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en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群居动物,人们聚集在一起一定会有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眼神交流、肢体交流、语言交流等。而准确、清晰、丰富的语言交流,让人的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翻开历史的书页,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张仪巧说六国合纵,孔明舌战群儒,有关口语交际的佳话比比皆是。“一言安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些古语赞叹了口语交际的神奇功能。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责任和使命。
  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只注重自己的读、写能力,因为学生自己觉得在考试时只要能读懂题、写出正确答案就能得高分。这些学生往往都是埋头苦读的学生,他们整天埋头于题海之中,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试题记答案,然后做试卷,不喜欢举手发言,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举手发言多此一举。长期如此,学生将成为考试的机器,不会说话了,人与人之间交际要靠笔和纸了。如果形成恶性循环,那么学生越不会说越不想说,越不想说越不会说,语文作为口语交际的工具的实用功能就褪化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2.口语交际是现代人才的基本能力。现代社会,小至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大至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优美的口语交际,是沟通人际感情的桥梁,是维系协调人际关系的纽带。说话得体,语言热情,言辞委婉,态度亲切和蔼,语调柔和,能让人体味到感情的真挚与诚恳,听话者更容易接受所讲的见解与观点。反之,若说话粗野,出口伤人,便会引起人际间的矛盾和隔阂,甚至会导致对抗和冲突。从前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今天可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现代人才骨干的大学生,不管将来攻文攻理,如果不能“利”口语交际这个“器”,就不能很好地“善”未来之“事”。纵有“经纶”满腹,遇到问询不能迅速准确的解答,公开场合不能准确精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现代这个合作竞争的社会,是很难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才的。
  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可见,要想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掌握好口语交际是对现代人才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1.坚持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与方言的最大不同,在于普通话语言规范,歧义较少。有些学生课下侃侃而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而课上叫这些学生用普通话给大家讲一下,讲出来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学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家乡,他们今后会走出家乡,走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普通话是中国通用的语言,不管是写作文还是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如果不使用普通话 ,别人就得去猜测方言的意思,有时甚至听不懂或曲解说话的内容。师生都应该坚持使用普通话,让口语交际的语言更规范、更简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会说不如会听,只有善于聆听,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意图,洞察对方的心理,恰到好处地应对,促成有效的交流。卡耐基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倾听是一种能力,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可以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可以让课堂效率更高。比如,这样一节语文课,教学内容设计很合理,当教师让学生自主质疑提问时,很多学生踊跃举手,积极回答问题。但由于学生不会倾听,前面很多学生提过的问题,后面的学生又重复提问,结果不仅没有提出几个真正有价值的问题,还让这节语文课后面的内容没完成。一节课就在学生反复提出相同的问题中过去了,学生对于其他同学的回答根本没有认真听。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教师最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古人云:志不强者知不达。志即感,没有情感,求知欲望就不强烈,学生就很难实现对知识的掌握。这种情感来自于教师,来自于口语交际的具体内容。试想,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板起面孔,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严肃的神情,学生在课堂上还能大胆地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心声吗?反之,如果教师以亲切的话语、灿烂的微笑消除学生的压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学习、自信发展的和谐情境,那么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能一步一步地被激发出来。同时,学生的情感还来自于口语交际的具体内容。对初中学生而言,太简单的口语交际内容,他们要么不屑一顾,不愿回答,要么打官腔,大话套话连篇;而太复杂的内容,他们只能根据有限的知识泛泛而谈,有时甚至开不了口,像世贸会、两会等。但如果选好了内容,比如,让学生围绕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这类社会话题来展开口语交际,学生就非常感兴趣。总之,选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来展开口语交际,能使很多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站起来也能说两句。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常听有些学生在下面悄悄地说,教师鼓励再鼓励,可这些学生还是不敢站起来发言。还有学生下课对教师说:“老师,我知道答案,但没勇气举手。”这些学生大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于这些学生,应该努力唤起他们的自信和勇气,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教师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反复锻炼才能克服紧张、畏惧的心理,久而久之,才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尽量多让学生听一些自己愿意听的话,使学生想说、敢说,勇于交往,充分展示个性,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乐趣和自信。万事开头难,只要学生能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后面的很多问题就都能想出办法来解决了。
