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实验活动的探究和理论教学的探究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初中化学中探究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学习 教学 策略
一、实验活动中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试验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奇异的事物或现象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一些比较新奇的生活现象或奇异的反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和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为其设置疑问并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手绢烧不坏呢、为什么在菜刀上刷上一层油就很难生锈……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告诉学生问题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的感性认知逐步转变为理性认识,以实现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2.分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分组合作探究活动有利于组内成员、组与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也能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增长知识、丰富经验。在探究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小组成员进行热烈的交流和讨论,经过各个小组的共同努力,能够获得极具创造性的结论。如教师在讲解钢铁生锈及其防护问题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思考: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菜刀为什么容易生锈?抹油的菜刀为什么不容易生锈?为什么潮湿的环境中菜刀生锈的速度更快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热烈讨论,能找出在空气中导致菜刀生锈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组内和组间讨论出防止菜刀生锈的方法,并且将比较实用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可见,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开展分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探究学习中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
如,学生所学的CO2知识主要有其不能燃烧,并且也不能助燃,可以起到灭火效果。如果教师在二氧化碳中点燃一根镁条,学生将会出现非常惊讶的表现,因为这个现象在学生看来是不可能的。学生会这样思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并且燃烧需要氧气,为什么没有氧气助燃的情况下镁条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后学生将会得到以往学习的燃烧概念并不是广义的,而广义的燃烧指的是所有能够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需要有氧气。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利用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和冲突,使学生在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并且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
二、理论教学中探究,善于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1.利用多媒体模拟化学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师在讲解发现氧气的过程时,学生可以了解拉瓦锡是如何进行加热金属汞的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耗费时间较多以及装置较为复杂等原因,不适宜向学生进行演示。所以在化学理论教学探究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模拟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观看详细的实验过程,还能让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演示方法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利用多媒体展示结构模型,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讲解简单易懂的化学知识可以用语言为学生解释,使学生掌握这些化学知识,然而当讲解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时,如分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的电子层排列等内容时,教师用通俗的语言是很难向学生解释明白的,仅凭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很难理解这些知识;运用一些实体模型演示给学生,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实验室并没有充足的实体模型供学生使用,况且这些模型在保存、使用以及携带方面存在诸多不便。教师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些实体,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结束语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分组合作探究方法,有助于加强组内、组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探究热情较高时进一步提问,有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教师在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为学生模拟化学实验,还能够将抽象、难懂的化学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丹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8。
[2]宛弘燕 中学化学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张爱平 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学习 教学 策略
一、实验活动中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试验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奇异的事物或现象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一些比较新奇的生活现象或奇异的反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和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为其设置疑问并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手绢烧不坏呢、为什么在菜刀上刷上一层油就很难生锈……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告诉学生问题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的感性认知逐步转变为理性认识,以实现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2.分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分组合作探究活动有利于组内成员、组与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也能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增长知识、丰富经验。在探究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小组成员进行热烈的交流和讨论,经过各个小组的共同努力,能够获得极具创造性的结论。如教师在讲解钢铁生锈及其防护问题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思考: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菜刀为什么容易生锈?抹油的菜刀为什么不容易生锈?为什么潮湿的环境中菜刀生锈的速度更快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热烈讨论,能找出在空气中导致菜刀生锈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组内和组间讨论出防止菜刀生锈的方法,并且将比较实用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可见,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开展分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探究学习中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
如,学生所学的CO2知识主要有其不能燃烧,并且也不能助燃,可以起到灭火效果。如果教师在二氧化碳中点燃一根镁条,学生将会出现非常惊讶的表现,因为这个现象在学生看来是不可能的。学生会这样思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并且燃烧需要氧气,为什么没有氧气助燃的情况下镁条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后学生将会得到以往学习的燃烧概念并不是广义的,而广义的燃烧指的是所有能够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需要有氧气。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利用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和冲突,使学生在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并且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
二、理论教学中探究,善于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1.利用多媒体模拟化学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师在讲解发现氧气的过程时,学生可以了解拉瓦锡是如何进行加热金属汞的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耗费时间较多以及装置较为复杂等原因,不适宜向学生进行演示。所以在化学理论教学探究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模拟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观看详细的实验过程,还能让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演示方法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利用多媒体展示结构模型,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讲解简单易懂的化学知识可以用语言为学生解释,使学生掌握这些化学知识,然而当讲解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时,如分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的电子层排列等内容时,教师用通俗的语言是很难向学生解释明白的,仅凭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很难理解这些知识;运用一些实体模型演示给学生,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实验室并没有充足的实体模型供学生使用,况且这些模型在保存、使用以及携带方面存在诸多不便。教师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些实体,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结束语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分组合作探究方法,有助于加强组内、组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探究热情较高时进一步提问,有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教师在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为学生模拟化学实验,还能够将抽象、难懂的化学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从而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丹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8。
[2]宛弘燕 中学化学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张爱平 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