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第一课时教学的四种方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p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开好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可以真正带领学生进入语文的殿堂。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在第一课时有所收获,他们才能紧跟教师的步伐,进入到后续的课文学习中。
  一、深度朗读,感知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应提升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因此,在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朗读环境,引导学生通过细致深入的阅读来理解文章的内涵,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逐步锻炼学生正确阅读、流利朗读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做一片美的叶子》第一课时时,首先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查找出其中的生字词,并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两两一组,轮流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在朗读时主动转换为作者的角度,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尤其在读到“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把自己的看法主动表达出来,与师生进行分享。有的学生说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有的学生则认为:“叶子的脉络和形态各不相同,即使看起来样子是一样的,但其实是不同的。”还有的学生理解为:“即使刚开始起步的条件是一样的,但是经过后天每个人不同程度的努力,也会变得不一样。”该生说完以后其他学生自发地鼓掌,课堂氛围十分融洽。最后我从这位学生的思路出发,鼓励每一位学生努力学习,找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位置,长大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课时可以从学生的朗读开始,通过对教材文章的深度朗读,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层地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并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知出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识字写字,形成习惯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识字教学。另外,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小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写字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识字和写字,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文字功底。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对新的字词有深刻的理解,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分别播放了花朵的美丽、小女孩摘花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视频播放到关键字词时,还会对字词进行“变形”,让学生通过字词的“形”来探究字词的含义。然后,我将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写下来,如“眶”“俯”“捧”“拿”等,让学生找出与之相近的字词写下来并将它们进行区分。最后,以组为单位互相检查所写的字词是否有错误,再有针对性地对其书写笔画进行指导,让每一组挑选出一位写得最好的学生,将其写的字词展示给全班学生,以此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样借助该教学方式,我对本节课中的文字进行了一一讲解,深化学生对文字的认知,促使学生开展练字互动。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主观能動性。因此,教师在进行第一课时教学时,可以从教授学生学习字词开始,让学生从字词入手探究相应的含义,进而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督促学生坚持练习写字,养成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三、厘清脉络,交流体会
  教师在进行第一课时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做到深入感知、厘清脉络,从而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构建整体阅读的思维意识,才能避免学生只关注文章的细节,片面理解文章含义的现象出现。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大家都会利用互联网查资料吗?”学生纷纷回答:“会!”我又问道:“哪位同学可以上台利用电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通过演示,能够很熟练地使用互联网进行相关内容搜索,课前导入环节将学生逐渐带入到互联网的世界中。之后,我又问道:“大家认为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内容和特点又是什么呢?”此时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了。于是,我顺势说道:“那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探索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吧,看看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我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总结出每一段落的主要含义,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交流,表达出互联网之所以奇妙的个人体会,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脉络。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了分析,将问题与文章内容进行了深入结合,探究到了文章的整体思想,也逐渐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学习。
  教学第一课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引导、问题的设置等方式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让学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四、设置悬念,留下空间
  第一课时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设置疑难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并给学生预留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深化所学知识,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陶校长的演讲》一课时,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而是运用一句古语进行问题的引入:“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所说的是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进行多次的自我反省、反思。文章中有类似的说法,也就是陶校长说的‘每日四问’。那么‘四问’究竟是问什么呢?”问题一出,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希望从文章中寻找到答案,自觉进入到学习文章的状态中。有的学生说道:“‘四问’中有一问应该是问自己的学习有没有进步。”有的学生说道:“问问自己今天的心情是否愉快。”还有的学生说道:“其中还有一问是问自己今天的身体是不是健康。”我并没有简单评判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而是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并用铅笔将文章中的“每日四问”进行标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并逐渐引导学生多问、多反思,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好第一课时,有利于增强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第一课对问题的设置可以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营造出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快速理解出文章的内涵和主要思想。
  第一课时的教学最重要的作用是引导,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感受到课文的美妙,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强化。因此,教师要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予以关注,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尽管每节课教师都会进行精心预设,但计划仍旧赶不上变化,意外时有发生。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利用意外狀况推促课堂精彩生成,成了教师教学智慧的一个重要体现。笔者在课堂上也遇到过“不同的声音”,但是经过巧妙引导,生成了课堂的精彩。《山谷中的谜底》一文是说理文,目的是通过自然现象,告诉读者在遇到压力时,既要敢于抗争又要学会妥协。笔者在课堂总结中却遇到了“意外”——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
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的主要途径。朗读指导,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知晓朗读指导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很少得法,学生往往停留在读准确、读通顺阶段,无法真正读出情感、读出意境。笔者以《春联》一课为例,通过对朗读进行分层指导,促使学生真正达到“抑扬顿挫”,继而推促课堂精彩生成。  第一层次:在朗读中理解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怎样朗读才算“抑扬顿挫”?现在我们先请一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基于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和表达规律,为学生搭建一个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基础的教学体系,让他们通过语用实践来使自己的语用能力得到提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说明文,但一些教师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存在偏离“语用”的现象。说明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
古诗文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我国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编的统编本教材中,古诗文的总数就增加了多篇,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对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重视。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文的特点,找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突破口,以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自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真正感受到古诗文的形象美、意境美、形式美等。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审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借助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感知力一般可以分为信息获取、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反思评价等多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些能力的原点出发,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诺贝尔》一课时,笔者打破常规性的线性结构,借助板块状的认知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读准人物、体验人物、学写小传等环节,让他们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对信息的提
游戏目标:  发展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对游戏的手势之间的比较关系的掌握;游戏中穿插跳、爬等动作,发展幼儿的上下肢协调和全身运动能力:建立亲子之间友好的相处关系,促进亲子间更加和谐、快乐。  游戏准备:  游戏双方明确石头、剪刀、布的示意方式和输赢判断。  基本玩法:  两个玩家先各自握紧拳头,然后其中一人或者两人共同念出口令(石头、剪刀、布),在说完最后一个字时,出手势。
对于课题,大多数教师都是直接板书,学生读题;也有少数教师借助课题设计主问题,步步深入,揭示课堂教学主题。这些方法虽然简单却实用,适合开门见山导入课文。但有的课题,教师可以在读题中探索创新,尝试变换方法,往往会带来别样的精彩。  一、借助标点读题,通过调整语气,拨动学生心弦  标点符号作用很大,不同的标点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朗读语气,赋予文字不同的内涵。大多数课题是没有标点的,在读题过程中,往往是默认句
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用体验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就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其中所收录的课文篇幅相对短小,并且篇目有限,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如果仅仅“用教材教”,那么,学生的语用体验肯定是不丰富的。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教师要基于课文中的语言、内容及主题对阅读资源进行拓展,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拓展阅读。  一、基于课文语言,拓展阅读
词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因而无论在什么阶段,词语教学同样重要。词语教学不应是孤立的“平面化”教学,而应是多元的“立体化”教学。笔者通过两位教师对《巨人的花园》中“洋溢”一词的教学对比,浅析“立体化”教学策略。  第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段:  (多媒体出示: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师:这句话中有个生字,请你们把它找出来。  生:“溢”,“洋溢”的“溢”。  师:现在我们
【摘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构建以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初步勾勒出县域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美好蓝图。  【关键词】县域职教;发展现状;职业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4-0031-04  在我國,全面现代化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