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诵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强化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情感认知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发展。其中,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师往往为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苦恼。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展开讨论,集中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中诵读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诵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策略措施,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诵读教学;实践策略
  诵读欣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心理认知活动,其通过读者的共情力传达思想观念,陶冶读者情操,起到培养学生审美观的美育作用。诵读教学不同于课文精讲,不要求学生分化段落,捋清层次,而讲究的是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诵读教学的必要性
  1.1经典作品的传承性
  初中语文“诵读赏析”中收录的作品都是传承千年,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因此其本身在内容上就具有优越的传承性能,通过经典诵读,能有效传承中华千年文化,同时养成学生的历史观念,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从历史故事中总结经验。
  1.2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语文学科是重要的人文学科,其课程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读书识字,更要教学生为人处世,锻炼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经典,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通过诵读经典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古代文人的智慧。
  2.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诵读教学的落实策略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处于三观尚未成型的时期,其对世界的认知才刚由具象过渡到抽象,认知水平能力还相对有限,因此需要注重对学生情商的培养,而语文学科则以其人文性特点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认知、言语表达进行有针对性的塑造与培养。
  2.1以兴趣教学为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人类最大的老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如果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呢?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创设法、戏剧表演法、朗诵竞赛法进行兴趣教学。
  (一)情景创设法:经典诗文往往包含层次丰富的意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情景创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岳阳楼记》一文时,教师可以灵活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将岳阳楼的风云变化一帧一帧随着动画的变动演示给学生看,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岳阳楼记所描绘的一景一物。多媒体动画演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将视图与听觉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印象,增强记忆,帮助学生学习并背诵。
  (二)戏剧表演法:与情景创设法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戏剧表演法旨在学生的代入感与参与感,以沉浸式教学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可以将有故事内容的古诗文通过舞台剧本的方式为学生安排角色,并抽课余时间进行排练。让学生自觉代入人物,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在排练过程中,教师能有效增进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能以角色沉浸的方式体悟经典人物故事命运的起伏,更有代入感。在课堂登台表演时,参与表演的学生全神贯注地演出,观看表演的同学也饶有兴味地看,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朗诵竞赛法:诵读经典最基本的方式自然是要依靠朗诵来进行表达,通过有情感的朗诵,学生能更加体会到诗人在创作时的心境。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十分适合朗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兩句紧凑有力,一瞬间将情景塑造出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又尽写诗人此刻心中无奈。通过组织班级朗诵竞赛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古文作者的复杂的内心,体味其细腻的情感变化。教师通过点评,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指导,并对表现优秀的同学施以奖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
  2.2以习惯养成为辅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养成学生诵读经典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抽查法和习作法进行教学。
  (一)抽查法:教师在课前或课后随机抽查学生进行诗文背诵,以突击检查的形式让学生将学习古诗文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学生在被突击检查的时候会保持高度的紧张,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水平。如果学生被抽查时没能背诵出指定篇目,教师则可以敲打一番,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背书的习惯。
  (二)习作法:教师可以布置改写、仿写作业来帮助学生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文言写作中,学生没有大量的阅读量很难对写作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因此可以通过习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在作文中化用经典诗文,更可以将其活用在日常交际生活当中,以提高自身情感认知能力与社会交际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讨论了诵读经典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并针对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诵读经典教学提出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以合适的引导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丹.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6.(28):7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试题为载体,阐述如何在试题应用四条件分析法解题。四条件分析法的掌握与应用既能将题化难为易,也能更好地把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  关键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四条件分析法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作为高中生物的核心概念之一,二者综合性的考查上,学生举步维艰。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处境,得心应手的对相关试题作答呢?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四条件分析法的介绍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案导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文章提出导学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的展开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希望对导学案未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学案导学  过去英语教学方式一般都是照本宣科,老师根据教材编写教学计划,为了更好使学生学习到教材知识,老师的教学安排大多数都比较紧
期刊
摘 要:新時代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革新,信息化的普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传统工作模式被新兴技术所替代,飞速发展的当下,引入技术,发展技术,让信息革命惠及人们是当下的重点。那么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行政管理新模式应该如何进行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并浅谈深究。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新模式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状况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  20世纪末,随着高职教育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关于高中的古诗词的教学,先简述了目前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目前古诗词的教学仍然是传统的,并没有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对语文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无法理解它们多表达的含义,这就会让教学变得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去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情景教学,引用别的诗词,多元化的表达,让学生充分理解每首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同时教师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找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诗词学习的热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接轨,同时,人们也更加重视了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特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亦是如此。因此,教师应以现实背景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认知,找到生活和学科知识的连接点,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还能使学生对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兴趣;探究思维;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知识大多数来自生
期刊
摘 要:化学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重视科学技术与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却不容乐观,正在制约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新课改和当前农村实验教学的情况为基础,认为要提高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就要求教师在思想理念、实验技能、教学实验方式、多媒体教学等方面有所改变和突破,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后;化学教学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生思维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文对当前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维发展的训练途径,以期培养学生逻辑性、深刻性、創新性等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思维发展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对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
期刊
摘 要:现如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也正在实现教学观念、内容和体系等不同方面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择和运用的基本手段与策略,直接影响教学的最终质量和效果,因此应成为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改革创新的重点与关键。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提炼教材问题、创设讨论情境和结合设备教学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新课改背景
期刊
教学目标  1.朗诵并理解诗歌的内涵2.赏析品味文中的经典诗句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全诗 体会诗只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期刊
摘 要:现代化或者說“现代性”,包含了人类思想和行为领域变化的多个方面,它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基本要求和主要趋向之一。在现代性问题上,我们仍然应该看到中国自身文化发展中的某些不足,中华文化应该积极顺应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承认人类文化存在世界性与同质性的核心内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来愈紧密,越来越无法分割,从红色革命文化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及与多元文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