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王三表的DV片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iq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煞有介事的玩弄感
  
  尽管王小峰本人说了:怎么评论无所谓,咬着牙不理这些评论,这些评论就一点力量也没有了,但这个事儿的本原还是一个DV片,他弄片这个事儿就像请大家吃一桌饭,饭怎么样可以不重要,大家吃了觉得如何不重要,反正他把大家给弄来吃了这顿饭。这其实和王朔的一个基本态度是一样的,北京人说话的一种方式:把自己姿态放低,你看我自个儿根本没拿自个儿当回事儿,你说什么都无所谓了。这只是个策略,用这个语言方式来说话办事的人,王朔、王小峰,这俩老王家的人,都有不错的语言文字内容,有干货,用这种语言方式反而让他们的表达效果更强势,我也用这种方式说话,就没人关注我。光摆态度没有内容,态度就是废物。
  


  具体说到这部DV片《十面埋妇》,从看过一些电影或者DVD的人的角度看来,的确是粗糙,灯光、剪辑、拍摄、表演等,都和一般的学生作业如出一辙,谈不上什么电影语言。有意思的就是演员的台词和故事,基本上是把他博客上的态度和语言文字,编了一个故事放进去了,看起来不时哈哈大笑。不知为什么我看的时候,一直觉得片子有一种煞有介事的玩弄感,就像电影是个特正经或者说假模假式的姑娘,被认真地调戏了一下。哈哈大笑的时候,有一部分是在笑影片的业余和粗糙,但不是嘲笑,而是觉得这么搞很有意思。故事中的人物也基本上就是一些小白领什么的,这些事情在如今这些人当中并不少见,起码看起来这些事情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不高雅也不低俗,尽管看上去有些火车站文学的特色,但起码跟现实是有关系的,这让观众感觉很亲切。观众对大导烧着巨款制造出来的苍白无力,脱离现实、充斥暴力荒淫的电影充满了厌恶,基本上在一些观众眼中,国产大片跟“没劲”或者“狗屎”是画等号的。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王小峰的DV片,观众是谁?
  
  谁在看王小峰的电影
  
  以前坐办公室上班的状态是:泡上茶,点上烟,看看早上的报纸,基本上呢,上午就过去了。如今坐办公室不看报纸了,点开浏览器,从收藏夹里面点开几个日常的网页看一看,登录MSN与人闲扯几句,上午就过去了,这已是常态。在我从办公室的工作辞职之前,身边的朋友中,有一些人看了《十面埋妇》,也有一些没有看过,总体上有三五个人说他们看过,他们都直接间接地看过王小峰的博客,可以看出来大家都没什么事儿干,其中更有几个,是直接把他的博客Ctrl+D进了收藏夹。那么基本上可以说,这部分人是王小峰DV片的主要观众,哪些人呢?每天上班离不开办公桌,离不开电脑,离不开网络。小白领,小媒体,小文青等,基本是这类人,下班后看看《三联生活周刊》,上班时看看王小峰博客,通过网络又看到他的DV片。
  
