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危机及重建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学术生态环境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本文拟从建立高校教师的学术信仰为出发点,分析目前高校教师学术信仰危机的种种表现,探讨了引起危机生成的因素,从而提出了重建学术信仰的途径。
  【关键词】学术信仰;危机学术环境
  信仰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表现为个人或团体对某一种思想、观念、理念等精神现象的认同、信奉和遵从。学术信仰是指从事研究的学者对学术理念、学术价值等学术现象的认同和坚守。目前,高校教师中学术不端现象频发,民间也有对所谓高学历学者的“砖家”戏称,高校教师本人信仰世界的坍塌等问题促使我们认真审视高校教师中出现的学术信仰危机。
  一、学术信仰危机的表现
  危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学术信仰危机的表现多样,不少研究者也指出了目前学术界的一些乱象,但是多从现象层面上予以罗列,本文拟从更深层次的信仰世界入手,认为目前学术信仰危机主要有三种表现: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逐利取向、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道德失范、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求真偏离。
  (一)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逐利倾向
  学术价值应该是一个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起点,各个时期的价值观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学术信仰的价值危机是高校教师对自己所做学问的价值产生迷茫、怀疑。价值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学术应有价值的怀疑,一个是对学术价值的追求怀疑。有学者指出现在学界一个普遍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大学中青年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就倦怠于他们原先所从事的被称作科学研究的工作?原因非常复杂,但他们对于所付出的努力的应有价值产生了怀疑,一定是原因之一。”其实,价值危机是普遍存在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矛盾从“休谟法则”的提出,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争论,再到人文社会科学追求自身的科学化,都一直存在。然而功利化的追求,经济利益至上等等虽然也可以看作是学术的一种价值取向,但是这种价值并不是理性价值人所应当追求的。
  (二)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道德失范
  学术活动在高校活动中本应是神圣的,在高校师生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然而,当前我国的学术不端现象逐渐多发,学术权力与资本权力的滥用、权钱交易等现象频现,学术共同体异化为利益共同体的趋势明显,以知识-权力共生的双面形态左右学术研究的运行轨迹,垄断学术资源和破坏学术民主;大学独特的“单位制度型学术”,形成“保护—束缚”二重机制,极易滋生体制内学术腐败。高校教师本是追求高深学问的、具有独立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然而外在环境的逐利倾向,社会功利主义横行,社会心理普遍浮躁,这样的社会形势反映在高校教师群体上,多表现为道德感普遍弱化、道德行为失衡,滋生体制内的学术腐败,继而导致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道德失范发生。显而易见的就是当下学术造假、学术不端等行为在高校教师中频繁发生。
  (三)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求真偏离
  追求真理应该是学术最基本的价值取向,高校教师从事学术活动的核心是求真。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不是以追求真理为价值取向,而是追求真理以外的物质利益、社会评价等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曾说,“学术是社会的良心”。一些高校教师或受困于经济利益,更改科研数据,使科研结果变向有利于无良企业;或受困于行政权力,有部分学术机构往往不区分学术和行政事务,以行政长官意志对待学术问题;或受困于职称体系,研究成果以评职称谓上,功利性的追求各种课题、研究项目。当然,在现实中,一些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虽然从主观上来看,是追求各种物质利益,但是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发展。如果没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学术研究的成果对社会价值的意义就会缺失。
  二、高校教师学术信仰危机的生成因素
  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学者成长的空间,良好的学术环境是营造向上学术信仰的基本要件。我国学术环境还有待净化,特别是现在学术信仰危机引发的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逐利取向、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道德失范、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求真偏离,它与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高校教师群体面临社会环境竟相逐利倾向
  我国的学术信仰环境的健康成长受到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建国后,我国强调学术研究活动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实本意是在杜威的教育理念“教育即生活”以及我国的革命传统的影响下,国家发展需要大量适应我国工业化、农业化现实需求的专业性人才。不过,也造成了学者面临的物质基础匮乏、基层组织粗暴对待的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向西方学习,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身强调市场的逐利性,正是如此,才需要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但是现实中,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价值观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引发相当多的社会问题。社会逐利倾向传导到学术领域,功利主义成为一些人唯一信奉的原则。在利益赤裸裸的挤压与诱惑下,不少学者忽视了自己学术活动的本真性,争先恐后地追名逐利。这种现象近年来还有逐渐恶化的趋势。
  (二)高校教师群体面临现代化转型不彻底
  现代人的重要特征,在于经过现代性的陶冶,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思维倾向和独立思考能力。然而从现实的高校教师这一群体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化转型并不彻底。现代化转型的不彻底主要是与传统的知识分子群体间长期形成的伦理化的评价标准、解经注经的传统相关。一是伦理化的评价标准。传统知识分子用五伦、地缘比附社会关系,伦理规则支配亲疏关系,在这个熟人社会的圈子里,道德和品格是评价某个体系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学术共同体内部对真理的追求高于关系的学术传统和学术标准的形成。二是解经注经的传统。传统考据风气盛行,然而清代考据风气达到鼎盛。清朝政府在政治和文化对知识分子的限制,部分知识分子只好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从事于经书古义的考证。虽然他们在治学上富有创造性,但是研究上却偏离了“当世之务”的方向。解经注经传统影响到现在的知识分子,在学术研究中,自说自话,不关时务。   (三)高校教师群体面临学术评价体系欠完善
  学术评价体系本身是为了规范学术发展,有利于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把研究成果推向深入而产生。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以量化评价为主。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科学化的产物,不过过于崇尚科学至上,却会忽视了对人的主体性这个价值性的追求。目前我国的职称评价体系,不看重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性,也不看重学术成果是否具有原创性,而是看重成果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出版的著作是什么级别的出版社。虽然,这种量化的标准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也表示国家重视科研工作。但是,这种评价体系还是具有很多问题,特别是促使一些学者生产出一些学术垃圾,引发学术泡沫。同时,也引发学术权力寻租问题,滋生学术腐败。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很难出现一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的。
  此外,高校教师在科学研究中自律规范不足,出现了诸如骗取科研经费,学术不端等的问题,也是高校教师学术信仰危机生成的因素之一。
  三、重建高校教师学术信仰世界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信仰世界的乱象的原因复杂,重建高校教师的学术信仰,可以从完善高校教师的科研发展制度、净化高校教师生长的学术环境、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自律等三个方面重建学者的学术信仰世界。
