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国内版本知多少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tta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篇小说《围城》堪称“曾经的流行、现在的经典”,无疑是钱锺书作品中版本最多、发行量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知名度最高的一部。本文借助WorldCat、Google Scholar、亚马逊图书官网和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络资源,通过文献阅读和史料爬梳,追踪《围城》出版、绝版、修订和再版的轨迹,考察不同版本的源流变迁及其在世界各地图书馆的收藏情况。这是对钱锺书诞辰110周年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围城》新一本出版四十周年的最好纪念,对海内外“钱学”、比较文学、版本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钱锺书 《围城》 国内版本
  关于《围城》的修改、校勘和版本变迁等问题,沈鹏年、张明亮、胥智芬、金宏宇、吴泰昌、施亮、范旭仑、龚刚、钱之俊、宋丙秀、何启治、江秉祥、葛校琴、何茂活等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网络、期刊流传着《围城》的十几个版本,但要么文献占有不充分,要么考据不详实,难免存在挂一漏万的情况。中国知网中研究《围城》翻译的论文大多采用“错位”的对照版本:外译本的母本为晨光出版公司的旧版本,而与之对照的中文本采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之后的新版本,正如谢桃坊曾言:“以《围城》为例,我们可见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检索与搜集的困难,以及版本存在的诸多问题。”a鉴于此,本文借助WorldCat、Google Scholar、亚马逊图书官网和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络资源,通过文献阅读和史料爬梳,追踪《围城》出版、绝版、修订和再版的轨迹,考察不同版本的源流变迁及其在世界各地图书馆的收藏情况。
  一、初刊版
  《围城》创作于1944—1946年,连载于郑振铎、李健吾主编的《文艺复兴》第1卷第2期至第2卷第6期(1946.02—1947.01,其间由于钱先生健康原因而停载一期),学界通称为“初刊版”,也称“连载版”。李健吾在第2期《编余》中盛赞《围城》:“我们有荣誉连续刊载两部风格不同然而造诣相同的长篇小说,弥补我们的遗憾和读者的怨望。李广田先生的诗和散文,有口皆碑,钱锺书先生学贯中西,载誉仕林,他们第一次从事于长篇制作,我们欣喜首先能以向读者介绍。”b《围城》诞生于兵荒马乱的岁月,两年里钱锺书“忧乱伤生,屡想中止”,最终“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发表之初即在国内文坛引起轰动,有人认为“读《围城》仿佛读狄更斯同时代的萨克莱,其中一部分很像儒林外史”c。
  二、晨光版
  《围城》单行本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首次发行于1947年5月(即“晨光初版”),列入赵家璧主编的“晨光文学丛书”之八。这套丛书采用统一装帧设计,繁体竖排,封面色彩倾向浓艳,每一本书更换了书名、作者和右下角的图片。《围城》的封面背景为浅黄色,字画为黑色,右下方是丁聪的一幅漫画,显示一对青年男女的婚姻矛盾,暗合小说的书名和主题,书中缺少标明版次、印数、公司地址等信息的版权页。为配合《围城》的发行,《文艺复兴》第3卷第3期封底刊载了一则广告:“这部长篇小说去年在《文艺复興》连载时,立刻引起广大的注意和爱好。……故事的引人入胜,每个《文艺复兴》的读者都能作证的。”d
  《围城》连载期间,郑振铎、李健吾听到文艺界人士的好评,计划在小说连载完毕出书时约请著名作家柯灵、吴组缃等撰文评论,以扩大影响。《围城》晨光初版一出即洛阳纸贵,1948年9月再版,封面改为英国画家华尔德·理查·锡克特的油画《烦恼》,但与丁聪的漫画异曲同工,同样暗示着婚姻危机。1949年3月三版,保留了再版的封面,扉页上多了一幅漫画,其中的远洋客轮、博士男、博士帽、裸体女、文凭、论文和洋装书等意象呼应了小说的主题和内容。
  《围城》单行本的问世,再次引发争鸣。赞赏者有之,如赵景深说《围城》已成为他们家的“最爱”e;柯灵回忆当年读《围城》时“有如饕餮”的激动和兴奋f“;赏音最早者”林海(郑朝宗)通过比较《围城》和《汤姆·琼斯传》,指出它是一部“学人小说”,是“彻底的人性大观”g。批评者有之,1948年一些文艺期刊大肆“围攻”《围城》,上海甚至还发生了对其发难的事件,如方典(王元化)认为《围城》“打翻了香粉铺”h;张羽说它是“一篇有美皆臻无美不备的春宫画”i;无咎(巴人)指出它是“两个妖精打架的故事”! 0;熊昕(陈炜谟)认为无论小说有多美,“只不过是供有闲阶级消遣的玩意”! 1;也有批评者不满作者连缀中西典故,认为他“耍小聪明”地把小说当成骈体文来做。! 2《围城》虽然在解放初期配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但由于时局的急剧变化,极左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包括《围城》在内的一些文艺书籍已经不能继续发行,它在中国内地淡出公众视野长达三十余年。
  三、人文版
  改革开放之初,国人蓦然发现《围城》已经蜚声国际,海外先后出现了英、日、俄等不同译本,俄译本甚至在序言中批评“中国埋没了这本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文社”)开风气之先,主动联系钱先生,获得他对重印《围城》的同意和支持,开启了出版和发行《围城》的独领风骚时代,《围城》的出版重镇也随钱氏夫妇一起由上海迁到了北京。《围城》人文版主要包括:1980 年新一本、1991年新二本、1994年大学生必读本、1997年定本、2000年百年百种本、2000年中学生文学名著必读本、2004年中国文库本、2008年小说藏本、2012年精装本、2013年电视剧本、2013年平装本、2015年线装经典本、2017年平装本和2018年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一)1980年新一本
  人文社组织人员修订《围城》晨光三版,于1980年11月发行了简体本,即“新一本”,确立了它在重新编纂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重要地位。钱先生要求封面设计简单朴素,与编辑部商定在封面上画一条竖线,采用灰底黑字,由杨绛先生题写书名,署名“钱锺书”! 3。此后的人文社诸版本大都采用朴素、庄重的封面。钱锺书撰写《重印前记》,提及《围城》旧版本和外译本,表示自己写完《围城》就“对它不很满意”,因为“初版时的校读很草率,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于是“有节制地修改了一些字句”,删去了《序》中有关致谢的一节文字。新一本首印130,000册,据说“不足百日便已脱销”。1980年代印刷六次,钱先生对二、三、四次印刷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校正。1991年9月第7次印刷本的发行量达590,000册。1985年8月,人文社发行《围城》布面软精装本,大32开本。
