平息疑云。
未知是否这次事件的影响,琼斯以令人失望的成绩搭上雅典奥运列车,并且在此次赛会上颗粒未收,这更加令人怀疑她在悉尼奥运会的成就与兴奋剂有关。
田径界是禁药大灾区
在琼斯事件之前,田径界已是禁药大灾区之一,许多代表性的人物,如本·约翰逊(BenJohnson)、卡尔·刘易斯(Carl Lewis)、贾斯汀·加特林(Justin Gatlin)等,都是近10年来因使用禁药备受指责的短跑名将。
加拿大的约翰逊在1988年汉城奥运,以9秒79赢得男子100公尺金牌并刷新世界纪录,但最终因使用禁药行径曝光而遭禁赛。1993年,他再度涉及禁药风波,奥委会判他终身禁赛。
加特林分别在2001年和2006面对药检不过关,各被判罚2年和8年禁赛。至于一直在比赛中与兴奋剂绝缘的刘易斯,也在退役之后曾承认药检呈阳性,但美国奥委会却还是允许他代表美国前往汉城,引起极大的争议。
偶像一个接一个倒下
琼斯、约翰逊、刘易斯、加特林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支持者带来极大的鼓舞,许多视他们为偶像的小孩和青少年以他们为榜样,期待在国家和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然而,当偶像们一个接一个倒下,甚至如加特林这类曾公开向兴奋剂说不,具备完美形象的运动员,也坍塌在禁药面前,让信仰体育的人承受不小的打击。
现在美国媒体担心的是如何向孩子们解释,哪一些才不是“前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运动员,如何使他们继续把体育当成希望。
这些短跑名将明知故犯的做法,凸显出名次和收入才是他们的体育最终目的,这完全与原本的运动理念背道而驰,也因为他们这样的想法,才会产生一个又一个像巴尔科实验室这类专门提供禁药的药剂公司。
由于体育的影响力日增,并且与商业有全面的结合,运动员才会逐渐变质,唯有通过强而有效的打击禁药,才能力保体坛的清白。
环法大赛因药惹祸——
5届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法国人伯纳德·辛诺尔特(Bernard Hinault)说过:“药检时被检验到用药的选手,实在是太傻太幼稚了。”这句话似乎是指在用药如家常便饭的自行车大赛圈中,车手因用药被逮个正着确实是一件愚蠢之事,这无疑是自行车大赛也成为体坛禁药重灾区的最佳写照。被视为自行车赛最高荣誉的环法自行车大赛,选手遭检测出服食禁药的案件频密曝光,导致这项比赛顿时失去魅力!这不能不说:都是禁药惹的祸!
参加自行车比赛的车手需要极大的体力,如何维持体力让各位选手大伤脑筋,20世纪60年代的环法自行车赛的霸主安奎提尔(JacquesAnquetil)曾公开表示,车手不可能依靠白开水赢得一场单日数百公里的大赛!
安奎提尔的这句话,难免让人联想到车手可能会依赖服用禁药来维持体力,因此,在当年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如果将这句话套用在现今的环法大赛或世界各地的自行车竞赛,依然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远的不提,就以2006年的环法冠军美国人弗洛伊德·兰迪斯(Floyd Landis)为例,他从一开赛便领先群雄,但是,半途竞状态大跌,最终却绝地大反攻,“成功”穿上黄色领骑衫(总成绩领先的车手服)。
兰迪斯果然用药
7月27日,兰迪斯被发现A瓶尿样检测结果呈阳性。8月5日下午,国际自行车联盟对外宣布:兰迪斯的B瓶尿样检测也呈阳性。证实他使用兴奋剂口丸素。经国际自行车联盟将近一年的重新验证,兰迪斯最终难逃被剥夺冠军的命运,成为环法大赛第一位因服用禁药而失去冠军的车手。
环法大赛是自行车比赛最崇高的殿堂,近年却接连不断爆出不少车手服用禁药的丑闻,严重动摇这项比赛的形象。
2006年环法大赛开始之前,西班牙警方在一项名为“港口行动”的搜捕行动中,逮捕一名西班 牙车队经理塞斯(Manolo Saiz)和前车队队医福安德斯(Eufemiano Fuentes),揭开自行车竞赛车手服食禁药的惊天大新闻。
当地警方在塞斯家中起获6万美元的现金,同时在福安德斯住处查获红血球增长剂(EPO)、生长激素、类固醇等禁药,以及一份列有200名职业车手的名单。
这份“顾客名单”掀起滔天大浪,尤其是在接近环法大赛前,许多车队和车手因而陷入使用禁药疑云,媒体也将焦点转移到这个禁药事件上,致使环法大赛留下难以磨灭的污点。
