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建构 在归纳中感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是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重点。教师应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归纳、讨论等数学活动中体会转化思想的应用价值,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词]三角形面积;计算;操作;归纳;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5-01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够完成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训练,而且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基于此,在教学时,我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引领学生认真观察、动手操作,以使学生轻松理解所学知识。
  一、在已有经验中引入
  由于学生已有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经验,在教学时,我主要根据图形之间变换的特点,引入新知学习,从而使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
  课始,我先向学生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然后提问:“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没有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对此,学生产生了各种猜想,有的学生认为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有的学生认为三角形面积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还有的学生认为应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等等。结合学生的猜想,我顺势梳理出本课的研究内容:(1)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关系吗?(2)怎样才能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如何对三角形面积的公式进行归纳?这为接下来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可能,顺利地将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了学生“学”的目标。
  二、在观察操作中验证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积累的经验是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来进行计算。同样,经过上述猜想后,学生也产生了将三角形面积转化为学过图形的面积的想法,于是,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验证心中猜想。
  许多学生都想到了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来计算面积,可是如何转化呢?怎样才能找到这两种图形的连接点呢?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学生用剪一剪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有的学生用拼一拼的方法来把三角形转化为了平行四边形,由于学生选择拼接的三角形不一样,于是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形(如图1)。还有个学生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把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如图2)。
  此时,学生已经找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在这直观的操作中,经过观察和对比,学生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结论,归纳出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對比,从而轻而易举地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而且也使转化思想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在回顾反思中提升
  鉴于学生以后还要学习梯形、圆形等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我认为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是很有必要的。对此,在课尾,我这样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获得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在学生回顾总结的同时,我借助大屏幕给学生展示了如图3所示的总结内容。
  这样,学生清晰了解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为学生熟练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具体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可知,只有引领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归纳提炼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去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 要]“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源于建构主义理论,由师生根据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熟悉的事物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取探究、合作、讨论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进一步解决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该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的灌输式、讲授式教学。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对“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基本教学程序进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摘 要]理解性学习基于理解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其主要运用“逆向设计(简称 UbD)”实践模式来组织教学。在研究理解性学习的过程中,先构建了理解性学习的理论框架,而后探索了其实作模式。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理解性学习;逆向设计;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思维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操作 情境 体验 反思 思维能力 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2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摘 要]通过学习夯实“四基”,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的要求。以“周长与面积问题”为载体,在实践与反思中探讨如何才能使数学教学为适应社会发展提出的“四基”目标,尤其是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以期厘清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客观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基本流程。  [关键词]活动;经验;操作;观察;动;周长;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
[摘 要]教育即生长,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下,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成了教学的基点。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读懂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准学生的思维脉搏,顺应学生的思维轨迹。  [关键词]顺应;思维轨迹;生长;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07-02  周国平说:“懂得了教育即生长,就清楚教育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精心选择比较的素材,巧妙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比较 本质 图形 放大 缩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32  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共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下面,我以“图形的放大和缩
2009年元旦,我们跨入崭新岁月。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向广大读者、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教学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教师必须耐得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的寂寞,从每天教学实践的点滴做起。同时,教师也必须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踏实前行
[摘 要]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是对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学习“小数加減法”前的铺垫。通过分析学生在小数加减法的典型错例,教师在三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利用“联系实际”“先估后算”等策略,并将其与生活中的小数意义联系起来教学,有效消除了学生在小数加减法中的“牛皮癣”,为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作好铺垫。  [关键词]小数加减法;联系实际;先估后算  [中图分类号] G623.5 [
[摘 要]教参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料,它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较明确的说明。然而,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教参,就很难打造出符合儿童学段特点的数学课堂。通过对“按不同标准分类”一课提出问题环节的三次教学设计,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理解教参,才能真正发挥教参的作用,因为只有学生能理解的、亲近的知识,他们才会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体验到解决问题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数学
面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审视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不禁思绪万千,或许是对《数学课程标准》勾勒的美好蓝图的无限憧憬,或许是对教学实践中经历失败与成功的感悟,或许是对课程改革之初面对新理念时那种顶礼膜拜、浮躁跟风的忧虑,或许是对解决教学中所纠结问题的回想,或许是对更好地进行教学的期待……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影响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可喜的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广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