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激发校园活力策略的思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l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缺乏活力,严重影响师生成长,制约学校发展。激发校园活力需要从学校的人、事、物诸方面入手,有序地进行推进,唤醒校园内的各种有利因素,真正促进学校稳步发展。
  关键词:校园活力;内在联系;激活策略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地方,健康的、充满活力的校园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会产生一种无形推动力,激励师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然而,现实状况是,很多学校(尤其是山区农村学校)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校园犹如一汪静静的水池,使人消沉松懈,精神涣散,师生缺乏工作、学习的内驱力,缺少进取精神,学校发展显出极不和谐的问题。
  如何激发校园活力,成了农村学校建设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校园活力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校园活力是学校行政领导、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身上迸发出的生命力,表现为一种创新、改革与发展的态势。校园活力涉及学校建设的诸多方面,包括活力学生的培养、活力教师的培育、活力课堂的构建、活力环境的打造等要素。
  “活力学生”表现为课堂能自主,课外有自信,个性鲜明,发展全面;“活力教师”体现为爱生乐教,勇于改革创新,乐于自我提升,善于协同共进;“活力课堂”的特征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各居其位,启迪思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活力环境”体现为学校文化定位准确,协调统一形成整体,具有地方特色。
  二、活力校园的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
  校园活力要素包括学校的师生、课堂、环境、文化几个方面,学校工作中重要的内容—“教学”,是通过课堂来实施并完成的,而课堂教学必然涉及“教师”与“学生”,同時也会受到学校“环境”(包括教学设备)的影响和制约。
  “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决定了课堂状态的呈现;如果对课堂状态提出具体的要求,必然会导致“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随之发生变化;“课堂—教师—学生”三者间是紧密关联,彼此影响的,这种影响或为促进,或为阻碍。
  活力教师的培育、活力学生的培养、活力课堂的打造三者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朝气的教师才能带出有活力的学生,有活力的师生才能呈现出具有活力的课堂;活力课堂与活力教师有助于培养活力学生,活力课堂与活力学生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有活力,师生有了活力,学校教育才真正有活力。
  三、校园活力的激活策略
  1.明确校园活力因素
  提升校园活力,必须弄清“什么样的校园才是具有活力的校园”“制约校园活力的因素有哪些”,只有明确了要素及内涵,学校行政工作的思想意识才能统一,学校工作方向才能清晰,才能为构建充满活力的校园,激发师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改变学校现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引导形成共同愿景
  要使校园充满活力,就要让学校所有师生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动”起来。这个目标,我们称之为学校的“愿景目标”,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课程等方面,借助教师的课堂教学、育人活动来实施和落实。
  学校愿景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学校领导要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明确追求的目标,用愿景目标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管理者,清晰努力的方向,使全校师生乃至家长知道学校“追寻什么”“为何追寻”“如何追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进而产生互动,激发师生的主体意识,让学校全体人员感受到思想的解放所带来的创造激情,从而爆发出强大的活力。
  3.提出具体可行的培育策略
  活力意味着生命力,表现在学校里,就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身上迸发出来的多样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校愿景是学校发展希望达到的图景,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校长可以发动全体教师就“我所希望的学校”为题展开讨论,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把学校教师心灵深处共同的意愿挖掘出来,并进行提炼,形成奋斗目标,构建学校的共同愿景。
  构建活力校园的重点在于紧扣愿景目标落,实各项工作。学校愿景目标是学校发展的大思路,要注意根据实情进行修正和调整,以适应学校发展的某种不确定性;转变教师的学习理念,健全群体间的合作和学习制度,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以教育教学为工作主线和施学校愿景的主要载体;把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其重要内容,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加强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沟通、联系,力争获得广泛支持,形成具有丰富资源的外部环境。
  4.建立系统而完善的机制
  农村学校的教师、学生由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习惯于家庭和学校间“两点一线”的生活,对“为什么教学”“为什么读书”缺少深层次思考,只有充分唤醒全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他们才会对教学生活产生激情,工作、学习状态才会发生变化,学校才会迸发出应有的活力。
  为此,学校应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集运行、驱动、约束功能于一体的学校管理机制,形成分工明确、结构清晰、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模式。学校管理者要从自身做起,在工作中处处率先垂范,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恪守职业规范,做好思想疏导,力克职业倦怠;创新学校治理结构,改进评价方法,着力改变师生的常态思维,让师生彰显活力,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天武《寻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教育探索》2004年第2期。
  [2] 王兆璟、戴莹莹《论教育活力》,《教育研究》2017年第9期。
  [3] 陈兴中《对话“教师动力”》,《教育科学论坛》2017年第2期。
  [4] 石中英《学校活力的内涵和源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19卷第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班主任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对“坏学生”的转化工作,这也是最令小学班主任为难的一项艰巨任务,同时这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当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本文以德育为导向,提出了两条较为有效的教育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坏学生” 指明灯 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71  在开展小学德育时
2020年的寒假过得实在太“魔幻”,太揪心,每天如同身处惊悚离奇玄幻的剧情中,跟着大家一起跌宕起伏。各学校一边抵御疫情,一边组织孩子进行线上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好线上线下的协调工作,既要安抚家长那颗焦躁的心,又要让每个学生不掉队,在家做好新学期课程的预习。不过,这也为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探索线上教学的机会。下面,笔者主要从作文教学、阅读指导、预习方法三个方面,具体探讨线上语文教学的实
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每次刚接任一个新的班级,就会发现不少学生在作文时常常感到“腹内空空,无话可说”,他们对作文课没有兴趣,对写作有畏惧感,面对作文题目不知道如何下笔,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迫于完成作业的压力,不是到处“借”资料,就是沿用别人的思路机械地模仿……然而,在我接手语文课以后,差不多一学期,学生就普遍喜欢写作,盼作文课了;一学年以后,许多学生的作文就写得很不错了。班里学生的作文在区、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十分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谓核心素养,就是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项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一接触语文,就需要接触汉字,而在小学阶段学习拼音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认识更多汉字,从而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十分有限,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识字课程的教学现状,
摘 要:过去,我国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是自顾自地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不高。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致力于通过调整固有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本文着眼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一、
摘 要:微课是当前教育工作中较受关注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将学习内容、过程“碎片化”,将学习素材结构化,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初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当前初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并对微课在初中教学中的意义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初中学困生问题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 学困生 微课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各种因素导致其学习成绩长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升,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想取得实效、落到实处,就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写作的方法,同时,通过写作来提升阅读能力,达到两者相互促进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34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翼,两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倡导
摘 要:在每一个时代,学校的目的都是为了教书育人,而作为学校的校长,其管理理念会直接影响这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制度,甚至还会影响到师生的行为,所以,校长的管理理念必须拥有时代性及创新性。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因此,校长只有不断更新学校管理理念,才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校长管理 理念创新  当前,学校应该如何改革才能够
这两张照片有8处不同的地方,请你找出来!
摘 要:部编版教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该如何承载革命传统教育呢?我思考了以下三个问题:二年级的小学生该如何走近革命领导人呢?这篇课文会对少先队员“童心向党”起到哪些作用?教材内容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连接呢?这三点思考指引着本篇课文的部分教学设计。  关键词:邓小平爷爷 革命传统教育 学生生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3