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与存在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daotianxi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文坛上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之一,为意识流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前景化是指通过对标准常规的系统违反来达到独特艺术效果,从而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提到前景位置以引人注目的表现手法。意识流小说往往描写人物混乱流动的意识,因此在语篇上常常表现为词汇组合、句法结构、语篇结构、叙述模式等多层面上偏离常规的前景化特征。本文拟从前景化的角度分析《丘园记事》这部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体现出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特征的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与主题的关系。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丘园记事;前景化;人物对话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09-0064-3
  Abstract: With her great contribution to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s, Virginia Woolf is granted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British Literature. Foregrounding refers to one of the writing styles which strays away from conventions so as to achieve peculiar artistic effects and foreground the theme the writer wants to express. Novels in styl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ends to depict people’s flowing an disordered consciousness, and therefore manifest the discourse characteristic of straying away in the aspects of lexis, syntax, discourse structure, patterns of narration and etc. This essay is to , from foregrounding point of view, analyze the depiction of dialogu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theme of the novel Kew Garden, a novel embodies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 style to the modern one in both thoughts and arts.
  Key words: Virginia Woolf, Kew Garden, foregrounding, dialogue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41)是20世纪英国文坛最重要的女作家和女批评家之一,与乔伊斯、福克纳一起被并称为当代三大意识流作家。她的表现手法与写作技巧与传统作家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着力于描写人的内心世界。《丘园记事》(Kew Gardens)发表于1919年,是她的第三部小说。《丘园记事》和《墙上的斑点》(The Mark On The Wall)是她小说创新实践的开始。而《丘园记事》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体现出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特征。所以这部小说在伍尔夫一生小说创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苟丽梅,2005)
  
  1. 前景化
  
  前景化(foregrounding)也称为陌生化,最先属于美学范畴,被俄国形式主义借用进入文体学的范畴,而后又被布拉格语言学家加以发展。它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法将需要表达的事物或现象突出地表现出来。通常前景化通过对标准常规的系统违反来达到,是引人注目的、新颖的。(张德禄,1999)意识流小说往往描写人物混乱流动的意识,因此在语篇上常常表现为词汇组合、句法结构、语篇结构、叙述模式等多层面上偏离常规的前景化特征。Halliday 把前景化称为是“有动因的突出”:“我们不难发现诗歌或散文语篇中的一些模式,语音、词汇和结构上的规则现象在语篇中从某种程度上突出出来,或者通过仔细阅读显露出来,通过发现这种突出对表达作者的整体意义有贡献,它常使我们有新的见解……一个突出的特征只有与语篇整体的意义相关才能前景化。”(Halliday, 1973)由此可见,并非任何有反常规的表达方式都可以被看作是前景化,而作者往往是想通过这种前景化的表现方式把予以表达的思想提到前景的位置,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因此,本文试从文体前景化理论的角度分析《丘园记事》中人物对话描写所反映的人物心理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2. 人物对话中前景化的描写以及与主题的关系
  