  总之,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读写能力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应该贯串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教无定法,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与方法可具体操作,但只要教师尽最大可能利用好各种资源,多找捷径,有的放矢,一定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高度重视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  一、要激发兴趣,提高互动评改意识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他写《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过十二次;杨沫写《青春之歌》修改六七次;著名诗人、
期刊
一、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苦恼  看着中学生充满活力的身影,脸上洋溢的笑容,感觉中学生处在天真烂漫的年华,应该没有多少烦恼的事。然而,不调查不知道,一经调查才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苦恼。  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经统计,有61%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思想苦恼,而且7%的学生已被这一问题严重困扰着。通过分析,中学生的思想苦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学习压力造成的苦恼  首先是害怕考试(占调查人
期刊
由于教学工作需要,我被调到乡中心校所在小学任教一年级班主任,从教十几年来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曾经认为班主任是最辛苦的工作,怎么也不当这差事,然而想也没想到,一夜之间,我竟成为一年级“小毛孩儿”的班主任,从当班主任以来,我又享受到了另一种乐趣,下面就把我的一些感受分享给大家:  一、习惯培养从头抓  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这些孩子,真的是太难管理了,学习习惯一点也没有,不会听课,有的注意力不到几分钟,
期刊
纵观历年高考失败的案例,不难发现,成功者获胜的法宝之一就是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得与失,在综合实力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克服外界和家庭的压力,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顺利地度过高考。  从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高考复习和考试中,导致紧张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外因:目标期望过高。现代社会众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普遍存在,由于家长和老师对考生的期望过高,或考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过
期刊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肤浅甚至错误,语文课上得走样了:变味的个性阅读、肤浅的课程整合、空泛的拓展延伸等种种现象时有发生。  所以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还应该呼唤简约、朴素,多一点实际内容,少一点花哨空洞的课堂。所以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文本,而是要立足于文本。  立足文本,就是指教师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创设轻松而有激趣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模式。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而有激趣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模式,以发展的眼光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扩大学习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按部就班完成既定任务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把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放到轻松而有激趣的模式之中,并给学生的课余生活留下更多学习语文的机会。  一、用递进式作业布置和批改延伸学习语文的空间  所谓递进式,就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本,和以往的课本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无论如何改,鲁迅始终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鲁迅的文章也因为其深刻的内涵而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但是无论怎样晦涩难懂,鲁迅对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始终是不可抹杀的。鲁迅是中国反封建反传统的一面镜子,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是中国的“民族魂”。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研究鲁迅的人和文章很多,但是我们始终和鲁迅有着一定的距离,更何况21世
期刊
一位美国小学教师在自然课上,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晶莹、透明的玻璃珠照片,照片吸引了每个学生的目光。这时她问:“谁知道这些美丽的玻璃珠是从哪儿来的?”  “宝石商店里买的。”一些学生回答。  老师笑着说:“不对。这是我们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从月球上带回来的。这些玻璃球是月球土壤中的。”  这时,全班儿童的眼睛都亮起来了。  “谁在月亮上做的?”  “怎么做的?”  学生抢着提出了许多问题。  教师却笑而不
期刊
当年,自己怀着对“太阳下最光辉事业”的美好憧憬,雄心勃勃地考入师范院校;四年的大学生涯结束后,自己又抱着要“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鸿远志向,豪情万丈地走上了三尺讲台;而今随着日子一天天地飞逝,年轮一圈圈地增长,自己对教师,对班主任这份工作的感受,也与当初越来越不尽相同,越来越感觉到教师这份职业,真可谓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下面就几年来自己对教师这份职业的些许感受粗浅地谈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谅解!  
期刊
一提到“学困生”,相信一线教师的眼前都会浮现出几张让人无奈的、熟悉的面孔,他们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对待他们,或许苦口婆心,费尽心思,或许怒其不争,咬牙切齿,或许无奈叹息,任他去吧。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实在没辙,有的教师会将这部分学生统一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或是后墙的某个角落,因为这样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负影响”。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针对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