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针对当前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生产环境脱节等诸多问题开展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核心是完善自身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结合专业优势,进一步创新和优化专业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的新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兰州交通大学2019年度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9CXCYKC04);2019年度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3-0107-02
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艺术类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精神的激发、能力的提升等多个方面,其中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关键。“双创”背景下高校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艺术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研究
当前,各高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突出成绩。对促进专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促进畢业生就业,对服务社会、行业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高校也在积极完善自身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结合专业优势,探索这一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的新途径。
1.1 理论实践并重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针对当前人才培养与实习实训缺乏真实生产环境的现实问题。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必须重视第一课堂与翻转课堂、师资培养、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保障“多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改革思路。依据行业发展,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双创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和实用性教材建设。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企业内实训基地,实现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生产的紧密对接。
1.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原则
构建完善艺术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必须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专业技能课程以及相关通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拼搏实践精神尤为重要,不断推进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
1.3全程化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结合行业发展、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从大一入学开始,通过创业、就业的氛围营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必要性,引导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逐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
创新创业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未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与教学、科研、实践严重脱节等。
2.1建设艺术类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平台
2.1.1理论教育奠定创新创业基础
理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增开《创造性思维》《创业经济法》《创业管理》《创业基础》等通识性课程,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激发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了解双创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
2.1.2实践教育积淀创新创业精神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精神,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同步修读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学校从大一开始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记录本》,每年进行个人职业测评,结合自身特点和个性,及时找准并动态调整自身发展方向。
2.2艺术类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平台
2.2.1以艺术理论教育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艺术类专业教育平台的建立,将创新创业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细分学科、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将创业基础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前沿理论、新科技、新工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格,激发创业意识。
2.2.2以实践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艺术类专业教育平台中的实践教育,是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内部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展创业调研、企业走访等多种活动,与创业成功人士多沟通、多交流。将专业理论教育知识与实际生产、社会需求初步融合,实现理论知识的初步转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3.创新创业辅导平台
3.1通过理论教育强化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辅导平台,是针对创新意识、潜能较强的学生,进行校内跨学科的公选课程,分为创新型和创业型两大类。创新型公选课程可开设《创新创业思维与实践》《职场智慧》等,创业型公选课程可开设《创业学》《创业管理》《创业营销》等,强化学生对创业计划、机会等资源的整合。
3.2实践教育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辅导平台的实践教育,是针对创新意识、潜能较强的学生,通过开展互联网+创业大赛、专业设计竞赛、研发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度,激发学生主动性,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能力。
4.艺术类微创业培育平台
4.1内化理论教育提高创新创业素养
微创业培育平台,是针对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学生,通过开设《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创新创业思维》《风险投资》等理论教育课程,使学生熟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战略规划、运营管理、企业风投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创业、企业运营的方式方法。
4.2以实践教育检验创新创业能力
针对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学生,结合理论平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微创业培育平台线上线下的实践教育,开设双创大讲堂、导师1+1答疑指导、创业运营模拟实训等,与创业学生进行业务分析、财务分析、融资分析等,确保创业项目平稳实施与良性发展。 5.主要创新点
5.1课堂共同体——“一课”和“二课”相结合
重视第一课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实验教学比重,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实验教学,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業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构建了由“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地域特色品牌”组成的第二课堂。课堂共同体的建立,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5.2师资共同体——内培和外引相结合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在教师。学校通过实施校内师资培养计划、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践实验教学和引进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实践实验教学任务相结合的方式,充实师资队伍,带动教师整体队伍实践实验教学、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的提高。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开展创新创业实验教学专项培训、组织教师赴企业实地交流、开展创业教育专项研修,以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师资共同体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的问题,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有机结合。
