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an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优效教学”是值得教师思考与研究的课题.本文着眼于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概念及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课堂组织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优效教学基本操作模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优效教学”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与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实现轻负担、高效率、优效益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优效教学的概念
  1.高中数学优效学习.高中数学优效学习,简单说来就是数学学习的优质和高效,具体表现如下:①全身心参与数学学习所投入的时间适度;②能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以及合作交流;③在获得知识并进行认知建构的同时能获得效率意识、理性精神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2.高中数学优效教学.高中数学优效教学是指,促进学生优效数学学习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优效教学中的“效”包含着有效与高效这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中學生的基础性发展、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此方面目标达成过程中尤其侧重的几个方面;优效教学中的“优”包含了优质与优化这两个层面的含义,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文化价值的发挥、思维方式的形成、活动经验的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这个方面目标达成过程中所特别关注的.
  3.优效教学与有效教学的关系.优效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这一说法是毋庸置疑的.反之,却是不成立的.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必须有优效教学为其保驾护航才能实现.因此,负担轻、效率高且质量优的课堂教学是每个高中数学教师都应关注且始终追求的目标.
  二、优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1.目标整合性.教师应整合三维目标,并引领教学行为.
  2.过程有效性.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应确保效率与效应,并促使目标达成.
  3.思想渗透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4.动态生成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新的生成,并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变式探究性.在讲解典型例题时,教师应注重其变式,并拓展学生的思路.
  6.文化熏陶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实施有一定文化取向的教学方式,并实现生动、思考以及火热的数学文化.
  三、走向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组织策略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优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满足“整合性”“渗透性”这两个特征,能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符号、语言与生活资源有机整合,同时渗透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意识.这样的情境设计本身就是有效的,能使学生透过生活学会思考、建模,将实物与数学模型相联系,这里涉及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应用,同时有新的问题生成,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单调,显得更接地气和丰富.
  例如,在讲“空间几何体”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从生活中剪影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简单几何体”,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投影家装设计中的一些家具、发射载人飞船时飞船升空的场景等.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场景中都蕴涵着哪些空间图形? 由简单的生活图景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等简单几何体,在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后,再提供一些世界各地的“地标”引导学生观察(如图1、2、3).在观察后,学生对这3幅图进行区分,形成“柱体”“椎体”“台体”的概念.这是从生活实物到数学模型抽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得以发展,同时新的问题自然生成.问题1:柱体、椎体、台体分别具有怎样的特征呢?借助于这个问题,学生开启了探索之旅.当然,探索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还有问题不断生成.问题2:为什么叫“棱柱”?柱体的侧棱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问题3:如果从“柱体”特征出发,反过来,命题还一定成立吗?即上下底面全等的几何体一定是柱体吗?问题4:柱体、椎体、台体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问题5:面数最少的多面体一共有几个面?这些问题的生成都是自然而然的,可以是教师在提供了实物情景后学生有认知基础的不解和疑惑,也可以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延展和质疑.
  2.创设实验条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优效的课堂一定是开放性的、生成性的课堂.如何动态
  生成?必然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体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实验条件,引导学生动手体验获知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对数学概念的本质有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讲“椭圆”时,学生初中学过圆,也掌握了用圆规画圆的技能.那么,如何画椭圆呢?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项新的技能.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教给学生画椭圆的方法,而是给学生提供了白纸、1条细线、2个图钉,要求学生自己看教材中的方法,尝试着去画椭圆,实践中有些学生获得了成功,而有些学生实践失败.为什么呢?学生带着这样的疑惑,重新审视自己的实践过程,同时主动地思考画出来的点与图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从前面的学习经验出发,学生主动地探究椭圆的解析式.这些都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课堂生成显得自然而不做作.这节课上,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画椭圆的技能,甚至有的学生主动质疑这一套工具好像不仅仅能画椭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3.引入数学故事,融合数学知识与文化.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有一个维度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情感是助推其认知能力向前发展的利器,即使是当下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正情绪也很重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不失为一良策.数学史上有很多小故事,生活中也有很多与数学搭边的文化,将这些资源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讲“球的体积计算公式”时,笔者从高大上的《九章算术》出发,将其中的“开立圆术”引入课堂,介绍什么叫“立圆”.“立圆”即“球体”,古代还有个名称叫“丸”,和学生一起分析“开立圆术”,感受古人计算球的体积、直径之法,然后将古人的经验拿到当今,思考其正确性,使学生的思维转向用所学知识探究球的体积公式中.这样,新课教学成为解惑的过程.在得到球的体积公式后,学生再将其与九章算术中的球的体积公式相比,思考古人的计算公式错在哪里,深化对球的体积认识.
  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并准确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答问题可能仅仅是凭借现有知识,换个角度去思考老问题,而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则需要更高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课堂教学要走向优效,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有目标地设置内含数学思想方法和文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新的问题生成,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实验与探究,感受数学知识、规律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以物理实验为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不仅仅承载着学生必备的物理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创新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从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看,实验教学改革并未全面到位,“讲实验”“背
高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旨在研究物质间的结构特点与相互作用,以及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待加强,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重理论、轻实验的物理教学,限制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从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强调在科学探究实验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分析在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高中物
参数方程和不等式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初中教学实践过程,对巧解含1个或多个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的方法进行了阐述,以让学生学会用简单方法解答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  一、整体代入思想方法解参数方程  整体代入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见的方法,特别是在解含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中真实地显现出了它的优越性.  例1解关于x的方程:ax b=bx a(其中a≠
摘要:目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随之不断进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就有必要进行革新,使其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到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更好地有效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行为素养.由于新课标的学习要求,很多中小学校都对此制定了新的教育实行计划.而在各种新的教育模式中,导学案教学是最为成功的一种教学研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加的过程,因此需要师生之间密切配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建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这一教学理念.下面就以学生为本,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谈点体会.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水平预测得较低,因此在
为实施多元过程评价监测目标达成,本文基于高三化学《中和滴定实验及计算》的学习内容,从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优选高效的教学策略,講述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一致性进行统一.  一、研究目标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核心素养已进入一线教师的视野.化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课程目标在原有的三维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注“学科核心
数学问题从何而来?一方面来源于教材,一方面起源于学生,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教师的再加工,由教师精心设计,最终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层次性、开放性,能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谈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生活问题,促使学生感悟数学知  识的应用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许多数学问题源于生活,最终为生活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紧随时代的潮流传统授课方式也随着一起改革,由原来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转变为如今的利用多媒体进行综合教学的交互学习等.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物理课的一大新特征.笔者觉得开展探究式教学,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彻底解放.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关系到学生学习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教学手段之一.利用趣味化学实验,能将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反应过程简单化和形象化,增强化学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点体会.  一、课前导入趣味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习的教育阶段.初中生对于新鲜的
一、波的传播速度与质点的振动速度  单位时间内某一波的波峰(或波谷)向前移动的距离,叫作波速.波速由介质决定.同类波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波速是一个定值,即波动的传播是匀速的,与波动频率无关.质点的振动速度,即为振速.波动中各质点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振动,是变速运动,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质点没有沿波的传播方向随波迁移.  二、波动与振动  这一个易错点的关键就在于波动与振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