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和职业兴趣以及职业规划存在着相关性,而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通过4名学困生个案的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和把握大学生专业兴趣发展和职业规划现状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学校和家庭三个不同层面探究,如何尊重和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大学生的积极学习以及职业规划做好引导和保障。
[关 键 词] 学困生;专业兴趣;职业规划;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32-02
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和职业兴趣以及职业规划存在着相关性,根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专业兴趣发展与职业规划的相关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处于一般了解甚至不了解的狀态。在校大学生的专业兴趣状况不容乐观,很感兴趣占14.5%,比较感兴趣占51.26%,一般占29.62%,不感兴趣占4.2%,无所谓占0.42%。通过对专业不感兴趣的这一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分析,其中60%表示将就着学,25%选择争取转专业,15%愿意主动调整。通过对问卷深入分析和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发现,学生变成学困生,很大原因是与专业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丧失专业兴趣有关。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在高校中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按照其对学业的态度来看,分为“努力付出型”与“缺乏动力型”;按照其经济条件来看,分为“兼职达人型”和“贪图享乐型”;按照其家庭和谐环境看,分为“无人问津型”和“逆反无理型”。课题组通过和学生及老师交流沟通,选定了4名(两男两女)对本专业学习兴趣不高,在专业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了为期长达一年的跟踪调研,对学困生在专业兴趣、专业学习、职业兴趣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横向分析和纵向比较,充分认识到兴趣在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方面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一、案例介绍
小A,女,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宠爱,生活自理能力差。对所学专业自认为没有兴趣,是父母给自己的选择,不喜欢本专业学习,对父母和老师的关心持漠视甚至是反感态度,对同学的帮助督促尚能理解和接受,但缺乏主动配合和行动。大一下学期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主播,认为不上大学一样可以赚钱,甚至一度想要休学或者直接退学去打工,但家长不同意。大一结束时,有近10门的重修课程,大多数是在大一下学期时挂科。
小B,女,父母外出务工,曾为留守儿童。她性格孤傲,甚少和同学交流。之前有考取过某职业院校,后因专业不适退学重新参加高考。2015年9月考入我校某专业。大一下学期开学以来,由于专业技能基础薄弱,课程难度加大,学习吃力进而引起厌学情绪,想转到比较喜欢的专业,但因学习成绩差不符合转专业要求。后来有迟到或旷课现象,进而产生休学甚至退学的想法。大一结束时,有5门左右课程需要重修,主要是专业技能类的课程,理论课程没有挂科。
小C,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有专业基础,最初给老师和同学的感觉是成熟稳重又综合素养高,热衷于学校社团活动,经常有迟到和旷课现象。后了解到其家庭在高中阶段发生变故,有可能引起他心理压力没有合适宣泄,进入大学后把精力投入到热爱的社团活动中,加之随着学生交往尤其是异性交往逐渐占据更多时间后,对专业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导致大一结束时,有近10门左右的课程不及格。
小D,男,家庭和谐稳定,家庭有从事和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专业也是家人帮着选定的,本人对专业学习兴趣一般,属于看似阳光开朗实则内心迷茫的乖乖学生。随着大一下学期专业课程难度加大,同时伴随着与异性交往时间越来越多,引发专业学习严重退步,从大一上学期全部课程合格到大一下学期有8门挂科。
二、个案调研和访谈
在对4名学困生进行个案背景的深入了解和约半个学期的学业关注和帮扶之后,我们对4名学生也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他们的专业选择、专业兴趣及变化、职业规划现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
从个案背景和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有专业了解基础或者通过家庭有初步的专业和职业探索的同学,在职业方向也有着比较明确的选择。在这4名学生中,2名女生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程度要大于2位男生。通过课题组的调查和帮扶,事实也证明如此。对这4位学生,课题组从学生个人兴趣和加深专业了解层面、学校老师关心指导层面、家庭教育沟通支持层面以及班级优秀同学榜样和帮扶教育等四个方面着力,2个男生的进展比较顺利,效果也比较明显,两位男生逐步从消极被动的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业成绩也从10门重修减少到5门左右,其中一名男生已经决定继续进行专转本的学习。两名女生进展缓慢曲折甚至出现倒退。小A同学对本专业学习可以说是毫无兴趣,纯粹是将就着学,本人学得很痛苦,家长和老师也关心指导得心累。访谈了解到她的职业理想是想自己做烘焙,老师也了解她的职业兴趣鼓励她去兼职尝试,甚至也可以先休学去进行就创业体验,但后来还是被家长所否定拒绝,希望她无论如何要克服困难完成专业学习。没有生活和经济独立能力且自制力差的小A,最终还是回到了被动学习的痛苦之路,可以说是进展缓慢。小B同学虽然对专业主要是技能学习不太喜欢,但她理论学习能力不错,自制力强,加上学校和她的父母经常进行交流,父母也逐步理解关爱她,其他学生也默默关心帮助她,让她感觉到了家庭的支持和集体的温暖,虽然专业技能课还不能完全克服甚至有时还会退缩不去上课,但她确实也不断努力争取进步。