环法大赛主办当局对6支车队和54名车手进行1800次大规模抽样检查后,只查出12人使用禁药,“干净”程度着实令人质疑药检的效率。
2007年的环法大赛同样难逃禁药阴影,除了3名车手分别因药检不过关和蓄意逃避药检遭除名外,冠军车手西班牙的康塔德同样陷入服用禁药的漩涡。
车手继续以身试法
尽管康塔德经过药检确认清白,但由于他在去年曾卷入西班牙警方的“港口行动”事件中,使人怀疑他非实至名归的冠军。
一些退役的车手认为,药检如此严格,还是有车手继续以身试法的原因,可能是药检方式存有极大的漏洞。
目前,国际自行车联盟对于使用禁药的定义是检查车手体内的血球容积为标准,即血液中含有多少比例的红血球,一旦车手的血球容积超过50%,一律视为使用禁药。
这让车手有走漏洞的机会,可以通过某些药物“漂白”体内的禁药,让血球容积不超过50%。
国际自行车联盟查获许多大规模的禁药事件中,以监听、查缉、搜索和碰巧发现占大多数,通过药检查出反而只是少数。
体育界的服用禁药和反禁药之战,将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双方皆绞尽脑汁,各出奇谋,以达到各自的目的。
形象大跌得不偿失
脚车比赛禁药丑闻不断,除了造成形象大跌,还引起国际奥委会、赞助商和媒体的反弹。
对于自行车这个体坛禁药重灾区,国际奥委会已忍无可忍,声称将在2009年的会议中将自行车比赛除名。
自行车比赛因禁药面临的危机不止如此,更可能因此失去经济利益,许多车队的赞助商开始考虑不再赞助自行车赛事。
2007年环法自行车大赛禁药丑闻主角之一的德国车手辛克维茨的车队,即刻面对赞助商的压力,宣称不再考虑赞助环法比赛的车队。
除此之外,媒体也开始施压,其中来自德国的两家电视台就暂停转播了2007年的环法自行车赛。这两家电视台联合发表声明表示:它们无法报道疑遭禁药充斥的比赛,只有这项运动干净时,才值得继续关注。
“飞鱼”因药身败名裂——
禁药不止征服了在陆地上的运动,还曾经一度肆虐泳坛,许多在水中游出佳绩的飞鱼抵不住禁药的引诱,以致身败名裂。
爱尔兰选手米切尔·史密斯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游泳项目3枚金牌和1枚铜牌得主,后来却因篡改尿液样本而遭禁赛,失去所有奖牌。
此外,同一届奥运会的女子200米自由泳冠军也于2002年因服用禁药被禁赛4年。
运动员过于辉煌的成绩也会引起禁药疑云,曾经夺下5枚奥运金牌、11次世界冠军、创造13次世界纪录的澳大利亚“飞鱼”索普,因2006年的一项荷尔蒙检验超标,而遭法国媒体质疑使用禁药,险些名声尽毁。
实际上,这项检验并未能证明索普使用禁药。国际泳联和反药剂机构将尿样和验尿结果列为机密文件,不知何故却遭人公开给法国媒体。
最终,这名反禁药的游泳名将和澳大利亚人心中的英雄保得清白,但也同时显示服用禁药者已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只是有时过度敏感,冤枉了清白的运动员。
“大力勇士”被药拖垮——
举重选手结实的肌肉,巨大的力量,全赖平时苦练而得来的吗?这是很早就有人提出的疑问。应当承认,大多数举重运动员的雄壮体魄,确实是依靠平时的艰苦训练得来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选手能够一“举”成名,却是选择了服用禁药这个更为快捷的方式,他们最终得到的当然不是美丽的光环,而是无穷的悔恨。
国际举坛因违禁药而爆出的丑闻不胜枚举,我们单从2000年和2004年两届奥运会上就可以窥见一斑。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期间,举重项目成为了兴奋剂丑闻的重灾区。保加利亚举重队三位夺得奥运会举重冠军的选手均未能通过药检,结果都被收回了冠军奖牌,并驱逐出悉尼奥运会。与此同时,罗马尼亚两名奥运举重选手在悉尼奥运会开始前几天被查出服用了兴奋剂而被取消了参赛资格,罗马尼亚奥委会因此还为他们支付了5万美元的罚款。为此,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官员严重警告了国际举重联合会。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希腊举重名将萨帕尼斯被查出服用兴奋剂(睾丸激素超标),并被剥夺了当时他在负62公斤举重比赛中获得的铜牌。萨帕尼斯的兴奋剂事件使得雅典奥组委感到非常的尴尬,对雅典奥运会也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为此雅典政府对他做出了禁赛6个月的处罚。而俄罗斯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世界冠军阿比娜一科米奇也因查出服用了违禁药物,被迫退出比赛。科米奇当时刚满28岁,是2001年该项目的世界冠军。结语
