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沃土溢芬芳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ui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打成为电教人后,我的镜头已经数不清记录过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而随着拍摄日久,最大的感触就是:党教片必须植根于沃土中,这样才能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即“接地气才能得人气”。微电影《保证》就是这样一部接地气的片子,选取素材、撰写脚本、选取演员、采访拍摄、配乐制作等等,每一步都坚实地踏在了基层的土壤上,从而让全片浸满了泥土的芬芳,深深地感染着观众……
  从泥土中选材
  电教人的脚步总是匆忙的。这不,接到了部里的新任务——拍摄一个基层农村题材党教微电影系列。俗话说第一炮必须得打响。如何拍好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就成为我们电教中心的头等大事。为此我们开了好几次“诸葛亮会”,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形成了共识:如果简单地拍领导会议、工作部署等,虽然也可行,但 “没味道”,须知鲜活的素材都在基层。于是我们踏上了“从泥土中挖掘素材”的征程。
  数不清跑了多少路,到过的村子也确实不少,鞋底都磨薄了,而这些村子也都令人满意:村容整洁、村民富裕、村风文明……但我总觉得“差那么点儿劲”。跑得多了,大家难免有些泄气,但我还是坚信:总会找到一个能令人“眼前一亮”的村子。
  几乎跑遍了丰润的乡村田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常庄镇门赵庄村,刚下车,我就“眼前一亮”了:98吨重的村标石屹立在村口,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各户房前屋后如同花园,村民惬意地在水上公园里观赏金鱼……这些远超其他村的“硬件”让我意识到:这将是第一部微电影的诞生地。随后我得知:门赵庄村能有今天的美好景象,全靠村支书李文友力排众议、克服万难,带领村民转型发展,其间不知经历多少风雨,才打造出一个防盗门制造专业村。老李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们激动了,就是门赵庄村了,要将老李一心带民走“别样”致富路的故事好好拍一拍;毕竟宣传种养殖致富的片子拍得太多了,做防盗门发家的故事相信能让人耳目一新。而这其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选取素材,一定要多往下跑,基层土壤才是最大的制片富矿!


  脚本“暖到群众心窝里”
  典型选取好了,接下来就是脚本撰写。有人认为为“稳妥起见”,还是采取正面弘扬的方式。可我却有一些不同之见:首先这是微电影,理应活泼一些;其次,灌输式施教是否还合观众的胃口?这需要打一个问号。最终我的意见“占了上风”,决定全片采用轻喜剧的风格,来个寓教于乐,在欢声笑语中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风格定下来了,脚本写起来就顺畅了。考虑到拍的是农村生活,农民兄弟们平时张口闭口说的可都是屯嗑,如果脚本文绉绉的,群众肯定“不感冒”。因此无论解说词,还是同期声,我都注重写出“屯味”,尽量用当地方言,像什么“皮拉户”“膈应”“满肚子咕咕鸟”了,虽说有些不容易懂,但结合起片境来,也能看明白。一句话,就是为了追求这种乡土的原汁原味!
  脚本写完了,我却有些没底,到底合不合百姓的胃口呢?还是让群众先把把关吧。果然,村民一看就看出毛病来了,有人当面批评:“把废水倒进厕所,太假了!俺们用的是双瓮加压水冲厕所,压力罐用水非常少。废水倒进厕所,增加淘粪的次数不说,还会影响农家肥质量。”一席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看来让群众给脚本把关是太对了!就这样,村民们“叽叽喳喳”指出了不少毛病。于是在一周的时间里,我们三次入村,反复征求意见、实地考察细节,并五易其稿,最终,一部“暖到群众心窝里”的脚本出炉了!
  让村里人演村里事
  脚本定下来了,立即就进入演员选择环节。这时有人提议:请区剧团或社会“名角”来出演。说实话,为了保证效果,这招倒也可取。但反复思考后,我们觉得:既然片子是展示农村生活的,如果外请演员,一是不了解农村实际,容易演“露馅”,二是费用上也实在接受不了。一时间,选角陷入了僵局。
  时间不等人。我焦急地在村里走来走去,琢磨如何打破僵局。一天,我偶然间听见村里两位妇女正在唠家常,她们生动的话语逗得我频频发笑,忽然灵光闪现:为何不让村民们来出演这部微电影呢?他们言谈举止虽说“土气”,可这浓郁的乡土气息不正是片子想要的吗?我把这想法和大家一说,都觉得“靠谱!”