通过调研和访谈我们明确,学困生的专业兴趣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追究缘由,这与学生在选择专业的初衷有很大关系,自己喜欢29.62%,家人朋友期望19.33%,热门专业/本校的强势专业15.13%,受调剂24.79%,其他11.13%。对于是否了解现在所学专业将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非常了解15.34%,了解51.89%,一般了解31.09%,不了解1.26%,很不了解0.42%,对专业和职业的了解度也是处于中等水平。当入学后发现自己对专业不感兴趣时,大部分人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并及时改变现状,即使4位同学中有3位同学表示主动调整,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他们的专业兴趣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尤其是对于调剂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加强关注和引导,一方面要加强本专业的了解和学习,同时也要明确告知校内转专业的制度等,要让学生积极面对专业,提前做好准备进行主动选择。 三、案例分析和建议
培养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自我调适和积极学习。首先,大学生要重视自己的专业兴趣培养,要加强自我调适,即使选择了自己并不了解或目前没有兴趣的专业,依然要加深了解专业,包括专业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以及未来的前景,面对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需要准备些什么,这样才不至于是盲目的。通过加深专业的了解来做出理性的决定,有助于学生的积极学习。青年学生仍需依赖他人做决定,因而他们不会认為自己是主要负责人。为帮助学生做出明智的判断,教育中必须搭起一座积极学习之“桥”——提供学习反思、整合及运用所学的机会,帮助学生获得做出明智判断所需的技能、态度和行为。在探究学困生问题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学业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引导他们培养兴趣,深入了解专业学习要求和职业发展方向,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学校要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榜样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杨绛先生说:“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大学的专业学习和高中学习有很大不同,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一段时间后还会有不适应。第一学年是大学生专业兴趣建立的关键期,要充分发挥高年级或者优秀毕业生的榜样教育,加强学业和专业指导交流,有效建立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对于那些对所学专业有困难或者兴趣不高的学生,有必要结合本专业学习的特点和专业发展前景,进行相关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职业环境,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大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茫然的被动状态,而当有明确的规划并且对专业感兴趣之后,学生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道路,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家长要了解和尊重孩子,家校加强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大学生虽然大多数已经达到成人年龄,但是很多学生的心智和情感并不成熟。表现在学业问题上,这些学困生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很多家长认为,进入大学,自己的孩子就没啥问题了,对孩子的关心只关注物质而忽视了心理和精神层面。要帮助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需要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同时也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理解和尊重。只有学校和家长达成一致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渡过困境。案例中结合小B家庭成长环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了解和把握她因学习压力受挫问题的形成过程,更多的还是与她童年时期父母爱的缺失相关。当知道她父母以后会定期来学校看她时,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明显高涨。同时,老师安排学生和她一起学习和生活,班委也经常关心她帮助她,这些集体的关爱和陪伴,给予学习的力量,引导她克服困难、找回信心、调整自我,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和专业发展理念。另外,要进一步把学业辅导和人际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她逐步融入集体生活,学会相互分享,共同进步。
学困生的教育与管理是一个漫长且变化的过程,我们要善于把握每个学年或者学期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这需要学生和集体的帮助、学校老师的教育指导和家庭的有力支持,更需要学困生自我的觉醒和努力。对于学困生,相信如果他们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积极的学习和良好的规划必将伴随而来。
参考文献:
赵飞,吴男.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矫正措施的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87.