  在《丘园记事》这部小说中,弗吉尼亚·伍尔夫一共描写了四对人物和他们的对话。第一对出场的人物是一对带着孩子的夫妇。“男人总是故意保持着与女人大约六英寸远的距离。”因为,他想起了十五年前在丘园向女友求婚的情景以及象征着女友犹豫不决的蜻蜓。他一直沉湎于自己对往事的回忆中,突然间他问妻子:
  “告诉我,艾琳娜,你有没有想过过去?”
  “你为什么要问呢,西蒙?”
  “……你为什么不说话呢,你介意我回想过去吗?”
  “我为什么要介意呢?一个人不是都会时常想到过去吗?公园里男男女女躺在树下。他们不就是一个人的过去吗?过去所剩下的一切,那些男男女女,那些躺在树下的灵魂……一个人的幸福,一个人的现在?”
  “对我来说,是一个方形银鞋扣和一个蜻蜓——”
  “对我来说,一个吻。想象二十年前六个少女坐在她们的画架前……”
  在这组对话中,夫妻两个看似一问一答,配合默契,但是仔细推敲,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对话的情景语境,我们总是期待问题的后面紧跟着的就是答语。然而在这组对话中,妻子并没有直接回答丈夫所提出的问题,而是两次反问:“你为什么要问呢?”“我为什么要介意呢?”,然后说了一些支离破碎的和回答问题毫不相干的话。而丈夫对于这种回答似乎并不介意,继续沉浸在自己对往事的回忆中。
  这种问答方式与我们通常所见的情景语境中的问答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构成了前景化现象。在这组对话的前景化描写中,作者想要通过这种有反常规的对话方式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各自在想着自己的事情,现实世界的一切人和物(包括他们自身)对于他们来说似乎都是不存在的。他们彼此之间漠不关心,迷失在自己对往事的回忆中,分不清现实回忆和幻觉。
  伍尔夫在《丘园记事》这部小说中描写的第二对人物是一个青年和一位疯疯癫癫的老人。在这两个人的对话中,绝大多数时间是老人在自言自语。老人的行为和话语看似疯疯癫癫,反复无常,但却反映了老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孤独。对于这一主题思想的体现,作者正是运用了前景化的表现手法。“You have a small electric battery and a piece of rubber, to insulate the wire—isolate?—insulate?—Well, we’ll skip the details...”。通常情况下,我们用“insulate”来表示“绝缘”这一意义,因此,这里作者完全可以不用提到“isolate”这个词。然而,作者运用“insulate”和“isolate”这两个词在语音和语意上的相似之处有反常规地引出了“isolate”这一主题词。这一前景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反映了老人混乱的思维,同时反映了他以及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状态——孤独。这种孤独感来自于战争和死亡所引起的人们精神世界的恐惧和迷茫。就像这位老人,无视现实中人和物的存在,却喋喋不休地和天堂中的鬼魂交谈。在战争和死亡阴影的笼罩下,人们的精神就像是“在山峦之间翻滚的雷鸣”,彷徨不定,备受煎熬。
  《丘园记事》中出现的第三对人物是一对中下层社会的老妇人。由于社会地位和精神状态的限制,她们的谈话更是支离破碎、复杂难懂:
  “Nell, Bert, Lot, Cess, Phil, Pa, he says, I says, she says, I says, I says —”
  “My Bert, Sis, Bill, Grandad, the old man, sugar,
  Sugar, flour, kippers, greens,
  Sugar, sugar, sugar.”
  在这段对话描写中,作者运用语法结构上的前景化——主谓搭配的语法错误和不成句子的单词罗列,一方面进一步说明这两位老妇人出身于中下层社会,没有受过教育,因此难以说出语法正确,符合逻辑结构要求的句子;同时从这些杂乱无序、错误百出的话语中,我们也看到了两位老妇人的精神状态——迷茫与混乱。第一位老妇人一直在“他”、“她”和“我”之间进行选择;而第二位老妇人在考虑着“sugar”、“flour”、“kippers”和“green”等这样一些廉价的食品。她们看似在交流,而实际上却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更无法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她们虽然一问一答,然而这些问话和答语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表明这两位老妇人只是在各自想着自己的事情,沉溺于自己混乱的思想中。
  最后出现的一对人物是一对正值青春年少的恋人。他们之间的谈话在这四对人物的谈话中似乎是最具有逻辑性,最容易理解的。然而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仍然能从这看似流畅的交谈中发现人物飘忽不定的内心世界。
  “幸亏不是星期六,”他说。
  “怎么?你相信运气吗?”
  “星期五就要花六便士。”
  “六便士又怎么了?难道这不值六便士吗?”
  “‘这’指什么?——你说的‘这’指的是什么?”
  “哦,什么都行——我是说——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
  紧接着,作者又写道:“每句话之间都是长长的停顿,这些话语气单调,毫无起伏。”
  这是一对热恋中的青年,按照常规来讲,他们应该是彼此了解,甚至是心有灵犀。然而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并不真正知道当时对方在想什么。男人在想是游园花了他多少钱,而此时的女人,想得更多的则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正因为两个人所想不同,并且也没有真正在意现实生活中的谈话内容以及身边的这个人,所以他们之间本该紧密无间的交流就变得困难了。男人根本不知道女人所说的“这”所指代的是什么,而女人对自己所说出的这个“这”到底指代的是什么也不是很明确,因为连她自己都不明白她那飘忽不定的思绪在想什么。这种对真实的现实世界的无视以及凌乱无序、毫无目的的精神世界导致了两个人之间的谈话总是有“长长的停顿,语气单调,毫无起伏。”这里作者以青年男女反常规的表现将人物之间反常规的关系推到了前景的地位,从而使读者透过这种人物之间反常规的关系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精神状态。
  
