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156例胃肠间质瘤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r791154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不同危险程度、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方案治疗患者的预后。

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156例成人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改良的NIH危险度分级,30例患者纳入中危组;126例患者纳入高危组,其中67例为晚期GIST(复发转移或病情进展)。肿瘤原发于胃78例,非胃(小肠、结直肠、肠系膜及腹膜后)78例。全组均接受口服伊马替尼400 mg/d的治疗,其中根治术后口服伊马替尼89例(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组);另67例为晚期GIST(复发转移或病情进展)患者中,根治术后肿瘤进展后口服伊马替尼26例(根治术后进展治疗组),姑息术后口服伊马替尼27例,未手术而单纯服用伊马替尼14例。比较原发肿瘤不同危险程度、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

全组156例患者对伊马替尼治疗的总体耐受性良好。全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6(中位时间27)月,1、2、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96%、81%和71%。高危组1、2、3年OS分别为95%、77%和65%,中危组均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原发于胃组患者1、2、3年OS分别为97%、90%和84%;肿瘤原发非胃组患者1、2、3年OS分别为95%、69%和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组患者1、2、3年OS分别为98%、95%和90%。晚期GIST患者1、2、3年OS分别为91%、58%和43%;其中根治术后进展治疗组分别为92%、74%和56%,姑息术后治疗组分别为92%、51%和21%,未手术治疗组分别为77%、27%和0;前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后两组(P=0.000)。

结论

高危GIST和肿瘤位于非胃以及晚期患者的预后不佳。根治性手术及应用伊马替尼能够改善晚期GIST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伴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胃癌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实施胃癌根治术的340例伴发COPD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262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腹内压维持在8~10 mmHg),比较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220.4
肛瘘是克罗恩病最常见的肛周病变,且多为复杂性肛瘘,治疗困难,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精确地进行疾病评估十分重要。影像学检查是评估克罗恩病肛瘘的重要手段,可以明确诊断、准确分型、辅助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进行疗效监测。磁共振成像(MRI)和直肠超声内镜(EUS)[或直肠腔内超声(AES)]被认为是评估原发克罗恩病肛瘘的最佳选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
目的探讨原发局限性胃和小肠胃肠间质瘤(GIST)腹腔镜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例胃GIST和6例小肠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行手辅助腹腔镜胃GIST切除3例,其余23例均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根据肿瘤部位和生长方式,行胃局部切除术18例,远端胃部分切除2例,小肠部分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ESE治疗的86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做全瘤活检以明确GIST危险度,记录ESE手术并发症,并通过随访追踪术后复发情况。结果86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未见肿瘤残留;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署(NIH)的分级标准,极低度危险者12例,低度危险者30
目的探讨磷脂酶Cε1(PLC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25例胃癌手术标本及其癌旁胃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LCE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中41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LCE1 mRNA表达水平。分析PLCE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LCE1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肛管内超声对肛门内括约肌(IAS)、肛门外括约肌(EAS)及耻骨直肠肌(PR)形态及完整性的评估,从而为排粪失禁的原因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1月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及4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排粪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肛管内超声对IAS、EAS及PR进行观察,并进行括约肌受损程度评分;同时行肛管直肠测压评分和肛
期刊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0例)和术后按传统治疗方案给予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两组均行营养支持7 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第1、 3、7天检测免疫学指标:CD3+、CD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