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创新精神的要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他们的个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既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养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历史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着眼点应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1.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
  包括能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考核学习效果等四项基本能力。它反映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把这种认识运用于组织自己独立学习的实践,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阅读能力。
  包括:能自己看书,学会全面阅读,初步熟悉资料,抓住书本中的主要内容;能从教材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能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
  3.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包括:通过目录、图书、索引、手册选择参考书;使用参考书和参考资料;根据问题搜集资料,能根据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能用资料论证或阐述自己的观点等。这是适应终身教育体制的关键性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二、构建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是教师经过适当设计,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条件,不断进行引导,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经历一次再发现的过程。
  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这样一套教学模式:步骤一,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以便对历史内容有所了解,但对阅读速度有适当要求。步骤二,利用各种手段放映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音像资料,以提高学生兴趣,增加他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步骤三,提出若干问题,分为A类题与B类题。A类题是基础知识,B类题是提高题,包括挖深及有前后联系的题目,由学生自己完成,其间,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同时强调学生的协作互助,最好四人一组。步骤四,由学生向老师提问(包括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问题),再由教师引导全班一起解决。步骤五,小结和组织测评。本环节是巩固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达成、补尝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般可通过出示一些有信度和效度的检测题来完成。教师可调查检测结果,要善于归纳学生学习的疏漏和思维偏差,有针对性地讲评,以达到补偿教学的目的。在课外,可布置一些探究性课题,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分头搜集有关资料,再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论证,最后由小组展示成果。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为了寻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边实践边摸索,主要采取了如下策略:
  1.创设求知心向环境。
  思维的诱发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斯托利亚尔认为:“知识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我们依据教学内容,常常通过设疑问、设障碍、布迷局、揭矛盾,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质询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这种情境,能引起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的高度注意,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体。
  2.留有学生思维时空。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在多“思”上,它是发展性的思维活动,教师把问题提出后,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感悟、实践的机会,不要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使学生的参与活动走过场,应采取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思在前听在后的方法。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主要取决于中下学生的参与程度,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内在潜能、学业水平和自主参与程度不尽相同,但都有可能学到这种或那种本领,取得成绩。教师应保护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他们是否会从历史角度思考问题,按照不同的教学环节,注意学习信息反馈,并给予他们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增加他们参与的次数和程度,使每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都能获得一种学习成功的体验和满足,增添对自己才智认可的愉悦感和投入学习的热情。
  4.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表现为学生敢于打破习惯的思维程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是思维活动积极的象征。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就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是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依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认知基础,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灵活等特点,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随着班班通正式走入乡村学校,在乡村学校也可以很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合理运用,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视听觉感受,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从而激发学
期刊
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协作下通过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自我实践等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认知总结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才能最真切地体验知识、感悟知识,才能学会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  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
期刊
“中英项目”经验为我校办学品位的全面提升、师生素质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切实推进了素质教育。  一、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1.开齐开足课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中英项目教学理念的步步深入,“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师的教学中不断转化。为了转变偏科现象,学校制订了兴趣小组开展的目标——“张扬个性,展示才艺,激发兴趣”,开发了舞蹈、电子琴、素描、太极拳、篮球等
期刊
摘 要:美术作品中蕴蓄着丰厚的情感因素,美术课程不仅可以进行美育,而且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从培养学生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入手。  关键词:美术 情感 教育 结合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技能训练几乎贯穿始终,谁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许多美术教师往往过多地注重造型本身的技能,而忽略了比技能更为重要的情感因素,如感知、喜爱等。殊不知能力的发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现代媒体信息技术也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文章在指出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前景的基础上,也指出了当前多媒体技术在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有效性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英语 有效性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程也融入了高中英语课堂。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为高中英语的有效性教学
期刊
化学教学中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问题意识和表达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巴甫洛夫认为,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也就是说,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没有新的见解就不可能有创新。  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实施过程之中,我们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调整教学策略,努力创造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使他们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求知兴趣越浓,学习就越主动,知识就越容易丰富起来,想象力也就越强,思维也就越具有创造性。在科学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呢?  一、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  怎样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
期刊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学生实验成功。那么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呢?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包括对实验所需材料的物质准备和对实验内容的智力准备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实验材料一定要准备全面,不要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补
期刊
一、探究背景及意义  1.背景  (1)国内外背景。北部湾是广西未来发展最大的优势区域,也是中国目前正在大开发的一片区域。随着开发北部湾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十个几百亿上千亿的大型项目纷纷抢滩北部湾。北部湾是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地区,连接东盟十国。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使得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最前沿和核心地带,而且广西已经成为珠三角企业外迁的主战场,也成为港
期刊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认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