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教学行为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angyun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教师 学生 个性化
  
  目前,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上,以及实践的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一、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回顾本世纪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沿着“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的发展轨迹。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三、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四、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五、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加之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导致师生矛盾加剧,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也是未来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有了以下几点工作体会,谈谈个人的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体会。  第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研究,会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如果学生在
期刊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6个小组、6名左右组员为最佳),形成以小组长为核心的若干个团队,以“具体任务”的形式,分给各个小组去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变教师以往的“教”为“导”,学生以往的“学”为“动”,可以大大改变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厌学”情绪,提高课堂效果。“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新课标理念。  关键词:合作 自主学习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经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一
期刊
内容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要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佳,迫切需要提高教学效益。本文精心备课、师生互动、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做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 互动 反思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扩大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期刊
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采取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自学互动结合法就是为了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这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达到“新
期刊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所以,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在教学中,要按照教材安排的内容,精心加以设计和加工,加强教学中的实际操作环节,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在实际生活中
期刊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创设情境问题不断被运用于教学中,推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思想目标的统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各种资源,通过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自己逐渐建构、生成的。因此,在新课程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教学”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为了“学”。在新课程下,
期刊
伴随着高校扩招制度及中职招生制度改革,中考对职业高中、中职学校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目前中职、职高招收的主要对象是高中落榜生、初中毕业生、初中缀学生及想参加技能培训的社会青年。昔日百里挑一,今朝来者不拒。中职生源的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中职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课题。另一方面:面对社会对学生就业的需求,在学制方面也有调整。针对我校“市场化观念,订单式办学,素质化培养。生产性实习,技能型就业,特色化发展”
期刊
学生作文是一种融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要想使学生作文写得好,除了要让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础以外,还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把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是怎样做的。    一、培养创作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常言说“兴趣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