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篇小说《围城》堪称“曾经的流行、现在的经典”,无疑是钱锺书作品中版本最多、发行量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知名度最高的一部。本文借助WorldCat、Google Scholar、亚马逊图书官网和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络资源,通过文献阅读和史料爬梳,追踪《围城》出版、绝版、修订和再版的轨迹,考察不同版本的源流变迁及其在世界各地图书馆的收藏情况。这是对钱锺书诞辰110周年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围城》新一本出版四十周年的最好纪念,对海内外“钱学”、比较文学、版本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钱锺书 《围城》 国内版本
关于《围城》的修改、校勘和版本变迁等问题,沈鹏年、张明亮、胥智芬、金宏宇、吴泰昌、施亮、范旭仑、龚刚、钱之俊、宋丙秀、何启治、江秉祥、葛校琴、何茂活等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网络、期刊流传着《围城》的十几个版本,但要么文献占有不充分,要么考据不详实,难免存在挂一漏万的情况。中国知网中研究《围城》翻译的论文大多采用“错位”的对照版本:外译本的母本为晨光出版公司的旧版本,而与之对照的中文本采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之后的新版本,正如谢桃坊曾言:“以《围城》为例,我们可见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检索与搜集的困难,以及版本存在的诸多问题。”a鉴于此,本文借助WorldCat、Google Scholar、亚马逊图书官网和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络资源,通过文献阅读和史料爬梳,追踪《围城》出版、绝版、修订和再版的轨迹,考察不同版本的源流变迁及其在世界各地图书馆的收藏情况。
一、初刊版
《围城》创作于1944—1946年,连载于郑振铎、李健吾主编的《文艺复兴》第1卷第2期至第2卷第6期(1946.02—1947.01,其间由于钱先生健康原因而停载一期),学界通称为“初刊版”,也称“连载版”。李健吾在第2期《编余》中盛赞《围城》:“我们有荣誉连续刊载两部风格不同然而造诣相同的长篇小说,弥补我们的遗憾和读者的怨望。李广田先生的诗和散文,有口皆碑,钱锺书先生学贯中西,载誉仕林,他们第一次从事于长篇制作,我们欣喜首先能以向读者介绍。”b《围城》诞生于兵荒马乱的岁月,两年里钱锺书“忧乱伤生,屡想中止”,最终“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发表之初即在国内文坛引起轰动,有人认为“读《围城》仿佛读狄更斯同时代的萨克莱,其中一部分很像儒林外史”c。
二、晨光版
《围城》单行本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首次发行于1947年5月(即“晨光初版”),列入赵家璧主编的“晨光文学丛书”之八。这套丛书采用统一装帧设计,繁体竖排,封面色彩倾向浓艳,每一本书更换了书名、作者和右下角的图片。《围城》的封面背景为浅黄色,字画为黑色,右下方是丁聪的一幅漫画,显示一对青年男女的婚姻矛盾,暗合小说的书名和主题,书中缺少标明版次、印数、公司地址等信息的版权页。为配合《围城》的发行,《文艺复兴》第3卷第3期封底刊载了一则广告:“这部长篇小说去年在《文艺复興》连载时,立刻引起广大的注意和爱好。……故事的引人入胜,每个《文艺复兴》的读者都能作证的。”d
《围城》连载期间,郑振铎、李健吾听到文艺界人士的好评,计划在小说连载完毕出书时约请著名作家柯灵、吴组缃等撰文评论,以扩大影响。《围城》晨光初版一出即洛阳纸贵,1948年9月再版,封面改为英国画家华尔德·理查·锡克特的油画《烦恼》,但与丁聪的漫画异曲同工,同样暗示着婚姻危机。1949年3月三版,保留了再版的封面,扉页上多了一幅漫画,其中的远洋客轮、博士男、博士帽、裸体女、文凭、论文和洋装书等意象呼应了小说的主题和内容。