  选主角最重要了。片子中以李文友为原型塑造出来的村支书赵广志,我们决定找个“有智慧”的人来出演,选来选去,选上了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刘宝喜。小刘学历高、有文化,在说戏的时候我们还鼓励他一定要“放得开”,演出基层干部的那种爽快劲。片中还有个重要角色,就是村民赵跃进,仗着是赵书记的叔叔,总爱在村里占便宜。这个精明而世故的农民,我们选了平时喜欢吹拉弹唱的村民门宇存来演。老门由于“文艺细胞活跃”,很快就入了戏,把这个精明过了头的“屯大爷”演得很是出彩。其他角色,我们也都找村民来个本色出演。比如,出演赵书记妻子的,就是村支委何秀云;群演就更不用说了,一水的全都是村民。这样在拍摄过程中,村民们兴致勃勃地出演,不仅保证了真实感,还在现场受到了教育。
  现在看来,让村里人演村里事,无疑是片子最大的特色了——既节省了拍摄资金,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拍摄真实,可谓一举两得。
  镜头要“带着露珠”
  终于开机了,我想起了曾有群众反映“有些党教片太假,不像咱老百姓的日子”,那么这次拍摄,就要让画面中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做到完全和现实生活不走样!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就说拍重头戏“叔侄斗法”吧,修村路时赵跃进私自加高了自家门口的路面,造成经常返水,他却假装无辜还以此为借口把脏水经常泼在街上。三番五次劝阻无效后,赵广志自掏腰包雇来挖掘机,要铲开赵跃进家门口的路面重置下水道。心中有鬼的赵跃进这下慌了神,赶紧主动认错并立下保证。整场戏很长,的确很不好拍,我们为此想了不少高招。
  最开始给演员说戏,对小刘和老门,我就一句话:“平时什么样就照常演!”为的是让他俩能脱离表演的痕迹,把基层干部群众真正的样子展现出来。别说,在场境的推动下,两人很快就入了戏,只见小刘扮演的赵书记调侃中带有深意,不断敲打着对方,老门扮演的赵跃进开始还狡猾地装糊涂,到后来无奈告饶,两人的神态、语气都活灵活现,很好地演绎了剧情。
  接下来就是场景的摆布。对场地,我是一点也没动,就是要如实反映农村生活场景。同时为了烘托现场气氛,我还找了些本村妇女入镜。她们嘻嘻哈哈地指指点点,完全是“本色出演”地看热闹,而且通过她们的插话,既活跃了气氛,还指出了赵跃进的不是,间或响起的鸡鸣狗叫,无时无刻不提醒着这是农村真实发生的故事。整场拍摄都是在欢声笑语中进行的,相当顺利。
  这场重头戏的成功,告诉了我:党教制片的镜头就是要带着露珠,去原生态地反映基层发生的真实一切,这样才能受到群众喜爱。
  村腔野调最动人
  “村干部,半拉芝麻官,就算是榨出油也香不了舌头尖儿。村干部他不是官,大事小情就别装憨儿。东家的小子掉歪咱得动动嘴啊,北河沿儿的护坡加固咱也得插插肩儿……”这是全片结尾的主题曲《村干部》,歌词诙谐却蕴含道理,曲调悠扬宛若民歌小调。在这首主题曲上,我们也是下了一番心思的。
  初步成片后,选择主题曲就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如果从网上的曲库里去找,当然省事,可却没什么特色。我们一商量,决定来个自创,便试着写了这首《村干部》。初稿出来后,迅速征求知名作家施文亚、作曲家张维善的意见。两位老师对我们给予了极大支持,逐字逐句推敲修改,秉着“不离北方味,侧重冀东味,深入挖掘丰润味,旋律注重与口语的紧密贴合”的创作理念,最大限度地把歌词以本土方言的方式体现出来;同时,将“两句一押韵”变为一辙到底,读来朗朗上口;最后配以男女声对唱加童谣的演唱,十分贴地气,极大地引起了群众共鸣。当悠扬的旋律最终在荧屏上响起时,我觉得不仅升华了主题、切合了气氛,更重要的是群众当然会喜欢这种来自身边的音乐。对于他们来说,村腔野调最动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微电影《保证》就这样和观众见面了,网络总点击量如今已超过了二十万次,而 “接地气,期待拍摄出更多这样的作品”“这是一部唐山人的微电影”“精准的释义——村干部,清正村风的根本”等众多网友的点赞,更让我坚信:只有植根于基层土壤的作品,才能在党教荧屏上绽出芬芳!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八年前,面对鲜红的党旗,我庄严宣誓。今天我要大声地喊出来:“我是党员,我骄傲;我是党员,我自豪;我是党员,向我看齐!”  “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是叫得响的时代强音,是凝聚人心、团结和带领人民前进的号角。“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是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誓言。  我是党员,我心中有党,请向我看齐!  心中有党,就是要求我们要对党忠诚。对于每一名党员来说,从入党的第一天开始,都要面向党旗进行宣誓
期刊
沿着平坦的通村水泥路走进陕西省富平县流曲镇孙村,只见道路两侧如垂幔般悬挂的一排排粉条在迎风起舞,成群的奶山羊悠闲地漫步在青草地上大快朵颐,三三两两的农民结伴劳作,在田间地头洒下一串欢声笑语……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感叹:“好一幅产业发展、群众富裕的美好画卷。”  别看如今的孙村一派和谐文明的景象,可就在几年前,后进村的帽子还牢牢地扣在村子头上。那时候,这里的村部破烂不堪,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容村貌