  经营博客这块自留地
  
  把王小峰拍DV这个事儿整个看来,不是单独的一个DV片这么简单。整个片子的过程:从前期计划,到招募人员,海报设计,网络发布等诸多步骤,都在他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消息,而且都是用他自己的语言方式发出的消息,他的博客有固定的,而且是在不断扩大的关注人群,本身已经成了一个媒体。他本人在强势的传统媒体任职,自己又拥有了新的媒体,内容和形式都是新的方式,更加个人化。对媒体的内容形式以及运行方式的了解,使他经营起自己的博客这块自留地来,更加得心应手。他拍DV片,看起来首先是个人玩儿的行为,同时把他的博客看成一个媒体,又相当于一家媒体在整一个事儿,比如比赛评比什么的,不过它更显得个人化,没传统媒体那么虚头巴脑。他的身份和拥有的资源就能把这么个事儿整得有声有色,但是很难复制,当然也没必要复制。这些拥有火热个人博客的人,都拥有自己的特色生产力,借助网络,借助博客这个新的个人化媒体,把自己的内容用什么方式给攒起来,都会有效果。内容仍然是关键,个人特色是关键,线下活动是关键,扎钱行为都要在线下进行,就和搞对象一样:线上甜言蜜语不亦乐乎,线下还是要见面才能接吻上床。长相如何,是否有车有房,这些才是干货,好酒加上好货郎,买卖才能活络起来,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真不容易。
  在他博客上留言的人,都被他归类为黑猩猩了,废了半天口舌,我荣幸地成为了黑猩猩的一员。
其他文献
在经过22个小时不间断的编辑后,为期两个月的《下一站》终于在一个初夏的清晨告一段落,我们的第一次定片“问世了”!看着刚刚升起的太阳,回想从网上报名到最后交成片,这些日子的辛酸苦辣在想要好好感叹的时候,一点都记不起来。15分钟,整整两个月的艰苦奋斗,90多天的坚持,100多次的检查,换来了手上15分钟的短片。一遍遍地看着,问题、乐趣和不足以及那段痛并快乐着的日子又一次浮现在脑海里。      剧本成
期刊
年初的2008 CES展会上,佳能除了推出内置存储器和采用双模存储器的高清摄像机外,并没有放弃对于磁带式高清摄像机的升级,新推出的采用HDV标准的佳能HV30是HV20的升级版,继承了HV20延续下来的优质性能,而且无论是让过去习惯使用磁带的老用户还是对于更加倾向磁带拍摄的新用户,在高清摄像机上多了一种选择。    按键和接口     因为佳能HV30的电源开关键、操纵杆、功能键、拍摄键都集中在机
期刊
中国已经步入了汽车时代,无论用DV拍摄新闻或者拍摄剧情片时,经常会遇到在汽车上拍摄的问题,这个时候拍摄的角度和稳定性成了每个拍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当接触到名为“DV蜘蛛侠”的车拍吸盘云台后,这些就不再成为令人困扰的问题。      作为专业摄像师,当我第一次拿起韩国制造的DV机专业辅助吸盘时,首先我被它精巧的设计和漂亮的外观所吸引,纯正的黄色吸盘,变化莫测的万向球,精制的托架。拿在手中很有分量感,
期刊
从事公安宣传摄影摄像工作已近10年,摄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录制的图像质量也越来越高,录制的公安题材不少画面要常常送往上级宣传部门。因为以前的录制质量达不到目前要求,我们就考虑要选购一台更适合当前公安工作的摄像机,最后选择了索尼HVR-HD1000C机型。      选购因素     我们在购置机器时,首选机型为肩扛式设计,这款索尼HVR-HD1000C机型就符合我们的要求,适合录制公安重大活动、会
期刊
主持人:石头燕子    今年五月,《大众DV》杂志带着之前若干部秀场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借用草场地吴文光的地盘做了放映活动。我们厚着脸皮自夸说,反响不错。    放映当然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但作为一家专业的媒体,我们决不甘心落在自己手里的作品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而更希望以多种方式将富有才华的作者和优秀的作品推广出来;无论是国内或国际的参展与放映,或是在与各种制片机构、投资人的交流中为数字影
期刊
陈廖宇  作品:《苹果》、《ipod》、《礼物》  《猴二大逃亡》系列(监制)  使用设备:  诺基亚N70、诺基亚N90    人称他为“打造3G时代的娱乐英雄。”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手机电影第一网站黑匣子(www.blackboxtv.cn)创始人。  2005年,陈廖宇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手机电影《苹果》,并宣布2006年为中国手机电影元年。现在陈廖宇开始担任多部系列手机电影监制工作,并在
期刊
近距离观察下岗工人    李陀:这是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下岗工人的生活。  崔卫平:他应该换个题目叫:“一个下岗工人的幸福生活”。  众笑。  郝建:我还看到很好玩,张战庆打的字幕是“中国社会在转型期的失重。”  崔卫平:他用失重,失去平衡,他理解为寻求平衡是吧。社会的转型啦,下岗啊。我觉得这句话挺好的。  郝建:(主要人物)他知道,但最关键问题是他逃避。他整个都在逃避。  崔卫平:他说不是他不努力
期刊
身份:离休干部  作品:  《88岁老人自创健身操》   《十大名字抄写匠》   《辞书编纂专家》  使用设备:JVC 73  后期设备:会声会影    梁大爷是《大众DV》的老读者了,最爱干的事就是到编辑部与小编们探讨拍摄技巧。别看梁大爷今年七十多岁,但接受起新鲜事物,却一点不比旁人慢——不但很快学会了拍摄DV(基本上都是自学),还会用“会声会影”剪辑素材。  如今,创作了十几部DV短片的梁大爷
期刊
张震  设备:SONYHDVZ1C  作品:“张震讲故事”工作室正在拍摄、制作一系列恐怖短篇电影,每个短篇的时长在三分钟到十分钟之间,这里有以往张震讲故事声音作品的改编,但更多是为短篇电影单独创作的故事和剧本,故事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恐怖。代表作《非死不可》。  一个讲故事人,一个很会讲鬼故事的男人。    从1998年开始,坊间就流传着一套名为《张震讲故事》的鬼故事集,
期刊
“十·一”长假结束后,一个让首都人民都比较兴奋的事就是——地铁5号线开通了。5号线的开通让路面上的交通压力缓解了;让地铁沿线上班族在路上耗的时间缩短了;让老百姓快捷出行的选择的选择多了。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益处,其实还有看不见的感受在其中。这些年,北京的变化太大了,高楼大厦,一切现代化大都市的样子都有了,可是看着拥挤的交通,想着巴黎、莫斯科等城市下无处不及的地铁,曾感慨我们的国力还有待提高。如今乘坐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