反兴奋剂是光明与阴暗的斗争,就像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一样,两者相反而又相互存在,斗争不只是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覃福贵)
田径“药人”轰然坍塌——
琼斯的悲剧
去年10月5日,美国田径巨星玛莉安·琼斯(又译马里恩·琼斯,Marion Jones)在母亲的劝告之下,终于在接受美国联邦法庭的问讯后对记者承认服用禁药,愿意放弃曾经得到的奖牌和荣誉,并不得不面对有罪的事实。
她身为体育运动员却服用禁药,目的和许多使用禁药的运动员一样,就是想取得佳绩,获取名利,这种行为必须受到谴责和处罚。
她在正式公开承认使用禁药之前,曾致函给亲友,娓娓道出自己的错误,并且请求原谅。
信中她提到自己是受到前教练特雷弗·格拉汉姆(Trevor Graham)的误导,才会和禁药牵扯在一起。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格拉汉姆给她服用一种称为“亚麻油”的营养补充剂,事实上那是名叫“The Clear”的兴奋剂。因此,她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3金2铜的佳绩。
一直到2003年提供禁药给许多运动员的巴尔科实验室(Balco)遭到调查,而琼斯也成为被调查的对象,她也才从调查员口中得知自己长期服用的药物是一种禁药。
当时的她没有勇气承认这事,同时难以舍弃名利,在有关方面未有充足的证据显示她使用禁药的情况下,她侥幸逃过法律制裁。
如今,琼斯站出来承认自己是“体坛骗子”,这对美国整个田径界无疑是最大的打击,尽管她勇于认错和负责的态度值得称许,但却无法弥补她所犯下的巨大错误!
2个男人毁了她?
格拉汉姆是让琼斯成为“药人”的罪魁祸首,另外2个与禁药有关的男人可能也是使琼斯身败名裂的推手。
当她在悉尼奥运会光芒四射时,她的第一任丈夫前世界铅球冠军亨特,由于兴奋剂检测4次皆呈阳性而过不了关。
此时,人们开始怀疑琼斯的优异成绩与禁药有关,琼斯坚决否认,而美国媒体对她宠爱有加,发出强烈支持琼斯的声音,让她轻易赢回支持者的信任。
结束自己第一段婚姻的琼斯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归宿,前百米跑世界纪录保持者蒙哥马利(Tim Montgomery)。蒙哥马利同样是一名“药人”。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美国反禁药委员会(USADA)在调查制造禁药的巴尔科实验室时,赫然发现蒙哥马利是客户之一,由于证据充足,致使他成为第一个未经药检而遭禁赛的运动员。
这事件让人对琼斯再次心生疑窦,即使她如何否认,还是无法平息疑云。
未知是否这次事件的影响,琼斯以令人失望的成绩搭上雅典奥运列车,并且在此次赛会上颗粒未收,这更加令人怀疑她在悉尼奥运会的成就与兴奋剂有关。
田径界是禁药大灾区
在琼斯事件之前,田径界已是禁药大灾区之一,许多代表性的人物,如本·约翰逊(BenJohnson)、卡尔·刘易斯(Carl Lewis)、贾斯汀·加特林(Justin Gatlin)等,都是近10年来因使用禁药备受指责的短跑名将。
加拿大的约翰逊在1988年汉城奥运,以9秒79赢得男子100公尺金牌并刷新世界纪录,但最终因使用禁药行径曝光而遭禁赛。1993年,他再度涉及禁药风波,奥委会判他终身禁赛。
加特林分别在2001年和2006面对药检不过关,各被判罚2年和8年禁赛。至于一直在比赛中与兴奋剂绝缘的刘易斯,也在退役之后曾承认药检呈阳性,但美国奥委会却还是允许他代表美国前往汉城,引起极大的争议。
偶像一个接一个倒下