《围城》单行本的问世,再次引发争鸣。赞赏者有之,如赵景深说《围城》已成为他们家的“最爱”e;柯灵回忆当年读《围城》时“有如饕餮”的激动和兴奋f“;赏音最早者”林海(郑朝宗)通过比较《围城》和《汤姆·琼斯传》,指出它是一部“学人小说”,是“彻底的人性大观”g。批评者有之,1948年一些文艺期刊大肆“围攻”《围城》,上海甚至还发生了对其发难的事件,如方典(王元化)认为《围城》“打翻了香粉铺”h;张羽说它是“一篇有美皆臻无美不备的春宫画”i;无咎(巴人)指出它是“两个妖精打架的故事”! 0;熊昕(陈炜谟)认为无论小说有多美,“只不过是供有闲阶级消遣的玩意”! 1;也有批评者不满作者连缀中西典故,认为他“耍小聪明”地把小说当成骈体文来做。! 2《围城》虽然在解放初期配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但由于时局的急剧变化,极左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包括《围城》在内的一些文艺书籍已经不能继续发行,它在中国内地淡出公众视野长达三十余年。
三、人文版
改革开放之初,国人蓦然发现《围城》已经蜚声国际,海外先后出现了英、日、俄等不同译本,俄译本甚至在序言中批评“中国埋没了这本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文社”)开风气之先,主动联系钱先生,获得他对重印《围城》的同意和支持,开启了出版和发行《围城》的独领风骚时代,《围城》的出版重镇也随钱氏夫妇一起由上海迁到了北京。《围城》人文版主要包括:1980 年新一本、1991年新二本、1994年大学生必读本、1997年定本、2000年百年百种本、2000年中学生文学名著必读本、2004年中国文库本、2008年小说藏本、2012年精装本、2013年电视剧本、2013年平装本、2015年线装经典本、2017年平装本和2018年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一)1980年新一本
人文社组织人员修订《围城》晨光三版,于1980年11月发行了简体本,即“新一本”,确立了它在重新编纂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重要地位。钱先生要求封面设计简单朴素,与编辑部商定在封面上画一条竖线,采用灰底黑字,由杨绛先生题写书名,署名“钱锺书”! 3。此后的人文社诸版本大都采用朴素、庄重的封面。钱锺书撰写《重印前记》,提及《围城》旧版本和外译本,表示自己写完《围城》就“对它不很满意”,因为“初版时的校读很草率,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于是“有节制地修改了一些字句”,删去了《序》中有关致谢的一节文字。新一本首印130,000册,据说“不足百日便已脱销”。1980年代印刷六次,钱先生对二、三、四次印刷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校正。1991年9月第7次印刷本的发行量达590,000册。1985年8月,人文社发行《围城》布面软精装本,大32开本。
关键词:钱锺书 《围城》 国内版本
关于《围城》的修改、校勘和版本变迁等问题,沈鹏年、张明亮、胥智芬、金宏宇、吴泰昌、施亮、范旭仑、龚刚、钱之俊、宋丙秀、何启治、江秉祥、葛校琴、何茂活等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网络、期刊流传着《围城》的十几个版本,但要么文献占有不充分,要么考据不详实,难免存在挂一漏万的情况。中国知网中研究《围城》翻译的论文大多采用“错位”的对照版本:外译本的母本为晨光出版公司的旧版本,而与之对照的中文本采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之后的新版本,正如谢桃坊曾言:“以《围城》为例,我们可见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检索与搜集的困难,以及版本存在的诸多问题。”a鉴于此,本文借助WorldCat、Google Scholar、亚马逊图书官网和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络资源,通过文献阅读和史料爬梳,追踪《围城》出版、绝版、修订和再版的轨迹,考察不同版本的源流变迁及其在世界各地图书馆的收藏情况。
一、初刊版
《围城》创作于1944—1946年,连载于郑振铎、李健吾主编的《文艺复兴》第1卷第2期至第2卷第6期(1946.02—1947.01,其间由于钱先生健康原因而停载一期),学界通称为“初刊版”,也称“连载版”。李健吾在第2期《编余》中盛赞《围城》:“我们有荣誉连续刊载两部风格不同然而造诣相同的长篇小说,弥补我们的遗憾和读者的怨望。李广田先生的诗和散文,有口皆碑,钱锺书先生学贯中西,载誉仕林,他们第一次从事于长篇制作,我们欣喜首先能以向读者介绍。”b《围城》诞生于兵荒马乱的岁月,两年里钱锺书“忧乱伤生,屡想中止”,最终“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发表之初即在国内文坛引起轰动,有人认为“读《围城》仿佛读狄更斯同时代的萨克莱,其中一部分很像儒林外史”c。