  (一)完善高校教师的科研发展制度
  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坚持最基本的价值底线,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制度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价值建设。一方面,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重建需要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照搬照抄国外的学术评价体系,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求。针对我国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各种富有成效的规则和制度,改变目前单一的学术评价标准,建立多元的学术评价制度。其实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为社会服务,需要植根于适合我们生长的土壤。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教师认识学术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重建需要优化科研管理环境,从项目规划、项目申报、经费管理、项目活动、项目总结等多个环节优化科研管理环境。科研管理部门要严格制定规划,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好科研项目实施、防范科研项目腐败等等。只有科研管理部门清明清朗,才能赢得人心,从而坚定高校教师的纯真学术信仰。
  (二)净化高校教师生长的学术环境
  学术环境是重建学术信仰的保障。净化学术环境,要从三个方面做起:学术民主环境,学术诚信环境,学者成才环境。首先,优化学术民主生存环境,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的关系,减少行政干预,崇尚求真务实的学术讨论。在高校里,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减少行政权力对学术委员会的干预。处理要政治与学术民主的环境,发扬政治民主。其次,建立学术诚信体系,将学术不端纳入到社会诚信体系中去。同时建立相应的学术诚信体系,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在社会中,加强对期刊、出版社等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规范从业人员行为,防止学术研究成果的论文化、利益化。再次,改变目前单一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为人才创造一种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为高校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崇尚高知识人才。
  (三)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自律
  无论何种环境,何种体制机制,最终还是要作用在人的身上,人还是要发挥主体性的作用。高校教师的自律行为是高校教师主体性建设的一环。高校教师的自律需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传统中国,虽然知识分子具有各种伦理化倾向,也有很多不端行为的发生。不过从总体上而言,还是比较传统。关键就在于当时建立了共同体内部的权威,当时的知识分子内部实行一种“清议”。“清议”主要是指运用儒家学说的标准,在学术共同体内部形成互相评价。就现在而言,重建高校教师学术信仰,就是要重视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突出道德自律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中的重要性。其中,科学精神的塑造是学者重建学术信仰的核心。科学精神是反映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形成于科学活动之中的、体现在人们身上的一种勇于求真和创新的精神状态,是源于对具体的科学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是人们对科学活动本质的理解和追求,成为社会尤其是科技工作者共同价值趋向和道德品质。
  总之,高校教师学术信仰危机表现出种种现象。我们认真考察其危机生成因素,以此来寻求重建高校教师学术信仰的途径,共同促进我国学术信仰环境良性运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徐俊忠.高等教育应该面向土地和人民[N].中国教育报,2015-10-27
  [2]李小军.论学术共同体视域下的高校学术腐败治理路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03):32
  [3]解晓燕,夏从亚.论学术信仰的建立[J].社会科学家,2010(08):11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高职院校现行的各种素质教育形式,着力探求模块式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发。将高职学生的素质分解为几十种能力与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将诸多的素质要素进行科学的排序使之模块化,进而编制出“模块式素质教育课程”予以开发和推行。  关键词:高职学生 模块式 素质教育 课程开发    我国的职业教育到20世纪末,在国家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的带动下,引发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发展高潮。由于各行业都急需大批
薄壁筒桩是一种新型的部分挤土沉管灌注桩,在一些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对薄壁筒桩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作了详细阐述。
《数据库及应用》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和会计学专业的一门限制选修课。本文重点阐述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数据库操作,提出一些新
【摘 要】新课改后,我国教育界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各个学科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势以及拓展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在学科中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更加侧重学习方面,想要真正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还是应该委派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即让一些学生出任班干部。学生任职班干部后,能广泛接触一些非学习类的任务,这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处理日常问题的能力。笔者将在下文,简单谈谈班干部轮换制对于学生的
【摘 要】以培养学生敏锐语言感知为基础的英语教学,关注了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底蕴积累与灵活运用的过程,彰显了习得的连贯性和自觉性。词汇直接拼读体现了语言感知的内化驱动,利于学生在熟练掌握读音规则前提下能自然而然辨析字母组成,提高词汇教学效果和学生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拼读;自主  直拼法(Phonics)是小学生利用字母组合的规则,直接对认知的词汇进行拼读和拼写的一种教学
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中国职业教育带来很多借鉴意义,工学结合的深入对职业规划课程的开发设计提供很多新的思考和研究的方面,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提
【摘 要】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来培养初中数学教学的综合能力,问题导学法适时而生。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教师如何合理运用此教学方法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使得数学课堂教学获得一定成果,是本文所要阐述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对于初中数学教是来说,教学任务并不仅仅是教授数学知识,还重在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他们数学的创
砂浆增塑剂是通过多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化合而成的一种目前最新型的砂浆外加剂,是一种环保型的新型建材产品,可广泛使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具有显著提高砂浆的强度,改善砂浆和易
<正>~~
期刊
摘要:事业单位是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而非盈利的社会组织,由于体制的特殊性导致其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些不足,特别在采购、登记、报废、等环节管理混乱,固定资产流失现象普遍存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迫在眉睫。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一种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占有绝对比重,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