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l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要通过主观能动性和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实现的一种内在动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明确学习目的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的教学目的: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先猜后想的学习方法;3.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教师的教学目的清楚,因此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学习时就可以根据目标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所学知识加以准确地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再结合教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形成动机
  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积极自觉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改进教法,激发兴趣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强烈兴趣,从而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第一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全体学生都被银幕上那逼真的画面、形象的演示吸引住了,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在铃声中结束了。受此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采用各种新颖的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进行口算练习时,为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我分别采用了看书口算、看卡片口算、听算、抢答、计时比赛等多种练习形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教学“循环小数”时,首先创设情境——计算125÷25和4.68÷1.2,学生很快算出得数。然后再出示10÷6、70.7÷33,当学生对题中所设置的障碍束手无策,而又急于想知道原因时,我通过语言的点拨,使学生顿时醒悟。
  3.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如一学生成绩很差,但有一次在解一道应用题时,他独具匠心地采用了一种很简便的方法,我当场表扬了他。课后,我发现他当天的作业正确率很高。从中我受到启发,在班级中制定了“学习小组等级统计表”,在表中我不再记录成绩,而是分组记等级,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一段时间后,有些后进生明显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4.感觉价值,激发兴趣
  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后及时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将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元、角、分”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做买卖物品的游戏,在玩中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玩中寓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展示教学过程,使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基本因素构成,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精心地组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以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我设计了“直观演示、直接提问”“看书,说出思路”“算式转化”和“分段直观演示,引导发现”四种教学过程,最后经过精心筛选,我选择了第四种。出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出发,相对走去,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我根据回答画线段图(如下),分段演示,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发现两家的距离就是“四段每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和”。
  2.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许多知识都是前人的思维结果,这个思维结果是前人的积累,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得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能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如“梯形面积”一课,因为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面积”之后进行教学的,许多学生已经充分感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所以教学时,我先复习提问:“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回顾后,我再接着提问:“谁能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什么?怎样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3.教会学生整理知识,培养自觉能力
  知识的整理是已有知识在学生头脑中重新归纳、构建的过程。学生在各节课里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的,常有“见叶不见枝,见木不见林”的感觉。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成为结构和系统。如教学“比”之后,可引导学生整理下表,提示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样,通过知识重新构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表现在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还反映在会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书本知识,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学与用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如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后,让学生观察身边应用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事例。如折叠床,在支撑的时候,往往在床的横栏间斜放一根铁棍,就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把床支撑得稳妥一些;商店的安全门则是借助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商店开门时,把门收起来。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地进行学习,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到真正理解和应用,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和行为习惯。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以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前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等论著中认为,在中国小说艺术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假小说以施诬蔑”、“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角色”、“乱改”、续作
<正>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冷冻、激光等治疗手段相继应用於口腔临床,近来微波热效应治疗口腔恶性肿瘤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功。我们利用微波生物学效应治疗复发性口疮,取得了一定
“第十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高层论坛”于2011年6月7日在合肥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社科联主办,江淮论坛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承办。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大学写作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作者就大学写作课教学改革中要突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加快教学方式、手段的更新,开辟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了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在治疗宫颈功能不全导致晚期流产的疗效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行宫颈环扎术的1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环扎术能显著延长
<正> 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能清晰显示左、右颈内、颈外、椎动脉供血区病变的部位、程度,是显示颈部血管解剖及病理改变重要而可靠的检查方法。首先它为手术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
期刊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是围绕问题而进行的学习。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学生思维的主动参与程度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凸显学生主动性学习状态,
本文以详实的材料、精辟的议论对黄石教院第二届教学奖评选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综合述评,总结了黄石教院在此次教改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锐意探究、倾情创新、刻苦奉献的崇高精神
用心尖搏动图(ACG)对95例心肌梗塞病人心功能结果与52例正常健康者对照分析,结果发现:(1)急性心肌梗塞(AMI)礤室收缩功能(STI)及舒张功能(DTI)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陈旧性心肌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