二、晨光版
《围城》单行本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首次发行于1947年5月(即“晨光初版”),列入赵家璧主编的“晨光文学丛书”之八。这套丛书采用统一装帧设计,繁体竖排,封面色彩倾向浓艳,每一本书更换了书名、作者和右下角的图片。《围城》的封面背景为浅黄色,字画为黑色,右下方是丁聪的一幅漫画,显示一对青年男女的婚姻矛盾,暗合小说的书名和主题,书中缺少标明版次、印数、公司地址等信息的版权页。为配合《围城》的发行,《文艺复兴》第3卷第3期封底刊载了一则广告:“这部长篇小说去年在《文艺复興》连载时,立刻引起广大的注意和爱好。……故事的引人入胜,每个《文艺复兴》的读者都能作证的。”d
《围城》连载期间,郑振铎、李健吾听到文艺界人士的好评,计划在小说连载完毕出书时约请著名作家柯灵、吴组缃等撰文评论,以扩大影响。《围城》晨光初版一出即洛阳纸贵,1948年9月再版,封面改为英国画家华尔德·理查·锡克特的油画《烦恼》,但与丁聪的漫画异曲同工,同样暗示着婚姻危机。1949年3月三版,保留了再版的封面,扉页上多了一幅漫画,其中的远洋客轮、博士男、博士帽、裸体女、文凭、论文和洋装书等意象呼应了小说的主题和内容。
《围城》单行本的问世,再次引发争鸣。赞赏者有之,如赵景深说《围城》已成为他们家的“最爱”e;柯灵回忆当年读《围城》时“有如饕餮”的激动和兴奋f“;赏音最早者”林海(郑朝宗)通过比较《围城》和《汤姆·琼斯传》,指出它是一部“学人小说”,是“彻底的人性大观”g。批评者有之,1948年一些文艺期刊大肆“围攻”《围城》,上海甚至还发生了对其发难的事件,如方典(王元化)认为《围城》“打翻了香粉铺”h;张羽说它是“一篇有美皆臻无美不备的春宫画”i;无咎(巴人)指出它是“两个妖精打架的故事”! 0;熊昕(陈炜谟)认为无论小说有多美,“只不过是供有闲阶级消遣的玩意”! 1;也有批评者不满作者连缀中西典故,认为他“耍小聪明”地把小说当成骈体文来做。! 2《围城》虽然在解放初期配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但由于时局的急剧变化,极左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包括《围城》在内的一些文艺书籍已经不能继续发行,它在中国内地淡出公众视野长达三十余年。
三、人文版
改革开放之初,国人蓦然发现《围城》已经蜚声国际,海外先后出现了英、日、俄等不同译本,俄译本甚至在序言中批评“中国埋没了这本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文社”)开风气之先,主动联系钱先生,获得他对重印《围城》的同意和支持,开启了出版和发行《围城》的独领风骚时代,《围城》的出版重镇也随钱氏夫妇一起由上海迁到了北京。《围城》人文版主要包括:1980 年新一本、1991年新二本、1994年大学生必读本、1997年定本、2000年百年百种本、2000年中学生文学名著必读本、2004年中国文库本、2008年小说藏本、2012年精装本、2013年电视剧本、2013年平装本、2015年线装经典本、2017年平装本和2018年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一)1980年新一本
人文社组织人员修订《围城》晨光三版,于1980年11月发行了简体本,即“新一本”,确立了它在重新编纂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重要地位。钱先生要求封面设计简单朴素,与编辑部商定在封面上画一条竖线,采用灰底黑字,由杨绛先生题写书名,署名“钱锺书”! 3。此后的人文社诸版本大都采用朴素、庄重的封面。钱锺书撰写《重印前记》,提及《围城》旧版本和外译本,表示自己写完《围城》就“对它不很满意”,因为“初版时的校读很草率,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于是“有节制地修改了一些字句”,删去了《序》中有关致谢的一节文字。新一本首印130,000册,据说“不足百日便已脱销”。1980年代印刷六次,钱先生对二、三、四次印刷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校正。1991年9月第7次印刷本的发行量达590,000册。1985年8月,人文社发行《围城》布面软精装本,大32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