5.3校企共同体——协同育人
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是学生实习实践的直通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前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共同体的建立,是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途径。学校依据企业、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双创教学改革,包括制定培养方案、配套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讲稿以及成绩评定方式方法等。企业在储备和锻炼专业人才的同时,又能将选拔人才的素质标准融入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促进了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协同育人,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5.4平台共同体——共建共享
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实践育人平台的建立。学校通过自建、共建相结合的方式,建成了满足学生实验、实习实训等需要的校内外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学校建立了开放式的育人基地,实验室全天候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自主设计实验、参与教师科研。产学研结合,搭建校内外实习基地。将学生实习与科研、企业新产品开发、员工培训有机结合,依托行业发展优势,按照“校院分工、校企合作、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深化校企合作,优化整合资源,调整和完善实习基地结构等。
5.4.1积极创建育人基地协调互动的实践平台
强化实践实验教学,将生产流程引入课程。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搭建高水平的实践实验教学平台。育人基地依托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引入企业资源共同建立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互动平台。建立校内外实践实验教学基地,将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和行业标准引入实验教学管理,实现作品产品化。使实践实验教学运行管理和设计产品生产流程控制双重目标均得到保障,形成产学研协调互动的实践实验教学平台。
5.4.2增强学生实践创作创新能力
通过“教、创、竞”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实验教学,形成产学研协调互动的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将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以高水平的创新项目带动实践实验教学,以地域性文化艺术元素为亮点,依托学校相关学术机构和企业项目任务以及师生自主研发项目引入实践实验教学。将竞赛活动引入实践实验教学,实现建立实战性实践实验教学新体系。
5.4.3强化实践实验教学,将生产流程引入育人基地
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搭建高水平的实践实验教学平台。育人基地依托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引入企业资源共同建立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互动平台。将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和行业标准引入实验教学管理,实现作品产品化。使实践实验教学运行管理和设计产品生产流程控制双重目标均得到保障,形成产学研协调互动的创新创业平台。
5.4.4将竞赛活动引入实践实验教学,实现建立实战性育人实践新体系
以大学生实验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等为依托,促进了设计与实践教学的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结语
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规划和实施方案,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实验教学。充分利用企业、社会资源,积极推进协同育人的机制,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全面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伟.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7):162-163
[2]蔡云.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9(7):92-96
[3]吕静波.探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校企协同育人[J].才智2019(7):174-175
作者简介:
梁艳(1979-),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学、工艺美术。
【关键词】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兰州交通大学2019年度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9CXCYKC04);2019年度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3-0107-02
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艺术类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精神的激发、能力的提升等多个方面,其中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关键。“双创”背景下高校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艺术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研究
当前,各高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突出成绩。对促进专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促进畢业生就业,对服务社会、行业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高校也在积极完善自身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结合专业优势,探索这一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的新途径。
1.1 理论实践并重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针对当前人才培养与实习实训缺乏真实生产环境的现实问题。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必须重视第一课堂与翻转课堂、师资培养、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保障“多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改革思路。依据行业发展,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双创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和实用性教材建设。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企业内实训基地,实现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生产的紧密对接。
1.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原则
构建完善艺术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必须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专业技能课程以及相关通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拼搏实践精神尤为重要,不断推进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
1.3全程化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结合行业发展、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从大一入学开始,通过创业、就业的氛围营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必要性,引导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逐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
创新创业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未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与教学、科研、实践严重脱节等。
2.1建设艺术类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平台
2.1.1理论教育奠定创新创业基础
理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增开《创造性思维》《创业经济法》《创业管理》《创业基础》等通识性课程,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激发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了解双创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
2.1.2实践教育积淀创新创业精神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精神,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同步修读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学校从大一开始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记录本》,每年进行个人职业测评,结合自身特点和个性,及时找准并动态调整自身发展方向。