期刊
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干部,扎实践行好“两学一做”,关键在于把握好“四根针”。  要胸有“定海神针”,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面临着各种复杂的考验和诱惑,如果没有定力,树不起思想、政治、行动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和诱惑面前败下阵来。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补足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任何时候都要维护党的权威,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
期刊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智能手机已日益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手机平台和微信等传播媒介也进入了党建工作视野,成为党员教育信息化的又一个突破口。安徽省宣城市与时俱进,积极搭建市、县、乡、村四级远教微信平台,尤其是积极推动村级微信平台集群破土而出,找到了远程教育工作创新的下一个节点。  手把手玩转“微”平台  宣城市立足远教工作长远发展,着力强化宣传、指导、服务工作,助推四级微信平台建设加速度、
期刊
在河北省景县的乡村田野,只要一提起“辛团长”,各村的老少爷们儿都会抢着说:“俺们知道!这辛老爷子可不简单,带着一个艺术团跑遍了全县,俺们都可喜欢他的节目了!”看来这“辛团长”在当地农村还是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呢。那就让咱们来听听这“辛团长”都有啥故事吧。  话说这“辛团长”大名叫辛洪禄,今年都七十多岁了。十多年前从县文化馆退下来以后,他就回到故乡的小村里,过上了安逸休闲的生活。改革开放这么多
期刊
满村的老旧房屋破烂不堪,遇到刮风下雨村道就成了“水泥”路,背着几辈子也还不清的外债,邻里间总有吵不完的架……曾几何时,这就是辽宁省昌图县傅家镇五丰村的真实写照。这个全县出了名的“乱套村”,一度压得村民眉头紧皱、喘不过气、难直起腰。然而,这一切都随着王占国的上任一去不复返。如今的五丰村,红瓦白墙的新村舍鳞次栉比,宽敞平坦的正宗水泥路四通八达,家家传出富足安康的欢乐笑声,户户都过上了富裕文明的新生活…
期刊
在安徽省定远县的严桥路社区,只要一提起杨文虎书记和他的远教“驿站”,群众就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个驿站,贴心得很。有什么为难的大事小情,都能给咱解决掉!”杨文虎自己则感慨地说:“利用远教在为群众服务上动脑子、想点子,这个路数看来是对头了!”  身为严桥路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多年来杨文虎一直在“便民服务”上动足了脑筋,但总还有些难题让他直挠头:社区的下岗居民,怎么帮助他们再就业?现在老龄化趋势严重,社区
期刊
通常来讲,党建专题片无论是典型人物片还是典型工作片都是全片围绕着一个“主角”来展开叙述。但是有时候,由于宣传教育的特殊需求,镜头聚焦的不再是一个“领衔主演”,而是多主角平行的集体或整体。这就要求制作者具备更宏观的视角和更细腻的匠心,去裁量出一幅党建典型“群像”。然而,虽说是“群像”,也并不意味着就要面面俱到或者平铺直叙,它讲究的是在有限时长内如何有轻有重、有详有略、以点带面地来呈现个体风采,这也是
期刊
大学生村官兼任远教站点管理员是各地普遍的做法,一个具有共性的认识就是大学生村官在知识水平、素质修养等方面都要比农村党员干部高。因此,大学生村官进村任职后几乎都会被选为远教管理员。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加入虽然对远教队伍建设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但如果不加以培训,招之即用,则难以把他们的知识优势转化为实践所需,甚至会使工作走很多的弯路。这是因为大学生村官在学校里学习的专业各不相同,虽然他们大都接触过计算
期刊
随着远程教育工作的普及开展,远教网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其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利用远教平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过网络载体对流动党员远程开展联系互动、学习培训、信息发布等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活动的组织上因客观条件的影响而难以保证畅通;在资源的提供上因摸底不透而与现实需求不对接;在服务的实效上因反馈不及时而不易做出评价,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