其他文献
摘要:《三十而立》是王小波用来解释自己的小说,展现的是普通知识分子的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空间”两个维度的二元对立揭示出“俗世”和“存在”两个世界的逻辑,并阐述了“俗世”的荒诞性。主人公王二经历了一个从回归存在到被俗世规训后又回归存在的历程,是一个加缪式的存在主义英雄。  关键词:王小波 《三十而立》 存在 俗世  《黄金时代》小说集包含《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这三个中篇,主
摘 要:本文主要对毕飞宇《青衣》中的人物进行解读,并将侧重点放在对女主角筱燕秋这一复杂人物形象的剖析之上。本文首先由镜像理论出发探讨筱燕秋与其他“青衣”的关系并寻求其对于自我存在的体认与身份的确认;其次探讨在这种自我复杂性之下生存困境与悖论的显现,分析其亦坚守亦迷失的过程;最后由毕飞宇提出的自己的创作母题,即“伤害”,结合《青衣》进行进一步探析和总结。  关键词:镜像 身份认同 生存困境 “伤害”
摘 要: 文章主要将黄庭坚诗与辛弃疾词进行对比研究,考察了辛弃疾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文化交游,指出他可能受到了黄庭坚的影响。然后结合具体作品,从二者的创作理念、诗词意象、创作技巧、创作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或许可以看出,黄诗与辛词,一北宋,一南宋,一诗,一词,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时代和体裁方面的差异,内里却隐藏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黄庭坚 辛弃疾 诗 词 对比 研究  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
摘 要:近年来,《智取威虎山3D版》《湄公河行动》《战狼》等带有主旋律色彩的战争(动作)电影引发热潮,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重肯定。这一方面缘于这几部电影制作精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几部电影建构起的大国形象和大国自信,与当前受众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及民族自豪等情绪密切缝合。在这些作品中,上映于2018年的现象级作品《红海行动》,在建构国家形象方面又实现了新突破。  关键词:《红海运行》 想象的共同体
摘 要:笔者以参加红旗渠建设者摄影项目为契机,整理了2018年采访得来的红旗渠口述史料,并将采访视频和录像转换成文本,再以此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印证,最后将采访得来的红旗渠口述史料妥善地分類保存。  关键词:红旗渠 口述史料 保存  2018年春,郭怀玉老师和我等三位同学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红旗渠建设者”、(摄影)主持人秦国防老师的委托,对红旗渠口述史料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2019年春,我们在郭怀玉
摘 要: 张网络以其便捷性、时效性、共享性,使得网络小说发展迅速,文学得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穿越小说《如果我有霸总光环》为例,多方面解读当代网络文学的虚拟性和想象性特征。网络文学的虚拟性和想象性来源于现实世界,有其特定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网络文学 虚拟性 想象性 现实基础  网络文学的发展在国内已有二十余年之久,在我国文坛也已成功占据一席之地。网络文学作品中一般会展现出一个充满传奇、跌宕起
摘 要:《第七天》中,余华以小人物杨飞的鬼魂游走在虚幻世界的七日见闻拆解现实谜团,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一个又一个取材于现实新闻的荒诞故事。这些荒诞是中国社会可笑可悲却司空见惯的种种现实,是人们为欲望为保有生存之地的思想扭曲,也是余华借以呼唤至纯至美的警钟。余华用一系列密切联系的荒诞情节向读者搭建了一个荒唐悲哀的世界,同时借这个世界的诡异唤醒人们对荒诞的反思,呼唤亲情、爱情,唤醒对社会的关怀与爱。  关
摘 要: 诸葛亮是历史演义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其形象的塑造,作者突破常见写法,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智慧,都不同常人而具备神化的特点。本文从文学塑造的需要、作者理想的寄托、传统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就《三国演义》之诸葛亮的神化写法的原因进行探究。  关键词:《三国演义》 诸葛亮 形象 神化写法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从三十六回徐庶举荐到一百〇五回临终
摘 要:《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集,虽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小说,有着其现实针对性,因而带着鲁迅深刻的批判精神,是一部充满讽刺艺术的作品。本文就《故事新编》的批判精神和讽刺艺术进行分析,强调欣赏鲁迅的《故事新编》应站在与欣赏《呐喊》和《彷徨》既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视野上,充分认识其中的批判精神和讽刺艺术,方能准确把握《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鲁迅
摘要:作为20世纪西方文论和文化研究的重要概念,“凝视”成为文学作品解读的一个新切口。本文从“凝视”出发,对《包法利夫人》中的凝视类型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想象凝视、欲望凝视、女性反凝视。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 想象凝视 欲望凝视 女性反凝视  “凝视”就其意义而言,指“长时间的看”。它的理论资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代先哲们对视觉的研究充斥在那个时代的艺术哲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