琼斯、约翰逊、刘易斯、加特林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支持者带来极大的鼓舞,许多视他们为偶像的小孩和青少年以他们为榜样,期待在国家和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然而,当偶像们一个接一个倒下,甚至如加特林这类曾公开向兴奋剂说不,具备完美形象的运动员,也坍塌在禁药面前,让信仰体育的人承受不小的打击。
现在美国媒体担心的是如何向孩子们解释,哪一些才不是“前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运动员,如何使他们继续把体育当成希望。
这些短跑名将明知故犯的做法,凸显出名次和收入才是他们的体育最终目的,这完全与原本的运动理念背道而驰,也因为他们这样的想法,才会产生一个又一个像巴尔科实验室这类专门提供禁药的药剂公司。
由于体育的影响力日增,并且与商业有全面的结合,运动员才会逐渐变质,唯有通过强而有效的打击禁药,才能力保体坛的清白。
环法大赛因药惹祸——
5届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法国人伯纳德·辛诺尔特(Bernard Hinault)说过:“药检时被检验到用药的选手,实在是太傻太幼稚了。”这句话似乎是指在用药如家常便饭的自行车大赛圈中,车手因用药被逮个正着确实是一件愚蠢之事,这无疑是自行车大赛也成为体坛禁药重灾区的最佳写照。被视为自行车赛最高荣誉的环法自行车大赛,选手遭检测出服食禁药的案件频密曝光,导致这项比赛顿时失去魅力!这不能不说:都是禁药惹的祸!
参加自行车比赛的车手需要极大的体力,如何维持体力让各位选手大伤脑筋,20世纪60年代的环法自行车赛的霸主安奎提尔(JacquesAnquetil)曾公开表示,车手不可能依靠白开水赢得一场单日数百公里的大赛!
安奎提尔的这句话,难免让人联想到车手可能会依赖服用禁药来维持体力,因此,在当年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如果将这句话套用在现今的环法大赛或世界各地的自行车竞赛,依然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远的不提,就以2006年的环法冠军美国人弗洛伊德·兰迪斯(Floyd Landis)为例,他从一开赛便领先群雄,但是,半途竞状态大跌,最终却绝地大反攻,“成功”穿上黄色领骑衫(总成绩领先的车手服)。
兰迪斯果然用药
7月27日,兰迪斯被发现A瓶尿样检测结果呈阳性。8月5日下午,国际自行车联盟对外宣布:兰迪斯的B瓶尿样检测也呈阳性。证实他使用兴奋剂口丸素。经国际自行车联盟将近一年的重新验证,兰迪斯最终难逃被剥夺冠军的命运,成为环法大赛第一位因服用禁药而失去冠军的车手。
环法大赛是自行车比赛最崇高的殿堂,近年却接连不断爆出不少车手服用禁药的丑闻,严重动摇这项比赛的形象。
2006年环法大赛开始之前,西班牙警方在一项名为“港口行动”的搜捕行动中,逮捕一名西班 牙车队经理塞斯(Manolo Saiz)和前车队队医福安德斯(Eufemiano Fuentes),揭开自行车竞赛车手服食禁药的惊天大新闻。
当地警方在塞斯家中起获6万美元的现金,同时在福安德斯住处查获红血球增长剂(EPO)、生长激素、类固醇等禁药,以及一份列有200名职业车手的名单。
这份“顾客名单”掀起滔天大浪,尤其是在接近环法大赛前,许多车队和车手因而陷入使用禁药疑云,媒体也将焦点转移到这个禁药事件上,致使环法大赛留下难以磨灭的污点。
环法大赛主办当局对6支车队和54名车手进行1800次大规模抽样检查后,只查出12人使用禁药,“干净”程度着实令人质疑药检的效率。
2007年的环法大赛同样难逃禁药阴影,除了3名车手分别因药检不过关和蓄意逃避药检遭除名外,冠军车手西班牙的康塔德同样陷入服用禁药的漩涡。
车手继续以身试法
尽管康塔德经过药检确认清白,但由于他在去年曾卷入西班牙警方的“港口行动”事件中,使人怀疑他非实至名归的冠军。
一些退役的车手认为,药检如此严格,还是有车手继续以身试法的原因,可能是药检方式存有极大的漏洞。
目前,国际自行车联盟对于使用禁药的定义是检查车手体内的血球容积为标准,即血液中含有多少比例的红血球,一旦车手的血球容积超过50%,一律视为使用禁药。
这让车手有走漏洞的机会,可以通过某些药物“漂白”体内的禁药,让血球容积不超过50%。
国际自行车联盟查获许多大规模的禁药事件中,以监听、查缉、搜索和碰巧发现占大多数,通过药检查出反而只是少数。