  3. 结语
  
  意识流小说作家通过前景化的写作手法,比如词汇、语法结构等语言文字层面的变异,或者是叙述视角的反常规转换,来表达跳跃的、流动的、混乱的人物意识。意识流作家认为,现实世界中人的意识是感性的,断断续续、飘忽不定或连绵不绝、流动不已;人的意识的自然流动,不是直线的、单向的、清晰的,而是无序的、杂乱无章、交错重叠的。为了体现人物意识的这一基本规律和特征,意识流作家只能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非常规的选择,选择怪异的词汇、颠倒或错乱的语序、残缺的句子表层结构等手段去体现意识的随意性与跳跃性,印证人物意识活动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说意识流小说文体上偏离或前景化是小说家在语言系统内选择的结果,是小说家意欲表达的意义的体现。(赵秀凤,2004)
  因此,在《丘园记事》这部小说中,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答非所问、词汇转换、语法错误、语意模糊等一系列前景化的描写方法,一方面说明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对现实生活中人的冷漠,总是迷失在虚无的幻想和对往事的回忆中;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看似恩爱的夫妻却在想着各自的心事;热恋中的爱人却彼此缺乏了解,难以沟通。然而人们的这种迷茫和毫无目的的精神状态还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的全部,透过人们的这种行为,作者想进一步告诉读者的是造成人们这种精神状态的原因,那就是战争和社会工业革命。战争所带来的死亡恐惧使人们的精神受到重创,继而发生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和巨大变化又使人们突然之间不知所措。因此,人们无法认清周围的世界,无法确定生活的目标,从而反映出精神世界的混乱和迷茫。
  
  参考文献
  Halliday, M. A. K. Explanation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M]. London: Edward Aruold, 1973: 103-104.
  刘须明. A Selection of English Literature.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Southeast University.
  苟丽梅. 《丘园记事》在伍尔夫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价值[J]. 社科纵横,2005(2).
  张德禄. 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评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赵秀凤. 意识流语篇前景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解析[J]. 石油大学学报,2004(12).
其他文献
摘 要: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的核心是: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基于意识,成于自然”的认识,可以推进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落实,具体地说,“基于意识”可以把握课堂改革方向,“成于自然”可以助力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堂改革;基于意识;成于自然;初中英语教学  2014年初,一则关于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引发了南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核心是对课堂的三点基本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
期刊
摘 要:教材是教与学的第一手有效凭证,是笔者们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本文立足初中英语教学,尝试从深入教材、解读教材出发,提出了勾勒轮廓、板块解读、善于反刍三个教学主张,希望以此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开展高效、可持续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解读教材;教学效率  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载体,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工具,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期刊
Steve Inskeep (Host): A healthy diet can be good for everyone. But as people get older, cooking nutritious food can become tough. Sometimes it’s physically impossible. A pot of soup can be too heavy t
期刊
Jose: Hey Martina, how’s the job hunt going so far?  Martina: It’s tough. I’m starting to come to a hard realization that I’m gonna have to settle for a job that I’m vastly overqualified for.  Jose: Y
期刊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课程整合理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我国新课程的理论基础。本文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英语提出的要求,基于教科版五年级下册Unit 11 Can you tell me the way这一课例,分析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和课程整合理论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促使学生各项智能得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注重从宏观方面给学生讲解写作技巧,却往往忽略对写作具体内容的把握。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写出来的英语句子仍然是一堆简单句的堆砌,甚至还存在语法错误,从而使写作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在遣词造句方面多下功夫。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学生为主体;遣词造句  英语句子是英语作文的基本组成单位
期刊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高中英语课堂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加强师生互动,增进交流沟通,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还能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构建起知识间的桥梁,实现教学的自然过渡,大大提升课堂效率。因此,我们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大胆创新,让课堂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多元化  一堂课有精彩的导入,往往能让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通常,导入时间限定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在所难免。如何有效地控制分化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造成两极分化的三种原因,并针对这三种原因分别阐述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两极分化;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动力  在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中,初中二年级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尤其是在初二下学期的学习中分化现象显得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
期刊
《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是汤姆·摩尔执导的第二部动画电影,全片处处可见爱尔兰、苏格兰古老传说的踪迹。那些墙上的图画、线条和精灵石像,令人想起凯尔特人(Celtic)的古像和雕刻上的花纹。影片讲述男孩Ben和父母住在海边悬崖的灯塔内,一家人其乐融融,温柔的母亲教Ben唱歌。可是一晚,母亲生下妹妹Saoirse后突然离去,留下Ben和忧伤的父亲。六岁的Saoirse仍不会说话,B
期刊
摘 要:对学生进行持续6周的应对考试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与控制组相比较,训练后实验组的CET4成绩与元认知策略运用水平均有显著提高,表明针对考试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对提高CET4成绩和元认知策略运用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考试应对;策略训练;CET4  [中图分类号]H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09-0021-4  Abstract: Th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