2.2艺术类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平台
2.2.1以艺术理论教育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艺术类专业教育平台的建立,将创新创业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细分学科、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将创业基础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前沿理论、新科技、新工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格,激发创业意识。
2.2.2以实践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艺术类专业教育平台中的实践教育,是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内部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展创业调研、企业走访等多种活动,与创业成功人士多沟通、多交流。将专业理论教育知识与实际生产、社会需求初步融合,实现理论知识的初步转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3.创新创业辅导平台
3.1通过理论教育强化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辅导平台,是针对创新意识、潜能较强的学生,进行校内跨学科的公选课程,分为创新型和创业型两大类。创新型公选课程可开设《创新创业思维与实践》《职场智慧》等,创业型公选课程可开设《创业学》《创业管理》《创业营销》等,强化学生对创业计划、机会等资源的整合。
3.2实践教育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辅导平台的实践教育,是针对创新意识、潜能较强的学生,通过开展互联网+创业大赛、专业设计竞赛、研发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度,激发学生主动性,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能力。
4.艺术类微创业培育平台
4.1内化理论教育提高创新创业素养
微创业培育平台,是针对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学生,通过开设《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创新创业思维》《风险投资》等理论教育课程,使学生熟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战略规划、运营管理、企业风投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创业、企业运营的方式方法。
4.2以实践教育检验创新创业能力
针对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学生,结合理论平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微创业培育平台线上线下的实践教育,开设双创大讲堂、导师1+1答疑指导、创业运营模拟实训等,与创业学生进行业务分析、财务分析、融资分析等,确保创业项目平稳实施与良性发展。 5.主要创新点
5.1课堂共同体——“一课”和“二课”相结合
重视第一课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实验教学比重,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实验教学,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業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构建了由“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地域特色品牌”组成的第二课堂。课堂共同体的建立,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5.2师资共同体——内培和外引相结合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在教师。学校通过实施校内师资培养计划、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践实验教学和引进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实践实验教学任务相结合的方式,充实师资队伍,带动教师整体队伍实践实验教学、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的提高。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开展创新创业实验教学专项培训、组织教师赴企业实地交流、开展创业教育专项研修,以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师资共同体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的问题,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有机结合。
5.3校企共同体——协同育人
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是学生实习实践的直通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前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共同体的建立,是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途径。学校依据企业、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双创教学改革,包括制定培养方案、配套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讲稿以及成绩评定方式方法等。企业在储备和锻炼专业人才的同时,又能将选拔人才的素质标准融入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促进了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协同育人,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5.4平台共同体——共建共享
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实践育人平台的建立。学校通过自建、共建相结合的方式,建成了满足学生实验、实习实训等需要的校内外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学校建立了开放式的育人基地,实验室全天候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自主设计实验、参与教师科研。产学研结合,搭建校内外实习基地。将学生实习与科研、企业新产品开发、员工培训有机结合,依托行业发展优势,按照“校院分工、校企合作、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深化校企合作,优化整合资源,调整和完善实习基地结构等。
5.4.1积极创建育人基地协调互动的实践平台
强化实践实验教学,将生产流程引入课程。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搭建高水平的实践实验教学平台。育人基地依托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引入企业资源共同建立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互动平台。建立校内外实践实验教学基地,将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和行业标准引入实验教学管理,实现作品产品化。使实践实验教学运行管理和设计产品生产流程控制双重目标均得到保障,形成产学研协调互动的实践实验教学平台。
5.4.2增强学生实践创作创新能力
通过“教、创、竞”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实验教学,形成产学研协调互动的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将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以高水平的创新项目带动实践实验教学,以地域性文化艺术元素为亮点,依托学校相关学术机构和企业项目任务以及师生自主研发项目引入实践实验教学。将竞赛活动引入实践实验教学,实现建立实战性实践实验教学新体系。
5.4.3强化实践实验教学,将生产流程引入育人基地
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搭建高水平的实践实验教学平台。育人基地依托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引入企业资源共同建立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互动平台。将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和行业标准引入实验教学管理,实现作品产品化。使实践实验教学运行管理和设计产品生产流程控制双重目标均得到保障,形成产学研协调互动的创新创业平台。
5.4.4将竞赛活动引入实践实验教学,实现建立实战性育人实践新体系
以大学生实验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等为依托,促进了设计与实践教学的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结语
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规划和实施方案,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实验教学。充分利用企业、社会资源,积极推进协同育人的机制,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全面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伟.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7):162-163
[2]蔡云.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9(7):92-96
[3]吕静波.探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校企协同育人[J].才智2019(7):174-175
作者简介:
梁艳(1979-),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学、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