[关 键 词] 学困生;专业兴趣;职业规划;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32-02
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和职业兴趣以及职业规划存在着相关性,根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专业兴趣发展与职业规划的相关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处于一般了解甚至不了解的狀态。在校大学生的专业兴趣状况不容乐观,很感兴趣占14.5%,比较感兴趣占51.26%,一般占29.62%,不感兴趣占4.2%,无所谓占0.42%。通过对专业不感兴趣的这一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分析,其中60%表示将就着学,25%选择争取转专业,15%愿意主动调整。通过对问卷深入分析和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发现,学生变成学困生,很大原因是与专业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丧失专业兴趣有关。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在高校中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按照其对学业的态度来看,分为“努力付出型”与“缺乏动力型”;按照其经济条件来看,分为“兼职达人型”和“贪图享乐型”;按照其家庭和谐环境看,分为“无人问津型”和“逆反无理型”。课题组通过和学生及老师交流沟通,选定了4名(两男两女)对本专业学习兴趣不高,在专业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了为期长达一年的跟踪调研,对学困生在专业兴趣、专业学习、职业兴趣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横向分析和纵向比较,充分认识到兴趣在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方面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一、案例介绍
小A,女,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宠爱,生活自理能力差。对所学专业自认为没有兴趣,是父母给自己的选择,不喜欢本专业学习,对父母和老师的关心持漠视甚至是反感态度,对同学的帮助督促尚能理解和接受,但缺乏主动配合和行动。大一下学期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主播,认为不上大学一样可以赚钱,甚至一度想要休学或者直接退学去打工,但家长不同意。大一结束时,有近10门的重修课程,大多数是在大一下学期时挂科。
小B,女,父母外出务工,曾为留守儿童。她性格孤傲,甚少和同学交流。之前有考取过某职业院校,后因专业不适退学重新参加高考。2015年9月考入我校某专业。大一下学期开学以来,由于专业技能基础薄弱,课程难度加大,学习吃力进而引起厌学情绪,想转到比较喜欢的专业,但因学习成绩差不符合转专业要求。后来有迟到或旷课现象,进而产生休学甚至退学的想法。大一结束时,有5门左右课程需要重修,主要是专业技能类的课程,理论课程没有挂科。
小C,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有专业基础,最初给老师和同学的感觉是成熟稳重又综合素养高,热衷于学校社团活动,经常有迟到和旷课现象。后了解到其家庭在高中阶段发生变故,有可能引起他心理压力没有合适宣泄,进入大学后把精力投入到热爱的社团活动中,加之随着学生交往尤其是异性交往逐渐占据更多时间后,对专业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导致大一结束时,有近10门左右的课程不及格。
小D,男,家庭和谐稳定,家庭有从事和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专业也是家人帮着选定的,本人对专业学习兴趣一般,属于看似阳光开朗实则内心迷茫的乖乖学生。随着大一下学期专业课程难度加大,同时伴随着与异性交往时间越来越多,引发专业学习严重退步,从大一上学期全部课程合格到大一下学期有8门挂科。
二、个案调研和访谈
在对4名学困生进行个案背景的深入了解和约半个学期的学业关注和帮扶之后,我们对4名学生也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他们的专业选择、专业兴趣及变化、职业规划现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
从个案背景和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有专业了解基础或者通过家庭有初步的专业和职业探索的同学,在职业方向也有着比较明确的选择。在这4名学生中,2名女生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程度要大于2位男生。通过课题组的调查和帮扶,事实也证明如此。对这4位学生,课题组从学生个人兴趣和加深专业了解层面、学校老师关心指导层面、家庭教育沟通支持层面以及班级优秀同学榜样和帮扶教育等四个方面着力,2个男生的进展比较顺利,效果也比较明显,两位男生逐步从消极被动的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业成绩也从10门重修减少到5门左右,其中一名男生已经决定继续进行专转本的学习。两名女生进展缓慢曲折甚至出现倒退。小A同学对本专业学习可以说是毫无兴趣,纯粹是将就着学,本人学得很痛苦,家长和老师也关心指导得心累。访谈了解到她的职业理想是想自己做烘焙,老师也了解她的职业兴趣鼓励她去兼职尝试,甚至也可以先休学去进行就创业体验,但后来还是被家长所否定拒绝,希望她无论如何要克服困难完成专业学习。没有生活和经济独立能力且自制力差的小A,最终还是回到了被动学习的痛苦之路,可以说是进展缓慢。小B同学虽然对专业主要是技能学习不太喜欢,但她理论学习能力不错,自制力强,加上学校和她的父母经常进行交流,父母也逐步理解关爱她,其他学生也默默关心帮助她,让她感觉到了家庭的支持和集体的温暖,虽然专业技能课还不能完全克服甚至有时还会退缩不去上课,但她确实也不断努力争取进步。