体育界的服用禁药和反禁药之战,将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双方皆绞尽脑汁,各出奇谋,以达到各自的目的。
形象大跌得不偿失
脚车比赛禁药丑闻不断,除了造成形象大跌,还引起国际奥委会、赞助商和媒体的反弹。
对于自行车这个体坛禁药重灾区,国际奥委会已忍无可忍,声称将在2009年的会议中将自行车比赛除名。
自行车比赛因禁药面临的危机不止如此,更可能因此失去经济利益,许多车队的赞助商开始考虑不再赞助自行车赛事。
2007年环法自行车大赛禁药丑闻主角之一的德国车手辛克维茨的车队,即刻面对赞助商的压力,宣称不再考虑赞助环法比赛的车队。
除此之外,媒体也开始施压,其中来自德国的两家电视台就暂停转播了2007年的环法自行车赛。这两家电视台联合发表声明表示:它们无法报道疑遭禁药充斥的比赛,只有这项运动干净时,才值得继续关注。
“飞鱼”因药身败名裂——
禁药不止征服了在陆地上的运动,还曾经一度肆虐泳坛,许多在水中游出佳绩的飞鱼抵不住禁药的引诱,以致身败名裂。
爱尔兰选手米切尔·史密斯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游泳项目3枚金牌和1枚铜牌得主,后来却因篡改尿液样本而遭禁赛,失去所有奖牌。
此外,同一届奥运会的女子200米自由泳冠军也于2002年因服用禁药被禁赛4年。
运动员过于辉煌的成绩也会引起禁药疑云,曾经夺下5枚奥运金牌、11次世界冠军、创造13次世界纪录的澳大利亚“飞鱼”索普,因2006年的一项荷尔蒙检验超标,而遭法国媒体质疑使用禁药,险些名声尽毁。
实际上,这项检验并未能证明索普使用禁药。国际泳联和反药剂机构将尿样和验尿结果列为机密文件,不知何故却遭人公开给法国媒体。
最终,这名反禁药的游泳名将和澳大利亚人心中的英雄保得清白,但也同时显示服用禁药者已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只是有时过度敏感,冤枉了清白的运动员。
“大力勇士”被药拖垮——
举重选手结实的肌肉,巨大的力量,全赖平时苦练而得来的吗?这是很早就有人提出的疑问。应当承认,大多数举重运动员的雄壮体魄,确实是依靠平时的艰苦训练得来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选手能够一“举”成名,却是选择了服用禁药这个更为快捷的方式,他们最终得到的当然不是美丽的光环,而是无穷的悔恨。
国际举坛因违禁药而爆出的丑闻不胜枚举,我们单从2000年和2004年两届奥运会上就可以窥见一斑。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期间,举重项目成为了兴奋剂丑闻的重灾区。保加利亚举重队三位夺得奥运会举重冠军的选手均未能通过药检,结果都被收回了冠军奖牌,并驱逐出悉尼奥运会。与此同时,罗马尼亚两名奥运举重选手在悉尼奥运会开始前几天被查出服用了兴奋剂而被取消了参赛资格,罗马尼亚奥委会因此还为他们支付了5万美元的罚款。为此,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官员严重警告了国际举重联合会。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希腊举重名将萨帕尼斯被查出服用兴奋剂(睾丸激素超标),并被剥夺了当时他在负62公斤举重比赛中获得的铜牌。萨帕尼斯的兴奋剂事件使得雅典奥组委感到非常的尴尬,对雅典奥运会也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为此雅典政府对他做出了禁赛6个月的处罚。而俄罗斯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世界冠军阿比娜一科米奇也因查出服用了违禁药物,被迫退出比赛。科米奇当时刚满28岁,是2001年该项目的世界冠军。结语
反兴奋剂是光明与阴暗的斗争,就像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一样,两者相反而又相互存在,斗争不只是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覃福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