通过调研和访谈我们明确,学困生的专业兴趣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追究缘由,这与学生在选择专业的初衷有很大关系,自己喜欢29.62%,家人朋友期望19.33%,热门专业/本校的强势专业15.13%,受调剂24.79%,其他11.13%。对于是否了解现在所学专业将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非常了解15.34%,了解51.89%,一般了解31.09%,不了解1.26%,很不了解0.42%,对专业和职业的了解度也是处于中等水平。当入学后发现自己对专业不感兴趣时,大部分人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并及时改变现状,即使4位同学中有3位同学表示主动调整,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他们的专业兴趣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尤其是对于调剂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加强关注和引导,一方面要加强本专业的了解和学习,同时也要明确告知校内转专业的制度等,要让学生积极面对专业,提前做好准备进行主动选择。 三、案例分析和建议
培养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自我调适和积极学习。首先,大学生要重视自己的专业兴趣培养,要加强自我调适,即使选择了自己并不了解或目前没有兴趣的专业,依然要加深了解专业,包括专业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以及未来的前景,面对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需要准备些什么,这样才不至于是盲目的。通过加深专业的了解来做出理性的决定,有助于学生的积极学习。青年学生仍需依赖他人做决定,因而他们不会认為自己是主要负责人。为帮助学生做出明智的判断,教育中必须搭起一座积极学习之“桥”——提供学习反思、整合及运用所学的机会,帮助学生获得做出明智判断所需的技能、态度和行为。在探究学困生问题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学业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引导他们培养兴趣,深入了解专业学习要求和职业发展方向,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学校要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榜样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杨绛先生说:“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大学的专业学习和高中学习有很大不同,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一段时间后还会有不适应。第一学年是大学生专业兴趣建立的关键期,要充分发挥高年级或者优秀毕业生的榜样教育,加强学业和专业指导交流,有效建立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对于那些对所学专业有困难或者兴趣不高的学生,有必要结合本专业学习的特点和专业发展前景,进行相关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职业环境,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大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茫然的被动状态,而当有明确的规划并且对专业感兴趣之后,学生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道路,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家长要了解和尊重孩子,家校加强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大学生虽然大多数已经达到成人年龄,但是很多学生的心智和情感并不成熟。表现在学业问题上,这些学困生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很多家长认为,进入大学,自己的孩子就没啥问题了,对孩子的关心只关注物质而忽视了心理和精神层面。要帮助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需要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同时也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理解和尊重。只有学校和家长达成一致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渡过困境。案例中结合小B家庭成长环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了解和把握她因学习压力受挫问题的形成过程,更多的还是与她童年时期父母爱的缺失相关。当知道她父母以后会定期来学校看她时,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明显高涨。同时,老师安排学生和她一起学习和生活,班委也经常关心她帮助她,这些集体的关爱和陪伴,给予学习的力量,引导她克服困难、找回信心、调整自我,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和专业发展理念。另外,要进一步把学业辅导和人际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她逐步融入集体生活,学会相互分享,共同进步。
学困生的教育与管理是一个漫长且变化的过程,我们要善于把握每个学年或者学期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这需要学生和集体的帮助、学校老师的教育指导和家庭的有力支持,更需要学困生自我的觉醒和努力。对于学困生,相信如果他们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积极的学习和良好的规划必将伴随而来。
参考文献:
赵飞,吴男.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矫正措施的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